顶点小说网 www.223wx.cc,暗黑大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 第一道策是国家马政。
还有一段附录,薛向的两道奏章以及欧阳修的那道奏章。
程勘出这道题也合乎延州的情理,去年春天他置了买马社,后来取缔了。
关健这怎么写?
如果说程勘做对了,那么为什么后来又取缔了?
如果说不当置买马社,那岂不是在打程勘的脸?真写了还想中啊?
第二道继续,西夏侵耕屈野河与土门。
土门也是没藏讹庞侵耕的受害地区,程勘出这道题目同样合乎情理。
关健是当初程勘看到军纪不振,于是采取了消极防御的态度,这曾经让延州北部边荒一带的百姓十分不满。
程勘直接将当初这个问题抛出来了,自己怎么写,难道说程勘消极防御是对的,西夏人太强大了。或者说两国之间,当以和为贵。似乎不妥啊。俺们可不是中原那些不知道西夏危害的学子,身在延州,能说这样的话吗?
要么说当反抗,西夏人没那么强大,坐中的一个人带着一群村民就将六百多西夏兵士干掉了,但那样又能写吗?
实际王巨看到这两道题目,也有点儿瞠目结舌。
老程这想干嘛?
第三道题来了,三年不言,自是常事。
这句话来历是出自《尚书·说命》,商高宗父亲死了,心中悲伤,三年不说话,于是大臣们来说,商高宗便请出傅说,商朝大治。然后《五经正义》中作注,“言王居父忧,信任冢宰,默而不言已三年矣。三年不言,自是常事,史录此句于首者,谓既免丧事,可以言而犹不言,故述此以发端也。”
然而五经正义那么厚,以延州学子的水平,有几个人记得住,还以为是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有学子便议论,说是题出错了。
程勘在帘后冷哼道:“这是本官出的,难道能出错吗?”
九成的学子脸色古怪,还在逐磨呢,为何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变成了三年不言,自是常事。
就有胆大的学子上前请教,也同样也是规矩,如题中有疑难的,听士人就帘外上请,主考官于帘后详答。若是规模大的科举,分成了若干主考场,那么就由主文代主考官详答。
程勘却在帘后不悦地说:“连这个都不知道,还来科举?要不要本官替你代考?”
请教的那个学子傻眼了,只好退下,再次苦思冥想。
王巨看着题目,他没有想如何破题,而是在想程勘这个人。
这是王巨内心的一个重大秘密,考场讲运气,这个运气不仅是考题正好是自己熟悉的,例如这个三年不言,还有那就是自己写的东西合不合考官的胃口。
是否合考官的胃口,得看考官的性格。
若是换其人来王巨未必能摸透,不过程勘倒是知道一些,况且又打了数次交道。
这个人算是一个做实事的官员,也不喜多言,谈不上激进也谈不上保守,属于中间派的那种,类似的人还有张方平这些官员,比如没藏讹庞侵耕土门,剽掠百姓,程勘只是被动防御,王文谅投奔程勘,程勘没有学郭劝,立即主动收留。
但程勘也有官员的劣根性,那就是官本位思想浓厚,高高在上,不可冒犯。有点贪功,又少了一分果决。
可能还有其他性格,但自己知道的大约就是这些。
这也属于偷机取巧,万万不能宣扬出去的,不过除了他,很少有人有那个金手指,就是出身名门家庭,也未必知道所有大佬的性格。
想好了程勘的性格,这才想题目。
学子喧哗了几回,终于安静,有许多人拿笔开始书写。
程勘微微一笑,大约这次考卷会出现许多妖蛾子吧,然后看着王巨,坐在哪里发呆呢,难道将这小子也难住了?
没道理啊,至少这个马政不会将这小子难住。
于是继续注意,还在发呆,他终于忍不住,喊来一句胥吏,对他说:“问那个小子,为什么还不写。”
p; 第一道策是国家马政。
还有一段附录,薛向的两道奏章以及欧阳修的那道奏章。
程勘出这道题也合乎延州的情理,去年春天他置了买马社,后来取缔了。
关健这怎么写?
如果说程勘做对了,那么为什么后来又取缔了?
如果说不当置买马社,那岂不是在打程勘的脸?真写了还想中啊?
第二道继续,西夏侵耕屈野河与土门。
土门也是没藏讹庞侵耕的受害地区,程勘出这道题目同样合乎情理。
关健是当初程勘看到军纪不振,于是采取了消极防御的态度,这曾经让延州北部边荒一带的百姓十分不满。
程勘直接将当初这个问题抛出来了,自己怎么写,难道说程勘消极防御是对的,西夏人太强大了。或者说两国之间,当以和为贵。似乎不妥啊。俺们可不是中原那些不知道西夏危害的学子,身在延州,能说这样的话吗?
要么说当反抗,西夏人没那么强大,坐中的一个人带着一群村民就将六百多西夏兵士干掉了,但那样又能写吗?
实际王巨看到这两道题目,也有点儿瞠目结舌。
老程这想干嘛?
第三道题来了,三年不言,自是常事。
这句话来历是出自《尚书·说命》,商高宗父亲死了,心中悲伤,三年不说话,于是大臣们来说,商高宗便请出傅说,商朝大治。然后《五经正义》中作注,“言王居父忧,信任冢宰,默而不言已三年矣。三年不言,自是常事,史录此句于首者,谓既免丧事,可以言而犹不言,故述此以发端也。”
然而五经正义那么厚,以延州学子的水平,有几个人记得住,还以为是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有学子便议论,说是题出错了。
程勘在帘后冷哼道:“这是本官出的,难道能出错吗?”
九成的学子脸色古怪,还在逐磨呢,为何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变成了三年不言,自是常事。
就有胆大的学子上前请教,也同样也是规矩,如题中有疑难的,听士人就帘外上请,主考官于帘后详答。若是规模大的科举,分成了若干主考场,那么就由主文代主考官详答。
程勘却在帘后不悦地说:“连这个都不知道,还来科举?要不要本官替你代考?”
请教的那个学子傻眼了,只好退下,再次苦思冥想。
王巨看着题目,他没有想如何破题,而是在想程勘这个人。
这是王巨内心的一个重大秘密,考场讲运气,这个运气不仅是考题正好是自己熟悉的,例如这个三年不言,还有那就是自己写的东西合不合考官的胃口。
是否合考官的胃口,得看考官的性格。
若是换其人来王巨未必能摸透,不过程勘倒是知道一些,况且又打了数次交道。
这个人算是一个做实事的官员,也不喜多言,谈不上激进也谈不上保守,属于中间派的那种,类似的人还有张方平这些官员,比如没藏讹庞侵耕土门,剽掠百姓,程勘只是被动防御,王文谅投奔程勘,程勘没有学郭劝,立即主动收留。
但程勘也有官员的劣根性,那就是官本位思想浓厚,高高在上,不可冒犯。有点贪功,又少了一分果决。
可能还有其他性格,但自己知道的大约就是这些。
这也属于偷机取巧,万万不能宣扬出去的,不过除了他,很少有人有那个金手指,就是出身名门家庭,也未必知道所有大佬的性格。
想好了程勘的性格,这才想题目。
学子喧哗了几回,终于安静,有许多人拿笔开始书写。
程勘微微一笑,大约这次考卷会出现许多妖蛾子吧,然后看着王巨,坐在哪里发呆呢,难道将这小子也难住了?
没道理啊,至少这个马政不会将这小子难住。
于是继续注意,还在发呆,他终于忍不住,喊来一句胥吏,对他说:“问那个小子,为什么还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