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23wx.cc,权臣本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凤凰六年立秋, 骠骑将军于东堂发丧,帝与百官亲临。
倘如有人肯留心鼻间味道,便知草木凋零的气息,这一日, 是骤然而至的。然而, 秋之初初的日光,同往昔过去的年份并无甚区别,它依然安安静静照着千里江山,帝都宫阙。只是草木的芬芳不在,已现衰败之相,可人既非草木,便无暇顾及这衰败,只因那年轻的重臣与草木无从相比, 春来再生, 春心可待,与他皆再无半点关系。
宫门外,百官丧服以临东堂骠骑将军丧仪, 众人肃穆, 在司马门徐徐敞开之际,一阵秋风穿堂而来, 终让人有种幡然之意,酷烈之夏已在不平静的大疫中煞尾, 因此送命者不计其数, 这其中也大可算上骠骑将军一个, 消逝于芸芸众生,同化枯骨,再分不得贵贱。然将军之生平功勋,将军之生平轶事,一时间却难能随秋风而去,尽在时人口齿流转间。
待百官着丧服顺着官道入宫、入殿,身后道道宫门渐次悄然轧轧而合,东堂最终犹如层叠花瓣中的一点蕊心,被彻底包裹在巍巍宫阙的最深处。
东堂内,并州都督刘野彘同征西将军成去远之间,尚隔几人,两人微微碰了碰目光,再无任何交流。前方主事者为大司徒大鸿胪太常三人,依照故事,帝于东堂举哀三日,再发引骠骑将军梓宫。是以早前,大司徒已奏其行迹成文,上呈天子。本朝惯例,凡薨亡者,请谥由其子孙或僚属先向大鸿胪卿提出,再由其所属州郡大中正供写其“行状”,中正将“行状”移交大司徒府,而后交至太常寺,由太常卿、太常博士依据行状评定谥号。然骠骑将军丧葬一事,自一开始,便多有打破旧制之处,遂此间台阁司徒府参与议谥,百官并无诧异之处。
英奴先命近侍拿出几日前所上呈的那篇《祁故骠骑将军持节都督并州诸军事徐州诸军事兼徐州刺史定国公成去非行状》,由大司徒宣读布告:
“祖昉,皇任丹阳郡太守、扬州刺史;父若敖,皇任并、雍、凉都督西北诸军事、尚书令、录尚书事、太傅。建康乌衣巷成公二十七年行状……”
乌衣巷成去非不到三十载的功业皆录其间,洋洋洒洒,事无巨细,一一列举,大司徒沉郁顿挫间将此行状读毕,诸臣面有悲色,默而不语,天子方道:
“朕之所以让大司徒将行状宣读布告诸卿,是因有司所呈谥号,摇摆于‘文贞\'’忠武‘尚未有定论,今日于东堂为骠骑将军举哀,自然不想因此又引得诸位打嘴皮子仗,还是希望此事能早日定下,以慰将军。”
“此行状,已把骠骑将军为官十数载功绩说的非常清楚,将军虽英年早逝,却一直兢兢业业,文治武功,实称朝望,既如此,当以’忠武‘更为全之。”中丞沈复自骠骑将军身亡以来,气色便差了许多,此刻无须顾虑,也无须等待,已是第一个出列评议之人。
有人道:“中丞这话听起来,不像是说骠骑将军,如此评价,倒像是在说诸葛孔明,将军虽有功绩,但恐怕离’忠武‘还差些意思,今上,臣封驳‘忠武’。”
沈复闻言看了看这人,心中一闷,正是自己兰台中一御史,这人满脸正色,一席话说得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他二人,长官的台便这般轻而易举给拆了,余人各怀心思,一时无人出声,沈复嘴角直抽搐,天子方说今日不是来打嘴皮子仗,看来自己竟无意挑开了头,不免气滞,正欲再启口,这御史却不依不饶道:
“今上,臣以为这不公平,且这两个谥号皆不适宜。”
英奴略一皱眉,问道:“你倒是说说哪里不公平了?又哪里不适宜了?”
御史自不顾他人目光,只道:“骠骑将军的行状乃扬州大中正,也便是大司徒亲手所书,参与议谥的又是台阁、公府,”说着环视一圈众人,继续道,“台阁诸多尚书曹郎,皆将军下级属官,难免会有溢美之辞,而公府,同乌衣巷又有着千丝万缕干系,有偏颇之心也不足为奇,所以臣以为这不公平,无论是台阁所定‘忠武’还是公府所定‘文贞’皆过誉了。”
天子显然未曾预料此人竟敢有如此言论,而座下众多文武亦是一片错愕,然御史所言细想,似乎自有不可辩驳处,然此人不知死活,一下得罪台阁公府两头,却不知从何处得来的勇气,正是百官无人稍能理解的,即便身为御史,直言谏事为其本职,却实在不该发此并无确实评判依据之论,如此处事立身,也断无可取之处。
>
凤凰六年立秋, 骠骑将军于东堂发丧,帝与百官亲临。
倘如有人肯留心鼻间味道,便知草木凋零的气息,这一日, 是骤然而至的。然而, 秋之初初的日光,同往昔过去的年份并无甚区别,它依然安安静静照着千里江山,帝都宫阙。只是草木的芬芳不在,已现衰败之相,可人既非草木,便无暇顾及这衰败,只因那年轻的重臣与草木无从相比, 春来再生, 春心可待,与他皆再无半点关系。
宫门外,百官丧服以临东堂骠骑将军丧仪, 众人肃穆, 在司马门徐徐敞开之际,一阵秋风穿堂而来, 终让人有种幡然之意,酷烈之夏已在不平静的大疫中煞尾, 因此送命者不计其数, 这其中也大可算上骠骑将军一个, 消逝于芸芸众生,同化枯骨,再分不得贵贱。然将军之生平功勋,将军之生平轶事,一时间却难能随秋风而去,尽在时人口齿流转间。
待百官着丧服顺着官道入宫、入殿,身后道道宫门渐次悄然轧轧而合,东堂最终犹如层叠花瓣中的一点蕊心,被彻底包裹在巍巍宫阙的最深处。
东堂内,并州都督刘野彘同征西将军成去远之间,尚隔几人,两人微微碰了碰目光,再无任何交流。前方主事者为大司徒大鸿胪太常三人,依照故事,帝于东堂举哀三日,再发引骠骑将军梓宫。是以早前,大司徒已奏其行迹成文,上呈天子。本朝惯例,凡薨亡者,请谥由其子孙或僚属先向大鸿胪卿提出,再由其所属州郡大中正供写其“行状”,中正将“行状”移交大司徒府,而后交至太常寺,由太常卿、太常博士依据行状评定谥号。然骠骑将军丧葬一事,自一开始,便多有打破旧制之处,遂此间台阁司徒府参与议谥,百官并无诧异之处。
英奴先命近侍拿出几日前所上呈的那篇《祁故骠骑将军持节都督并州诸军事徐州诸军事兼徐州刺史定国公成去非行状》,由大司徒宣读布告:
“祖昉,皇任丹阳郡太守、扬州刺史;父若敖,皇任并、雍、凉都督西北诸军事、尚书令、录尚书事、太傅。建康乌衣巷成公二十七年行状……”
乌衣巷成去非不到三十载的功业皆录其间,洋洋洒洒,事无巨细,一一列举,大司徒沉郁顿挫间将此行状读毕,诸臣面有悲色,默而不语,天子方道:
“朕之所以让大司徒将行状宣读布告诸卿,是因有司所呈谥号,摇摆于‘文贞\'’忠武‘尚未有定论,今日于东堂为骠骑将军举哀,自然不想因此又引得诸位打嘴皮子仗,还是希望此事能早日定下,以慰将军。”
“此行状,已把骠骑将军为官十数载功绩说的非常清楚,将军虽英年早逝,却一直兢兢业业,文治武功,实称朝望,既如此,当以’忠武‘更为全之。”中丞沈复自骠骑将军身亡以来,气色便差了许多,此刻无须顾虑,也无须等待,已是第一个出列评议之人。
有人道:“中丞这话听起来,不像是说骠骑将军,如此评价,倒像是在说诸葛孔明,将军虽有功绩,但恐怕离’忠武‘还差些意思,今上,臣封驳‘忠武’。”
沈复闻言看了看这人,心中一闷,正是自己兰台中一御史,这人满脸正色,一席话说得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他二人,长官的台便这般轻而易举给拆了,余人各怀心思,一时无人出声,沈复嘴角直抽搐,天子方说今日不是来打嘴皮子仗,看来自己竟无意挑开了头,不免气滞,正欲再启口,这御史却不依不饶道:
“今上,臣以为这不公平,且这两个谥号皆不适宜。”
英奴略一皱眉,问道:“你倒是说说哪里不公平了?又哪里不适宜了?”
御史自不顾他人目光,只道:“骠骑将军的行状乃扬州大中正,也便是大司徒亲手所书,参与议谥的又是台阁、公府,”说着环视一圈众人,继续道,“台阁诸多尚书曹郎,皆将军下级属官,难免会有溢美之辞,而公府,同乌衣巷又有着千丝万缕干系,有偏颇之心也不足为奇,所以臣以为这不公平,无论是台阁所定‘忠武’还是公府所定‘文贞’皆过誉了。”
天子显然未曾预料此人竟敢有如此言论,而座下众多文武亦是一片错愕,然御史所言细想,似乎自有不可辩驳处,然此人不知死活,一下得罪台阁公府两头,却不知从何处得来的勇气,正是百官无人稍能理解的,即便身为御史,直言谏事为其本职,却实在不该发此并无确实评判依据之论,如此处事立身,也断无可取之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