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23wx.cc,哈佛心理学大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喝白开水的?
主持笑着说:施主既然知道白水不好喝,那为什么还要去勉强别人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呢?
木匠低下头说:可是这样我的手艺不就失传了吗?
这时主持叫住了一个庙祝问他:这里有茶和白开水,你喜欢喝哪个?
庙祝说:我喜欢喝白开水,因为白开水比较解渴。
木匠还是不明白主持是什么意思,不解地问:大师?您……?
主持于是又笑着道:何不把你的手艺传给喜欢做木匠活的人呢?
木匠听后恍然大悟……于是到了这个时候,他才懂得了兴趣的真正意义。
木匠的手艺虽然很高明,但是两个儿子却对他的手艺一点兴趣也没有。茶水虽然香味醇厚,但是它解不了渴,就像那个庙祝说的那样。
李开复讲述自己从进入小学,到出国留学,大学里选择计算机专业,到离开苹果,离开微软,离开Google,在面对这些选择的时候,他自始至终都坚持这样的人生信条——追寻自己的兴趣,不断地学习,用心去做,随心所欲。
在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李开复一直认为自己喜欢法律,希望将来做一名律师。由于哥伦比亚大学新生入学时,没有规定专业,学生可以表明自己的大概意向,因此李开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政治科学。但是,上了几门课后,他就发现自己对此毫无兴趣,于是和家人商量转系的事情。
之后,学校安排李开复进入一个“数学天才班”,那里集中了哥伦比亚大学所有的数学尖子生,一个班只有7个人。大家在一起学习微积分特别理论,但很快李开复就发现自己的数学突然由“最好的”变成了“最差的”。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虽然是全州冠军,但是当他与那些真正的数学天才交手时,才看到了差距。他不但技不如人,就连问问题的勇气都没有。因为他害怕大家看出他这个全州冠军的真实水平。
渐渐地,李开复的数学成绩越来越落后。当他上完那门课后,深深地体会到那些数学天才都是因为“数学之美”而对它痴迷,但他自己却并非如此。一方面,李开复羡慕他们找到了自己的最爱;另一方面,李开复遗憾地发现,自己既不是一个数学天才,也没有因为数学的“美”而痴迷。
在失去了政治科学、数学后,李开复对未来之路感到十分迷茫,好在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合适的选择,那就是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计算机专业。
回忆当时换专业时的想法,李开复说:“当时,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律系全美排名第三,而计算机系只是新兴专业,如果我选择计算机这个基础不是很厚重的专业,前途看起来并不是很明朗。如果选择法律系,我的前途大概可以预测到:做法官、律师、参选议员,等等。但是我想的更多的是人生的意义和我的兴趣(如果将来做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多无聊、多沮丧啊)。”于是李开复放弃了政治科学,放弃了之前的律师梦,放弃了数学专业,转而开始学习计算机科学。
为什么要选计算机专业呢?因为在高中时,李开复对计算机有很浓厚的兴趣。他还清楚地记得,有一个周末,他写了一个程序,让计算机去解一个复杂的数学方程式,然后把计算的结果打印出来。李开复写完程序就回家了,周一回到学校,才知道那个数学方程式有无数个解。因此,程序一直在运行,计算机一直在打印,一箱打印纸全部用光了。
从此以后,李开复一直对计算机充满兴趣。在大一时,他为自己不用打卡就能使用计算机而感到惊讶,而令他更惊讶的是,那么好玩的东西还可以作为一个专业来学习。于是,李开复选修了一门计算机编程课,并对那些充满魔力的语言无比好奇。
几个月下来,李开复发现自己在计算机方面有相当的天赋,而且远远超过他的数学天赋。他和同学们一起做编程时,同学们还在画流程图,他就已经完成了所有的题目。考试的时候,他总是比别人早交卷。他发现自己不用特别准备,就可以得高分,同学们说他是“计算机天才”。
通过学习计算机,李开复还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未来这种技术能够思考吗?能够让人类更有效率吗?计算机有一天会取代人脑吗?”而他知道,解决这样的问题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这之后,李开复每天都盼望着晚上去电脑室。每天晚上,他都能在电脑室里享受快乐,经常稍不留意就在那里待一个通宵,第二天自然要逃课了。在计算机方面的兴趣和表现,给了李开复强烈的自信,也给了他对这个专业的向往和热情。
在兴趣的指引下,李开复在计算机方面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他的自信心越来越强。因为有学习的热情,他的计算机知识学得非常扎实,这为他后来顺利进入苹果、微软、Google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在计算机行业取得成就作好了充分准备。
从李开复的大学经历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之所以对计算机知识有那么强烈的学习欲望,是因为他对计算机科学充满了兴趣。有了兴趣,才会迸发出极大的热情,才会专注地投入,也才会学有所成。
哈佛学子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因素固然有很多,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也不止一条,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内心的兴趣,会引领着你走向人生的顶点。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相信兴趣是人生的导师,它可以让你充满学习的热情,还能指引你走向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成功之道。
勤奋是获取成功的法宝
哈佛有句名言:“没有艰辛,便无所获。”你在付出时越是慷慨,得到的回报就越丰厚,这是公平的游戏规则。当你看见别人收获成功的时候,千万别以为那是偶然,因为那里面有你不曾知道的付出,那个付出就是勤奋和坚持。我们说,勤奋是获取成功的法宝。
比尔·盖茨说:“公司员工应该具备勤奋的美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丢掉勤劳苦干,去等待好运的降临。勤奋并不仅仅是指体力的投入,还包括脑力和感情的投入。”
比尔·盖茨出身于举世闻名的哈佛大学,他天资聪慧,但他的成功是与勤奋工作分不开的,他是个典型的工作狂,工作起来没日没夜,平均一天要工作10至15小时,有时连续两个星期呆在电脑房不出来。不工作的时候,他就像一个黑洞吸收光线那样大量吸收信息。正是这种勤奋的精神打造出了“盖茨神话”。
比尔·盖茨不仅自己在微软公司毫无怨言地勤奋工作,而且他能够让微软公司的全体员工,也能在微软公司里毫无怨言地勤奋努力工作。
喝白开水的?
主持笑着说:施主既然知道白水不好喝,那为什么还要去勉强别人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呢?
木匠低下头说:可是这样我的手艺不就失传了吗?
这时主持叫住了一个庙祝问他:这里有茶和白开水,你喜欢喝哪个?
庙祝说:我喜欢喝白开水,因为白开水比较解渴。
木匠还是不明白主持是什么意思,不解地问:大师?您……?
主持于是又笑着道:何不把你的手艺传给喜欢做木匠活的人呢?
木匠听后恍然大悟……于是到了这个时候,他才懂得了兴趣的真正意义。
木匠的手艺虽然很高明,但是两个儿子却对他的手艺一点兴趣也没有。茶水虽然香味醇厚,但是它解不了渴,就像那个庙祝说的那样。
李开复讲述自己从进入小学,到出国留学,大学里选择计算机专业,到离开苹果,离开微软,离开Google,在面对这些选择的时候,他自始至终都坚持这样的人生信条——追寻自己的兴趣,不断地学习,用心去做,随心所欲。
在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李开复一直认为自己喜欢法律,希望将来做一名律师。由于哥伦比亚大学新生入学时,没有规定专业,学生可以表明自己的大概意向,因此李开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政治科学。但是,上了几门课后,他就发现自己对此毫无兴趣,于是和家人商量转系的事情。
之后,学校安排李开复进入一个“数学天才班”,那里集中了哥伦比亚大学所有的数学尖子生,一个班只有7个人。大家在一起学习微积分特别理论,但很快李开复就发现自己的数学突然由“最好的”变成了“最差的”。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虽然是全州冠军,但是当他与那些真正的数学天才交手时,才看到了差距。他不但技不如人,就连问问题的勇气都没有。因为他害怕大家看出他这个全州冠军的真实水平。
渐渐地,李开复的数学成绩越来越落后。当他上完那门课后,深深地体会到那些数学天才都是因为“数学之美”而对它痴迷,但他自己却并非如此。一方面,李开复羡慕他们找到了自己的最爱;另一方面,李开复遗憾地发现,自己既不是一个数学天才,也没有因为数学的“美”而痴迷。
在失去了政治科学、数学后,李开复对未来之路感到十分迷茫,好在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合适的选择,那就是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计算机专业。
回忆当时换专业时的想法,李开复说:“当时,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律系全美排名第三,而计算机系只是新兴专业,如果我选择计算机这个基础不是很厚重的专业,前途看起来并不是很明朗。如果选择法律系,我的前途大概可以预测到:做法官、律师、参选议员,等等。但是我想的更多的是人生的意义和我的兴趣(如果将来做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多无聊、多沮丧啊)。”于是李开复放弃了政治科学,放弃了之前的律师梦,放弃了数学专业,转而开始学习计算机科学。
为什么要选计算机专业呢?因为在高中时,李开复对计算机有很浓厚的兴趣。他还清楚地记得,有一个周末,他写了一个程序,让计算机去解一个复杂的数学方程式,然后把计算的结果打印出来。李开复写完程序就回家了,周一回到学校,才知道那个数学方程式有无数个解。因此,程序一直在运行,计算机一直在打印,一箱打印纸全部用光了。
从此以后,李开复一直对计算机充满兴趣。在大一时,他为自己不用打卡就能使用计算机而感到惊讶,而令他更惊讶的是,那么好玩的东西还可以作为一个专业来学习。于是,李开复选修了一门计算机编程课,并对那些充满魔力的语言无比好奇。
几个月下来,李开复发现自己在计算机方面有相当的天赋,而且远远超过他的数学天赋。他和同学们一起做编程时,同学们还在画流程图,他就已经完成了所有的题目。考试的时候,他总是比别人早交卷。他发现自己不用特别准备,就可以得高分,同学们说他是“计算机天才”。
通过学习计算机,李开复还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未来这种技术能够思考吗?能够让人类更有效率吗?计算机有一天会取代人脑吗?”而他知道,解决这样的问题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这之后,李开复每天都盼望着晚上去电脑室。每天晚上,他都能在电脑室里享受快乐,经常稍不留意就在那里待一个通宵,第二天自然要逃课了。在计算机方面的兴趣和表现,给了李开复强烈的自信,也给了他对这个专业的向往和热情。
在兴趣的指引下,李开复在计算机方面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他的自信心越来越强。因为有学习的热情,他的计算机知识学得非常扎实,这为他后来顺利进入苹果、微软、Google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在计算机行业取得成就作好了充分准备。
从李开复的大学经历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之所以对计算机知识有那么强烈的学习欲望,是因为他对计算机科学充满了兴趣。有了兴趣,才会迸发出极大的热情,才会专注地投入,也才会学有所成。
哈佛学子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因素固然有很多,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也不止一条,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内心的兴趣,会引领着你走向人生的顶点。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相信兴趣是人生的导师,它可以让你充满学习的热情,还能指引你走向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成功之道。
勤奋是获取成功的法宝
哈佛有句名言:“没有艰辛,便无所获。”你在付出时越是慷慨,得到的回报就越丰厚,这是公平的游戏规则。当你看见别人收获成功的时候,千万别以为那是偶然,因为那里面有你不曾知道的付出,那个付出就是勤奋和坚持。我们说,勤奋是获取成功的法宝。
比尔·盖茨说:“公司员工应该具备勤奋的美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丢掉勤劳苦干,去等待好运的降临。勤奋并不仅仅是指体力的投入,还包括脑力和感情的投入。”
比尔·盖茨出身于举世闻名的哈佛大学,他天资聪慧,但他的成功是与勤奋工作分不开的,他是个典型的工作狂,工作起来没日没夜,平均一天要工作10至15小时,有时连续两个星期呆在电脑房不出来。不工作的时候,他就像一个黑洞吸收光线那样大量吸收信息。正是这种勤奋的精神打造出了“盖茨神话”。
比尔·盖茨不仅自己在微软公司毫无怨言地勤奋工作,而且他能够让微软公司的全体员工,也能在微软公司里毫无怨言地勤奋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