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23wx.cc,穿越之盛世独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如火如荼的西线战事没能影响宫里的死水一潭,慈寿门和永和门安静除了内卫就没人靠近。朝堂的声音只集中在太子对军人的优抚上,各种评价都有,但在西线三关捷报传来之后,舆论纷纷一边倒地支持太子之策,甚至认为拥有‘明君神将’的大虞也可复制‘封狼居胥’的壮举。
东宫众人对此言论纷纷表示担忧:这个明君不像是指皇帝啊!
倒是顾辞听到后表示不屑,皇帝不喜武功擅文治,当然是明君啦;夫君文治武功皆不会放下,狼居胥算个啥,以后国界线北是横亘山南是澳洲大地,西是葱岭和马六甲,东当然是海那边的美洲啦!
正当京城涌起的这股尚武之风要刮向南方时,率先开始安置退伍军人的北关齐安城辖下出了一件小事,被有心人捅到皇帝面前,一下子四本奏折都是参这件事的。
事情不大,齐安城下的铁岭卫原来是个卫所,曾是与羯夷战斗的第一线,民风彪悍勇武,很适合作为老弱战俘的收容地。所以顾翀把一批年纪大的俘虏扔过去让他们使唤,毕竟北方牛少马多,苦力多了才能把马解放出来。翻身做主的铁岭卫人民相当欢迎啊,积极表示会帮助这些野蛮人劳动改造,挖沟修路挑粪担土,还不用给什么好吃的,几乎家家一个‘夷佣’。可是饱读诗书的官老爷觉得不合适,口称今上堪比天可汗唐太宗,‘爱华夷如一’,如能摒除‘贵中华,贱夷狄’的思想,‘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这才是实现‘大一统’的唯一途径。然后把这些俘虏集中起来,放到县衙一起养着,也不让干活,还让人教他们读书习字。吃饱喝足的俘虏心思浮动,决定找机会逃跑,被刚退伍入职的县尉发现他们的计谋,谁让人家打了羯夷一辈子能听懂他们的话呢。于是上报兵部和官老爷,准备带着巡检司埋伏好了拿个现行。结果官老爷接到报告后,不但不支持县尉的决定,还亲临现场,苦口婆心地劝慰俘虏接受‘华夷一家’的观念,也不管人家听得懂听不懂。
计策被识破的俘虏们暴起挟持官老爷为质准备越狱,县尉与他们对峙,成功射杀数人,成功救出官老爷。却被官老爷呵斥,说他不尊上令视上官如无物,要奏请知府,还要罢免他的职务,县尉自然也把事情经过上报齐安城护军和兵部。然后此事被一位北关御史知道,所以有了四份奏折——兵部池睿,齐安城知府和护军上尉,还有打酱油的御史。
其实按太子之前的安排很好解决,退伍军人虽是退了伍,但组织关系还在兵部,归兵部管,属于军队体系,甚至一旦战乱,他们有可能并入正式民兵编制,所以兵部对这些人有直接管辖权。至于听县府的话,那是因为县府需要用他们当打手,所以具体工作由县府安排,可不是说人事关系归县府哦,亲。
吏部也同意这个方案,毕竟这些职务之前是吏不是官,吏部关注得本来就少,因此才被下面县府拿去做人情。现在太子说了,不能全部做人情,要给军人,吏部少管一大块琐碎婆妈事还求之不得。要知道,吏可比官多,麻烦也多……
这么清楚明白的问题为什么会被提出来特意参一本呐,关键就在这个官老爷身上——人家名叫顾简,战神顾尧的弟弟,太子妃的叔叔,九皇子的岳父。
***********************
顾翂知道此事后第一时间跑来东宫,不只是找太子,还要求妹妹一起来。
顾辞听完这事,很奇怪地说,“已有定策,照做就是。”
顾翂却是想问,此事做到何地步?要不要扩大战果,把巡检司都纳入兵部?或只是县尉巡检等退伍军人特许的职位?
太子觉得不能太过激进,“巡检司如果要改编制涉及太广,要知道,京兆府也有巡检司。”
顾辞点点头,本想说话,被袁懿捏了一下指尖就沉默了。
顾翂走后,顾辞疑惑地问,“刚才为什么不让我说?”
“你以后想说什么告诉我就好,不用和别人提起。”
顾辞听话地点点头,娓娓道来,“我是觉得没必要纠结到六部这个级别啦。可以用此事扭转武不如文的惯性思维,好好打击一下这些文臣干涉武事,擅夺兵权,视武将为奴仆的现象!”
“这个主意好!我还以为你会同意他说的‘汉化’观点。”
“这才不是汉化!汉化的基础是互相尊重民族文化。我们尊重羯夷和匈奴的基础,必须要让他们放弃劫掠,老老实实用牛马交换粮食布匹,你觉得他们会同意么?肯放弃一本万利的抢劫?如果没打服,会尊重我们的边境么?即便目前打服了,日后国力不盛武力无继,他们会不会故态复萌?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与鄂部有生活方式相似这个基础,但与其他羯夷不可能有!”
气势汹汹的顾辞喝了夫君递来的茶润润口,接着补充,“再者,他拿唐太宗来说事,更是不妥!整个唐朝从建国开始就是‘用胡抑汉以蕃代汉’,借助外族之力重新限制和改造了汉人的社会结构,并且在外族尚未融入汉文化时,就开放边境,大肆接纳塞外移民。而从辽东到幽并各州,一直顽强抵抗外族的汉族大门阀都被迫内迁,甚至‘以夷制夷’,造成藩镇割据,以致于朝廷无力约束。这样的‘华夷一体’根本就不是什么开明包容,而是抛弃了华夏本位意识,只保留混血汉族的朝廷本位意识!”
袁懿叹慰的给愤青媳妇顺气,“言之有理,世人皆盛赞唐太宗开明,华夷一家,堪称历代之冠,然则多为先打而后抚,重用外族也是‘安史之乱’的根源。”
“要不怎么说‘华夏栋梁皆折断,鼙鼓焉不动地来’!”依旧气哼哼的顾辞勾着太子的小手指绕啊绕,“哥哥你在外交上一定要秉承两点不能松口!”
“愿闻其详。”袁懿被她绕得心都化了,用鼻尖摩挲软软的白玉脸颊。
“一个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一个是‘三不原则’,‘不赔款不割地不和亲’!敢犯华夏者,虽远必诛!”
结束慷慨陈词的太子妃用热血澎湃亮闪闪的漂亮桃花眼期冀地看着未来一把手,让太子心情大好,笑声朗朗。
顾辞不明白他笑什么,不满地瞅他一眼,气呼呼地继续安利,“派人去把匈奴人的粮食牧群全部炸光抢光烧光!没了看他们怎么嚣张!”
袁懿爱怜地望着她的憨态,一下下地吻着她,喃喃道:“阿鸾你是我的——”
顾辞竖着耳朵等他说出‘宝贝’二字,不过他没说出来,只是扬眉一笑,意气风发地把她抱到怀里,“我们有一辈子时间去做这些事。”
她花痴地看着他,有事业心的男人真帅!
***********************
几日后的早朝,皇帝特别把弹劾顾简的折子都给了太子,让他上个条陈。次日,太子拿着顾翂的折子和自己的意见去了乾清宫,顾翂喷了自家叔叔拿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来说事,认为坚持‘汉化’政策的前提必须是认同彼此的生活方式和互不侵犯,而太子则驳斥‘以文御武’的思想要不得,让不懂行军布阵,甚至连粮草要如何安排运输才能保证前线供给都弄不明白的文臣去指手画脚,简直是对克敌制胜的将士们大不敬,所以县尉和巡检司的巡检们一定要深刻意识到自己退伍了也是个兵,不用再唯知县之命是从。
没几天顾简的处理意见下来了,越权妄言,平调去齐安城知州下面做六品同知,原来的同知代替他做知县。县尉平乱有功,兵部论赏。知府处置不及时,偏颇下属,罚俸半年。
顾辞拿着这个结果很奇怪地问,“四叔这个调动是你的主意?”
“一县之主变成打下手的,已经足够了。”
顾辞思考了一下就眉开眼笑——同知是从五品,而且一个知州下面可能好几个同知,顾简比其他人品级都低……
当然袁懿没说的是,正是这个顶替上来的同知曾经暗示顾简,太子和镇北军定会把鄂部再养成一个羯夷,以保证北关的兵力和地位,但皇帝会认为‘羯夷归化以戈止武’方是明君之道,身为臣子自然要体察上意,让皇帝觉得镇北军的使命已经完成了才行。顾简很认可这个,他对最小的侄子顾翂都得不行,还自以为找到了证据——太子提议将北关移至阴山脚下,改现在的北关为‘长春城’,而皇帝没有应允,只派了八皇子岳父礼部鸿胪寺冉掌司与顾翀一起去鄂部谈判,勒石为界。于是顾简开始拼命把铁岭卫刷成‘天下大同’的flag,现在弄巧成拙,又被出谋划策的人顶了职位,当然要愤怒地指责其‘党朋伐异,陷吾于不义’。好在四夫人还是有点见识,写信委婉批评老公‘君子和而不同’,自己傻就莫再把脸丢出去让人踩,再规劝顾简有事多与顾翀商量,县官不如现管,不要自己拿主意,顺便把知州府衙上下人的都准备好,让顾简去送。
作为旧同知的上司兼恩主的知州郁闷加不安。这事本是他的授意,想用顾简这个与皇家有亲的棒槌去探查上意,哪知棒槌没有和京中任何人打招呼问个路的意思,自己捋袖子就上,玩脱之后这么大咧咧地大肆宣扬,一下子把他和下面人打成‘党’。太宗建国之后对‘党争’深恶痛绝,所以科举座师不止一个人,前朝遗留的门阀氏族被拆得零零落落,爱结党的人一向仕途不顺,没人愿意沾这个名声。现在被一个将来的皇亲国戚这么说,影响以后仕途肿么办?
几个品级正常的同知也各有担心。与顾简工作有关联的人,担心做得多或做得不到位都容易惹了忌讳,顾简说得不对,他们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作为顾简的普通同僚也不觉得舒服,和他打招呼彼此尴尬,论品级顾简最低,论背景顾简最高。整个衙门干起活来束手束脚,最后在大家心照不宣的彼此配合下,把顾简合力送进了镇北军回朝述职献俘的队伍中,美其名曰,让你们叔侄好生聚聚。
顾翀这次回京其实主要是陪同鄂部新首领江格拜都进京陛见,随行的还有袁钊这个本想去挣军功,奈何连镇北军五日操练都顶不住的宗亲,搞完名录还是老老实实回去当纨绔吧。任塞渊镇守北关,翟小二翟竣蹲在新的边界盯着鄂部,也是在太子的授意下,帮太子妃家的小萧管事开始试探着和鄂部互通有无重开边贸,钟十三钟鼐率兵沿着涴江从抚顺城往上游走,太子命令他一边扫荡仍不肯投降的羯夷残兵,顺便也是遴选一处合适建新城的地方。顾翀本来想让妻子回京休养安胎,但听到太子给翟钟二人的命令后,决定亲自回去。这显然不可能是那个性子执拗行事诡异的太子自己琢磨出来的,绝对是阿鸾的意思!老爹在西边抽不开身,老二还在琅琊城,老七和十二都比太子小,只能由他这个三舅兄去质问太子到底想干嘛!
明都替顾翀代管镇北军,甘梅留在任塞渊身边照顾,顾翀也没什么好不放心,把江格拜都一众人迎到北关后,打点行装,一路往京城奔驰。
顾简被上司同僚们送出来,和镇北城抚顺城宁春城酂邺城等其他几处派的代表一起在定武城等顾翀的大部队。其他代表都是特意派的护军出身或精于骑射的武人,一是为了不在手下败将面前堕了大虞之威,二是他们对大胜归来的顾翀本就有仰慕之情,定然能在顾翀面前落个好印象,也不会给镇北军惹是生非,三是最重要的一点,想也知道鄂部与镇北军肯定是快马加鞭往京城赶,弄个骑不了马的,那不是拖后腿么!
所以大家看到文绉绉坐在马车上的顾简都是一愣,不过考虑到这是顾翀的叔叔,还是很有点以他马首是瞻的意思。顾简那叫个意气风发,在定武城做上宾受奉承,感觉从未如此风光。可惜顾翀来了之后,连城都没进,只在城外驿站稍事歇息,派人通知一声,半个时辰后集合出发。其他人在府衙听到传话,唰唰几下,翻身上马扬鞭而去,顾简施施然整理好衣饰爬上马车,到驿站时连人影都没见到一个,问了一边扫地的驿丞,才知道他迟到半刻钟,根本没人等他,到点就走了。
他气急败坏地催着车夫往京城赶,等他进了北阙门的时候,献俘都是昨天的事了!
吏部收了他申请述职的折子,把他打发回家,没人想起宣召他去陛前述职,连弹劾他迟到一事都没,他就跟被人遗忘了一样,只能灰溜溜地窝在男爵府。
这一呆,再没离开过。
***********************
顾翀和鄂部的到来让上京一下子疯狂了。太子全权把献俘一事交给聂尚书,让聂尚书好好感受了一下东宫行事历的折磨,但也让六十多的老头子精神焕发荣光满面。为了办好‘午门献俘’这种无比辉煌荣耀的国家大礼,迎接即将来到的和谈,下面光禄寺鸿胪寺太常寺三处的正卿到掌司,地被他带着忙得脚不沾地,尤其是顾明伦,干劲十足,誓要让顾家光宗耀祖一把。
顾辞也在为三哥的归来兴奋得团团转,致爽斋全月半价,丹青阁准备好复刻萧律的《行军饮宴图》半卖半送,还央求袁懿让她偷偷去看大军入城。想想镇北军雄赳赳气昂昂地从北阙门进来,经过钟鼓楼往东绕兵马司大道到承天门,然后顺着前门大街一路步伐整齐地走向午门,肯定很有阅兵的幸福感!
不晓得是小哥当年的状元游街得意,还是三哥的班师回朝威风?
袁懿好好享受了一把小丫头的撒娇,哄她签订许多晚上的不平等条约,才慢悠悠开口,“他们现在已到了北阙门外,明日一路上人都很多,你还是考虑一下,是现在去城外,还是等明天他入宫了我带过来?”
明天过午门可是要献俘的,他怎么可能让小丫头去看。
顾辞闻言像被泼了桶冷水,情绪低落地说,“那还是在东宫吧……”她怎么可能劳师动众地现在出城,明天也不晓得三哥能不能在东宫吃午饭。
袁懿哪里见得她难受,连忙安慰,“明天一早让姑母和师父来陪你,乾清宫完事,我就带他和政泽舒迟一起过来,让他们吃过晚饭才回去,好不好?”
“好!让娘亲把六六也带来,不然得晚上才能见到三哥。”顾辞重新打点起精神,开始想明天吃什么,得让师父给顾翀探探脉,好好补一补。
袁懿磨磨牙,不想她把心思花其他人身上,拽着她去小书房看舆图,“你不想知道钟十三在哪里找到个地方建新城么?”
顾辞果然上钩,“他选哪里?”
袁懿指着涴江和黄江距离最近的地方,“这里水势平缓,地势开阔,西有赛音山,本是突弥卑部的一个驻点。”
顾辞听得很认真,这一片应该是蒙古的地盘,她没去过,更没留意过这个执意从中国分离出去的发展中国家。涴江好像也是前世并不存在的一条大江,压缩了前世的黄河流域,也让如今的黄江少了许多的隐患和天险,就是不知道源头在哪。
这个问题袁懿居然能回答出来,“你不是很崇拜霍去病的封狼居胥么?涴江源头就是他后来去过的瀚海。”‘瀚海’这个称呼有可能是呼伦湖贝尔湖,但既然说霍去病去过,那就应该是贝尔加湖?
“这里?”顾辞大致点了一下贝尔加湖的位置。
>
如火如荼的西线战事没能影响宫里的死水一潭,慈寿门和永和门安静除了内卫就没人靠近。朝堂的声音只集中在太子对军人的优抚上,各种评价都有,但在西线三关捷报传来之后,舆论纷纷一边倒地支持太子之策,甚至认为拥有‘明君神将’的大虞也可复制‘封狼居胥’的壮举。
东宫众人对此言论纷纷表示担忧:这个明君不像是指皇帝啊!
倒是顾辞听到后表示不屑,皇帝不喜武功擅文治,当然是明君啦;夫君文治武功皆不会放下,狼居胥算个啥,以后国界线北是横亘山南是澳洲大地,西是葱岭和马六甲,东当然是海那边的美洲啦!
正当京城涌起的这股尚武之风要刮向南方时,率先开始安置退伍军人的北关齐安城辖下出了一件小事,被有心人捅到皇帝面前,一下子四本奏折都是参这件事的。
事情不大,齐安城下的铁岭卫原来是个卫所,曾是与羯夷战斗的第一线,民风彪悍勇武,很适合作为老弱战俘的收容地。所以顾翀把一批年纪大的俘虏扔过去让他们使唤,毕竟北方牛少马多,苦力多了才能把马解放出来。翻身做主的铁岭卫人民相当欢迎啊,积极表示会帮助这些野蛮人劳动改造,挖沟修路挑粪担土,还不用给什么好吃的,几乎家家一个‘夷佣’。可是饱读诗书的官老爷觉得不合适,口称今上堪比天可汗唐太宗,‘爱华夷如一’,如能摒除‘贵中华,贱夷狄’的思想,‘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这才是实现‘大一统’的唯一途径。然后把这些俘虏集中起来,放到县衙一起养着,也不让干活,还让人教他们读书习字。吃饱喝足的俘虏心思浮动,决定找机会逃跑,被刚退伍入职的县尉发现他们的计谋,谁让人家打了羯夷一辈子能听懂他们的话呢。于是上报兵部和官老爷,准备带着巡检司埋伏好了拿个现行。结果官老爷接到报告后,不但不支持县尉的决定,还亲临现场,苦口婆心地劝慰俘虏接受‘华夷一家’的观念,也不管人家听得懂听不懂。
计策被识破的俘虏们暴起挟持官老爷为质准备越狱,县尉与他们对峙,成功射杀数人,成功救出官老爷。却被官老爷呵斥,说他不尊上令视上官如无物,要奏请知府,还要罢免他的职务,县尉自然也把事情经过上报齐安城护军和兵部。然后此事被一位北关御史知道,所以有了四份奏折——兵部池睿,齐安城知府和护军上尉,还有打酱油的御史。
其实按太子之前的安排很好解决,退伍军人虽是退了伍,但组织关系还在兵部,归兵部管,属于军队体系,甚至一旦战乱,他们有可能并入正式民兵编制,所以兵部对这些人有直接管辖权。至于听县府的话,那是因为县府需要用他们当打手,所以具体工作由县府安排,可不是说人事关系归县府哦,亲。
吏部也同意这个方案,毕竟这些职务之前是吏不是官,吏部关注得本来就少,因此才被下面县府拿去做人情。现在太子说了,不能全部做人情,要给军人,吏部少管一大块琐碎婆妈事还求之不得。要知道,吏可比官多,麻烦也多……
这么清楚明白的问题为什么会被提出来特意参一本呐,关键就在这个官老爷身上——人家名叫顾简,战神顾尧的弟弟,太子妃的叔叔,九皇子的岳父。
***********************
顾翂知道此事后第一时间跑来东宫,不只是找太子,还要求妹妹一起来。
顾辞听完这事,很奇怪地说,“已有定策,照做就是。”
顾翂却是想问,此事做到何地步?要不要扩大战果,把巡检司都纳入兵部?或只是县尉巡检等退伍军人特许的职位?
太子觉得不能太过激进,“巡检司如果要改编制涉及太广,要知道,京兆府也有巡检司。”
顾辞点点头,本想说话,被袁懿捏了一下指尖就沉默了。
顾翂走后,顾辞疑惑地问,“刚才为什么不让我说?”
“你以后想说什么告诉我就好,不用和别人提起。”
顾辞听话地点点头,娓娓道来,“我是觉得没必要纠结到六部这个级别啦。可以用此事扭转武不如文的惯性思维,好好打击一下这些文臣干涉武事,擅夺兵权,视武将为奴仆的现象!”
“这个主意好!我还以为你会同意他说的‘汉化’观点。”
“这才不是汉化!汉化的基础是互相尊重民族文化。我们尊重羯夷和匈奴的基础,必须要让他们放弃劫掠,老老实实用牛马交换粮食布匹,你觉得他们会同意么?肯放弃一本万利的抢劫?如果没打服,会尊重我们的边境么?即便目前打服了,日后国力不盛武力无继,他们会不会故态复萌?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与鄂部有生活方式相似这个基础,但与其他羯夷不可能有!”
气势汹汹的顾辞喝了夫君递来的茶润润口,接着补充,“再者,他拿唐太宗来说事,更是不妥!整个唐朝从建国开始就是‘用胡抑汉以蕃代汉’,借助外族之力重新限制和改造了汉人的社会结构,并且在外族尚未融入汉文化时,就开放边境,大肆接纳塞外移民。而从辽东到幽并各州,一直顽强抵抗外族的汉族大门阀都被迫内迁,甚至‘以夷制夷’,造成藩镇割据,以致于朝廷无力约束。这样的‘华夷一体’根本就不是什么开明包容,而是抛弃了华夏本位意识,只保留混血汉族的朝廷本位意识!”
袁懿叹慰的给愤青媳妇顺气,“言之有理,世人皆盛赞唐太宗开明,华夷一家,堪称历代之冠,然则多为先打而后抚,重用外族也是‘安史之乱’的根源。”
“要不怎么说‘华夏栋梁皆折断,鼙鼓焉不动地来’!”依旧气哼哼的顾辞勾着太子的小手指绕啊绕,“哥哥你在外交上一定要秉承两点不能松口!”
“愿闻其详。”袁懿被她绕得心都化了,用鼻尖摩挲软软的白玉脸颊。
“一个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一个是‘三不原则’,‘不赔款不割地不和亲’!敢犯华夏者,虽远必诛!”
结束慷慨陈词的太子妃用热血澎湃亮闪闪的漂亮桃花眼期冀地看着未来一把手,让太子心情大好,笑声朗朗。
顾辞不明白他笑什么,不满地瞅他一眼,气呼呼地继续安利,“派人去把匈奴人的粮食牧群全部炸光抢光烧光!没了看他们怎么嚣张!”
袁懿爱怜地望着她的憨态,一下下地吻着她,喃喃道:“阿鸾你是我的——”
顾辞竖着耳朵等他说出‘宝贝’二字,不过他没说出来,只是扬眉一笑,意气风发地把她抱到怀里,“我们有一辈子时间去做这些事。”
她花痴地看着他,有事业心的男人真帅!
***********************
几日后的早朝,皇帝特别把弹劾顾简的折子都给了太子,让他上个条陈。次日,太子拿着顾翂的折子和自己的意见去了乾清宫,顾翂喷了自家叔叔拿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来说事,认为坚持‘汉化’政策的前提必须是认同彼此的生活方式和互不侵犯,而太子则驳斥‘以文御武’的思想要不得,让不懂行军布阵,甚至连粮草要如何安排运输才能保证前线供给都弄不明白的文臣去指手画脚,简直是对克敌制胜的将士们大不敬,所以县尉和巡检司的巡检们一定要深刻意识到自己退伍了也是个兵,不用再唯知县之命是从。
没几天顾简的处理意见下来了,越权妄言,平调去齐安城知州下面做六品同知,原来的同知代替他做知县。县尉平乱有功,兵部论赏。知府处置不及时,偏颇下属,罚俸半年。
顾辞拿着这个结果很奇怪地问,“四叔这个调动是你的主意?”
“一县之主变成打下手的,已经足够了。”
顾辞思考了一下就眉开眼笑——同知是从五品,而且一个知州下面可能好几个同知,顾简比其他人品级都低……
当然袁懿没说的是,正是这个顶替上来的同知曾经暗示顾简,太子和镇北军定会把鄂部再养成一个羯夷,以保证北关的兵力和地位,但皇帝会认为‘羯夷归化以戈止武’方是明君之道,身为臣子自然要体察上意,让皇帝觉得镇北军的使命已经完成了才行。顾简很认可这个,他对最小的侄子顾翂都得不行,还自以为找到了证据——太子提议将北关移至阴山脚下,改现在的北关为‘长春城’,而皇帝没有应允,只派了八皇子岳父礼部鸿胪寺冉掌司与顾翀一起去鄂部谈判,勒石为界。于是顾简开始拼命把铁岭卫刷成‘天下大同’的flag,现在弄巧成拙,又被出谋划策的人顶了职位,当然要愤怒地指责其‘党朋伐异,陷吾于不义’。好在四夫人还是有点见识,写信委婉批评老公‘君子和而不同’,自己傻就莫再把脸丢出去让人踩,再规劝顾简有事多与顾翀商量,县官不如现管,不要自己拿主意,顺便把知州府衙上下人的都准备好,让顾简去送。
作为旧同知的上司兼恩主的知州郁闷加不安。这事本是他的授意,想用顾简这个与皇家有亲的棒槌去探查上意,哪知棒槌没有和京中任何人打招呼问个路的意思,自己捋袖子就上,玩脱之后这么大咧咧地大肆宣扬,一下子把他和下面人打成‘党’。太宗建国之后对‘党争’深恶痛绝,所以科举座师不止一个人,前朝遗留的门阀氏族被拆得零零落落,爱结党的人一向仕途不顺,没人愿意沾这个名声。现在被一个将来的皇亲国戚这么说,影响以后仕途肿么办?
几个品级正常的同知也各有担心。与顾简工作有关联的人,担心做得多或做得不到位都容易惹了忌讳,顾简说得不对,他们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作为顾简的普通同僚也不觉得舒服,和他打招呼彼此尴尬,论品级顾简最低,论背景顾简最高。整个衙门干起活来束手束脚,最后在大家心照不宣的彼此配合下,把顾简合力送进了镇北军回朝述职献俘的队伍中,美其名曰,让你们叔侄好生聚聚。
顾翀这次回京其实主要是陪同鄂部新首领江格拜都进京陛见,随行的还有袁钊这个本想去挣军功,奈何连镇北军五日操练都顶不住的宗亲,搞完名录还是老老实实回去当纨绔吧。任塞渊镇守北关,翟小二翟竣蹲在新的边界盯着鄂部,也是在太子的授意下,帮太子妃家的小萧管事开始试探着和鄂部互通有无重开边贸,钟十三钟鼐率兵沿着涴江从抚顺城往上游走,太子命令他一边扫荡仍不肯投降的羯夷残兵,顺便也是遴选一处合适建新城的地方。顾翀本来想让妻子回京休养安胎,但听到太子给翟钟二人的命令后,决定亲自回去。这显然不可能是那个性子执拗行事诡异的太子自己琢磨出来的,绝对是阿鸾的意思!老爹在西边抽不开身,老二还在琅琊城,老七和十二都比太子小,只能由他这个三舅兄去质问太子到底想干嘛!
明都替顾翀代管镇北军,甘梅留在任塞渊身边照顾,顾翀也没什么好不放心,把江格拜都一众人迎到北关后,打点行装,一路往京城奔驰。
顾简被上司同僚们送出来,和镇北城抚顺城宁春城酂邺城等其他几处派的代表一起在定武城等顾翀的大部队。其他代表都是特意派的护军出身或精于骑射的武人,一是为了不在手下败将面前堕了大虞之威,二是他们对大胜归来的顾翀本就有仰慕之情,定然能在顾翀面前落个好印象,也不会给镇北军惹是生非,三是最重要的一点,想也知道鄂部与镇北军肯定是快马加鞭往京城赶,弄个骑不了马的,那不是拖后腿么!
所以大家看到文绉绉坐在马车上的顾简都是一愣,不过考虑到这是顾翀的叔叔,还是很有点以他马首是瞻的意思。顾简那叫个意气风发,在定武城做上宾受奉承,感觉从未如此风光。可惜顾翀来了之后,连城都没进,只在城外驿站稍事歇息,派人通知一声,半个时辰后集合出发。其他人在府衙听到传话,唰唰几下,翻身上马扬鞭而去,顾简施施然整理好衣饰爬上马车,到驿站时连人影都没见到一个,问了一边扫地的驿丞,才知道他迟到半刻钟,根本没人等他,到点就走了。
他气急败坏地催着车夫往京城赶,等他进了北阙门的时候,献俘都是昨天的事了!
吏部收了他申请述职的折子,把他打发回家,没人想起宣召他去陛前述职,连弹劾他迟到一事都没,他就跟被人遗忘了一样,只能灰溜溜地窝在男爵府。
这一呆,再没离开过。
***********************
顾翀和鄂部的到来让上京一下子疯狂了。太子全权把献俘一事交给聂尚书,让聂尚书好好感受了一下东宫行事历的折磨,但也让六十多的老头子精神焕发荣光满面。为了办好‘午门献俘’这种无比辉煌荣耀的国家大礼,迎接即将来到的和谈,下面光禄寺鸿胪寺太常寺三处的正卿到掌司,地被他带着忙得脚不沾地,尤其是顾明伦,干劲十足,誓要让顾家光宗耀祖一把。
顾辞也在为三哥的归来兴奋得团团转,致爽斋全月半价,丹青阁准备好复刻萧律的《行军饮宴图》半卖半送,还央求袁懿让她偷偷去看大军入城。想想镇北军雄赳赳气昂昂地从北阙门进来,经过钟鼓楼往东绕兵马司大道到承天门,然后顺着前门大街一路步伐整齐地走向午门,肯定很有阅兵的幸福感!
不晓得是小哥当年的状元游街得意,还是三哥的班师回朝威风?
袁懿好好享受了一把小丫头的撒娇,哄她签订许多晚上的不平等条约,才慢悠悠开口,“他们现在已到了北阙门外,明日一路上人都很多,你还是考虑一下,是现在去城外,还是等明天他入宫了我带过来?”
明天过午门可是要献俘的,他怎么可能让小丫头去看。
顾辞闻言像被泼了桶冷水,情绪低落地说,“那还是在东宫吧……”她怎么可能劳师动众地现在出城,明天也不晓得三哥能不能在东宫吃午饭。
袁懿哪里见得她难受,连忙安慰,“明天一早让姑母和师父来陪你,乾清宫完事,我就带他和政泽舒迟一起过来,让他们吃过晚饭才回去,好不好?”
“好!让娘亲把六六也带来,不然得晚上才能见到三哥。”顾辞重新打点起精神,开始想明天吃什么,得让师父给顾翀探探脉,好好补一补。
袁懿磨磨牙,不想她把心思花其他人身上,拽着她去小书房看舆图,“你不想知道钟十三在哪里找到个地方建新城么?”
顾辞果然上钩,“他选哪里?”
袁懿指着涴江和黄江距离最近的地方,“这里水势平缓,地势开阔,西有赛音山,本是突弥卑部的一个驻点。”
顾辞听得很认真,这一片应该是蒙古的地盘,她没去过,更没留意过这个执意从中国分离出去的发展中国家。涴江好像也是前世并不存在的一条大江,压缩了前世的黄河流域,也让如今的黄江少了许多的隐患和天险,就是不知道源头在哪。
这个问题袁懿居然能回答出来,“你不是很崇拜霍去病的封狼居胥么?涴江源头就是他后来去过的瀚海。”‘瀚海’这个称呼有可能是呼伦湖贝尔湖,但既然说霍去病去过,那就应该是贝尔加湖?
“这里?”顾辞大致点了一下贝尔加湖的位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