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23wx.cc,重生官兵捉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墨瑜的父族一方,家庭关系相对简单。
墨丰的父亲,就是墨瑜的爷爷,只是一名普通老百姓,在过去战火纷飞岁月,只是单纯地为了躲避壮丁,和墨瑜的奶奶一道,从遥远老家迁移来此地定居的。
墨瑜爷爷一辈在此地并没有亲人,而且他老人家在1970年就早早过世。
墨瑜从未见过面的奶奶,依靠当时大集体时代的力量,凭借她老人家一己之力,将墨丰兄弟三个拉扯长大成人。
墨丰弟兄三个,现在都聚居在西山村靠山队。
虽然平时不与墨瑜家来往,但是墨瑜还是比较了解他们家庭状况。
墨丰是1957年出生,墨瑜大伯1949年出生,墨瑜二伯是在1952年出生,墨丰没有女性姐妹。
墨丰长得粗手大脚,身材茁壮,在1976年被推荐参军了,成为一名光荣的义务兵。
在1982年,已经转为志愿兵的墨丰,还是退役了。
原因十分简单,墨瑜的奶奶虽然有三个儿子,但是在老大、老二成亲成家之后,也早早分家了。
时间到了1982年,农村开始分田到户了。
这时已经老了的墨瑜的奶奶,却已经基本丧失了田间劳动的能力,失去自己养活自己的本钱。
这时,因为赡养老人的问题,墨丰家里就闹出了矛盾。
在农村,特别是在改革开发初期,一般人家孩子众多,家境都不好。虽说赡养老人是义务,可是执行起来并不得力。
墨丰不得不脱下军装。
由于墨丰在军队只是一个老兵而已,退役时并没有被提干。
那时农村退伍兵已经不如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了,按照当时退役政策,哪里来的还回哪里去。
墨丰只能回家务农。
回到家乡,虽然墨丰体魄健壮,种庄稼的确也需要这样的汉子。但是种田,对农时和技术把握也不可或缺。
其实,墨丰并不是一个种庄稼的好把式。
他年青时就去当兵了,种庄稼,没经验。
按照一般情况来说,亲兄弟之间应该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但是莫要忘记了这是1982年。
这个时间段,在农村正是人的思想极大变革的时候,刚刚分田到户责任到人,哪一家不自私地把自家的小日子搞好起来?
而且墨丰为什么退伍?
还不是因为分田到户赡养老人的问题!
墨丰回家是承担他那一部分义务的,还想要帮助,基本上是奢望!
如果墨瑜大伯与二伯有这份心,或有那份眼光,少一分自私,或许墨丰不会退伍!
他们没有!
墨丰回来后立马将老人家名下的责任田一分为三。
田地有好坏,虽然最终他们采用了抽阄子方式解决的,但是为这件事情,他们兄弟三人有了些矛盾了。
可惜的是,再后来不长时间,他们家又爆发了冲突。
墨瑜的奶奶虽然不能到水田里劳作,但是手边活还是能干的。
老人家出于劳动人民本色和为上人的自觉,在农忙时给这家翻稻谷,却没有时间给那家打草,给这家喂猪了却没有赶鸭子……
没料想老人勤劳却引起了墨家三兄弟之间的口角与矛盾!
实际上这些真的是鸡毛蒜皮的小问题,但是,老人却不能如田地一样一分为二或一分为三的。
但是,在这个事情,或许真的穷怕了,或许人的自私本性泛滥。在农村越是亲兄弟,小矛盾就越多,兄弟之间如仇人一样的也多了去了。
此时墨丰一家子虽说还没有到这一步,但是墨丰是从军队里下来,并不太适应农村生活,只是本能地认为他们共同的老娘老了,需要人照顾时期,而不是……
就在墨丰大道理没有说完时,墨瑜的大伯和二伯家同时提出,要么你老小一个人赡养他们共同的老娘。
墨瑜的奶奶心中悲哀了。
凭什么?
而且她的小儿子还没有成家,这不是雪上加霜么?
墨瑜的奶奶也是个明白人,如果她一怒之下不再给他们家做事了,那么变相等于墨丰一个人赡养她了。
而且这样还会有理变成无理。
再者她老人家与墨瑜爷爷是躲避壮丁来到西山村的,老家多年未回,也没有娘家舅舅一类支撑,有理没有处说。
如果报告政府请求明断,但是这些都是家务事,清官难断,而且有许多东西实在牵扯不清……
老人悲哀说我一家过一个月,在哪家过,就给那家做事。
这也是农村通常的做法。
然而,这是在1982年的农村,家家户户的孩子不少,住房也不宽裕,老人来了不能不给一个房间住吧?
这时,墨瑜的大伯和二伯家大义凌然出了一个注意,找到队长作为证人,三家约定:他们共同的母亲和老小过。他们两家每年给老人二百斤稻谷作为赡养老人费用,并且约定老人小灾小病的费用,兄弟三人公摊。
这是一个完... -->>
墨瑜的父族一方,家庭关系相对简单。
墨丰的父亲,就是墨瑜的爷爷,只是一名普通老百姓,在过去战火纷飞岁月,只是单纯地为了躲避壮丁,和墨瑜的奶奶一道,从遥远老家迁移来此地定居的。
墨瑜爷爷一辈在此地并没有亲人,而且他老人家在1970年就早早过世。
墨瑜从未见过面的奶奶,依靠当时大集体时代的力量,凭借她老人家一己之力,将墨丰兄弟三个拉扯长大成人。
墨丰弟兄三个,现在都聚居在西山村靠山队。
虽然平时不与墨瑜家来往,但是墨瑜还是比较了解他们家庭状况。
墨丰是1957年出生,墨瑜大伯1949年出生,墨瑜二伯是在1952年出生,墨丰没有女性姐妹。
墨丰长得粗手大脚,身材茁壮,在1976年被推荐参军了,成为一名光荣的义务兵。
在1982年,已经转为志愿兵的墨丰,还是退役了。
原因十分简单,墨瑜的奶奶虽然有三个儿子,但是在老大、老二成亲成家之后,也早早分家了。
时间到了1982年,农村开始分田到户了。
这时已经老了的墨瑜的奶奶,却已经基本丧失了田间劳动的能力,失去自己养活自己的本钱。
这时,因为赡养老人的问题,墨丰家里就闹出了矛盾。
在农村,特别是在改革开发初期,一般人家孩子众多,家境都不好。虽说赡养老人是义务,可是执行起来并不得力。
墨丰不得不脱下军装。
由于墨丰在军队只是一个老兵而已,退役时并没有被提干。
那时农村退伍兵已经不如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了,按照当时退役政策,哪里来的还回哪里去。
墨丰只能回家务农。
回到家乡,虽然墨丰体魄健壮,种庄稼的确也需要这样的汉子。但是种田,对农时和技术把握也不可或缺。
其实,墨丰并不是一个种庄稼的好把式。
他年青时就去当兵了,种庄稼,没经验。
按照一般情况来说,亲兄弟之间应该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但是莫要忘记了这是1982年。
这个时间段,在农村正是人的思想极大变革的时候,刚刚分田到户责任到人,哪一家不自私地把自家的小日子搞好起来?
而且墨丰为什么退伍?
还不是因为分田到户赡养老人的问题!
墨丰回家是承担他那一部分义务的,还想要帮助,基本上是奢望!
如果墨瑜大伯与二伯有这份心,或有那份眼光,少一分自私,或许墨丰不会退伍!
他们没有!
墨丰回来后立马将老人家名下的责任田一分为三。
田地有好坏,虽然最终他们采用了抽阄子方式解决的,但是为这件事情,他们兄弟三人有了些矛盾了。
可惜的是,再后来不长时间,他们家又爆发了冲突。
墨瑜的奶奶虽然不能到水田里劳作,但是手边活还是能干的。
老人家出于劳动人民本色和为上人的自觉,在农忙时给这家翻稻谷,却没有时间给那家打草,给这家喂猪了却没有赶鸭子……
没料想老人勤劳却引起了墨家三兄弟之间的口角与矛盾!
实际上这些真的是鸡毛蒜皮的小问题,但是,老人却不能如田地一样一分为二或一分为三的。
但是,在这个事情,或许真的穷怕了,或许人的自私本性泛滥。在农村越是亲兄弟,小矛盾就越多,兄弟之间如仇人一样的也多了去了。
此时墨丰一家子虽说还没有到这一步,但是墨丰是从军队里下来,并不太适应农村生活,只是本能地认为他们共同的老娘老了,需要人照顾时期,而不是……
就在墨丰大道理没有说完时,墨瑜的大伯和二伯家同时提出,要么你老小一个人赡养他们共同的老娘。
墨瑜的奶奶心中悲哀了。
凭什么?
而且她的小儿子还没有成家,这不是雪上加霜么?
墨瑜的奶奶也是个明白人,如果她一怒之下不再给他们家做事了,那么变相等于墨丰一个人赡养她了。
而且这样还会有理变成无理。
再者她老人家与墨瑜爷爷是躲避壮丁来到西山村的,老家多年未回,也没有娘家舅舅一类支撑,有理没有处说。
如果报告政府请求明断,但是这些都是家务事,清官难断,而且有许多东西实在牵扯不清……
老人悲哀说我一家过一个月,在哪家过,就给那家做事。
这也是农村通常的做法。
然而,这是在1982年的农村,家家户户的孩子不少,住房也不宽裕,老人来了不能不给一个房间住吧?
这时,墨瑜的大伯和二伯家大义凌然出了一个注意,找到队长作为证人,三家约定:他们共同的母亲和老小过。他们两家每年给老人二百斤稻谷作为赡养老人费用,并且约定老人小灾小病的费用,兄弟三人公摊。
这是一个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