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权篇第九:审度情势,巧用语言 (2) (1/2)
顶点小说网 www.223wx.cc,六韬·鬼谷子谋略全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秦王见到了唐雎,很不满地说:“我想用五百里的土地换取安陵,安陵君居然不愿意,这是为什么?大秦败韩、灭魏,而安陵国能以五十里的地方生存下来,不是我害怕他的力量有多大,而是觉得他讲义气罢了。现在我用多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小小的安陵,为他扩大领土,他不接受,分明是不把我放在眼里,这太不像话了!”唐雎解释道:“不,不是这样的,我想大王您是误会安陵君了。安陵君从先人那里继承了土地,只是想继续守护它。即使别人用方圆千里的土地去交换,安陵君也不会交换的,更何况是区区的五百里呢?”
秦王听完这番话后,立刻勃然大怒:“先生,你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一旦发怒,就会有上百万的人为此丧命,血流成河,绵延千里。”唐雎说:“那大王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轻蔑地说:“平民发怒,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墙上撞罢了。”唐雎回答:“你说的是庸人发怒而已,不是真正有才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突然扑到宫殿上。他们三个都是平民,但却是平民中非常有胆识的人,他们心里的怒气还没有发散出来,老天爷就显现出了征兆。他们三个人加上我,就是四个平民发怒了。如果我现在发怒,也不能怎么样,就是杀死两个人,血溅也只不过五步远,天下的人都披麻戴孝,今天这情形估计就是这样了。”说完,唐雎扶剑而起,双目怒视秦王。秦王听出了唐雎话中的意思,立刻吓得面无血色,直起身子跪坐着,向唐雎道歉:“先生何必这样呢?快快请坐,有话好说。寡人现在算是明白了,赵国、魏国都灭亡了,但是安陵能以五十里地存在,都是因为有像先生这样的人啊!”
从此以后,秦王再也没有提起和安陵换地的事情了。
本来面对秦国这样强大的国家,安陵国是被动的,但是唐雎的一席话为安陵争得了生机。唐睢用几句简单的话就反客为主,抓住了谈话的主动权,使秦王不得不作出让步。可见在外交活动中,语言的巧妙运用是十分重要,不仅可以化险为夷,还可以变被动为主动。
上面的故事中提到的就是说话的一种技巧。在游说过程中,除了要求语言要有技巧外,还要求游说者要审时度势,看什么人说什么话,这也是本文讲述的另一个突出要点。文中所说的九大说话原则从古至今一直都在沿用着,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另外,游说者运用这九大原则时,还要做到扬长避短,拣自己擅长的说,对游说对象也是这样,说到对方的长处要加以推崇,说到对方的短处要有所忌讳。只有这样做,才能为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利益。
蒯通,本名蒯彻,因为避汉武帝之讳,改名通。他是西汉初期一位著名的政客,《史记·田儋列传》记载:“从蒯通者,善为长短说,论战国之权变,为八十一首。”可见他的辩才是多么厉害。他曾经是韩信的谋士,曾劝韩信自立为王,与项羽、刘邦三分天下。
在项羽与刘邦大战的时候,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军,率军攻打项羽。韩信是个擅长用兵打仗的人,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打败了齐国军队,灭掉了魏、赵两国。这个时候,蒯通劝韩信对刘邦不要过于信任,应该自立为王,跟刘邦、项羽三分天下,以后有了机会,再图大业。但是韩信没有听从他的建议,而是继续在刘邦麾下为其拼死效力。刘邦称帝后,韩信兵权在握,刘邦害怕韩信会拥兵造反,就找理由剥夺了他的兵权,然后又将他软禁在长安。为了除掉这个心头之患,吕后跟萧何设计杀死了韩信。韩信临死时,才后悔没有听从蒯通的建议。
韩信死后,刘邦抓住了蒯通,亲自审问他。
刘邦问蒯通是否鼓动过韩信叛汉自立,蒯通供认不讳,而且还说了句让刘邦非常生气的话:“可惜韩信这个家伙没有听从我的计策。要是他当初听了我的话,就不会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皇上您也未必杀得了他。”此话一出,刘邦勃然大怒,立刻下令把他处死。蒯通大喊:“冤枉!”刘邦说:“你教唆韩信谋反,还这样藐视朕,还有什么冤枉的?”蒯通回答说... -->>
秦王见到了唐雎,很不满地说:“我想用五百里的土地换取安陵,安陵君居然不愿意,这是为什么?大秦败韩、灭魏,而安陵国能以五十里的地方生存下来,不是我害怕他的力量有多大,而是觉得他讲义气罢了。现在我用多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小小的安陵,为他扩大领土,他不接受,分明是不把我放在眼里,这太不像话了!”唐雎解释道:“不,不是这样的,我想大王您是误会安陵君了。安陵君从先人那里继承了土地,只是想继续守护它。即使别人用方圆千里的土地去交换,安陵君也不会交换的,更何况是区区的五百里呢?”
秦王听完这番话后,立刻勃然大怒:“先生,你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一旦发怒,就会有上百万的人为此丧命,血流成河,绵延千里。”唐雎说:“那大王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轻蔑地说:“平民发怒,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墙上撞罢了。”唐雎回答:“你说的是庸人发怒而已,不是真正有才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突然扑到宫殿上。他们三个都是平民,但却是平民中非常有胆识的人,他们心里的怒气还没有发散出来,老天爷就显现出了征兆。他们三个人加上我,就是四个平民发怒了。如果我现在发怒,也不能怎么样,就是杀死两个人,血溅也只不过五步远,天下的人都披麻戴孝,今天这情形估计就是这样了。”说完,唐雎扶剑而起,双目怒视秦王。秦王听出了唐雎话中的意思,立刻吓得面无血色,直起身子跪坐着,向唐雎道歉:“先生何必这样呢?快快请坐,有话好说。寡人现在算是明白了,赵国、魏国都灭亡了,但是安陵能以五十里地存在,都是因为有像先生这样的人啊!”
从此以后,秦王再也没有提起和安陵换地的事情了。
本来面对秦国这样强大的国家,安陵国是被动的,但是唐雎的一席话为安陵争得了生机。唐睢用几句简单的话就反客为主,抓住了谈话的主动权,使秦王不得不作出让步。可见在外交活动中,语言的巧妙运用是十分重要,不仅可以化险为夷,还可以变被动为主动。
上面的故事中提到的就是说话的一种技巧。在游说过程中,除了要求语言要有技巧外,还要求游说者要审时度势,看什么人说什么话,这也是本文讲述的另一个突出要点。文中所说的九大说话原则从古至今一直都在沿用着,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另外,游说者运用这九大原则时,还要做到扬长避短,拣自己擅长的说,对游说对象也是这样,说到对方的长处要加以推崇,说到对方的短处要有所忌讳。只有这样做,才能为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利益。
蒯通,本名蒯彻,因为避汉武帝之讳,改名通。他是西汉初期一位著名的政客,《史记·田儋列传》记载:“从蒯通者,善为长短说,论战国之权变,为八十一首。”可见他的辩才是多么厉害。他曾经是韩信的谋士,曾劝韩信自立为王,与项羽、刘邦三分天下。
在项羽与刘邦大战的时候,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军,率军攻打项羽。韩信是个擅长用兵打仗的人,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打败了齐国军队,灭掉了魏、赵两国。这个时候,蒯通劝韩信对刘邦不要过于信任,应该自立为王,跟刘邦、项羽三分天下,以后有了机会,再图大业。但是韩信没有听从他的建议,而是继续在刘邦麾下为其拼死效力。刘邦称帝后,韩信兵权在握,刘邦害怕韩信会拥兵造反,就找理由剥夺了他的兵权,然后又将他软禁在长安。为了除掉这个心头之患,吕后跟萧何设计杀死了韩信。韩信临死时,才后悔没有听从蒯通的建议。
韩信死后,刘邦抓住了蒯通,亲自审问他。
刘邦问蒯通是否鼓动过韩信叛汉自立,蒯通供认不讳,而且还说了句让刘邦非常生气的话:“可惜韩信这个家伙没有听从我的计策。要是他当初听了我的话,就不会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皇上您也未必杀得了他。”此话一出,刘邦勃然大怒,立刻下令把他处死。蒯通大喊:“冤枉!”刘邦说:“你教唆韩信谋反,还这样藐视朕,还有什么冤枉的?”蒯通回答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