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上篇 乃粒》译文 (2/2)
顶点小说网 www.223wx.cc,丫还是女生的!气煞我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p; 凡麦有数种。小麦曰来,麦之长也;大麦曰牟、曰矿;杂麦曰雀、曰荞,皆以播种同时、花形相似、粉食同功而得麦名也。四海之内,燕、秦、晋、豫、齐、鲁诸道,烝民粒食①,小麦居半,而黍、稷、稻、粱仅居半。西极川、云,东至闽、浙,吴、楚腹焉②,方长六千里中种小麦者,二十分而一,磨面以为捻头、环饵、馒首、汤料③之需,而饔飧不及焉④。种余麦者五十分而一,闾阎作苦⑤以充朝膳,而贵介⑥不与焉。
矿麦独产陕西,一名青稞,即大麦,随土而变。而皮成青黑色者,秦人专以饲马,饥荒,人乃食之(大麦亦有粘者,河洛用以酿酒)。雀麦细穗⑦,穗中又分十数细子,间亦野生。荞麦实非麦类⑧,然以其为粉疗饥,传名为麦,则麦之而已。
凡北方小麦,历四时之气,自秋播种,明年初夏方收。南方者种与收期时日差短。江南麦花夜发,江北麦花昼发,亦一异也。大麦种获期与小麦相同,荞麦则秋半下种,不两月而即收。其苗遇霜即杀,邀天降霜迟迟,则有收矣。
【注释】
①烝民粒食:老百姓以粮为食。
②腹焉:其中部。
③捻头、环饵、馒首、汤料:大致相当于今天的花卷、面饼、馒头及汤面馄饨之类。
④饔飧(yōnɡ sūn)不及焉:常用的主食则麦粉不在其内。
⑤闾阎(lǘ yán)作苦:在市井百姓中做苦力的人。
⑥贵介:富贵之家。
⑦细穗:细小的麦穗。
⑧荞麦实非麦类:在现代的植物分科中,麦为禾本科,而荞麦属蓼科。
【译文】
麦子有好多种。小麦叫做“来”,是麦子中最主要的一种。大麦有叫做“牟”的,也有叫做“矿”的。其他的杂麦有叫做“雀”的,有叫做“荞”的。都是因为它们的播种时间相同,花的形状相似,又都是磨成面粉用来食用的,所以都称为麦。
在我国,河北、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地,老百姓吃的粮食当中,小麦占了一半,而黍子、小米、稻子、高粱等加起来总共占了一半。最西向到四川、云南,东向到福建、浙江以及江苏和江西、湖南、湖北等中部地区,方圆六千里之中,种植小麦的大约占了二十分之一。将小麦磨成面粉用来做花卷、饼糕、馒头和汤面等食用,但早晚正餐都不用它。种植其他麦类的只有五十分之一,民间贫苦百姓拿来当早餐吃,富贵人家是不会吃它们的。稞麦只产在陕西一带,又叫青稞,也就是大麦,它随土质的差别而皮色相应变化,陕西人专门用它来喂马,只有在饥荒的时候人们才吃它(大麦也有带黏性的,在黄河、洛水之间的地区人们用它来酿酒)。雀麦的麦穗比较细小,每个麦穗中又分长开十多个麦粒,这种麦偶尔也有野生的。至于荞麦,它实际上并不算是麦类,但因为人们也用它磨粉来充饥,麦的名称流传下来,所以也就归为麦类了。北方的小麦,经历秋、冬、春、夏四季的气候变化,秋天时候播种,第二年初夏时节才收获。南方的小麦,从播种到收割的时间相对短一些。江南麦子晚间开花,江北麦子白天开花,这也算一件奇事。大麦的播种和收割的日期与小麦基本相同。荞麦则应在中秋时播种,不到两个月就可以收割了。荞麦苗遇到霜就会冻死,所以希望得天时,降霜的时间相对晚些,荞麦就可能获得丰收了。
麦工
【原文】
凡麦与稻,初耕垦土则同,播种以后则耘耔诸勤苦皆属稻,麦惟施耨①而已。凡北方厥土坟垆易解释②者,种麦之法耕具差异,耕即兼种③。其服牛起土④者,耒不用耕,并列两铁于横木之上,其具方语曰镪⑤。镪中间盛一小斗,贮麦种于内,其斗底空梅花眼。牛行摇动,种子即从眼中撒下。欲密而多,则鞭牛疾走,子撒必多;欲稀而少,则缓其牛,撒种即少。既播种后,用驴驾两小石团压土埋麦。凡麦种紧压方生。南地不同北者,多耕多耙之后,然后以灰拌种,手指拈而种之。种过之后,随以脚根压土使紧,以代北方驴石也。
耕种之后,勤议耨锄。凡耨草用阔面大镈⑥,麦苗生后,耨不厌勤(有三过四过者),余草生机尽诛锄下,则竟亩精华尽聚嘉实矣。功勤易耨,南与北同也。凡粪麦田,既种以后,粪无可施,为计在先也。陕、洛之间忧虫蚀者,或以砒霜拌种子,南方所用惟炊烬⑦也(俗名地灰)。南方稻田有种肥田麦者,不冀麦实⑧。当春小麦、大麦青青之时,耕杀田中,蒸罨土性,秋收稻谷必加倍也。
凡麦收空隙,可再种他物。自初夏至季秋,时日亦半载,择土宜而为之,惟人所取也。南方大麦有既刈之后乃种迟生粳稻者。勤农作苦,明赐无不及也⑨。凡荞麦,南方必刈稻,北方必刈菽、稷而后种。其性稍吸肥腴,能使土瘦。然计其获入,业偿半谷有余,勤农之家何妨再粪⑩也。
【注释】
①耨(nòu):除草。
②厥土坟垆易解释:其土质疏松易于分解。
③耕即兼种:耕的同时也进行播种。
④服牛起土:套上牛来翻地。
⑤镪:疑为“耩”,北方又叫耧。其具可耕可播,单耕叫耩地,兼播则叫摇耧。
⑥镈:锄。
⑦炊烬:即灶中草木灰。
⑧不冀麦实:不指望收获麦粒。
⑨勤农作苦,明赐无不及也:勤劳的农民付出了劳苦,大自然总是会给他相应的回报的。
⑩再粪:再次施肥。
【译文】
在最初的翻土整地上,种麦子与种水稻的工序相同。但播种以后,种水稻还需要多次耘、耔等勤苦的劳动,麦田却只要锄锄草就可以了。北方的土壤是容易耕作的疏松黑土,种麦的方法和工具都与种稻子有所不同,耕和种是同时进行的。用牛拉着起土的农具,不装犁头,而装一根横木,在横木上并排着安装两块尖铁,方言把它称为“镪”。“镪”的中间装个小斗,斗内盛麦种,斗底钻些梅花眼。牛走时摇动斗,种子就从眼中撒下。如想要种得又密又多,就赶牛快走,种子就撒得多;如要稀些少些,就让牛慢走,撒种就少。播种后,用驴拖两个小石磙压土埋麦种。土压紧了,麦种才能发芽。南方土壤与北方的不同,先将麦田经过多次地耕耙,然后用草木灰拌种,用手指拈着种子点播,接着用脚跟把土踩紧,代替北方用驴拉石磙子压土。
播种后,要勤于锄草。锄草要用宽面大锄。麦苗生出来后,锄得越勤越好(有锄三四次的),杂草锄尽,田里的全部肥分就都可以用来结成饱满的麦粒了。工夫勤奋,草就容易除净,这在南方和北方都是一样的。
麦田应当预先施足基肥,在播种后就不要施肥了。陕西和河南洛水流域,怕害虫蛀蚀麦种,有用砒霜拌种的,南方则只用草木灰(俗称地灰)拌种。南方稻田有种麦子来肥田的,并不要求收获麦粒,当春小麦或大麦还在青绿的苗期时,就把它们耕翻压死在田里,作绿肥来改良土壤,秋收时稻谷的产量必定能倍增。
麦收后的空隙,可以再种其他作物。从夏初到秋末,有近半年时间,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地来选种其他一些作物。南方就有在大麦收割后再种植晚熟粳稻的。农民的辛勤劳动,总会得到酬报。荞麦是在南方收割水稻后和北方收割豆或谷子后才种的。荞麦的特性是吸收肥料较多,会使土壤变瘦。但算来它的产量抵得上原先谷物的一半还多,因此,勤劳的农家又何妨再施些肥料呢!
麦灾
【原文】
凡麦妨患抵稻三分之一。播种以后,雪、霜、晴、潦皆非所计。麦性食水甚少,北土中春再沐雨水一升,则秀华成嘉粒矣。荆、扬以南①惟患霉雨。倘成熟之时晴干旬日,则仓禀皆盈,不可胜食。扬州谚云“寸麦不怕尺水”,谓麦初长时,任水灭顸无伤;“尺麦只怕寸水”,谓成熟时寸水软根,倒茎沾泥,则麦粒尽烂于地面也。
江南有雀一种,有肉无骨,飞食麦田数盈千万,然不广及,罹害者数十里而止。
江北蝗生,则大祲②之岁也。
【注释】
①荆、扬以南:泛指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②大祲:大灾。
【译文】
种麦子的灾害相当于种植稻子的三分之一。播种以后,遇上雪天、霜天、晴天、洪涝天气都没有什么影响。麦子的特性是它需要的水量很少,北方在中春时节再下一场痛快的能浇透地的大雨,麦子就能开花并结出饱满的麦粒了。在荆州、扬州这类长江以南的地区,最怕的就是“霉雨”(梅雨)天气,如果在麦子成熟的时段,天气晴上十来天,麦子就能确保大丰收,吃也吃不完了。扬州有句农业谚语说“寸麦不怕尺水”,这就是说麦子刚成长的时候,任水淹没都没有什么关系。“尺麦只怕寸水”,那是说等到麦子成熟的时候,哪怕一寸深的水就能把麦根泡软,茎秆就会倒伏在泥里,麦粒也就都烂在地里了。
江南有一种鸟雀,有肉无骨,成千上万地飞来啄食麦子,但受灾的范围不广,不过方圆几十里罢了。而长江以北的地区,一旦闹蝗虫灾害,那就会变成很大的灾患。
黍稷、粱粟
【原文】
凡粮食,米而不粉者种类甚多。相去数百里,则色、味、形、质随方而变,大同小异,千百其名。北人唯以“大米”呼粳稻,而其余概以“小米”名之。凡黍与稷同类,粱与粟同类。黍有黏有不黏(黏者为酒),稷有粳无黏。凡黏黍、黏粟统名曰秫,非二种外更有秫也。黍色赤、白、黄、黑皆有,而或专以黑色为稷,未是。至以稷米为先他谷熟,堪供祭祀,则当以早熟者为稷,则近之矣。
凡黍在《诗》《书》,有虋①、芑②、秬③、秠④等名,在今方语有牛毛、燕颔、马革、驴皮、稻尾等名。种以三月为上时,五月熟;四月为下时,七月熟;五月为下时,八月熟。扬花结穗总与来、牟不相见也。凡黍粒大小,总视土地肥硗、时令害育。宋儒拘定以某方黍定律,未是也。
凡粟与粱统名黄米。黏粟可为酒,而芦粟一种,名曰高粱者,以其身高七尺如芦、荻也。粱粟种类名号之多,视黍稷犹甚,其命名或因姓氏、山水,或以形似、时令,总之不可枚举。山东人唯以谷子呼之,并不知粱粟之名也。
已上四米皆春种秋获,耕耨之法与来、牟同,而种收之候则相悬绝云。
【注释】
①虋(mén):红色的粟米。
②芑(qǐ):白色的粟米。
③秬(jù):黑黍。
④秠(pī):稃米。
【译文】
各种粮食之中,碾成粒而不磨成粉来食用的粮食品种有很多。相距仅几百里地,这些粮食的颜色、味道、形状和质量就大不一样了。虽然大同小异,但名称却是成百上千。北方人只把粳稻叫大米,其余的都叫小米。
黍与稷同属一类,粱与粟又属同一类。黍也有黏的与不黏的之分(黏的可以做酒),稷只有不黏的,没有黏的。黏黍、黏粟统称为“秫”,除了这两种以外,还另有叫“秫”的作物。黍有红色、白色、黄色、黑色等色,有人专把黑黍称为稷,这不正确。至于说因为稷米比其他谷类早熟,更适宜于祭祀,因此把早熟的黍称做稷,这个说法还差不多。在《诗经》《尚书》中记载芑、秬、秠等名称,现在的方言中也有牛毛、燕颔、马革、驴皮、稻尾等名称。黍最早的在三月下种,五月份成熟;稍晚的也是在四月下种,七月份成熟;最晚则是五月下种,八月份成熟。开花和结穗的时间总和麦子(大、小麦)不同时。黍粒的大小是由土地肥力的厚薄、时令的好坏所决定的。宋朝的儒生死板地以某个地区的黍粒为依据来规定度量衡的标准,这是错误的。
粟与粱统称黄米,其中黏粟还可以用于做酒。此外,有一种名叫高粱的芦粟,是因为它的茎秆高达七尺,很像芦、荻。粱粟的种类、名称,比黍和稷的还要多。它们有的用人的姓氏或山水来命名,有的则根据其形状和时令来命名,总之无法一一列举出来。山东人并不知道梁粟有这些名称,把它们都统称为谷子。
以上四种粮米,都是在春天播种而秋天收获的。耕作的方法与麦子的耕作方法相同,但播种和收割的时间,却和麦子相差很远。
麻
【原文】
凡麻可粒可油①者,惟火麻、胡麻②种。胡麻即脂麻,相传西汉始自大宛来。古者以麻为五谷之一,若专以火麻当之,义岂有当哉?窃意《诗》《书》五谷之麻,或其种已灭,或即菽、粟之中别种,而渐讹其名号,皆未可知也。
今胡麻味美而功高,即以冠百谷不为过。火麻子粒压油无多,皮为疏恶布,其值几何?胡麻数龠③充肠,移时不馁。粔饵④、饴饧得粘其粒,味高而品贵。其为油也,发得之而泽,腹得之而膏,腥膻得之而芳,毒厉得之而解。农家能广种,厚实可胜言哉。
种胡麻法,或治畦圃,或垄田亩。土碎、草净之极,然后以地灰微湿,拌匀麻子而撒种之。早者三月种,迟者不出大暑前。早种者花实亦待中秋乃结。耨草之功惟锄是视。其色有黑、白、赤三者。其结角长寸许,有四棱者房小而子少,八棱者房大而子多。皆因肥瘠所致,非种性也。收子榨油每石得四十斤余,其枯⑤用以肥田。若饥荒之年,则留供人食。
【注释】
①可粒可油:可以当粮食用,也可榨油。
②火麻、胡麻:火麻即大麻,为中国本土所有,汉人列入“五谷”以诠释经籍,即指此。胡麻,即芝麻,又作脂麻,因据说是汉代张骞从西域引进,故称胡麻。下文宋应星以为古之“五谷”中麻,不应仅为火麻,或另有他种,而已绝迹。此亦一猜测,但上世纪60年代,在浙江湖州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发现了芝麻,可证宋氏的猜测是有道理的。但必须指出,周、秦时代所言之“五谷”,并未指明其中有麻一种。
③龠(yuè):古代容量单位,等于半合。
④粔(jù)饵:米糕。
⑤枯:榨油剩下的渣滓。
【译文】
麻类既可以作粮食又可以作油料的,只有大麻和胡麻两种。胡麻就是芝麻,据说是西汉时期才从中亚的大宛国传来的。古时把麻列为“五谷”之一,如果是专指大麻,难道是恰当的吗?在我看来,古代《诗经》《尚书》中所说“五谷”中的麻,或者已经绝种了,或者就是豆、粟中的某一种,后来逐渐被传错了名称,这都很难确定。
现在的芝麻,味道好,用途大,即使把它摆在百谷的首位也不过分。大麻子榨不出多少油,麻皮做成的又是粗布,它的价值不大。芝麻只要有少量进肚,很久都不会饿。糕饼、糖果上黏点芝麻,就会使味道好而质量高。芝麻油搽发能使头发光泽,吃了能增加脂肪,煮食能去腥臊而生香味,还能治疗毒疮。农家如果能多种些芝麻,那好处是说不尽的。
种植芝麻的方法,有的起畦,有的作垄。把土块尽可能地打碎并把杂草清除,然后用潮湿的草木灰拌匀芝麻种子来撒播。早种的芝麻在三月种,晚种的芝麻要在大暑前播种。早种的芝麻要到中秋才能开花结实。除草全靠用锄。芝麻有黑、白、红三种颜色。所结的果实,长约一寸多。果实有四棱的,果小粒少;有八棱的,果大粒多。这都是由于土地肥瘦所造成的,跟品种的特性没有关系。每石芝麻可榨油四十斤,剩下的枯渣用来肥田;若碰上饥荒的年份,就留给人吃。
菽
【原文】
凡菽种类之多,与稻、黍相等,播种收获之期,四季相承。果腹之功在人日用,盖与饮食相终始。
一种大豆,有黑、黄两色,下种不出清明前后。黄者有五月黄、六月爆、冬黄三种。五月黄收粒少,而冬黄必倍之。黑者刻期八月收。淮北长征①骡马必食黑豆,筋力乃强。
凡大豆视土地肥硗、耨草勤怠、雨露足悭,分收入多少。凡为豉、为酱、为腐,皆于大豆中取质②焉。江南又有高脚黄,六月刈早稻方再种,九十月收获。江西吉郡种法甚妙:其刈稻田竟不耕垦,每禾稿头中③拈豆三四粒,以指之,其稿凝露水以滋豆,豆性充发④,复浸烂稿根以滋。已生苗之后,遇无雨亢干,则汲水一升以灌之。一灌之后,再耨之余,收获甚多。凡大豆入土未出芽时,防鸠雀害,驱之惟人。
一种绿豆,圆小如珠。绿豆必小暑方种,未及小暑而种,则其苗蔓延数尺,结荚甚稀。若过期至于处暑,则随时开花结荚,颗粒亦少。豆种亦有二,一曰摘绿,荚先老者先摘,人逐日而取之。一曰拔绿,则至期老足,竟亩⑤拔取也。凡绿豆磨澄晒干为粉,荡片搓索⑥,食家珍贵。做粉溲浆⑦灌田甚肥。凡畜藏绿豆种子,或用地灰、石灰、马蓼,或用黄土拌收,则四五月间不愁空蛀。勤者逢晴频晒,亦免蛀。凡已刈稻田,夏秋种绿豆,必长接斧柄,击碎土块,发生⑧乃多。
凡种绿豆,一日之内遇大雨扳土⑨则不复生。既生之后,防雨水浸,疏沟浍以泄之。凡耕绿豆及大豆田地,耒耜欲浅,不宜深入。盖豆质根短而苗直,耕土既深,土块曲压,则不生者半矣。“深耕”二字不可施之菽类,此先农之所未发者。
一种豌豆,此豆有黑斑点,形圆同绿豆,而大则过之。其种十月下,来年五月收。凡树木叶迟⑩者,其下亦可种。
一种蚕豆,其荚似蚕形,豆粒大于大豆。八月下种,来年四月收。西浙桑树之下遍环种之。盖凡物树叶遮露则不生,此豆与豌豆,树叶茂时彼已结荚而成实矣。襄、汉上流,此豆甚多而贱,果腹之功不啻黍稷也。
一种小豆,赤小豆入药有奇功,白小豆(一名饭豆)当餐助嘉谷。夏至下种,九月收获,种盛江淮之间。
一种稽(音吕)豆,此豆古者野生田间,今则北土盛种。成粉荡皮可敌绿豆。燕京负贩者,终朝呼稽豆皮,则其产必多矣。
一种白扁豆,乃沿篱蔓生者,一名蛾眉豆。
其他豇豆、虎斑豆、刀豆,与大豆中分青皮、褐色之类,间繁一方者,犹不能尽述。皆充蔬代谷,以粒烝民者,博物者其可忽诸!
【注释】
①长征:行远途。
②取质:取材。
③禾稿头中:此禾稿指收割后的稻茬。
④充发:为水所泡而充涨。
⑤竟亩:整块田地。
⑥荡片搓索:做成粉皮,搓成粉条。
⑦溲浆:做粉剩下的浆汁再经发酵。
⑧发生:萌发幼芽。
⑨遇大雨扳土:遇上大雨后土地板结。
⑩树木叶迟:有的树木春天生叶较晚。
襄、汉上流:湖北襄阳汉水的上游一带。
间繁一方:间或繁盛于一地。
【译文】
豆子的种类与稻、黍的种类一样繁多,播种和收获的时间,在一年四季中接连不断。人们将豆子视为日常饮食中始终离不开的重要食品。
一种是大豆,有黑色和黄色两种颜色,播种期都在清明节前后。黄色的有“五月黄”、“六月爆”和“冬黄”三种。“五月黄”产量低,“冬黄”则要比它高一倍。黑豆一定要到八月才能收获,淮北地区长途运载货物的骡马,一定要吃黑豆,才能筋强力壮。
大豆收获的多少,要视土质的好坏、锄草勤与不勤、雨水充足与否而定。豆豉、豆酱和豆腐都是以大豆为原料做成的。江南还有一种叫做“高脚黄”的大豆,等到六月割了早稻时才种,九、十月便可收获。江西吉安一带大豆的种法十分巧妙,收割后的稻茬田,竟不再翻耕,只在每蔸稻茬中用手指捅进三四粒种豆。稻茬所凝聚的露水滋润着种豆,豆子胚芽长出以后,又有浸烂的稻根来滋养。豆子出苗后,遇到干旱无雨的时候,每蔸需浇灌约一升水。浇水以后,再除草一次,就可以获得丰收了。大豆播种后没发芽之时,要防避鸠雀祸害,这时就得有人去驱赶。
一种是绿豆,像珍珠一样又圆又小,必须在小暑时分播种,如果在小暑以前就下种,豆秧就会蔓生至好几尺长,结的豆荚却非常稀少。如果过了小暑甚至到了处暑时才播种,那就会随时开花结荚,豆粒数目会很少。绿豆也有两个品种,一种叫做“摘绿”,其豆荚先老的先摘,人们每天都要摘取。另一种叫做“拔绿”,要等全部成熟时再一起收获。把绿豆磨成粉浆,澄去浆水,晒干可制成淀粉、粉皮、粉条,这都是人们十分喜爱的食品。做豆粉剩下的粉浆水可以用来浇灌田地,肥效很高。储藏绿豆种子,有的人用草木灰、石灰,有的人用马蓼,有的人用黄土和种子拌匀后再进行收藏,这样,即使在四五月间也不必担心被虫蛀。勤快的人,每逢晴天时就将绿豆拿出进行多次晾晒,这样也能避免虫蛀。夏秋两季在已经收割后的稻田里种绿豆,必须使用接长了柄的斧头,将土块打碎,这样才能长出较稠的苗。
绿豆播种后,如果在当天遇上了大雨,土壤板结后,就长不出豆苗来了。绿豆出苗以后,要防止雨水浸泡,应该及时将田地里的水排出。种绿豆和大豆时,耕地要浅而不能太深。因为豆子是根短苗直的作物,耕土过深的话,豆芽就会被土块压弯,起码会有一半长不出苗来。因此,“深耕”并不适用于豆类,这是过去的农民所不曾了解的。
一种是豌豆,这种豆有黑斑点,形状圆圆的有些像绿豆,但又比绿豆大。十月播种,第二年五月份收获。春天出叶晚的落叶树下也可以种植。
一种是蚕豆,它的豆荚像蚕形,豆粒比大豆要大。八月下种,第二年四月收获,浙江西部地区的人在桑树下普遍种植。本来有树叶遮盖,作物就长不好,但蚕豆和豌豆等到树叶繁茂时,已经结荚长成豆粒了。在湖北襄河和汉水上游一带,蚕豆很多而且价格便宜,当做粮食来吃,其价值并不比黍稷小。
一种是小豆,红小豆入药有很高的特殊疗效,白小豆(也叫饭豆)可以当饭吃——饭食里掺进它就会更好吃了。小豆夏至时播种,九月份收获,大量种植于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区。
一种是稽(音吕)豆,从前野生在田里,现在北方已经大量种植了。用来做淀粉、粉皮,可以抵得上绿豆。北京的小商贩整天叫卖“稽豆皮”,可见它的产量一定是很多的了。
一种是白扁豆,它是沿着篱笆而蔓生的,也叫蛾眉豆。
其他如豇豆、虎斑豆、刀豆与大豆中的青皮、褐皮等品种,仅在个别地方有种植的,就不能一一详尽叙述了。这些豆类都是寻常百姓用来当做蔬菜或代替粮食吃的,关心自然的见识广博的读书人,怎么能够忽视它们呢!
【评析】
乃粒出自《书经》:“蒸民乃粒,万邦作义。”意思是民众都有粮食吃,天下才会安定,因此在本书中“乃粒”指的是谷物。又有俗语说“民以食为天”,因此谷物的种类和粮食作物的生产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堂而皇之地列在第一卷,是原作者宋应星的有意安排。本篇的内容主要是讲水稻、小麦的种植、栽培技术以及各种农具、水利灌溉器具,顺便也提到除了主食之外的其他黍、粟、菽(豆类)等副食品。本篇尤其对南方水稻的种植技术有特别详细的介绍。(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sp; 凡麦有数种。小麦曰来,麦之长也;大麦曰牟、曰矿;杂麦曰雀、曰荞,皆以播种同时、花形相似、粉食同功而得麦名也。四海之内,燕、秦、晋、豫、齐、鲁诸道,烝民粒食①,小麦居半,而黍、稷、稻、粱仅居半。西极川、云,东至闽、浙,吴、楚腹焉②,方长六千里中种小麦者,二十分而一,磨面以为捻头、环饵、馒首、汤料③之需,而饔飧不及焉④。种余麦者五十分而一,闾阎作苦⑤以充朝膳,而贵介⑥不与焉。
矿麦独产陕西,一名青稞,即大麦,随土而变。而皮成青黑色者,秦人专以饲马,饥荒,人乃食之(大麦亦有粘者,河洛用以酿酒)。雀麦细穗⑦,穗中又分十数细子,间亦野生。荞麦实非麦类⑧,然以其为粉疗饥,传名为麦,则麦之而已。
凡北方小麦,历四时之气,自秋播种,明年初夏方收。南方者种与收期时日差短。江南麦花夜发,江北麦花昼发,亦一异也。大麦种获期与小麦相同,荞麦则秋半下种,不两月而即收。其苗遇霜即杀,邀天降霜迟迟,则有收矣。
【注释】
①烝民粒食:老百姓以粮为食。
②腹焉:其中部。
③捻头、环饵、馒首、汤料:大致相当于今天的花卷、面饼、馒头及汤面馄饨之类。
④饔飧(yōnɡ sūn)不及焉:常用的主食则麦粉不在其内。
⑤闾阎(lǘ yán)作苦:在市井百姓中做苦力的人。
⑥贵介:富贵之家。
⑦细穗:细小的麦穗。
⑧荞麦实非麦类:在现代的植物分科中,麦为禾本科,而荞麦属蓼科。
【译文】
麦子有好多种。小麦叫做“来”,是麦子中最主要的一种。大麦有叫做“牟”的,也有叫做“矿”的。其他的杂麦有叫做“雀”的,有叫做“荞”的。都是因为它们的播种时间相同,花的形状相似,又都是磨成面粉用来食用的,所以都称为麦。
在我国,河北、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地,老百姓吃的粮食当中,小麦占了一半,而黍子、小米、稻子、高粱等加起来总共占了一半。最西向到四川、云南,东向到福建、浙江以及江苏和江西、湖南、湖北等中部地区,方圆六千里之中,种植小麦的大约占了二十分之一。将小麦磨成面粉用来做花卷、饼糕、馒头和汤面等食用,但早晚正餐都不用它。种植其他麦类的只有五十分之一,民间贫苦百姓拿来当早餐吃,富贵人家是不会吃它们的。稞麦只产在陕西一带,又叫青稞,也就是大麦,它随土质的差别而皮色相应变化,陕西人专门用它来喂马,只有在饥荒的时候人们才吃它(大麦也有带黏性的,在黄河、洛水之间的地区人们用它来酿酒)。雀麦的麦穗比较细小,每个麦穗中又分长开十多个麦粒,这种麦偶尔也有野生的。至于荞麦,它实际上并不算是麦类,但因为人们也用它磨粉来充饥,麦的名称流传下来,所以也就归为麦类了。北方的小麦,经历秋、冬、春、夏四季的气候变化,秋天时候播种,第二年初夏时节才收获。南方的小麦,从播种到收割的时间相对短一些。江南麦子晚间开花,江北麦子白天开花,这也算一件奇事。大麦的播种和收割的日期与小麦基本相同。荞麦则应在中秋时播种,不到两个月就可以收割了。荞麦苗遇到霜就会冻死,所以希望得天时,降霜的时间相对晚些,荞麦就可能获得丰收了。
麦工
【原文】
凡麦与稻,初耕垦土则同,播种以后则耘耔诸勤苦皆属稻,麦惟施耨①而已。凡北方厥土坟垆易解释②者,种麦之法耕具差异,耕即兼种③。其服牛起土④者,耒不用耕,并列两铁于横木之上,其具方语曰镪⑤。镪中间盛一小斗,贮麦种于内,其斗底空梅花眼。牛行摇动,种子即从眼中撒下。欲密而多,则鞭牛疾走,子撒必多;欲稀而少,则缓其牛,撒种即少。既播种后,用驴驾两小石团压土埋麦。凡麦种紧压方生。南地不同北者,多耕多耙之后,然后以灰拌种,手指拈而种之。种过之后,随以脚根压土使紧,以代北方驴石也。
耕种之后,勤议耨锄。凡耨草用阔面大镈⑥,麦苗生后,耨不厌勤(有三过四过者),余草生机尽诛锄下,则竟亩精华尽聚嘉实矣。功勤易耨,南与北同也。凡粪麦田,既种以后,粪无可施,为计在先也。陕、洛之间忧虫蚀者,或以砒霜拌种子,南方所用惟炊烬⑦也(俗名地灰)。南方稻田有种肥田麦者,不冀麦实⑧。当春小麦、大麦青青之时,耕杀田中,蒸罨土性,秋收稻谷必加倍也。
凡麦收空隙,可再种他物。自初夏至季秋,时日亦半载,择土宜而为之,惟人所取也。南方大麦有既刈之后乃种迟生粳稻者。勤农作苦,明赐无不及也⑨。凡荞麦,南方必刈稻,北方必刈菽、稷而后种。其性稍吸肥腴,能使土瘦。然计其获入,业偿半谷有余,勤农之家何妨再粪⑩也。
【注释】
①耨(nòu):除草。
②厥土坟垆易解释:其土质疏松易于分解。
③耕即兼种:耕的同时也进行播种。
④服牛起土:套上牛来翻地。
⑤镪:疑为“耩”,北方又叫耧。其具可耕可播,单耕叫耩地,兼播则叫摇耧。
⑥镈:锄。
⑦炊烬:即灶中草木灰。
⑧不冀麦实:不指望收获麦粒。
⑨勤农作苦,明赐无不及也:勤劳的农民付出了劳苦,大自然总是会给他相应的回报的。
⑩再粪:再次施肥。
【译文】
在最初的翻土整地上,种麦子与种水稻的工序相同。但播种以后,种水稻还需要多次耘、耔等勤苦的劳动,麦田却只要锄锄草就可以了。北方的土壤是容易耕作的疏松黑土,种麦的方法和工具都与种稻子有所不同,耕和种是同时进行的。用牛拉着起土的农具,不装犁头,而装一根横木,在横木上并排着安装两块尖铁,方言把它称为“镪”。“镪”的中间装个小斗,斗内盛麦种,斗底钻些梅花眼。牛走时摇动斗,种子就从眼中撒下。如想要种得又密又多,就赶牛快走,种子就撒得多;如要稀些少些,就让牛慢走,撒种就少。播种后,用驴拖两个小石磙压土埋麦种。土压紧了,麦种才能发芽。南方土壤与北方的不同,先将麦田经过多次地耕耙,然后用草木灰拌种,用手指拈着种子点播,接着用脚跟把土踩紧,代替北方用驴拉石磙子压土。
播种后,要勤于锄草。锄草要用宽面大锄。麦苗生出来后,锄得越勤越好(有锄三四次的),杂草锄尽,田里的全部肥分就都可以用来结成饱满的麦粒了。工夫勤奋,草就容易除净,这在南方和北方都是一样的。
麦田应当预先施足基肥,在播种后就不要施肥了。陕西和河南洛水流域,怕害虫蛀蚀麦种,有用砒霜拌种的,南方则只用草木灰(俗称地灰)拌种。南方稻田有种麦子来肥田的,并不要求收获麦粒,当春小麦或大麦还在青绿的苗期时,就把它们耕翻压死在田里,作绿肥来改良土壤,秋收时稻谷的产量必定能倍增。
麦收后的空隙,可以再种其他作物。从夏初到秋末,有近半年时间,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地来选种其他一些作物。南方就有在大麦收割后再种植晚熟粳稻的。农民的辛勤劳动,总会得到酬报。荞麦是在南方收割水稻后和北方收割豆或谷子后才种的。荞麦的特性是吸收肥料较多,会使土壤变瘦。但算来它的产量抵得上原先谷物的一半还多,因此,勤劳的农家又何妨再施些肥料呢!
麦灾
【原文】
凡麦妨患抵稻三分之一。播种以后,雪、霜、晴、潦皆非所计。麦性食水甚少,北土中春再沐雨水一升,则秀华成嘉粒矣。荆、扬以南①惟患霉雨。倘成熟之时晴干旬日,则仓禀皆盈,不可胜食。扬州谚云“寸麦不怕尺水”,谓麦初长时,任水灭顸无伤;“尺麦只怕寸水”,谓成熟时寸水软根,倒茎沾泥,则麦粒尽烂于地面也。
江南有雀一种,有肉无骨,飞食麦田数盈千万,然不广及,罹害者数十里而止。
江北蝗生,则大祲②之岁也。
【注释】
①荆、扬以南:泛指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②大祲:大灾。
【译文】
种麦子的灾害相当于种植稻子的三分之一。播种以后,遇上雪天、霜天、晴天、洪涝天气都没有什么影响。麦子的特性是它需要的水量很少,北方在中春时节再下一场痛快的能浇透地的大雨,麦子就能开花并结出饱满的麦粒了。在荆州、扬州这类长江以南的地区,最怕的就是“霉雨”(梅雨)天气,如果在麦子成熟的时段,天气晴上十来天,麦子就能确保大丰收,吃也吃不完了。扬州有句农业谚语说“寸麦不怕尺水”,这就是说麦子刚成长的时候,任水淹没都没有什么关系。“尺麦只怕寸水”,那是说等到麦子成熟的时候,哪怕一寸深的水就能把麦根泡软,茎秆就会倒伏在泥里,麦粒也就都烂在地里了。
江南有一种鸟雀,有肉无骨,成千上万地飞来啄食麦子,但受灾的范围不广,不过方圆几十里罢了。而长江以北的地区,一旦闹蝗虫灾害,那就会变成很大的灾患。
黍稷、粱粟
【原文】
凡粮食,米而不粉者种类甚多。相去数百里,则色、味、形、质随方而变,大同小异,千百其名。北人唯以“大米”呼粳稻,而其余概以“小米”名之。凡黍与稷同类,粱与粟同类。黍有黏有不黏(黏者为酒),稷有粳无黏。凡黏黍、黏粟统名曰秫,非二种外更有秫也。黍色赤、白、黄、黑皆有,而或专以黑色为稷,未是。至以稷米为先他谷熟,堪供祭祀,则当以早熟者为稷,则近之矣。
凡黍在《诗》《书》,有虋①、芑②、秬③、秠④等名,在今方语有牛毛、燕颔、马革、驴皮、稻尾等名。种以三月为上时,五月熟;四月为下时,七月熟;五月为下时,八月熟。扬花结穗总与来、牟不相见也。凡黍粒大小,总视土地肥硗、时令害育。宋儒拘定以某方黍定律,未是也。
凡粟与粱统名黄米。黏粟可为酒,而芦粟一种,名曰高粱者,以其身高七尺如芦、荻也。粱粟种类名号之多,视黍稷犹甚,其命名或因姓氏、山水,或以形似、时令,总之不可枚举。山东人唯以谷子呼之,并不知粱粟之名也。
已上四米皆春种秋获,耕耨之法与来、牟同,而种收之候则相悬绝云。
【注释】
①虋(mén):红色的粟米。
②芑(qǐ):白色的粟米。
③秬(jù):黑黍。
④秠(pī):稃米。
【译文】
各种粮食之中,碾成粒而不磨成粉来食用的粮食品种有很多。相距仅几百里地,这些粮食的颜色、味道、形状和质量就大不一样了。虽然大同小异,但名称却是成百上千。北方人只把粳稻叫大米,其余的都叫小米。
黍与稷同属一类,粱与粟又属同一类。黍也有黏的与不黏的之分(黏的可以做酒),稷只有不黏的,没有黏的。黏黍、黏粟统称为“秫”,除了这两种以外,还另有叫“秫”的作物。黍有红色、白色、黄色、黑色等色,有人专把黑黍称为稷,这不正确。至于说因为稷米比其他谷类早熟,更适宜于祭祀,因此把早熟的黍称做稷,这个说法还差不多。在《诗经》《尚书》中记载芑、秬、秠等名称,现在的方言中也有牛毛、燕颔、马革、驴皮、稻尾等名称。黍最早的在三月下种,五月份成熟;稍晚的也是在四月下种,七月份成熟;最晚则是五月下种,八月份成熟。开花和结穗的时间总和麦子(大、小麦)不同时。黍粒的大小是由土地肥力的厚薄、时令的好坏所决定的。宋朝的儒生死板地以某个地区的黍粒为依据来规定度量衡的标准,这是错误的。
粟与粱统称黄米,其中黏粟还可以用于做酒。此外,有一种名叫高粱的芦粟,是因为它的茎秆高达七尺,很像芦、荻。粱粟的种类、名称,比黍和稷的还要多。它们有的用人的姓氏或山水来命名,有的则根据其形状和时令来命名,总之无法一一列举出来。山东人并不知道梁粟有这些名称,把它们都统称为谷子。
以上四种粮米,都是在春天播种而秋天收获的。耕作的方法与麦子的耕作方法相同,但播种和收割的时间,却和麦子相差很远。
麻
【原文】
凡麻可粒可油①者,惟火麻、胡麻②种。胡麻即脂麻,相传西汉始自大宛来。古者以麻为五谷之一,若专以火麻当之,义岂有当哉?窃意《诗》《书》五谷之麻,或其种已灭,或即菽、粟之中别种,而渐讹其名号,皆未可知也。
今胡麻味美而功高,即以冠百谷不为过。火麻子粒压油无多,皮为疏恶布,其值几何?胡麻数龠③充肠,移时不馁。粔饵④、饴饧得粘其粒,味高而品贵。其为油也,发得之而泽,腹得之而膏,腥膻得之而芳,毒厉得之而解。农家能广种,厚实可胜言哉。
种胡麻法,或治畦圃,或垄田亩。土碎、草净之极,然后以地灰微湿,拌匀麻子而撒种之。早者三月种,迟者不出大暑前。早种者花实亦待中秋乃结。耨草之功惟锄是视。其色有黑、白、赤三者。其结角长寸许,有四棱者房小而子少,八棱者房大而子多。皆因肥瘠所致,非种性也。收子榨油每石得四十斤余,其枯⑤用以肥田。若饥荒之年,则留供人食。
【注释】
①可粒可油:可以当粮食用,也可榨油。
②火麻、胡麻:火麻即大麻,为中国本土所有,汉人列入“五谷”以诠释经籍,即指此。胡麻,即芝麻,又作脂麻,因据说是汉代张骞从西域引进,故称胡麻。下文宋应星以为古之“五谷”中麻,不应仅为火麻,或另有他种,而已绝迹。此亦一猜测,但上世纪60年代,在浙江湖州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发现了芝麻,可证宋氏的猜测是有道理的。但必须指出,周、秦时代所言之“五谷”,并未指明其中有麻一种。
③龠(yuè):古代容量单位,等于半合。
④粔(jù)饵:米糕。
⑤枯:榨油剩下的渣滓。
【译文】
麻类既可以作粮食又可以作油料的,只有大麻和胡麻两种。胡麻就是芝麻,据说是西汉时期才从中亚的大宛国传来的。古时把麻列为“五谷”之一,如果是专指大麻,难道是恰当的吗?在我看来,古代《诗经》《尚书》中所说“五谷”中的麻,或者已经绝种了,或者就是豆、粟中的某一种,后来逐渐被传错了名称,这都很难确定。
现在的芝麻,味道好,用途大,即使把它摆在百谷的首位也不过分。大麻子榨不出多少油,麻皮做成的又是粗布,它的价值不大。芝麻只要有少量进肚,很久都不会饿。糕饼、糖果上黏点芝麻,就会使味道好而质量高。芝麻油搽发能使头发光泽,吃了能增加脂肪,煮食能去腥臊而生香味,还能治疗毒疮。农家如果能多种些芝麻,那好处是说不尽的。
种植芝麻的方法,有的起畦,有的作垄。把土块尽可能地打碎并把杂草清除,然后用潮湿的草木灰拌匀芝麻种子来撒播。早种的芝麻在三月种,晚种的芝麻要在大暑前播种。早种的芝麻要到中秋才能开花结实。除草全靠用锄。芝麻有黑、白、红三种颜色。所结的果实,长约一寸多。果实有四棱的,果小粒少;有八棱的,果大粒多。这都是由于土地肥瘦所造成的,跟品种的特性没有关系。每石芝麻可榨油四十斤,剩下的枯渣用来肥田;若碰上饥荒的年份,就留给人吃。
菽
【原文】
凡菽种类之多,与稻、黍相等,播种收获之期,四季相承。果腹之功在人日用,盖与饮食相终始。
一种大豆,有黑、黄两色,下种不出清明前后。黄者有五月黄、六月爆、冬黄三种。五月黄收粒少,而冬黄必倍之。黑者刻期八月收。淮北长征①骡马必食黑豆,筋力乃强。
凡大豆视土地肥硗、耨草勤怠、雨露足悭,分收入多少。凡为豉、为酱、为腐,皆于大豆中取质②焉。江南又有高脚黄,六月刈早稻方再种,九十月收获。江西吉郡种法甚妙:其刈稻田竟不耕垦,每禾稿头中③拈豆三四粒,以指之,其稿凝露水以滋豆,豆性充发④,复浸烂稿根以滋。已生苗之后,遇无雨亢干,则汲水一升以灌之。一灌之后,再耨之余,收获甚多。凡大豆入土未出芽时,防鸠雀害,驱之惟人。
一种绿豆,圆小如珠。绿豆必小暑方种,未及小暑而种,则其苗蔓延数尺,结荚甚稀。若过期至于处暑,则随时开花结荚,颗粒亦少。豆种亦有二,一曰摘绿,荚先老者先摘,人逐日而取之。一曰拔绿,则至期老足,竟亩⑤拔取也。凡绿豆磨澄晒干为粉,荡片搓索⑥,食家珍贵。做粉溲浆⑦灌田甚肥。凡畜藏绿豆种子,或用地灰、石灰、马蓼,或用黄土拌收,则四五月间不愁空蛀。勤者逢晴频晒,亦免蛀。凡已刈稻田,夏秋种绿豆,必长接斧柄,击碎土块,发生⑧乃多。
凡种绿豆,一日之内遇大雨扳土⑨则不复生。既生之后,防雨水浸,疏沟浍以泄之。凡耕绿豆及大豆田地,耒耜欲浅,不宜深入。盖豆质根短而苗直,耕土既深,土块曲压,则不生者半矣。“深耕”二字不可施之菽类,此先农之所未发者。
一种豌豆,此豆有黑斑点,形圆同绿豆,而大则过之。其种十月下,来年五月收。凡树木叶迟⑩者,其下亦可种。
一种蚕豆,其荚似蚕形,豆粒大于大豆。八月下种,来年四月收。西浙桑树之下遍环种之。盖凡物树叶遮露则不生,此豆与豌豆,树叶茂时彼已结荚而成实矣。襄、汉上流,此豆甚多而贱,果腹之功不啻黍稷也。
一种小豆,赤小豆入药有奇功,白小豆(一名饭豆)当餐助嘉谷。夏至下种,九月收获,种盛江淮之间。
一种稽(音吕)豆,此豆古者野生田间,今则北土盛种。成粉荡皮可敌绿豆。燕京负贩者,终朝呼稽豆皮,则其产必多矣。
一种白扁豆,乃沿篱蔓生者,一名蛾眉豆。
其他豇豆、虎斑豆、刀豆,与大豆中分青皮、褐色之类,间繁一方者,犹不能尽述。皆充蔬代谷,以粒烝民者,博物者其可忽诸!
【注释】
①长征:行远途。
②取质:取材。
③禾稿头中:此禾稿指收割后的稻茬。
④充发:为水所泡而充涨。
⑤竟亩:整块田地。
⑥荡片搓索:做成粉皮,搓成粉条。
⑦溲浆:做粉剩下的浆汁再经发酵。
⑧发生:萌发幼芽。
⑨遇大雨扳土:遇上大雨后土地板结。
⑩树木叶迟:有的树木春天生叶较晚。
襄、汉上流:湖北襄阳汉水的上游一带。
间繁一方:间或繁盛于一地。
【译文】
豆子的种类与稻、黍的种类一样繁多,播种和收获的时间,在一年四季中接连不断。人们将豆子视为日常饮食中始终离不开的重要食品。
一种是大豆,有黑色和黄色两种颜色,播种期都在清明节前后。黄色的有“五月黄”、“六月爆”和“冬黄”三种。“五月黄”产量低,“冬黄”则要比它高一倍。黑豆一定要到八月才能收获,淮北地区长途运载货物的骡马,一定要吃黑豆,才能筋强力壮。
大豆收获的多少,要视土质的好坏、锄草勤与不勤、雨水充足与否而定。豆豉、豆酱和豆腐都是以大豆为原料做成的。江南还有一种叫做“高脚黄”的大豆,等到六月割了早稻时才种,九、十月便可收获。江西吉安一带大豆的种法十分巧妙,收割后的稻茬田,竟不再翻耕,只在每蔸稻茬中用手指捅进三四粒种豆。稻茬所凝聚的露水滋润着种豆,豆子胚芽长出以后,又有浸烂的稻根来滋养。豆子出苗后,遇到干旱无雨的时候,每蔸需浇灌约一升水。浇水以后,再除草一次,就可以获得丰收了。大豆播种后没发芽之时,要防避鸠雀祸害,这时就得有人去驱赶。
一种是绿豆,像珍珠一样又圆又小,必须在小暑时分播种,如果在小暑以前就下种,豆秧就会蔓生至好几尺长,结的豆荚却非常稀少。如果过了小暑甚至到了处暑时才播种,那就会随时开花结荚,豆粒数目会很少。绿豆也有两个品种,一种叫做“摘绿”,其豆荚先老的先摘,人们每天都要摘取。另一种叫做“拔绿”,要等全部成熟时再一起收获。把绿豆磨成粉浆,澄去浆水,晒干可制成淀粉、粉皮、粉条,这都是人们十分喜爱的食品。做豆粉剩下的粉浆水可以用来浇灌田地,肥效很高。储藏绿豆种子,有的人用草木灰、石灰,有的人用马蓼,有的人用黄土和种子拌匀后再进行收藏,这样,即使在四五月间也不必担心被虫蛀。勤快的人,每逢晴天时就将绿豆拿出进行多次晾晒,这样也能避免虫蛀。夏秋两季在已经收割后的稻田里种绿豆,必须使用接长了柄的斧头,将土块打碎,这样才能长出较稠的苗。
绿豆播种后,如果在当天遇上了大雨,土壤板结后,就长不出豆苗来了。绿豆出苗以后,要防止雨水浸泡,应该及时将田地里的水排出。种绿豆和大豆时,耕地要浅而不能太深。因为豆子是根短苗直的作物,耕土过深的话,豆芽就会被土块压弯,起码会有一半长不出苗来。因此,“深耕”并不适用于豆类,这是过去的农民所不曾了解的。
一种是豌豆,这种豆有黑斑点,形状圆圆的有些像绿豆,但又比绿豆大。十月播种,第二年五月份收获。春天出叶晚的落叶树下也可以种植。
一种是蚕豆,它的豆荚像蚕形,豆粒比大豆要大。八月下种,第二年四月收获,浙江西部地区的人在桑树下普遍种植。本来有树叶遮盖,作物就长不好,但蚕豆和豌豆等到树叶繁茂时,已经结荚长成豆粒了。在湖北襄河和汉水上游一带,蚕豆很多而且价格便宜,当做粮食来吃,其价值并不比黍稷小。
一种是小豆,红小豆入药有很高的特殊疗效,白小豆(也叫饭豆)可以当饭吃——饭食里掺进它就会更好吃了。小豆夏至时播种,九月份收获,大量种植于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区。
一种是稽(音吕)豆,从前野生在田里,现在北方已经大量种植了。用来做淀粉、粉皮,可以抵得上绿豆。北京的小商贩整天叫卖“稽豆皮”,可见它的产量一定是很多的了。
一种是白扁豆,它是沿着篱笆而蔓生的,也叫蛾眉豆。
其他如豇豆、虎斑豆、刀豆与大豆中的青皮、褐皮等品种,仅在个别地方有种植的,就不能一一详尽叙述了。这些豆类都是寻常百姓用来当做蔬菜或代替粮食吃的,关心自然的见识广博的读书人,怎么能够忽视它们呢!
【评析】
乃粒出自《书经》:“蒸民乃粒,万邦作义。”意思是民众都有粮食吃,天下才会安定,因此在本书中“乃粒”指的是谷物。又有俗语说“民以食为天”,因此谷物的种类和粮食作物的生产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堂而皇之地列在第一卷,是原作者宋应星的有意安排。本篇的内容主要是讲水稻、小麦的种植、栽培技术以及各种农具、水利灌溉器具,顺便也提到除了主食之外的其他黍、粟、菽(豆类)等副食品。本篇尤其对南方水稻的种植技术有特别详细的介绍。(未完待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