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23wx.cc,帝国玩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真说起来,胡文海前世今生不敢说自己姓赵——你也配姓赵?这句阿Q正传里,赵老太爷对阿Q自称姓赵的嘲讽,后来被引申为被统治阶级妄想冒充统治阶级的错位行为。
简单的说就好像一群小资白领,明明是不掌握生产资料的无产阶级,却偏偏喜欢站在资产阶级角度大肆批判民国时候造反的泥腿子,全然忘了自己自上十八代,估计都是土里刨食的灰色牲口罢了。
按说胡文海一家不能说姓赵,但扣上个既得利益者的帽子还是没问题的。可老胡家实际上并没有因此就觉得自己有什么特殊了。到胡文海大学毕业之前,甚至是在他前世进入比亚迪公司之前,胡家的日子都并不好过。
胡世武这个八级工有个好儿子,起码后来进了501厂不是顶了他的名额。八五年退休之后,虽然不用含饴弄孙,但每天夹着象棋盘找老伙计杀两盘,没事的时候回厂里的金工车间过过手瘾,日子多多少少过的还算滋润。
而胡解放当上了501厂的厂长,却也并没有为老胡家拿到什么好处。老胡家上辈子这套绣城远郊的平房,一直住到了九十年代末,才在拆迁大潮下换了一个小区的八十多平新房。
可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胡解放付出了什么?为了501厂,他整个人都比正常老了十岁。不到五十岁就换来了满头白发,关键是随着501厂的倒闭,他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垮了。
胡文海呢?他的命运总还是不错,得益于萧野芹和胡解放两人的基础文化底子,从小受到家庭熏陶和精心培养,他的学习成绩和人格成长都比同龄孩子要优秀一些。
大学毕业之后没有回绣城,而是辗转在私人企业打工,最后是在王船夫的比亚迪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胡文海对国企,对国企工人的感官是非常复杂的。
一方面,他后来的人生经历告诉他。八十年代之前中国的工人阶级是“特权阶级”,至少是“中产阶级”,享受着和农民完全不同的生活品质。可在这种条件下,国营企业工人的表现。却非常让人失望。八十年代迅速“堕落腐朽”的国企工人,失去了建国以来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可是另一方面他又非常不理解,还是这批人,最后造就了“中国制造”的奇迹。如果真是骨子里好吃懒做,为什么换个环境就突然变的让人敬佩起来了?
问题在这些人的身上?说实话胡文海之前并没有想的太多。
对于任何一个渤海省出生的人来说。十年后往后二十年,很多事情都和一个历史名词牵扯在一起:大下岗。
对于九十年代大下岗在这个曾经的共和国长子省份制造的悲剧,胡文海知道的实在太多。
所谓“劳务派遣”,最终目的并不是要搞未来国企“正式工”、“临时工”这套,而是希望尽快搞一个社会保障体系出来。
这样劳务公司不倒,哪怕工人工作的工厂倒闭或者出售了,这些工人起码还是国家工人,还是有一份最低保障。
这只是他作为一个渤海省人,对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做出的一点微不足道的努力而已。
当然。由此造成国企用工政策更加灵活,在私营企业还不活跃的年代里,稍微提高一下工人积极性,还算是有点正面意义。
但问题是,说实话,他对大下岗真的没有太多的研究。对国营经济,他更多是冷眼旁观,甚至有些不屑一顾。
就好像打游戏一样,当你将一个游戏打通关,读档重新来过。没有了那张直奔关口而去的紧迫感。反而能发现很多之前忽略掉的东西。
老一辈国企工人里,有胡世武这样认真负责的主人翁,也有每天上班喝茶看报混日子的老不修。
新一代工人里,有偷厂里东西拿出去卖的三只手。可也有换个环境就发光发热的杰出人物。
国企活力低下这个帽子,能扣到工人们的头上吗?
前世的胡文海心中,并没有一个答案。或者这种单凭某个人群属性,就给某个人定性这种做法,根本也就是不科学的。
八十年代参加工作这些人,并不会比五十年代参加工作的人要“坏”。但要说是体制问题。可五十年代的国企黄金期体制有什么不同?有些五六十年代参加工作的人,到八十年代爬到领导岗位,偏偏正是治乱之源……
胡文海坐在汽车里,此时他的心里是无比矛盾的。如果按照他前世的观点,自然是支持国企卖卖卖,因为在他的目光所及范围内,私企的效率和执行力无疑是比国企要强的。
王船夫搞电池打的外资节节败退,搞汽车更是比那一票买办国企让中国人长脸无数倍。华为搞网络能卖到美国人耍赖不让他进入美国市场,可拿着国家补贴的联想却成了“美国良心企业”。
双方的对比实在太明显了,他下意识的自然是觉得国企乃是不公平的市场竞争者,只会凭借特权和政府支持搞小圈子和强压私企低头。中国的国企,除了明显应该政府承担的非盈利性质的领域,都应该和私企竞争者较量一下。
至于说资本家没有良心,那要法律做什么的?监管到位,执行坚决,没有良心有对法律的敬畏之心不也一样?
但是昨晚他和老爷子胡世武心血来潮的一番谈话,却让他的人生打开了另外的一扇窗户。
结合他重生之后的经历和观察,他不得不承认,自己过去的看法并不完全正确。
……
“七十年代之前,工人的劳动积极性还是很高的,那时候工人对企业管理能够发挥很大的影响力。”
胡世武在听到胡文海的提问之后,像是充满了缅怀的说道:“八十年代之前,工人的前途不用说自然是相当好的,以工厂为家那不是说说而已,绝大多数工人是身体力行带着这种责任感在工作的。哪怕这三十年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运动,但国家除了少数几个年头,仍然是保持了相当快增速的。”
胡文海当即点头,这个数字他心里记得清楚。中国49年GDP是180亿美元。到1985年是9000亿美元。如果否定前三十年的建设成果,那这个数字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或者是从地里钻出来的?
GDP的增长,说明了工人参与管理这种模式是没有问题的。是能够为中国经济带来动力的:“可是爷爷,那为什么现在的国企工人却没有过去那种动力了呢?”
“为什么?”胡世武难得的哼哼冷笑:“因为工厂不是工人的了呗!你别看现在的工人还能和厂长拍桌子,可人人心里有杆秤。现在可不是八十年代之前了,不是工人当家做主,而是领导决定工人的命运。国家又消化不了那么多的新增工业人口。”
“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在迅速下降,城市工业人口面临严重的就业困难,哪还有心气和官僚争夺企业的管理权?”
“谁在掌握这个国家和企业?厂长、技术人员和官僚,工人的地位一落千丈,当然就没有管理企业的积极性。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毕竟咱们还披着国企的皮,管理层搞管理又不能学资本主义那些调动积极性的手段,吃相还不能太难看,所以就只能是抛弃效率追求所谓的公平,也就是变成了大锅饭。”
“你看从进入八十年代。国企的效率就显著的开始降低。表面上来看,是所谓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原因。但根本上,则是工人被排除到管理层之外,官僚开始独揽资本管理权力导致的。不说别的,现在社会上都说十亿人民九亿倒,可真正能拿到倒卖利益的都是什么人?有几个是没有背景的普通工人?老百姓的眼光是雪亮的,不是自家东西,干嘛那么积极?”
胡世武的话说的胡文海目瞪口呆,他从来不知道,原来这段历史在老人家看来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他又不甘心的问道:“那有没有办法再把国企工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如果能够回到五十年代工人劳动的积极性……”
胡世武干脆的打断他的问题:“你问你爹。是愿意被全厂人监督着,拿着和工人差不多的工资,操着全厂最重的心。还是愿意大权独揽,这个厂长一言九鼎。手下工人命运存乎一心?”
胡文海无言以对。
胡解放是个很负责任的经营者了,未来为了能够让501厂保留下去,可谓是费尽苦心,甚至搭上了自己的一生追求。可是如果问他,是愿意让工人参与管理,还是扩大厂长的管理权限。这个问题的答案不问可知。
“那就没有办法——”
“没有,走上这条路之后就没有回头路了。”胡世武说的斩钉截铁。
胡文海无言以对,想想也是,苏联解体为什么给了中国人那么巨大的震撼?其实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国家,此时面临的问题几乎都是一样的,工人生产积极性降低,权力向官僚阶层集中,经济发展迟滞。
从根子上来说,是生产力发展跟不上工人群体的扩大。国家负担不起所有国民都想挤进工人阶层,并且享受工人阶层过去的“特权、中产生活”,于是只能从收买整个... -->>
真说起来,胡文海前世今生不敢说自己姓赵——你也配姓赵?这句阿Q正传里,赵老太爷对阿Q自称姓赵的嘲讽,后来被引申为被统治阶级妄想冒充统治阶级的错位行为。
简单的说就好像一群小资白领,明明是不掌握生产资料的无产阶级,却偏偏喜欢站在资产阶级角度大肆批判民国时候造反的泥腿子,全然忘了自己自上十八代,估计都是土里刨食的灰色牲口罢了。
按说胡文海一家不能说姓赵,但扣上个既得利益者的帽子还是没问题的。可老胡家实际上并没有因此就觉得自己有什么特殊了。到胡文海大学毕业之前,甚至是在他前世进入比亚迪公司之前,胡家的日子都并不好过。
胡世武这个八级工有个好儿子,起码后来进了501厂不是顶了他的名额。八五年退休之后,虽然不用含饴弄孙,但每天夹着象棋盘找老伙计杀两盘,没事的时候回厂里的金工车间过过手瘾,日子多多少少过的还算滋润。
而胡解放当上了501厂的厂长,却也并没有为老胡家拿到什么好处。老胡家上辈子这套绣城远郊的平房,一直住到了九十年代末,才在拆迁大潮下换了一个小区的八十多平新房。
可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胡解放付出了什么?为了501厂,他整个人都比正常老了十岁。不到五十岁就换来了满头白发,关键是随着501厂的倒闭,他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垮了。
胡文海呢?他的命运总还是不错,得益于萧野芹和胡解放两人的基础文化底子,从小受到家庭熏陶和精心培养,他的学习成绩和人格成长都比同龄孩子要优秀一些。
大学毕业之后没有回绣城,而是辗转在私人企业打工,最后是在王船夫的比亚迪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胡文海对国企,对国企工人的感官是非常复杂的。
一方面,他后来的人生经历告诉他。八十年代之前中国的工人阶级是“特权阶级”,至少是“中产阶级”,享受着和农民完全不同的生活品质。可在这种条件下,国营企业工人的表现。却非常让人失望。八十年代迅速“堕落腐朽”的国企工人,失去了建国以来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可是另一方面他又非常不理解,还是这批人,最后造就了“中国制造”的奇迹。如果真是骨子里好吃懒做,为什么换个环境就突然变的让人敬佩起来了?
问题在这些人的身上?说实话胡文海之前并没有想的太多。
对于任何一个渤海省出生的人来说。十年后往后二十年,很多事情都和一个历史名词牵扯在一起:大下岗。
对于九十年代大下岗在这个曾经的共和国长子省份制造的悲剧,胡文海知道的实在太多。
所谓“劳务派遣”,最终目的并不是要搞未来国企“正式工”、“临时工”这套,而是希望尽快搞一个社会保障体系出来。
这样劳务公司不倒,哪怕工人工作的工厂倒闭或者出售了,这些工人起码还是国家工人,还是有一份最低保障。
这只是他作为一个渤海省人,对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做出的一点微不足道的努力而已。
当然。由此造成国企用工政策更加灵活,在私营企业还不活跃的年代里,稍微提高一下工人积极性,还算是有点正面意义。
但问题是,说实话,他对大下岗真的没有太多的研究。对国营经济,他更多是冷眼旁观,甚至有些不屑一顾。
就好像打游戏一样,当你将一个游戏打通关,读档重新来过。没有了那张直奔关口而去的紧迫感。反而能发现很多之前忽略掉的东西。
老一辈国企工人里,有胡世武这样认真负责的主人翁,也有每天上班喝茶看报混日子的老不修。
新一代工人里,有偷厂里东西拿出去卖的三只手。可也有换个环境就发光发热的杰出人物。
国企活力低下这个帽子,能扣到工人们的头上吗?
前世的胡文海心中,并没有一个答案。或者这种单凭某个人群属性,就给某个人定性这种做法,根本也就是不科学的。
八十年代参加工作这些人,并不会比五十年代参加工作的人要“坏”。但要说是体制问题。可五十年代的国企黄金期体制有什么不同?有些五六十年代参加工作的人,到八十年代爬到领导岗位,偏偏正是治乱之源……
胡文海坐在汽车里,此时他的心里是无比矛盾的。如果按照他前世的观点,自然是支持国企卖卖卖,因为在他的目光所及范围内,私企的效率和执行力无疑是比国企要强的。
王船夫搞电池打的外资节节败退,搞汽车更是比那一票买办国企让中国人长脸无数倍。华为搞网络能卖到美国人耍赖不让他进入美国市场,可拿着国家补贴的联想却成了“美国良心企业”。
双方的对比实在太明显了,他下意识的自然是觉得国企乃是不公平的市场竞争者,只会凭借特权和政府支持搞小圈子和强压私企低头。中国的国企,除了明显应该政府承担的非盈利性质的领域,都应该和私企竞争者较量一下。
至于说资本家没有良心,那要法律做什么的?监管到位,执行坚决,没有良心有对法律的敬畏之心不也一样?
但是昨晚他和老爷子胡世武心血来潮的一番谈话,却让他的人生打开了另外的一扇窗户。
结合他重生之后的经历和观察,他不得不承认,自己过去的看法并不完全正确。
……
“七十年代之前,工人的劳动积极性还是很高的,那时候工人对企业管理能够发挥很大的影响力。”
胡世武在听到胡文海的提问之后,像是充满了缅怀的说道:“八十年代之前,工人的前途不用说自然是相当好的,以工厂为家那不是说说而已,绝大多数工人是身体力行带着这种责任感在工作的。哪怕这三十年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运动,但国家除了少数几个年头,仍然是保持了相当快增速的。”
胡文海当即点头,这个数字他心里记得清楚。中国49年GDP是180亿美元。到1985年是9000亿美元。如果否定前三十年的建设成果,那这个数字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或者是从地里钻出来的?
GDP的增长,说明了工人参与管理这种模式是没有问题的。是能够为中国经济带来动力的:“可是爷爷,那为什么现在的国企工人却没有过去那种动力了呢?”
“为什么?”胡世武难得的哼哼冷笑:“因为工厂不是工人的了呗!你别看现在的工人还能和厂长拍桌子,可人人心里有杆秤。现在可不是八十年代之前了,不是工人当家做主,而是领导决定工人的命运。国家又消化不了那么多的新增工业人口。”
“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在迅速下降,城市工业人口面临严重的就业困难,哪还有心气和官僚争夺企业的管理权?”
“谁在掌握这个国家和企业?厂长、技术人员和官僚,工人的地位一落千丈,当然就没有管理企业的积极性。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毕竟咱们还披着国企的皮,管理层搞管理又不能学资本主义那些调动积极性的手段,吃相还不能太难看,所以就只能是抛弃效率追求所谓的公平,也就是变成了大锅饭。”
“你看从进入八十年代。国企的效率就显著的开始降低。表面上来看,是所谓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原因。但根本上,则是工人被排除到管理层之外,官僚开始独揽资本管理权力导致的。不说别的,现在社会上都说十亿人民九亿倒,可真正能拿到倒卖利益的都是什么人?有几个是没有背景的普通工人?老百姓的眼光是雪亮的,不是自家东西,干嘛那么积极?”
胡世武的话说的胡文海目瞪口呆,他从来不知道,原来这段历史在老人家看来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他又不甘心的问道:“那有没有办法再把国企工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如果能够回到五十年代工人劳动的积极性……”
胡世武干脆的打断他的问题:“你问你爹。是愿意被全厂人监督着,拿着和工人差不多的工资,操着全厂最重的心。还是愿意大权独揽,这个厂长一言九鼎。手下工人命运存乎一心?”
胡文海无言以对。
胡解放是个很负责任的经营者了,未来为了能够让501厂保留下去,可谓是费尽苦心,甚至搭上了自己的一生追求。可是如果问他,是愿意让工人参与管理,还是扩大厂长的管理权限。这个问题的答案不问可知。
“那就没有办法——”
“没有,走上这条路之后就没有回头路了。”胡世武说的斩钉截铁。
胡文海无言以对,想想也是,苏联解体为什么给了中国人那么巨大的震撼?其实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国家,此时面临的问题几乎都是一样的,工人生产积极性降低,权力向官僚阶层集中,经济发展迟滞。
从根子上来说,是生产力发展跟不上工人群体的扩大。国家负担不起所有国民都想挤进工人阶层,并且享受工人阶层过去的“特权、中产生活”,于是只能从收买整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