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23wx.cc,异能古董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文钱制转变的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时期,政治分裂,社会动荡,货币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三国时期,各国钱制由于不同的经济基础形成了各自的特点,曹魏立国之初,一度废除旧钱,改用帛交易。魏明帝太和元年恢复使用形同汉制的五铢钱,货值相对稳定。吴、蜀两国则因国力不济实行变相的通货膨胀政策,接连铸行不少名目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脱离的大额铜钱。
两晋时期,仍沿用汉魏及东吴旧钱,十六国中的前凉、后赵和成汉则发行过少量钱币,但有帛等实物交易却是主要的流通手段。南北朝埋藏铸币增多,但币制相当混乱,名目繁杂,民间的私铸钱大量出现,而初行于东汉晚期的剪鉴钱在北方地区尤为盛行。所谓剪鉴钱,一般指前期旧钱鉴为内心与外圈二种型,以这应当时衰颓的社会经济对货币单位的重量的需求。
--
隋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统一标准的五铢钱,同时严禁私铸及其他旧币使用。钱制的庞杂局面得到了整治,至开皇五年隋五铢便成为国内统一的法定货币。汉(新莽、东汉、三国、晋、十六国、南北朝、)---------
隋
名称特征参考价文字说明
凉造新泉小平小样3000元北凉渠蒙逊永安年间铸径2.4CM,重约3克左右,小者不足2CM,重约1.5克,此泉出土均在甘肃武威,有王莽钱文风韵..
太夏真兴小平15000元东晋时匈奴贵族赫连勃勃于真兴年间铸。径2.35CM,重约3.03克,钱文真书而见隶韵。此泉多在甘肃出土,传世极少。
丰货小平隶书400元东晋十六国后赵石勒元年铸于其都襄国,径2.42--2.48CM,重2.4--4.8克,分别有内外郭及无内外郭者,因铸行较少,故传世不多。
丰货小平篆书300元
汉兴小型直读80元东晋李寿踞成都,改大成国为汉,改元汉兴铸。钱文隶书直读,篆书横读,径1.2CM,重1克上下,此钱制作粗陋,字浅肉薄,传世不多,以横读为罕。...
汉兴小型横读350元
四铢小平100元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始铸。仿五铢而略小,面无内郭,四铢二字为篆书,重如其文,径2.25CM,重2.4克,少数面穿上下各一星,面文亦有错范重文者
孝建四铢小平80元
永光小平小型20000元南朝守前废帝刘子业永光元年铸。钱文薤叶篆,内外有郭,径1.6CM,重约1克,永光年号行六月改元,故此钱存世极少。...
景和小平小型20000元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景和元年铸。较永光钱更见轻薄,钱文为小篆,径约1.6CM,重不足一克。景和年号行三月而废帝被弑。故景和钱极罕。
两铢小平小型6000元两朝宋废景和元年二月铸的两铢钱。钱体轻薄,径约1.9CM,重1克左右;三月废帝被弑,十二月罢两铢钱,故两铢钱极罕。
太货六铢小平150元南朝陈宣帝太建十一年铸,面背内外郭精整,钱文玉筋篆,书体精美,为六朝钱中精品,径2.5CM,重约3克,近日市上见一批“十全十美”之太货六铢,望集币时慎之。
太和五铢小平小样200元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铸,钱文方折篆体,因许民间自铸,故铜质杂,大小不一,大者径2.5CM,重3.4克,小者径2CM,重2.5克。由于铸行有限,故传世,出土均少。.
太和五铢小平小样200元
太和五铢小平300元
太和五铢双点太800元
永安五铢背“土”400元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听民与官铸,铜材,大小不一,钱文永安二字接郭,五字连内郭,径2.5CM,重5.5克,轻小者1.8CM,重仅2克,背有四出纹,土字者少见。
永安五铢小平光背15元
永安五铢背四出50元
常平五铢小平光背15元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年铸,钱文篆书直读,笔划圆润,平字第一笔与内郭合成一线,径2.5CM,重3.5---4.2克。后期所铸较前期粗糙,更有杂铅锡薄钱。.
五行大布小平小样40元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始铸,以一当布泉十并行,形制精美,内外郭齐备,版别数种,径2.6---2.8CM,重4---4.3克,为北周三大名泉之一,另有合背钱。
五行大布小平大样60元
布泉北周铸40元北周武帝保定元年始铸,一当五枚五铢钱并行,钱文玉筋篆,泉字中竖不断,内外郭齐备,与新莽布泉有所不同,径2.5CM,重4.3克,亦分大小两种,此钱系北周三大名泉之一。....
太清丰乐小平2200元
五铢隋铸大样10元隋高祖开皇元年始铸。青铜、白铜、制作多精整,宽缘,穿右有一直划与“五”字相连。
五铢隋铸小平3元
汉-隋
名称特征参考价文字说明
半两汉代旋读200元秦泗水亭长刘邦率军攻占咸阳,为收揽人心,令民鼓铸,民以营利,钱体日渐轻小,制作粗劣。其时钱轻物贵,担米值万钱。
半两汉代复式钱250元
三铢小平300元汉武帝建元元年,分有郭和无郭两种,径2.3CM,重2.1克上下,无郭者铢字金旁多异字,由于三铢减重,私铸难禁,铸行四年而止,故传世较少。
五铢异品小平250元公元581年杨坚代北周称帝,国号隋,开皇元年始铸,又叫开皇五铢。钱文篆书,外郭较宽内郭,唯五字左侧多一竖划,径2.4CM,重3克上下,后杨嗣位,朝政腐败,物价飞涨。直至斗米千钱。
五五铢铢传形复式400元
五铢小平直读2500元
五铢铁质四出5元
五铢小平传形25元
五铢小平普品1.5元
五铢陈文帝小型10元
五铢陈文帝小平双星60元
五铢陈文帝小平20元
五金小平600元1980年陕西咸阳出土,系方孔圆钱中最早的黄金铸币,径2.6CM,重9克,含金95%据此形制似系宣帝五铢。
大泉五十小平合背140元王莽居摄二年始铸,大泉五十意即值五十枚五铢钱,初期径2.8cm,重7克,后期经减重后仅1--2克,除字体各异,又有传形,合背,重轮,四出等多种,亦有钱饼等。
大泉五十小平传形60元
大泉五十小平四出150元
大泉五十小平旋读700元
大泉五十小平铁质300元
金错刀一刀平五千6000元初始元年王莽代汉帝于居摄于二年铸。钱身由刀环,刀身组成,青铜浇铸,刀环似方孔圆钱,一刀二字阴文系用黄金错于面上下,俗称金错刀,外形光灿华美,刀身直书平五千,意值五千通行五铢钱。通长7.3CM,重20--40克,厚薄不一,因其制作精美,为泉家所珍爱。
金错刀契刀五百600元王莽居摄二年始铸,形类金金错刀,契刀二字横列穿孔两侧,刀身铭五百二字意值五铢五百钱,实属虚值,传世不多见。
小泉直一小平小型10元王莽始建于国元年铸行,由于虚值的错刀,契刀大钱遭反对,又以忌讳汉室刘姓含卯、金、刀三字,对新朝不详,遂铸小泉直一,以代替五铢,与大泉五十并用。径1.3CM,重0.7克左右,制作工整,文字清秀,为历代小钱中之佳品。
么泉一十小平小型3500元始建国二年铸行,王莽简直按人的年岁称泉了;幺泉一十,径1.6CM,重1.8克,幼儿泉二十,径1.8CM,重约3克,中泉三十,径2CM,重约4.2克,壮泉四十,径2.2CM,重约5.4克,与大泉五十合称六泉。从幺泉一十至壮泉四十皆为泉中珍品。
幼泉二十小平小型4500元
中泉三十小平小型8000元
壮泉四十小平16000元
大泉五十小平5元
小布一百布币2000元始建国二年铸行,王莽为了大改货币增宝货制,货布十品亦在其中,从小布到大布各长一分,相重一铢,其值各加一百,小布一百,长寸五分,重15铢,至大布黄千,十布之序如五: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第布八,次布九百,大布黄千十种,每种中线纹分通顶,不通顶两种,大布黄千亦有铁钱,传世大布黄千较多。
么布二百布币2000元
幼布三百布币2000元
序布四百布币2000元
差布五百布币2000元
中布六百布币2000元
壮布七百布币2000元
第布八百布币2000元
次布九百布币2000元
大布当千布币80元
五泉十布全套80000元
货布布币40元王莽天凤元年铸,与货泉并行,一货布当货泉二十五枚,此布厚实正整,书体潇洒,货布二字作垂针篆列于两侧,通长5.6cm,重16.5克,传世较多,赝品亦混迹其中,望集币时注意。
货泉方贝1200元王莽天凤元年铸,钱文为悬针篆,泉中竖笔断开,版别有传形,异书,异范,合背,合面,圆穿,横划,星号,月纹,决纹,剪边等近百种,一般径2.2--2.4CM,重约2.8--3.6克,初期可达5克以上。传世极丰。
货泉普品1元
货泉传形40元
布泉10元王莽后期铸,据其钱文,形制仍不失莽钱之风,布泉二字作县针篆,内外郭齐备,亦有决纹、半星等。径2.6CM左右,重约3.5克上下,旧时称妇女佩此钱生男孩,又称男钱
国宝金匮直万无定价传闻为陕西西安出土,上部近方孔圆钱,面、背肉好周郭,面文篆书直读国宝金匮,下以短颈联方形泉身,身面,背有直纹两道,中篆书直万二字,新莽实行黄金国有,令发将黄金输于御府,发给国宝金匮直万作为凭证,非流通之钱,真品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文钱制转变的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时期,政治分裂,社会动荡,货币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三国时期,各国钱制由于不同的经济基础形成了各自的特点,曹魏立国之初,一度废除旧钱,改用帛交易。魏明帝太和元年恢复使用形同汉制的五铢钱,货值相对稳定。吴、蜀两国则因国力不济实行变相的通货膨胀政策,接连铸行不少名目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脱离的大额铜钱。
两晋时期,仍沿用汉魏及东吴旧钱,十六国中的前凉、后赵和成汉则发行过少量钱币,但有帛等实物交易却是主要的流通手段。南北朝埋藏铸币增多,但币制相当混乱,名目繁杂,民间的私铸钱大量出现,而初行于东汉晚期的剪鉴钱在北方地区尤为盛行。所谓剪鉴钱,一般指前期旧钱鉴为内心与外圈二种型,以这应当时衰颓的社会经济对货币单位的重量的需求。
--
隋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统一标准的五铢钱,同时严禁私铸及其他旧币使用。钱制的庞杂局面得到了整治,至开皇五年隋五铢便成为国内统一的法定货币。汉(新莽、东汉、三国、晋、十六国、南北朝、)---------
隋
名称特征参考价文字说明
凉造新泉小平小样3000元北凉渠蒙逊永安年间铸径2.4CM,重约3克左右,小者不足2CM,重约1.5克,此泉出土均在甘肃武威,有王莽钱文风韵..
太夏真兴小平15000元东晋时匈奴贵族赫连勃勃于真兴年间铸。径2.35CM,重约3.03克,钱文真书而见隶韵。此泉多在甘肃出土,传世极少。
丰货小平隶书400元东晋十六国后赵石勒元年铸于其都襄国,径2.42--2.48CM,重2.4--4.8克,分别有内外郭及无内外郭者,因铸行较少,故传世不多。
丰货小平篆书300元
汉兴小型直读80元东晋李寿踞成都,改大成国为汉,改元汉兴铸。钱文隶书直读,篆书横读,径1.2CM,重1克上下,此钱制作粗陋,字浅肉薄,传世不多,以横读为罕。...
汉兴小型横读350元
四铢小平100元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始铸。仿五铢而略小,面无内郭,四铢二字为篆书,重如其文,径2.25CM,重2.4克,少数面穿上下各一星,面文亦有错范重文者
孝建四铢小平80元
永光小平小型20000元南朝守前废帝刘子业永光元年铸。钱文薤叶篆,内外有郭,径1.6CM,重约1克,永光年号行六月改元,故此钱存世极少。...
景和小平小型20000元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景和元年铸。较永光钱更见轻薄,钱文为小篆,径约1.6CM,重不足一克。景和年号行三月而废帝被弑。故景和钱极罕。
两铢小平小型6000元两朝宋废景和元年二月铸的两铢钱。钱体轻薄,径约1.9CM,重1克左右;三月废帝被弑,十二月罢两铢钱,故两铢钱极罕。
太货六铢小平150元南朝陈宣帝太建十一年铸,面背内外郭精整,钱文玉筋篆,书体精美,为六朝钱中精品,径2.5CM,重约3克,近日市上见一批“十全十美”之太货六铢,望集币时慎之。
太和五铢小平小样200元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铸,钱文方折篆体,因许民间自铸,故铜质杂,大小不一,大者径2.5CM,重3.4克,小者径2CM,重2.5克。由于铸行有限,故传世,出土均少。.
太和五铢小平小样200元
太和五铢小平300元
太和五铢双点太800元
永安五铢背“土”400元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听民与官铸,铜材,大小不一,钱文永安二字接郭,五字连内郭,径2.5CM,重5.5克,轻小者1.8CM,重仅2克,背有四出纹,土字者少见。
永安五铢小平光背15元
永安五铢背四出50元
常平五铢小平光背15元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年铸,钱文篆书直读,笔划圆润,平字第一笔与内郭合成一线,径2.5CM,重3.5---4.2克。后期所铸较前期粗糙,更有杂铅锡薄钱。.
五行大布小平小样40元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始铸,以一当布泉十并行,形制精美,内外郭齐备,版别数种,径2.6---2.8CM,重4---4.3克,为北周三大名泉之一,另有合背钱。
五行大布小平大样60元
布泉北周铸40元北周武帝保定元年始铸,一当五枚五铢钱并行,钱文玉筋篆,泉字中竖不断,内外郭齐备,与新莽布泉有所不同,径2.5CM,重4.3克,亦分大小两种,此钱系北周三大名泉之一。....
太清丰乐小平2200元
五铢隋铸大样10元隋高祖开皇元年始铸。青铜、白铜、制作多精整,宽缘,穿右有一直划与“五”字相连。
五铢隋铸小平3元
汉-隋
名称特征参考价文字说明
半两汉代旋读200元秦泗水亭长刘邦率军攻占咸阳,为收揽人心,令民鼓铸,民以营利,钱体日渐轻小,制作粗劣。其时钱轻物贵,担米值万钱。
半两汉代复式钱250元
三铢小平300元汉武帝建元元年,分有郭和无郭两种,径2.3CM,重2.1克上下,无郭者铢字金旁多异字,由于三铢减重,私铸难禁,铸行四年而止,故传世较少。
五铢异品小平250元公元581年杨坚代北周称帝,国号隋,开皇元年始铸,又叫开皇五铢。钱文篆书,外郭较宽内郭,唯五字左侧多一竖划,径2.4CM,重3克上下,后杨嗣位,朝政腐败,物价飞涨。直至斗米千钱。
五五铢铢传形复式400元
五铢小平直读2500元
五铢铁质四出5元
五铢小平传形25元
五铢小平普品1.5元
五铢陈文帝小型10元
五铢陈文帝小平双星60元
五铢陈文帝小平20元
五金小平600元1980年陕西咸阳出土,系方孔圆钱中最早的黄金铸币,径2.6CM,重9克,含金95%据此形制似系宣帝五铢。
大泉五十小平合背140元王莽居摄二年始铸,大泉五十意即值五十枚五铢钱,初期径2.8cm,重7克,后期经减重后仅1--2克,除字体各异,又有传形,合背,重轮,四出等多种,亦有钱饼等。
大泉五十小平传形60元
大泉五十小平四出150元
大泉五十小平旋读700元
大泉五十小平铁质300元
金错刀一刀平五千6000元初始元年王莽代汉帝于居摄于二年铸。钱身由刀环,刀身组成,青铜浇铸,刀环似方孔圆钱,一刀二字阴文系用黄金错于面上下,俗称金错刀,外形光灿华美,刀身直书平五千,意值五千通行五铢钱。通长7.3CM,重20--40克,厚薄不一,因其制作精美,为泉家所珍爱。
金错刀契刀五百600元王莽居摄二年始铸,形类金金错刀,契刀二字横列穿孔两侧,刀身铭五百二字意值五铢五百钱,实属虚值,传世不多见。
小泉直一小平小型10元王莽始建于国元年铸行,由于虚值的错刀,契刀大钱遭反对,又以忌讳汉室刘姓含卯、金、刀三字,对新朝不详,遂铸小泉直一,以代替五铢,与大泉五十并用。径1.3CM,重0.7克左右,制作工整,文字清秀,为历代小钱中之佳品。
么泉一十小平小型3500元始建国二年铸行,王莽简直按人的年岁称泉了;幺泉一十,径1.6CM,重1.8克,幼儿泉二十,径1.8CM,重约3克,中泉三十,径2CM,重约4.2克,壮泉四十,径2.2CM,重约5.4克,与大泉五十合称六泉。从幺泉一十至壮泉四十皆为泉中珍品。
幼泉二十小平小型4500元
中泉三十小平小型8000元
壮泉四十小平16000元
大泉五十小平5元
小布一百布币2000元始建国二年铸行,王莽为了大改货币增宝货制,货布十品亦在其中,从小布到大布各长一分,相重一铢,其值各加一百,小布一百,长寸五分,重15铢,至大布黄千,十布之序如五: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第布八,次布九百,大布黄千十种,每种中线纹分通顶,不通顶两种,大布黄千亦有铁钱,传世大布黄千较多。
么布二百布币2000元
幼布三百布币2000元
序布四百布币2000元
差布五百布币2000元
中布六百布币2000元
壮布七百布币2000元
第布八百布币2000元
次布九百布币2000元
大布当千布币80元
五泉十布全套80000元
货布布币40元王莽天凤元年铸,与货泉并行,一货布当货泉二十五枚,此布厚实正整,书体潇洒,货布二字作垂针篆列于两侧,通长5.6cm,重16.5克,传世较多,赝品亦混迹其中,望集币时注意。
货泉方贝1200元王莽天凤元年铸,钱文为悬针篆,泉中竖笔断开,版别有传形,异书,异范,合背,合面,圆穿,横划,星号,月纹,决纹,剪边等近百种,一般径2.2--2.4CM,重约2.8--3.6克,初期可达5克以上。传世极丰。
货泉普品1元
货泉传形40元
布泉10元王莽后期铸,据其钱文,形制仍不失莽钱之风,布泉二字作县针篆,内外郭齐备,亦有决纹、半星等。径2.6CM左右,重约3.5克上下,旧时称妇女佩此钱生男孩,又称男钱
国宝金匮直万无定价传闻为陕西西安出土,上部近方孔圆钱,面、背肉好周郭,面文篆书直读国宝金匮,下以短颈联方形泉身,身面,背有直纹两道,中篆书直万二字,新莽实行黄金国有,令发将黄金输于御府,发给国宝金匮直万作为凭证,非流通之钱,真品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