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23wx.cc,[综+剑三]武安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苏云卿知道,嬴柱死了,而子楚绝不是一个愿意像嬴柱那样轻易放权的国君。
但不管怎么说,秦国还是维持了表面上的平静,嬴柱死后为秦孝文王,接下来就是子楚继位,而苏云卿和华阳夫人自然是双双封王太后,不过一个称华阳太后,一个称夏太后。
虽然秦国刚死了一个国君还不到一年就又死了一个,不由的就会让人有些不太好的想法。
但在秦国乱七八糟的话是不能随便说的,有些不合适的话说了是要担责任的,因此虽然这事看起来确实不怎么好,可秦国国内并没有人敢直言说些不合时宜的话。
但秦国不说不代表其他国家也不说,尤其是秦国接连灭了赵国和韩国,又灭了周王室,这做的每一件事情在其他各国看来都不是什么值得赞扬的,尤其是秦灭东周,这真是要被其他国家指着骂的。
于是就在子楚继位不到三个月,魏国联合了齐国燕国以及南面的楚国,一起攻打秦国。
至于说总指挥的人选,自然是门客遍天下的信陵君了。
倒是这次苏云卿听着理由有些好笑,四国联合攻秦的理由居然是要帮助韩国和赵国复国。
……扯淡呢这是!
当然,不是说复国不可能,当年燕国被齐国灭国三年,齐国又被燕国灭国五年,最后不都复国成功了么?
复国这种事,一有能力二有机会,没什么做不到的。
只是苏云卿可不认为四国联合攻秦真的是为了帮助赵国和韩国复国,如果各国之间真的这么亲如一家的话,当初赵国被灭的时候怎么不见有人立刻出兵?韩国被秦国攻打的时候魏王怎么还要犹豫?
所以说,苏云卿很清楚所谓的复国不过是个挂在嘴巴上的空口号罢了。
但这个口号喊的十分好听,非常能够刺激和调动原本赵国韩*民们的斗志,也很容易激起他们与秦国的矛盾。
对于这种事子楚当然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就决定了,他很快召集大家一起开会讨论。
事实上这种情况也就只有两个选择,战或者和,若战,怎么战?能不能赢?如果不能赢又该怎么办?这都是问题。
至于说和谈……想也知道和谈必然要付出代价,金银美人,城池土地,这些东西绝不会少,只看对方开多高的价码罢了。
苏云卿只是听着子楚与其他人商议,并没有贸然开口,事实上苏云卿很清楚,现在她怎么想是一回事,子楚怎么想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事实上这件事无论是战事和都不算错。
虽然说和谈是割地求和,但如果真的打起来,四国联合秦国还真打不过,齐国燕国也就算了,可魏国楚国也搀和进来的话就不好说了。
尤其是楚国地域广阔实力强大,可以说是现在除了秦国之外最为强大的一个国家。
这不是秦国喊一句不要怂就是干然后就能上去打架的事情。
因此其实不仅子楚自己拿不定主意,其实所有的臣下都拿不定主意,有人说战有人说和,双方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
子楚不由的揉了揉眉心,他刚想说什么就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
这朝堂上确实吵的不可开交,但实际上真正有权力有能力帮他做出决定或者影响他决定的人一个都没有说话。
丞相蔡泽没有说话,吕不韦没有说话,苏云卿就更没说话了。
子楚想了想先对蔡泽开口了:“丞相以为如何呢?”
蔡泽似乎早有准备,他没有直接回答子楚的问题,而是说道:“大王何不问问其他人的意见?”
子楚一愣,心说我这不正在问吗?
可紧接着子楚便听到蔡泽说道:“单纯的朝堂争论毫无意义,大王为何不问问李牧蒙骜两位将军,问问吕不韦大人甚至是太后的意见呢?”
蔡泽这话让子楚眼前一亮,对呀!他听着群臣吵再多有什么用?这些人知道的还不如他多,更不如现在身在原韩国的李牧和驻守秦燕边境的蒙骜更清楚局势。
至于说吕不韦……自从子楚做了秦王之后,为了报答吕不韦当年在邯郸的恩情,子楚对他非常好,官位爵位都升了一大截。
如今蒙骜和李牧不在,子楚便询问吕不韦和苏云卿的意见。
首先开口的是吕不韦,他想了想说道:“打仗的事情我不是很懂,但总体说起来比的是军队的实力和国家的力量,秦国这些年未有大战,之前灭韩也不过是小试身手,如今国内可以说是钱粮充足,单以此而论,足够支持战争。”
吕不韦的话顿时就给了子楚信心,他脸上的表情轻松了一点:“那么其他方面呢?”
在子楚看来,如果钱粮不用担心的话,其他方面就更不用担心了,秦军善战天下皆知,再加上秦国的军功爵位制度,这些年国家没有打大的战争,可以说国内的民众都憋着一股劲呢。
毕竟不打仗就不能上战场立功,没有了这个机会,普通百姓想要当官封爵就太难了,只有战争才是他们的机会。
这也是其他国家的百姓不愿意打仗,但秦国的百姓却闻战而喜的原因。
因为立功的机会来了。
也因为这个,子楚对秦国的军队很有信心,不过他并没有妄下论断,毕竟他在这方面也只是一知半解,这一点他也清楚自己的水平,让他纸上谈兵尚可,若是直接决定这种大的战争胜负那他还太嫩了一点。
子楚无法决断,但他知道有人能够帮他决断,子楚不由的就看向坐在他身侧的苏云卿。
以前嬴柱上朝的时候苏云卿是坐在嬴柱的下手的,但此时王座上的换成了子楚,苏云卿再往下坐就有些不合适了,哪怕子楚是秦王也不行。
……毕竟你见过秦王给太后问好行礼,可曾见过太后见了秦王要行礼问好的规定?
但苏云卿也不想居于子楚之上,她向来不在意这写,比起面子上有个好看的位置,苏云卿更愿意在这种时候与子楚维持一个更加友好亲密的关系。
毕竟她并不想给秦国内部带来动乱,因此无论她想要做什么都必须在维持表面的平稳这种条件下进行。
这么算起来,子楚的好感度就十分重要了。
因此苏云卿当初很体贴的表示,既然她坐在更低的位置上不合适的话,便在子楚身侧给她加个位置吧,她既不去占子楚的位置,也不想在朝堂上居于子楚之上。
苏云卿还记得当初她提出这件事情的时候,子楚盯着她看了好几秒,最后一笑,将这事应了下来。
此时子楚向苏云卿询问意见,苏云卿便知道她不该沉默了,当然,她听了这么久各方面是个什么想法也大概都摸准了,尤其是子楚的。
……值得高兴的是,无论子楚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但他心中偏向的那一个和苏云卿是一样的。
“当然要打,甚至不仅仅是应战,我们可以做的事情还有更多。”
苏云卿开口就让人意想不到,之前有人说不能和谈也不过是提出和谈的话,金银城池都是最基本的东西,东方诸国此次的目的就是削弱秦国,他们一定会提出更加过分的要求来。
他们是为了不答应这些要求才一定要打的。
可苏云卿这话听起来怎么觉得有点不一样?
眼见着有人要说话,苏云卿抬手微微下压,示意他们先闭嘴,然后自己对子楚说道:“我的意见是先战后和,以战迫和。”
以战迫和,这实在是一个大胆的建议,下面顿时就有人要驳斥,毕竟战争不是儿戏,一旦打起来了怎么可能说停就停,到时候根本收不住手,那秦国不就完蛋了?
当然,这是主和派的想法,可惜苏云卿的提出的观点在主战派那里也不讨好,毕竟打都打了,打仗哪能畏畏缩缩?显然苏云卿所谓的先战后和,以战迫和是要求战争有度,将战争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不能放开手去打。
这打仗畏畏缩缩有所顾虑士气首先就弱了一半,更何况现在四国联合,单纯从实力对比来说是秦国更弱一些,都这时候了如果士气还比不过人家,那还打什么打啊!
因此苏云卿这话不管是主战的还是主和的都要反驳,眼见着要开口吵起来,蔡泽在所有人开口之前当机立断道:“太后可否说的更详细一点?”
蔡泽一说话,其他人便只能先憋着了,他们总不好在蔡泽这个丞相与苏云卿这个太后交谈的时候上去吵吵嚷嚷的,那也太没规矩了。
苏云卿看了蔡泽一眼当然也知道他这不是质疑而是好意,她也确实需要把这件事情说的更加清楚一点。
苏云卿只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开战,我是说全面开战,秦国能赢吗?”
当然不能。
事实上秦国的军队,后勤,各方面全都没问题,打仗的钱粮和军队都是充足的,可这不代表秦国能打赢,因为这话只是相对来说的。
秦国一国之力怎么也比不过四国联合啊,其他不说,就说楚国和魏国联合起来就已经足够对秦国造成威胁了。
因此如果单纯的硬拼到底肯定是打不赢的,甚至还损失惨重。
“如果我们输了,各国会提出什么样的条件?”
不用说也知道,肯定会比现在还要苛刻的多,最好是把秦国赶回函谷关里去。
所以说,直接上去撸袖子就干是肯定不行的,人做事得考虑后果啊。
但如果直接和谈呢?
那似乎也没比打输了好多少,区别在于打输了既消耗了敌人又消耗了自己,然后给出大量的赔偿,直接求和就是敌人和自己都没有损失,然后给出大量的赔偿。
苏云卿并不觉得这里面能有多大的差别,反正从糟糕程度来说都是一样的糟糕。
好吧,实际上直接求和比打了之后再求和还要糟糕一点,毕竟从心态上来讲打了一架那是大家撕了一场,以秦国的实力就算打输了对面也肯定不好过,不过就是个两败俱伤的结局而已,那么谈条件的时候至少会有所收敛。
直接求和就不同了,人家顿时就觉得只要一合纵秦国立刻就害怕了,甚至觉得秦国是个软蛋好揉捏,再加上他们自己的力量无损,自信心恐怕还要更足一点,在这种情况下会对秦国提出怎样的条件都不会太让人意外。
因此苏云卿的办法实际上是个折中的办法,该打就打,但打的要有度,既要展现实力,又不能损耗太大,更加不能发展成全面战争。
然后以战争所取得的战果作为条件和筹码,到时候秦国确实是要付出一些代价,但这代价将完全可以被接受,也不会给秦国带来多大的损失。
只是如果要这样做,怎么... -->>
苏云卿知道,嬴柱死了,而子楚绝不是一个愿意像嬴柱那样轻易放权的国君。
但不管怎么说,秦国还是维持了表面上的平静,嬴柱死后为秦孝文王,接下来就是子楚继位,而苏云卿和华阳夫人自然是双双封王太后,不过一个称华阳太后,一个称夏太后。
虽然秦国刚死了一个国君还不到一年就又死了一个,不由的就会让人有些不太好的想法。
但在秦国乱七八糟的话是不能随便说的,有些不合适的话说了是要担责任的,因此虽然这事看起来确实不怎么好,可秦国国内并没有人敢直言说些不合时宜的话。
但秦国不说不代表其他国家也不说,尤其是秦国接连灭了赵国和韩国,又灭了周王室,这做的每一件事情在其他各国看来都不是什么值得赞扬的,尤其是秦灭东周,这真是要被其他国家指着骂的。
于是就在子楚继位不到三个月,魏国联合了齐国燕国以及南面的楚国,一起攻打秦国。
至于说总指挥的人选,自然是门客遍天下的信陵君了。
倒是这次苏云卿听着理由有些好笑,四国联合攻秦的理由居然是要帮助韩国和赵国复国。
……扯淡呢这是!
当然,不是说复国不可能,当年燕国被齐国灭国三年,齐国又被燕国灭国五年,最后不都复国成功了么?
复国这种事,一有能力二有机会,没什么做不到的。
只是苏云卿可不认为四国联合攻秦真的是为了帮助赵国和韩国复国,如果各国之间真的这么亲如一家的话,当初赵国被灭的时候怎么不见有人立刻出兵?韩国被秦国攻打的时候魏王怎么还要犹豫?
所以说,苏云卿很清楚所谓的复国不过是个挂在嘴巴上的空口号罢了。
但这个口号喊的十分好听,非常能够刺激和调动原本赵国韩*民们的斗志,也很容易激起他们与秦国的矛盾。
对于这种事子楚当然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就决定了,他很快召集大家一起开会讨论。
事实上这种情况也就只有两个选择,战或者和,若战,怎么战?能不能赢?如果不能赢又该怎么办?这都是问题。
至于说和谈……想也知道和谈必然要付出代价,金银美人,城池土地,这些东西绝不会少,只看对方开多高的价码罢了。
苏云卿只是听着子楚与其他人商议,并没有贸然开口,事实上苏云卿很清楚,现在她怎么想是一回事,子楚怎么想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事实上这件事无论是战事和都不算错。
虽然说和谈是割地求和,但如果真的打起来,四国联合秦国还真打不过,齐国燕国也就算了,可魏国楚国也搀和进来的话就不好说了。
尤其是楚国地域广阔实力强大,可以说是现在除了秦国之外最为强大的一个国家。
这不是秦国喊一句不要怂就是干然后就能上去打架的事情。
因此其实不仅子楚自己拿不定主意,其实所有的臣下都拿不定主意,有人说战有人说和,双方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
子楚不由的揉了揉眉心,他刚想说什么就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
这朝堂上确实吵的不可开交,但实际上真正有权力有能力帮他做出决定或者影响他决定的人一个都没有说话。
丞相蔡泽没有说话,吕不韦没有说话,苏云卿就更没说话了。
子楚想了想先对蔡泽开口了:“丞相以为如何呢?”
蔡泽似乎早有准备,他没有直接回答子楚的问题,而是说道:“大王何不问问其他人的意见?”
子楚一愣,心说我这不正在问吗?
可紧接着子楚便听到蔡泽说道:“单纯的朝堂争论毫无意义,大王为何不问问李牧蒙骜两位将军,问问吕不韦大人甚至是太后的意见呢?”
蔡泽这话让子楚眼前一亮,对呀!他听着群臣吵再多有什么用?这些人知道的还不如他多,更不如现在身在原韩国的李牧和驻守秦燕边境的蒙骜更清楚局势。
至于说吕不韦……自从子楚做了秦王之后,为了报答吕不韦当年在邯郸的恩情,子楚对他非常好,官位爵位都升了一大截。
如今蒙骜和李牧不在,子楚便询问吕不韦和苏云卿的意见。
首先开口的是吕不韦,他想了想说道:“打仗的事情我不是很懂,但总体说起来比的是军队的实力和国家的力量,秦国这些年未有大战,之前灭韩也不过是小试身手,如今国内可以说是钱粮充足,单以此而论,足够支持战争。”
吕不韦的话顿时就给了子楚信心,他脸上的表情轻松了一点:“那么其他方面呢?”
在子楚看来,如果钱粮不用担心的话,其他方面就更不用担心了,秦军善战天下皆知,再加上秦国的军功爵位制度,这些年国家没有打大的战争,可以说国内的民众都憋着一股劲呢。
毕竟不打仗就不能上战场立功,没有了这个机会,普通百姓想要当官封爵就太难了,只有战争才是他们的机会。
这也是其他国家的百姓不愿意打仗,但秦国的百姓却闻战而喜的原因。
因为立功的机会来了。
也因为这个,子楚对秦国的军队很有信心,不过他并没有妄下论断,毕竟他在这方面也只是一知半解,这一点他也清楚自己的水平,让他纸上谈兵尚可,若是直接决定这种大的战争胜负那他还太嫩了一点。
子楚无法决断,但他知道有人能够帮他决断,子楚不由的就看向坐在他身侧的苏云卿。
以前嬴柱上朝的时候苏云卿是坐在嬴柱的下手的,但此时王座上的换成了子楚,苏云卿再往下坐就有些不合适了,哪怕子楚是秦王也不行。
……毕竟你见过秦王给太后问好行礼,可曾见过太后见了秦王要行礼问好的规定?
但苏云卿也不想居于子楚之上,她向来不在意这写,比起面子上有个好看的位置,苏云卿更愿意在这种时候与子楚维持一个更加友好亲密的关系。
毕竟她并不想给秦国内部带来动乱,因此无论她想要做什么都必须在维持表面的平稳这种条件下进行。
这么算起来,子楚的好感度就十分重要了。
因此苏云卿当初很体贴的表示,既然她坐在更低的位置上不合适的话,便在子楚身侧给她加个位置吧,她既不去占子楚的位置,也不想在朝堂上居于子楚之上。
苏云卿还记得当初她提出这件事情的时候,子楚盯着她看了好几秒,最后一笑,将这事应了下来。
此时子楚向苏云卿询问意见,苏云卿便知道她不该沉默了,当然,她听了这么久各方面是个什么想法也大概都摸准了,尤其是子楚的。
……值得高兴的是,无论子楚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但他心中偏向的那一个和苏云卿是一样的。
“当然要打,甚至不仅仅是应战,我们可以做的事情还有更多。”
苏云卿开口就让人意想不到,之前有人说不能和谈也不过是提出和谈的话,金银城池都是最基本的东西,东方诸国此次的目的就是削弱秦国,他们一定会提出更加过分的要求来。
他们是为了不答应这些要求才一定要打的。
可苏云卿这话听起来怎么觉得有点不一样?
眼见着有人要说话,苏云卿抬手微微下压,示意他们先闭嘴,然后自己对子楚说道:“我的意见是先战后和,以战迫和。”
以战迫和,这实在是一个大胆的建议,下面顿时就有人要驳斥,毕竟战争不是儿戏,一旦打起来了怎么可能说停就停,到时候根本收不住手,那秦国不就完蛋了?
当然,这是主和派的想法,可惜苏云卿的提出的观点在主战派那里也不讨好,毕竟打都打了,打仗哪能畏畏缩缩?显然苏云卿所谓的先战后和,以战迫和是要求战争有度,将战争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不能放开手去打。
这打仗畏畏缩缩有所顾虑士气首先就弱了一半,更何况现在四国联合,单纯从实力对比来说是秦国更弱一些,都这时候了如果士气还比不过人家,那还打什么打啊!
因此苏云卿这话不管是主战的还是主和的都要反驳,眼见着要开口吵起来,蔡泽在所有人开口之前当机立断道:“太后可否说的更详细一点?”
蔡泽一说话,其他人便只能先憋着了,他们总不好在蔡泽这个丞相与苏云卿这个太后交谈的时候上去吵吵嚷嚷的,那也太没规矩了。
苏云卿看了蔡泽一眼当然也知道他这不是质疑而是好意,她也确实需要把这件事情说的更加清楚一点。
苏云卿只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开战,我是说全面开战,秦国能赢吗?”
当然不能。
事实上秦国的军队,后勤,各方面全都没问题,打仗的钱粮和军队都是充足的,可这不代表秦国能打赢,因为这话只是相对来说的。
秦国一国之力怎么也比不过四国联合啊,其他不说,就说楚国和魏国联合起来就已经足够对秦国造成威胁了。
因此如果单纯的硬拼到底肯定是打不赢的,甚至还损失惨重。
“如果我们输了,各国会提出什么样的条件?”
不用说也知道,肯定会比现在还要苛刻的多,最好是把秦国赶回函谷关里去。
所以说,直接上去撸袖子就干是肯定不行的,人做事得考虑后果啊。
但如果直接和谈呢?
那似乎也没比打输了好多少,区别在于打输了既消耗了敌人又消耗了自己,然后给出大量的赔偿,直接求和就是敌人和自己都没有损失,然后给出大量的赔偿。
苏云卿并不觉得这里面能有多大的差别,反正从糟糕程度来说都是一样的糟糕。
好吧,实际上直接求和比打了之后再求和还要糟糕一点,毕竟从心态上来讲打了一架那是大家撕了一场,以秦国的实力就算打输了对面也肯定不好过,不过就是个两败俱伤的结局而已,那么谈条件的时候至少会有所收敛。
直接求和就不同了,人家顿时就觉得只要一合纵秦国立刻就害怕了,甚至觉得秦国是个软蛋好揉捏,再加上他们自己的力量无损,自信心恐怕还要更足一点,在这种情况下会对秦国提出怎样的条件都不会太让人意外。
因此苏云卿的办法实际上是个折中的办法,该打就打,但打的要有度,既要展现实力,又不能损耗太大,更加不能发展成全面战争。
然后以战争所取得的战果作为条件和筹码,到时候秦国确实是要付出一些代价,但这代价将完全可以被接受,也不会给秦国带来多大的损失。
只是如果要这样做,怎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