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23wx.cc,逐鹿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世人都以为自己派遣老大和老四去北疆名义上是监军锻炼,实则是考校他们的能力,为接下来的皇储做准备。就是那些个知道内情的老将与宰相们知道朱标得不治之症之后,也是认为朱元璋是有意磨砺四子朱棣的性子,好为接下来的帝国接班人做准备。
其实不然,朱元璋最看中的反而是老四那身上的牛脾气,与着对那些满嘴之乎者也的儒家的不屑一顾。毕竟船队顺利找到欧洲,整个大明所要面临大变革的时候,那肯定也是下一任皇帝的事情了。
到那时候要面临除弊改革,还要面对中原老旧社会的重重压力,这没有大毅力是绝对办不成的事情。而要老四朱棣去北方作战,除了是叫他见识一下世面之外,还是要让他多接触一下军方势力,为下一任的接班所做准备。
立谁为太子在朱元璋的心中已经是有所决断了,但是他却是不挑破,为的便是让朱棣与朱标在不断竞争中成长。要做皇帝统御天下本来也就需要非凡的智慧,一个愣头青做了皇帝极有可能会被着底下官员耍的团团乱转。
在朱棣少年时朱元璋便是有意的培养他的性子了,让他在宫中遭受到诸多不平等,激发他的血性让他知道权利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杀戮决断是皇帝所必备的特性,但朱元璋还是想要朱棣能够在心底藏着一份仁义。
如果冷漠冷血,弑杀好战,那很有可能会让朱棣成为是汉武帝一样的人。虽然这样会做出丰功伟绩,但这般好战于国于民都不是一件好事。
朱元璋所想的便是要朱棣在争夺太子之位时能够果断一些,积蓄一些统御部下的方法,让他快速成长起来。而面对朱标这个失败者时,不管他以往做过什么只希望朱棣能够以一个宽容一些的心态去饶恕,因为不管如何他们都是兄弟,朱标也是他的大哥。至于失败,只要朱元璋这皇帝在一天,只要他朱棣不死,也总是会有东山再起的时候。
一次两次不行,五次六次之后呢,再是不行的话朱元璋也会怀疑他选择的这个继承人正确与否的问题了。
皇家之中无亲情,朱元璋也不知他这样做是不是奢求了些什么,但是他从内心里是不想让朱棣成为一个冷血且骄傲自大的人。
也只是一愣神的功夫,在听清那大太监所说,俞五船队停驻福建占城港口是因为在海上突遇风暴,而在那修缮船只之后,内心激荡下朱元璋只是一挥手便让那内侍退下。
知道这海上突遇风暴肯定是会让朝中官员抓住这不详的事情到朝堂上义正言辞的啰嗦一番,朱元璋也咬咬牙准备好听他们的废话了。至于这次船队的西行是绝对不能宣告破灭的,因为朱元璋绞尽脑汁画下的一副简易的世界地图已经给了俞五。
虽然上头只有亚欧非几个大洲及一些港口位置,但是朱元璋已经给俞五明确指出了那极北的位置,让他带领船队到那个地方去。船运物资都已经全部准备好了,这计划怎么会让这子虚乌有的吉利与否给搅和了。
在那小太监按揉好了脚腕,朱元璋胸怀大气的站起身来大吼一声道:“回宫,唤政事堂的丞相内阁学士们到来!”
虽然现下时任丞相的是茹太素,但毕竟刘基与着李善长做了那么多年的左右丞相,所以说他们在朱元璋面前还是有很大分量的。
而且现在的皇帝可不是吃祖宗本的守成皇帝,而是实打实的开国皇帝。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爬出来,创造出如此之大的帝国可不是开玩笑的,身上所锻炼出来的气势那自然也是不用说的强大。
只要往哪一站便是自带一股迫人低头的气势,那些个官员站在朱元璋面前本就是心生恐惧,哪里还会有胆量去说教他。所以,好说歹说下官员们便是把已经闲散多年的刘基与李善长给请了出来。
对于他们两人朱元璋还真是不客气都不行,除了是因为是陪着自己闯天下的开国功臣之外,他们的门生也还是遍布朝堂的,虽然老迈但能量还十分巨大。
朱元璋没有想到他为打击氏族名望而大办的科举,大肆提拔官员是把那些世家给压下去了,但新的麻烦也随之来临。他们这些科举制出来的文人,居然是结合成了一个巨大的文官势力团体,就是朱元璋自己也轻易动他们不得。
虽然难缠了些,但开国之初这些文人的本意还都是好的,那些文官势力也都是逞良性,所做一切也都是为军国大事所去考虑,舍己为人可以说是他们的情操。好在朱元璋早已把着武将区分开来,文武早已分家,不然让文人把手伸到武将的势力里去,还不知道要弄出什么样的大麻烦来。
本来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团体、有势力,在朝堂上也莫过于此,只要能确认他们是忠诚于自己的就好了。而这些文官只要不把手插进武将势力里去,问题也都不大。此时的朱元璋也是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的了。
既然已经花白胡子一片的刘基与李善长来了,又在那丞相茹太素的陪衬之下,朱元璋也是必须要给一些面子的。
脸上有些阴沉的神色隐去,朱元璋当即便挂上了一脸爽朗的笑容道:“想不到是伯温与百越来啦,上一次朝堂一别,你们两个丞相相继生病返乡之后,朕可是有几年时日没有见到你们了。”
在这宽敞且透着宽亮的宫殿内挂满了蜡烛,那明亮的烛光映射在刘基与李善长那满是苍老皱纹的脸上,透出一抹异样的苍白,想来他们大病初愈后就赶了过来。
不知有意还是无意,这些官员早已是等待在了宫门外,得到内侍的通报他们也便是立即进了宫门。所以待朱元璋缓步赶到大殿时,他们已经是在殿内等待了好一会儿了。
刘基有着那内侍搀扶起身,已经有六旬的身子再经这一场大病顿时显得更加瘦弱了,才站起身来便有些气喘吁吁的道:“臣…臣无恙,此次来…只是想劝解吴王……”
看他一副快要行将就木的样子,说句话也是要喘半天的气,还真是怕他一口气顺不回来。朱元璋挥挥手制止了与他也差不多情况的李善长所要继续的说话,赶忙打断了刘基的话语道:“你要说的朕都知道,但是一场海上风暴并不能代表着什么。对了,今日召集尔等臣子来也是要商议南洋的事情,既然伯温与百越也来了那便是一起坐下听听吧。”
年复一年的与这些臣子的打交道中,朱元璋悟出了一条道理,想要他们转移话题,那也就是必须拿出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内部争论起来才行。而且这西洋的钱粮已经是拨付出去了,只要船队不是船都毁了出不去海也是不可能中断计划。
朱元璋此次来也就是听听他们的牢骚而已,但是现在他却改变主意了,连着发牢骚的机会都不给他们。把这两个随时都快要断气的老家伙请出来,这是要威胁自己么?
虽然容许臣子有着自己的小团体,但是朱元璋却不能让他们有着威胁自己的可能发生,不管是否致命哪怕一点点也都是不行。
“朕力主于攻伐南洋,你们当时都是抗拒的,想必此时你们也是看到了巨大的利益在里面,也是不会拒绝了吧。呵呵,说来也巧,就在昨日朕做了一个梦,梦见两百多年后我的大明居然是亡了,而且还是亡在朕自己的子孙手中。
……百万的朱氏子孙,这是对整个国家来说多么大的负担。朕仔想过了,不能让这样的情形发生继续发生下去。除了皇子皇孙每过一代不管嫡子庶子爵位递减之外,安逸舒适的日子也是不能过下去消磨了他们的意志。
他们的老子我就是从马背上打来的天下,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就算是没有传承我的全部本事,那万分之一的天赋总是有的吧?不是都对自己的封地不满意么,那就都通通派到南洋去,打下来的小天地都是他们自己的。以后在皇家定成一个惯例,想要自由那就自己去打天下,守成的皇子才是最没出息的。
金窝银窝里是出不了英雄好汉的,朕就要像那成吉思汗一样,把着自己的孩子都送到苦寒之地去磨炼。一度宠爱下怎会有大出息,在这天下之间也必须要四处散播我朱氏血脉,把汉族散播到全世界去才行!”
原本一众官员还在对于朱元璋所说的百万朱氏子孙展开激烈的讨论,结果陛下说着说着便是要效仿成吉思汗开枝散叶,让汉族人像他蒙古人一样统御着全世界。
身为朱氏朝廷的臣子,他们与着明国的利益可以说是彻底捆绑起来了。对于朱氏皇族能够四处征战四处开国,他们也是从心里的支持。
在蒙古人长达近百年的统制下,所有的汉族人们算是体验到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真正含义。没有自己国家的民族是无法强大起... -->>
世人都以为自己派遣老大和老四去北疆名义上是监军锻炼,实则是考校他们的能力,为接下来的皇储做准备。就是那些个知道内情的老将与宰相们知道朱标得不治之症之后,也是认为朱元璋是有意磨砺四子朱棣的性子,好为接下来的帝国接班人做准备。
其实不然,朱元璋最看中的反而是老四那身上的牛脾气,与着对那些满嘴之乎者也的儒家的不屑一顾。毕竟船队顺利找到欧洲,整个大明所要面临大变革的时候,那肯定也是下一任皇帝的事情了。
到那时候要面临除弊改革,还要面对中原老旧社会的重重压力,这没有大毅力是绝对办不成的事情。而要老四朱棣去北方作战,除了是叫他见识一下世面之外,还是要让他多接触一下军方势力,为下一任的接班所做准备。
立谁为太子在朱元璋的心中已经是有所决断了,但是他却是不挑破,为的便是让朱棣与朱标在不断竞争中成长。要做皇帝统御天下本来也就需要非凡的智慧,一个愣头青做了皇帝极有可能会被着底下官员耍的团团乱转。
在朱棣少年时朱元璋便是有意的培养他的性子了,让他在宫中遭受到诸多不平等,激发他的血性让他知道权利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杀戮决断是皇帝所必备的特性,但朱元璋还是想要朱棣能够在心底藏着一份仁义。
如果冷漠冷血,弑杀好战,那很有可能会让朱棣成为是汉武帝一样的人。虽然这样会做出丰功伟绩,但这般好战于国于民都不是一件好事。
朱元璋所想的便是要朱棣在争夺太子之位时能够果断一些,积蓄一些统御部下的方法,让他快速成长起来。而面对朱标这个失败者时,不管他以往做过什么只希望朱棣能够以一个宽容一些的心态去饶恕,因为不管如何他们都是兄弟,朱标也是他的大哥。至于失败,只要朱元璋这皇帝在一天,只要他朱棣不死,也总是会有东山再起的时候。
一次两次不行,五次六次之后呢,再是不行的话朱元璋也会怀疑他选择的这个继承人正确与否的问题了。
皇家之中无亲情,朱元璋也不知他这样做是不是奢求了些什么,但是他从内心里是不想让朱棣成为一个冷血且骄傲自大的人。
也只是一愣神的功夫,在听清那大太监所说,俞五船队停驻福建占城港口是因为在海上突遇风暴,而在那修缮船只之后,内心激荡下朱元璋只是一挥手便让那内侍退下。
知道这海上突遇风暴肯定是会让朝中官员抓住这不详的事情到朝堂上义正言辞的啰嗦一番,朱元璋也咬咬牙准备好听他们的废话了。至于这次船队的西行是绝对不能宣告破灭的,因为朱元璋绞尽脑汁画下的一副简易的世界地图已经给了俞五。
虽然上头只有亚欧非几个大洲及一些港口位置,但是朱元璋已经给俞五明确指出了那极北的位置,让他带领船队到那个地方去。船运物资都已经全部准备好了,这计划怎么会让这子虚乌有的吉利与否给搅和了。
在那小太监按揉好了脚腕,朱元璋胸怀大气的站起身来大吼一声道:“回宫,唤政事堂的丞相内阁学士们到来!”
虽然现下时任丞相的是茹太素,但毕竟刘基与着李善长做了那么多年的左右丞相,所以说他们在朱元璋面前还是有很大分量的。
而且现在的皇帝可不是吃祖宗本的守成皇帝,而是实打实的开国皇帝。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爬出来,创造出如此之大的帝国可不是开玩笑的,身上所锻炼出来的气势那自然也是不用说的强大。
只要往哪一站便是自带一股迫人低头的气势,那些个官员站在朱元璋面前本就是心生恐惧,哪里还会有胆量去说教他。所以,好说歹说下官员们便是把已经闲散多年的刘基与李善长给请了出来。
对于他们两人朱元璋还真是不客气都不行,除了是因为是陪着自己闯天下的开国功臣之外,他们的门生也还是遍布朝堂的,虽然老迈但能量还十分巨大。
朱元璋没有想到他为打击氏族名望而大办的科举,大肆提拔官员是把那些世家给压下去了,但新的麻烦也随之来临。他们这些科举制出来的文人,居然是结合成了一个巨大的文官势力团体,就是朱元璋自己也轻易动他们不得。
虽然难缠了些,但开国之初这些文人的本意还都是好的,那些文官势力也都是逞良性,所做一切也都是为军国大事所去考虑,舍己为人可以说是他们的情操。好在朱元璋早已把着武将区分开来,文武早已分家,不然让文人把手伸到武将的势力里去,还不知道要弄出什么样的大麻烦来。
本来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团体、有势力,在朝堂上也莫过于此,只要能确认他们是忠诚于自己的就好了。而这些文官只要不把手插进武将势力里去,问题也都不大。此时的朱元璋也是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的了。
既然已经花白胡子一片的刘基与李善长来了,又在那丞相茹太素的陪衬之下,朱元璋也是必须要给一些面子的。
脸上有些阴沉的神色隐去,朱元璋当即便挂上了一脸爽朗的笑容道:“想不到是伯温与百越来啦,上一次朝堂一别,你们两个丞相相继生病返乡之后,朕可是有几年时日没有见到你们了。”
在这宽敞且透着宽亮的宫殿内挂满了蜡烛,那明亮的烛光映射在刘基与李善长那满是苍老皱纹的脸上,透出一抹异样的苍白,想来他们大病初愈后就赶了过来。
不知有意还是无意,这些官员早已是等待在了宫门外,得到内侍的通报他们也便是立即进了宫门。所以待朱元璋缓步赶到大殿时,他们已经是在殿内等待了好一会儿了。
刘基有着那内侍搀扶起身,已经有六旬的身子再经这一场大病顿时显得更加瘦弱了,才站起身来便有些气喘吁吁的道:“臣…臣无恙,此次来…只是想劝解吴王……”
看他一副快要行将就木的样子,说句话也是要喘半天的气,还真是怕他一口气顺不回来。朱元璋挥挥手制止了与他也差不多情况的李善长所要继续的说话,赶忙打断了刘基的话语道:“你要说的朕都知道,但是一场海上风暴并不能代表着什么。对了,今日召集尔等臣子来也是要商议南洋的事情,既然伯温与百越也来了那便是一起坐下听听吧。”
年复一年的与这些臣子的打交道中,朱元璋悟出了一条道理,想要他们转移话题,那也就是必须拿出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内部争论起来才行。而且这西洋的钱粮已经是拨付出去了,只要船队不是船都毁了出不去海也是不可能中断计划。
朱元璋此次来也就是听听他们的牢骚而已,但是现在他却改变主意了,连着发牢骚的机会都不给他们。把这两个随时都快要断气的老家伙请出来,这是要威胁自己么?
虽然容许臣子有着自己的小团体,但是朱元璋却不能让他们有着威胁自己的可能发生,不管是否致命哪怕一点点也都是不行。
“朕力主于攻伐南洋,你们当时都是抗拒的,想必此时你们也是看到了巨大的利益在里面,也是不会拒绝了吧。呵呵,说来也巧,就在昨日朕做了一个梦,梦见两百多年后我的大明居然是亡了,而且还是亡在朕自己的子孙手中。
……百万的朱氏子孙,这是对整个国家来说多么大的负担。朕仔想过了,不能让这样的情形发生继续发生下去。除了皇子皇孙每过一代不管嫡子庶子爵位递减之外,安逸舒适的日子也是不能过下去消磨了他们的意志。
他们的老子我就是从马背上打来的天下,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就算是没有传承我的全部本事,那万分之一的天赋总是有的吧?不是都对自己的封地不满意么,那就都通通派到南洋去,打下来的小天地都是他们自己的。以后在皇家定成一个惯例,想要自由那就自己去打天下,守成的皇子才是最没出息的。
金窝银窝里是出不了英雄好汉的,朕就要像那成吉思汗一样,把着自己的孩子都送到苦寒之地去磨炼。一度宠爱下怎会有大出息,在这天下之间也必须要四处散播我朱氏血脉,把汉族散播到全世界去才行!”
原本一众官员还在对于朱元璋所说的百万朱氏子孙展开激烈的讨论,结果陛下说着说着便是要效仿成吉思汗开枝散叶,让汉族人像他蒙古人一样统御着全世界。
身为朱氏朝廷的臣子,他们与着明国的利益可以说是彻底捆绑起来了。对于朱氏皇族能够四处征战四处开国,他们也是从心里的支持。
在蒙古人长达近百年的统制下,所有的汉族人们算是体验到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真正含义。没有自己国家的民族是无法强大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