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23wx.cc,名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管卫玠当初被守夜的婢子吓过多少回吧,反正等卫玠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愿之后,他就在自己的小院里坚决禁止了“婢子守夜”的这个封建陋习。
如今搬到北邙换了新环境,婢子们因为王氏的死命令,这才又重新守起了夜。不过,她们也是知道卫玠容易夜惊的毛病的。所以轮班的婢子并不会真的和卫玠待在一个屋子里,只是守在外厅,内室和外厅仅一屏之隔,卫玠这边稍有响动,那边训练有素、和衣而眠的婢子便会立时惊醒,赶过来查看。
也因此,装睡的卫玠,最终还是和拓跋六修脸对着脸的侧躺在了一起。由拓跋六修负责说话,卫玠只能与他眼神交流,辅以偶尔为之的、很低的声音。
他们谈话的主题自然是卫玠生病之前的种种遭遇,卫玠急需梳理一下庞大的信息量。
倒着往回细数:
一,奇怪的公主舅母,态度之谜已解决√,不善表达什么的真的坑死人。
二,奇怪的胡人奴隶,到底能不能化敌为友?
拓跋六修把他大脑里对石勒的全部印象都调了出来,结合所知的各种历史名人对石勒的评价,思虑许久后道:【可操作性很大。我觉得朱元璋对石勒的评价最为中肯,聪察有余而果断不足,匹夫之勇,妇人之仁也。】(引自《明□□宝训》)
历史上的石勒真的是个很有意思的人。
他年少时饱受西晋末期的战乱之苦,青年时以奴隶之身跟着的主人投奔了叛军,这才有了之后因缘际会的逆袭之路。而在石勒建立后赵之后,虽然他自己不认识字,没什么文化,但他却大力推行了全国的小学教育。
【是的,小学,你没听错,别奇怪,小学这个词在商周时就已经存在了,虽然意思和现代不太一样。】
“……”卫玠第一千零一次的在心里感慨,早知道要穿越,当年报大学的时候就应该投奔古汉语或者历史系啊qaq
拓跋六修默默补了一刀:【你最讨厌的“考试”,就是石勒首次在全国推行的。每郡都设有官学,要经历三次考试才能毕业,成为国家干部的储备人才。这就是科举制的前身。】
任何制度的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隋唐的科举自然也有前例可循。
卫玠:石勒才是穿的吧?这挂开的有点大啊!
【哦,对了,黄瓜这个词也是因为石勒才有的。】
西晋时,黄瓜还叫胡瓜,是饭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菜肴。石勒是少数民族,大概是曾经被各种歧视的称为胡人,这话听的太多了,所以他在上位后就下令全国说话写文时一律不许出现“胡”字。在一次宴会上,“金樽甘露,玉盘黄瓜”就这样应运而生。胡床、胡服等也都渐渐在那之后有了新名字,并在隋唐流行了起来。
【骁勇善战、求贤纳谏、依法行事、拼命三郎(因石勒而存在的词)、厌恶贪赃枉法。】拓跋六修悉数了石勒的优点,【哪怕是他的妇人之仁、不愿杀俘(汉人),其实对咱们来说都十分有利。当一国之君肯定不行,但是当左膀右臂足够了。】
拓跋六修其实在齐云塔里的时候,就已经在盘算着这个时代哪些人才可以为卫玠所用了。如今要是能攻略下石勒,自然是如虎添翼。
【石勒唯一的心结就是他当奴隶时被奴役的糟糕经历。】
华夏很早就已经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但华夏周边的少数民族“邻居”们,却还保持着最原始的游牧奴隶制。
受到民族融合的冲击,魏晋流行起了更方便的胡床和胡服,但与此同时在制度上的观念,也不知怎么的就开始了往回退,欣然接受了胡人大多都是奴隶的设定。在他们眼中,有着卖身契的良家子仆从才是人,奴隶并不算人。
高贵程度依次而下:世族、庶族、汉人仆从、胡人奴隶。
正是世家这种不把奴隶当人看的态度,加剧了民族矛盾,这才最终导致了五胡乱华,被迫南渡的世家自食了恶果。
有些世家一直不能明白,同样是奴役,为什么少数民族奴役没事,偏偏他们奴役就出了事。
理由有很多,拓跋六修只大略给卫玠讲了最重要的两个:
一,造反的大多都是胡人里的贵族。你可以不把胡人中的奴隶当人,但你不能一棒子打死一船人,不能连胡人中的贵族都不尊重,这些贵族可是手握重兵、性情彪悍的。但很多世家子弟根本分不清二者的区别,觉得所有的胡人都是奴隶。
在这点上,身为拓跋鲜卑首领长子的拓跋六修深有感触。西晋末期,他曾多次率众驰援西晋的官员,刘琨、王浚等等等,但这些大官却总是鼻孔朝天,仿佛自己有多高贵。
>
不管卫玠当初被守夜的婢子吓过多少回吧,反正等卫玠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愿之后,他就在自己的小院里坚决禁止了“婢子守夜”的这个封建陋习。
如今搬到北邙换了新环境,婢子们因为王氏的死命令,这才又重新守起了夜。不过,她们也是知道卫玠容易夜惊的毛病的。所以轮班的婢子并不会真的和卫玠待在一个屋子里,只是守在外厅,内室和外厅仅一屏之隔,卫玠这边稍有响动,那边训练有素、和衣而眠的婢子便会立时惊醒,赶过来查看。
也因此,装睡的卫玠,最终还是和拓跋六修脸对着脸的侧躺在了一起。由拓跋六修负责说话,卫玠只能与他眼神交流,辅以偶尔为之的、很低的声音。
他们谈话的主题自然是卫玠生病之前的种种遭遇,卫玠急需梳理一下庞大的信息量。
倒着往回细数:
一,奇怪的公主舅母,态度之谜已解决√,不善表达什么的真的坑死人。
二,奇怪的胡人奴隶,到底能不能化敌为友?
拓跋六修把他大脑里对石勒的全部印象都调了出来,结合所知的各种历史名人对石勒的评价,思虑许久后道:【可操作性很大。我觉得朱元璋对石勒的评价最为中肯,聪察有余而果断不足,匹夫之勇,妇人之仁也。】(引自《明□□宝训》)
历史上的石勒真的是个很有意思的人。
他年少时饱受西晋末期的战乱之苦,青年时以奴隶之身跟着的主人投奔了叛军,这才有了之后因缘际会的逆袭之路。而在石勒建立后赵之后,虽然他自己不认识字,没什么文化,但他却大力推行了全国的小学教育。
【是的,小学,你没听错,别奇怪,小学这个词在商周时就已经存在了,虽然意思和现代不太一样。】
“……”卫玠第一千零一次的在心里感慨,早知道要穿越,当年报大学的时候就应该投奔古汉语或者历史系啊qaq
拓跋六修默默补了一刀:【你最讨厌的“考试”,就是石勒首次在全国推行的。每郡都设有官学,要经历三次考试才能毕业,成为国家干部的储备人才。这就是科举制的前身。】
任何制度的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隋唐的科举自然也有前例可循。
卫玠:石勒才是穿的吧?这挂开的有点大啊!
【哦,对了,黄瓜这个词也是因为石勒才有的。】
西晋时,黄瓜还叫胡瓜,是饭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菜肴。石勒是少数民族,大概是曾经被各种歧视的称为胡人,这话听的太多了,所以他在上位后就下令全国说话写文时一律不许出现“胡”字。在一次宴会上,“金樽甘露,玉盘黄瓜”就这样应运而生。胡床、胡服等也都渐渐在那之后有了新名字,并在隋唐流行了起来。
【骁勇善战、求贤纳谏、依法行事、拼命三郎(因石勒而存在的词)、厌恶贪赃枉法。】拓跋六修悉数了石勒的优点,【哪怕是他的妇人之仁、不愿杀俘(汉人),其实对咱们来说都十分有利。当一国之君肯定不行,但是当左膀右臂足够了。】
拓跋六修其实在齐云塔里的时候,就已经在盘算着这个时代哪些人才可以为卫玠所用了。如今要是能攻略下石勒,自然是如虎添翼。
【石勒唯一的心结就是他当奴隶时被奴役的糟糕经历。】
华夏很早就已经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但华夏周边的少数民族“邻居”们,却还保持着最原始的游牧奴隶制。
受到民族融合的冲击,魏晋流行起了更方便的胡床和胡服,但与此同时在制度上的观念,也不知怎么的就开始了往回退,欣然接受了胡人大多都是奴隶的设定。在他们眼中,有着卖身契的良家子仆从才是人,奴隶并不算人。
高贵程度依次而下:世族、庶族、汉人仆从、胡人奴隶。
正是世家这种不把奴隶当人看的态度,加剧了民族矛盾,这才最终导致了五胡乱华,被迫南渡的世家自食了恶果。
有些世家一直不能明白,同样是奴役,为什么少数民族奴役没事,偏偏他们奴役就出了事。
理由有很多,拓跋六修只大略给卫玠讲了最重要的两个:
一,造反的大多都是胡人里的贵族。你可以不把胡人中的奴隶当人,但你不能一棒子打死一船人,不能连胡人中的贵族都不尊重,这些贵族可是手握重兵、性情彪悍的。但很多世家子弟根本分不清二者的区别,觉得所有的胡人都是奴隶。
在这点上,身为拓跋鲜卑首领长子的拓跋六修深有感触。西晋末期,他曾多次率众驰援西晋的官员,刘琨、王浚等等等,但这些大官却总是鼻孔朝天,仿佛自己有多高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