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23wx.cc,大唐仙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宗主,还是胡人信仰的各大祭祀,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颇有些“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味道。谁还有心思去全力打击封杀那个有潜在威胁的佛教,这个时候,全力自保才是第一重要的。
因为胡汉相争,天下大乱,华夏佛教非但侥幸的躲过了被掐死在摇篮里的悲惨命运,而且还因为其暧昧尴尬地身份和立场,成为了一股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缓冲胡汉矛盾的特殊势力,从而被对峙双方所容忍接受,甚至重点扶植。不管什么事情,都应该讲究个适可而止。种族口号喊滥了,听多了,再疯狂的粪青也会有腻地时候;种族战争打久了,打长了,再有激情的热血儿郎,冲动炮灰也会有累的时候;种族冲突流的血太多了,过量了,再勇猛的民族英雄,无畏战士也会有恐惧厌倦地时候。战争永远只是为少数人获得十倍利益的同时,而破坏多数人百倍、千倍,甚至万倍的利益。胡汉之争,百年不断,虽然造就了一批名留青史地英雄,却为华夏广大胡汉百姓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最终自然会被绝大多数华夏底层百姓所厌倦排斥,而此时大肆宣传放下屠刀,结束战争,胡狗汉猪,众生平等的华夏佛教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华夏广大厌战的百姓草根的最好的避风港了。
因此华夏的这场持续数百年,并且在随后的历史中,不断死灰复燃、东山再起的种族浩劫,从客观上讲却成就了华夏佛教的崛起。综观此后的华夏历史,越是动荡战乱的年代,华夏佛教越是生意兴隆,其势力越是壮大,因为乱世反成了华夏佛教的温床补药,难怪有人感叹:“盛世道,乱世佛,由盛转衰是儒家”(太平盛世,快乐享福的人自然追求长生长寿,以图多享几年福,对于“长生不老”的宣传口号和“炼仙丹求仙药”的诈骗行为颇有心得的道家自然生意兴隆,兴旺发达。而乱世之中,绝望受苦的人自然渴望脱离苦海,哪怕追求虚妄的安宁,因此擅长自我麻痹、自我欺骗、自我安慰的佛教自然要大兴了。盛世的蛋糕过于诱人可口,而几乎垄断华夏官场的儒家精英最为擅长内斗“宁赠外友,不予内敌”的杰出人士总是层出不穷,把国家给玩衰败了也是见怪不怪了。)
尽管从某些方面来看,华夏佛教的发迹史并不怎么光彩,但再龌龊的事情,在正确的舆论引导下,只要随便寻找个大义的名分,也能变得神圣伟大起来,更何况为了生存,又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做、不该做的呢?作为隐世不出的慈航静斋,一群修天道,求圆满,图飞升的尼姑们的集合体,其实对于光大华夏佛门的神圣使命并不怎么热心,只看她们神龙见首不见尾、秘不可测的行事作风,便可知晓,但是命运这玩意,却最是喜欢折腾人。越是不想要的东西就偏要硬塞给你,越是想要地东西却反而可望不可及。
公468,随着一本在华夏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大意义的论书——牟子治惑论(后来改名为牟子理惑论,唐人避高宗李治讳而改)的隆重问世,华夏佛教正式向世人宣告“华夏佛国终于建立了,华夏释子们从此站起来了”
夏佛教开始以平起平坐的姿态出现在华夏本土四大宗
这本横空出世的牟子治惑论,自称是东汉儒生牟子所传。从书的自序看,牟子原是儒生。博览经传,也读神仙家之书,但认为虚诞不可信,常以五经难之。东汉中平六年(189)灵帝死后,天下混乱,他与母避难交趾,26岁回故乡苍梧(治所在今广西梧州市)娶|“方世扰攘,非显己之秋”执意不仕,而致志于佛教,兼研老子。“世俗之徒多非之者,以为背五经而向异道”乃作治惑论答辩,针对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引起种种议论和疑难,分别给以辩解。
尽管该书自序说得有板有眼,刹有其事。但所有明眼人都知道这纯粹是无稽之谈,分明是华夏佛教自认为已经有足够实力和华夏本土四大家叫板了,于是指使枪手笔杆伪托古人之名而作。该书主要记述了释迦牟尼出家、成道、传教的事迹;佛经的卷数及戒律的规定;佛教关于生死问题地观点;佛教在中国初传的情况等。据称因看到“佛经之要有三十七品。老氏道经亦三十七篇”故效法而为三十七条回答。文中广引老子和儒家经书,以论证佛教与儒、道观点的一致。若非法家、墨家已经开始走向没落,恐怕该书除了“佛本是道”、“佛本是儒”之外,还会冒出“佛本是法”、“佛本是墨”的新奇观点。趣味结论。
“强大的武力”向来都是“正确的舆论”的坚实后盾,所以伴随该书一起问世的,便是华夏佛教各宗派地联合同盟组织——降妖伏魔。光大佛法的“沙门”武功精妙,高手辈出的慈航静斋作为华夏佛门的一分子,自然也少不了要在沙门里挂上个号,混个闲职。其实慈航静斋并不太想参与这个实力雄厚的保佛护法组织,因为究其本质,其实和打手保安是一个性质。不过此时华夏佛教虽然狗运齐天的撞上了胡汉对峙的黄金时期,实力狂升猛涨,持续风光了近百年,大有爆发户,小人得志的味道,但是与根深蒂固地华夏本土大宗还是颇有差距,而这种同时挑衅道儒两大家的行为,可以说得上是一件高风险的事,生死关头,强大地外部压力之下,尽管华夏佛门流派众多,五花八门,思想各异,但此时也不得不齐心合力,众志成城,以图共度难关。
到了公元500,华夏佛门的第一位“沙门护法”出现了,便是有谋逆天才,篡位宗师之美誉的萧衍萧叔达同志。萧衍之所以被评选为沙门护法,是因为他提出了一个与牟子治惑论的中心思想较为类似的观点,他把儒家地“礼”、道家的“无”和佛教的“因果报应”揉合在一起,创立了“三教同源说”这个观点后来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地位。
众所周知,华夏佛教的那本牟子治惑论尽管使用了汉代儒生的马甲,但是个人都知道,那其实纯粹是一些披着马甲,见不得人,欺世盗名的佛门光头们在自吹自擂,自卖自夸,而提出与牟子治惑论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三教同源说”的萧衍同志可是货真价实的当代大儒名士。从影响和可信度方面来看,向来都是自己人吹一千句一万句都顶不上外人赞上一句半句,尤其是知名人士的称赞,更是价值千金,好比二十一世纪,各类明星们的广告收入总是高得令人震惊的。“少时习周孔,弱冠穷六经”的萧衍可是当代著名的文人学士,而且朋友众多,交际广泛,与谢眺、沈约、任眆、范云之辈合称“竟陵八友”这样一位影响力极大的超级大牌肯为华夏佛教免费打广告,华夏佛教自然要投桃报李,一顶“沙门护法”的高帽子送出。
这个沙门护法最开始只是个荣誉头衔,是为了奖励为华夏佛教发展做出杰出贡献地佛门释子或非佛门友邦人士。拥有此头衔者受到华夏佛教的武力组织“沙门”的保护,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调用“沙门”的力量为自己服务。
众所周知,古代大儒们做起学究来总是皓首穷经,即便是满头白发了,大半截身子入了土,也不敢说自己真正都学会了、学通了。而萧衍同志作为一位少年得志,名声远扬的著名大儒,却敢号称是“弱冠穷六经(二十岁时,就把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全给“穷”了。相比之下那些皓首“穷”经的老前辈都成了弱智。)”很显然,除掉自吹自擂,大言不惭的成分之外,即便他真是智力高得令人难以想象的天才,也定然和诸葛亮一样,看书只是看个大概,根本不可能去深究。也没有时间去细考。可是狠话已经放出去了,名声已经吹响了,大儒的牌子也混到手了,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浪得虚名地,萧衍必需要做出一点什么,就如同后世考薄士,当叫兽,做砖家。评怨尸,都必需写论文,并且发表在至少是“i流的专业传媒杂志上。读书观其大略的萧衍显然无法深究细考。做出很有专业深度的儒家策论来,于是乎只能另辟奚径,以新鲜奇特来卖座,或许是从那本牟子治惑论上得到了一些启示,将儒、道、佛之中的一些用得上的“精髓”断章取义下来。然后求同存异的东拼西凑一番,便做成了影响深远的“三教同源说”平心而论,站在儒家地角度上来看。这篇“三教同源说”显然是不及格的毕业论文,然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尽管儒生们不屑一顾,但是华夏佛门的释子们可欢迎得紧。大儒的牌子虽然有些摇摇欲坠,但平白无故得了顶沙门护法的高帽子,便已经是赚翻了。
已经替他人策划成功了两次篡位的萧衍萧大专家忽然得到了胆敢公然叫嚷着“华夏佛国终于建立了,华夏释子们从此站起来了”的沙门众高人圣僧的保护和支持,野心一下子也膨胀起来了,作为同道中人,大家自然是惺惺相惜,相见恨晚了,少不得要共谋大事了。其中某位圣僧更是直言无忌地叫嚣道:“君负龙虎之相,兼文武之才,非人臣也。”
这个时
修天道,与世无争的慈航静斋的平静生活便被打乱了腕,沙门的领导们语重心长、颇有深意的向慈航静斋传达了一个重要指示:要求慈航静斋派出年青一辈之中杰出的弟子贴身保护“沙门护法”萧衍同志,并且听候萧大护法的调遣。这个指示听起来无可厚非,十分正常,但实际上却充满了暧昧地意思。沙门高手如云,圣僧如雨,要保护萧衍的个人安全实在是易如反掌,再说此时雄心勃勃、胸怀天下的沙门众首脑人物和萧衍所图事大,沙门武功最好地那些高僧们早就倾巢而出,奇货可居般的把萧衍里三层外三层给守护得严严实实,水泼不进,针插不入,不要说刺客,就是蚊子也难叮到萧大护法一口,而在这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紧要关头,居然要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小尼姑来担当重任,显然颇为荒谬!
慈航静斋的斋主也不是完全不懂人情世故的傻子,自然心里明白,正在干变天大事的萧大护法身边高手云集,还没沦落到需要慈航静斋传人来救命的地步,所谓“贴身保护”其实是“性贿赂”的一种委婉暗示。古人搞笼络收买,金钱美人是少不了的,而慈航静斋是华夏佛门有名的人间仙子聚集地,难怪那些急于笼络萧大护法的佛门释子好公仆好同志会打慈航静斋的主意了,正所谓“为了,为了,为了,一切牺牲都是值得的”又或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总之要找个神圣的理由,大义的名分,实在是再容易不过了。其实以华夏佛门此时的形势来说,要搞“性贿赂”让弥勒宗或是喜欢禅宗的圣女菩萨玉女观音之流的专业人士出马,绝对是皆大欢喜。不过由于萧大护法此时正在干的是谋逆篡位。自己准备当皇帝地高风险变天勾当,气运最是重要,而慈航静斋曾有过“从龙”的经历,多多少少沾上了一点“龙”气,古人又特别信这个,做变天大事前都想得个好兆头,于是少不得要打慈航静斋仙子的主意了。
慈航静斋的斋主心中对这种世俗肮脏之事深表愤慨,不过却不好公然翻脸,毕竟人家又没有明说。而且光从表面上看,这个指示也没有什么违反规则的地方,反而是慈航静斋做为华夏佛门的一份子,沙门的常任理事之一,若一口拒绝命令,却拿不出什么象样的理由,到有些说不过去。慈航静斋的斋主也是个聪明人,瞬间就想出了对策:随便派个弟子。女扮男装,混入萧大护法地众多手下之中,这样一来可以说“暗中保护”了萧大护法,二来也算是随时听候萧大护法的调遣,总之,既完成了华夏佛门及沙门交给慈航静斋的任务,又避免了世俗龌龊的污染,等萧大护法当上了皇帝之后。再把该弟子召回来,到时候,任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最终年仅十三、四岁的慈航静斋弟子陈青芝接受了这个颇为荒诞的任务。其实这个任务对于慈航静斋来说。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保护未来皇帝的佛门高手大有人在,还轮不到一个初出茅庐的黄毛小丫头,说白了就是出工不出力,去混段时日再回来。免得日后那些高瞻远瞩、忧佛忧民地华夏佛门公仆牛马们责问起来,却无法理直气壮的顶回来去。有了这个觉悟之后,任务就变得极为轻松简单了。唯一麻烦的地方便是要当一段时日“假小子”却不能让外人看出破绽。不过幸好那个时期,南朝的衣服都比较宽大,而且流行阴柔美,长得象美女一样漂亮的美男子比比皆是,因此少女陈青芝装扮起阳光小美男来到也不怎么惹人怀疑。
而这个时候,雄心勃勃,济世安民的萧大护法正好在大招寒门学子、穷家子弟,大肆收买人心好为将来所图的大事做准备,而负责为萧大护法招人的又正好是某位德高望重,口风很紧地有道高僧,于是慈航静斋毫不费力的将陈青芝给塞了进去,摇身一变,成为了来自义兴国山的寒门学子陈庆之。
由于该任务地本质就是闷声不响的混日子,因此陈青芝整日里深居简出的,很少与周围人交往,时常躲在自己的房间里看书,尽可能的少走动,以免引起他人注意。却不料,萧大护法偏偏慧眼识英雄,居然一眼就从众多门客之中看中了这个青春年少,阳光养眼地小“美男子”二话不说,直接提拔为随身侍从。尽管慈航静斋教育工作十分杰出,一切都从娃娃抓起,致使慈航静斋的传人少女时期便能武功大成,独当一面,但是陈青芝此时年纪终究还是太小,人生阅历多少有些不足,自然难以泯灭那一丝童心。虽然当上萧大护法的侍从之后,有违平淡低调地原则,使得不声不响混日子的任务大大增加了难度和平添了许多变数,不过此时陈青芝却没有丝毫担忧,反而为自己能在引人注目的情况之下,仍旧能骗过所有人的眼睛,不被识破女儿身而洋洋得意,大有一种恶作剧得逞的刺激。此后,陈青芝在乔装打扮之上,更是挖空心思,狠下功夫,并且总结出了一大套易容化妆经验,在慈航静斋流传下来,使得后来的慈航静斋传人入世下山,出门在外都方便了很多。
转眼几年过去了,萧大护法终于篡位成功,当上了南梁的开国皇帝,此时陈青芝也由一个小丫头长成了大姑娘。按照慈航静斋的计划,这个时候沙门给出的任务已经算得上完成了“革命已经成功,同志不需努力”陈青芝也应该功成身退,回山修道,做好斋主接班人的准备。不过,此时陈青芝却不愿意回山了,原因也很简单,用仙子们的观点来说,因为她动了凡心!
尽管慈航静斋这个仙子大家庭十分和谐温暖,很令门人有荣誉感和归属感,但在没有男人的仙子堆里长大的小丫头们都必然有一个永远无法弥补的巨大遗憾——缺少父爱!常言道:“日久生情”即便是养一条狗,养上个几年,也会有点感情,更何况大活人?
大宗主,还是胡人信仰的各大祭祀,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颇有些“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味道。谁还有心思去全力打击封杀那个有潜在威胁的佛教,这个时候,全力自保才是第一重要的。
因为胡汉相争,天下大乱,华夏佛教非但侥幸的躲过了被掐死在摇篮里的悲惨命运,而且还因为其暧昧尴尬地身份和立场,成为了一股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缓冲胡汉矛盾的特殊势力,从而被对峙双方所容忍接受,甚至重点扶植。不管什么事情,都应该讲究个适可而止。种族口号喊滥了,听多了,再疯狂的粪青也会有腻地时候;种族战争打久了,打长了,再有激情的热血儿郎,冲动炮灰也会有累的时候;种族冲突流的血太多了,过量了,再勇猛的民族英雄,无畏战士也会有恐惧厌倦地时候。战争永远只是为少数人获得十倍利益的同时,而破坏多数人百倍、千倍,甚至万倍的利益。胡汉之争,百年不断,虽然造就了一批名留青史地英雄,却为华夏广大胡汉百姓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最终自然会被绝大多数华夏底层百姓所厌倦排斥,而此时大肆宣传放下屠刀,结束战争,胡狗汉猪,众生平等的华夏佛教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华夏广大厌战的百姓草根的最好的避风港了。
因此华夏的这场持续数百年,并且在随后的历史中,不断死灰复燃、东山再起的种族浩劫,从客观上讲却成就了华夏佛教的崛起。综观此后的华夏历史,越是动荡战乱的年代,华夏佛教越是生意兴隆,其势力越是壮大,因为乱世反成了华夏佛教的温床补药,难怪有人感叹:“盛世道,乱世佛,由盛转衰是儒家”(太平盛世,快乐享福的人自然追求长生长寿,以图多享几年福,对于“长生不老”的宣传口号和“炼仙丹求仙药”的诈骗行为颇有心得的道家自然生意兴隆,兴旺发达。而乱世之中,绝望受苦的人自然渴望脱离苦海,哪怕追求虚妄的安宁,因此擅长自我麻痹、自我欺骗、自我安慰的佛教自然要大兴了。盛世的蛋糕过于诱人可口,而几乎垄断华夏官场的儒家精英最为擅长内斗“宁赠外友,不予内敌”的杰出人士总是层出不穷,把国家给玩衰败了也是见怪不怪了。)
尽管从某些方面来看,华夏佛教的发迹史并不怎么光彩,但再龌龊的事情,在正确的舆论引导下,只要随便寻找个大义的名分,也能变得神圣伟大起来,更何况为了生存,又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做、不该做的呢?作为隐世不出的慈航静斋,一群修天道,求圆满,图飞升的尼姑们的集合体,其实对于光大华夏佛门的神圣使命并不怎么热心,只看她们神龙见首不见尾、秘不可测的行事作风,便可知晓,但是命运这玩意,却最是喜欢折腾人。越是不想要的东西就偏要硬塞给你,越是想要地东西却反而可望不可及。
公468,随着一本在华夏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大意义的论书——牟子治惑论(后来改名为牟子理惑论,唐人避高宗李治讳而改)的隆重问世,华夏佛教正式向世人宣告“华夏佛国终于建立了,华夏释子们从此站起来了”
夏佛教开始以平起平坐的姿态出现在华夏本土四大宗
这本横空出世的牟子治惑论,自称是东汉儒生牟子所传。从书的自序看,牟子原是儒生。博览经传,也读神仙家之书,但认为虚诞不可信,常以五经难之。东汉中平六年(189)灵帝死后,天下混乱,他与母避难交趾,26岁回故乡苍梧(治所在今广西梧州市)娶|“方世扰攘,非显己之秋”执意不仕,而致志于佛教,兼研老子。“世俗之徒多非之者,以为背五经而向异道”乃作治惑论答辩,针对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引起种种议论和疑难,分别给以辩解。
尽管该书自序说得有板有眼,刹有其事。但所有明眼人都知道这纯粹是无稽之谈,分明是华夏佛教自认为已经有足够实力和华夏本土四大家叫板了,于是指使枪手笔杆伪托古人之名而作。该书主要记述了释迦牟尼出家、成道、传教的事迹;佛经的卷数及戒律的规定;佛教关于生死问题地观点;佛教在中国初传的情况等。据称因看到“佛经之要有三十七品。老氏道经亦三十七篇”故效法而为三十七条回答。文中广引老子和儒家经书,以论证佛教与儒、道观点的一致。若非法家、墨家已经开始走向没落,恐怕该书除了“佛本是道”、“佛本是儒”之外,还会冒出“佛本是法”、“佛本是墨”的新奇观点。趣味结论。
“强大的武力”向来都是“正确的舆论”的坚实后盾,所以伴随该书一起问世的,便是华夏佛教各宗派地联合同盟组织——降妖伏魔。光大佛法的“沙门”武功精妙,高手辈出的慈航静斋作为华夏佛门的一分子,自然也少不了要在沙门里挂上个号,混个闲职。其实慈航静斋并不太想参与这个实力雄厚的保佛护法组织,因为究其本质,其实和打手保安是一个性质。不过此时华夏佛教虽然狗运齐天的撞上了胡汉对峙的黄金时期,实力狂升猛涨,持续风光了近百年,大有爆发户,小人得志的味道,但是与根深蒂固地华夏本土大宗还是颇有差距,而这种同时挑衅道儒两大家的行为,可以说得上是一件高风险的事,生死关头,强大地外部压力之下,尽管华夏佛门流派众多,五花八门,思想各异,但此时也不得不齐心合力,众志成城,以图共度难关。
到了公元500,华夏佛门的第一位“沙门护法”出现了,便是有谋逆天才,篡位宗师之美誉的萧衍萧叔达同志。萧衍之所以被评选为沙门护法,是因为他提出了一个与牟子治惑论的中心思想较为类似的观点,他把儒家地“礼”、道家的“无”和佛教的“因果报应”揉合在一起,创立了“三教同源说”这个观点后来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地位。
众所周知,华夏佛教的那本牟子治惑论尽管使用了汉代儒生的马甲,但是个人都知道,那其实纯粹是一些披着马甲,见不得人,欺世盗名的佛门光头们在自吹自擂,自卖自夸,而提出与牟子治惑论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三教同源说”的萧衍同志可是货真价实的当代大儒名士。从影响和可信度方面来看,向来都是自己人吹一千句一万句都顶不上外人赞上一句半句,尤其是知名人士的称赞,更是价值千金,好比二十一世纪,各类明星们的广告收入总是高得令人震惊的。“少时习周孔,弱冠穷六经”的萧衍可是当代著名的文人学士,而且朋友众多,交际广泛,与谢眺、沈约、任眆、范云之辈合称“竟陵八友”这样一位影响力极大的超级大牌肯为华夏佛教免费打广告,华夏佛教自然要投桃报李,一顶“沙门护法”的高帽子送出。
这个沙门护法最开始只是个荣誉头衔,是为了奖励为华夏佛教发展做出杰出贡献地佛门释子或非佛门友邦人士。拥有此头衔者受到华夏佛教的武力组织“沙门”的保护,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调用“沙门”的力量为自己服务。
众所周知,古代大儒们做起学究来总是皓首穷经,即便是满头白发了,大半截身子入了土,也不敢说自己真正都学会了、学通了。而萧衍同志作为一位少年得志,名声远扬的著名大儒,却敢号称是“弱冠穷六经(二十岁时,就把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全给“穷”了。相比之下那些皓首“穷”经的老前辈都成了弱智。)”很显然,除掉自吹自擂,大言不惭的成分之外,即便他真是智力高得令人难以想象的天才,也定然和诸葛亮一样,看书只是看个大概,根本不可能去深究。也没有时间去细考。可是狠话已经放出去了,名声已经吹响了,大儒的牌子也混到手了,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浪得虚名地,萧衍必需要做出一点什么,就如同后世考薄士,当叫兽,做砖家。评怨尸,都必需写论文,并且发表在至少是“i流的专业传媒杂志上。读书观其大略的萧衍显然无法深究细考。做出很有专业深度的儒家策论来,于是乎只能另辟奚径,以新鲜奇特来卖座,或许是从那本牟子治惑论上得到了一些启示,将儒、道、佛之中的一些用得上的“精髓”断章取义下来。然后求同存异的东拼西凑一番,便做成了影响深远的“三教同源说”平心而论,站在儒家地角度上来看。这篇“三教同源说”显然是不及格的毕业论文,然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尽管儒生们不屑一顾,但是华夏佛门的释子们可欢迎得紧。大儒的牌子虽然有些摇摇欲坠,但平白无故得了顶沙门护法的高帽子,便已经是赚翻了。
已经替他人策划成功了两次篡位的萧衍萧大专家忽然得到了胆敢公然叫嚷着“华夏佛国终于建立了,华夏释子们从此站起来了”的沙门众高人圣僧的保护和支持,野心一下子也膨胀起来了,作为同道中人,大家自然是惺惺相惜,相见恨晚了,少不得要共谋大事了。其中某位圣僧更是直言无忌地叫嚣道:“君负龙虎之相,兼文武之才,非人臣也。”
这个时
修天道,与世无争的慈航静斋的平静生活便被打乱了腕,沙门的领导们语重心长、颇有深意的向慈航静斋传达了一个重要指示:要求慈航静斋派出年青一辈之中杰出的弟子贴身保护“沙门护法”萧衍同志,并且听候萧大护法的调遣。这个指示听起来无可厚非,十分正常,但实际上却充满了暧昧地意思。沙门高手如云,圣僧如雨,要保护萧衍的个人安全实在是易如反掌,再说此时雄心勃勃、胸怀天下的沙门众首脑人物和萧衍所图事大,沙门武功最好地那些高僧们早就倾巢而出,奇货可居般的把萧衍里三层外三层给守护得严严实实,水泼不进,针插不入,不要说刺客,就是蚊子也难叮到萧大护法一口,而在这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紧要关头,居然要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小尼姑来担当重任,显然颇为荒谬!
慈航静斋的斋主也不是完全不懂人情世故的傻子,自然心里明白,正在干变天大事的萧大护法身边高手云集,还没沦落到需要慈航静斋传人来救命的地步,所谓“贴身保护”其实是“性贿赂”的一种委婉暗示。古人搞笼络收买,金钱美人是少不了的,而慈航静斋是华夏佛门有名的人间仙子聚集地,难怪那些急于笼络萧大护法的佛门释子好公仆好同志会打慈航静斋的主意了,正所谓“为了,为了,为了,一切牺牲都是值得的”又或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总之要找个神圣的理由,大义的名分,实在是再容易不过了。其实以华夏佛门此时的形势来说,要搞“性贿赂”让弥勒宗或是喜欢禅宗的圣女菩萨玉女观音之流的专业人士出马,绝对是皆大欢喜。不过由于萧大护法此时正在干的是谋逆篡位。自己准备当皇帝地高风险变天勾当,气运最是重要,而慈航静斋曾有过“从龙”的经历,多多少少沾上了一点“龙”气,古人又特别信这个,做变天大事前都想得个好兆头,于是少不得要打慈航静斋仙子的主意了。
慈航静斋的斋主心中对这种世俗肮脏之事深表愤慨,不过却不好公然翻脸,毕竟人家又没有明说。而且光从表面上看,这个指示也没有什么违反规则的地方,反而是慈航静斋做为华夏佛门的一份子,沙门的常任理事之一,若一口拒绝命令,却拿不出什么象样的理由,到有些说不过去。慈航静斋的斋主也是个聪明人,瞬间就想出了对策:随便派个弟子。女扮男装,混入萧大护法地众多手下之中,这样一来可以说“暗中保护”了萧大护法,二来也算是随时听候萧大护法的调遣,总之,既完成了华夏佛门及沙门交给慈航静斋的任务,又避免了世俗龌龊的污染,等萧大护法当上了皇帝之后。再把该弟子召回来,到时候,任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最终年仅十三、四岁的慈航静斋弟子陈青芝接受了这个颇为荒诞的任务。其实这个任务对于慈航静斋来说。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保护未来皇帝的佛门高手大有人在,还轮不到一个初出茅庐的黄毛小丫头,说白了就是出工不出力,去混段时日再回来。免得日后那些高瞻远瞩、忧佛忧民地华夏佛门公仆牛马们责问起来,却无法理直气壮的顶回来去。有了这个觉悟之后,任务就变得极为轻松简单了。唯一麻烦的地方便是要当一段时日“假小子”却不能让外人看出破绽。不过幸好那个时期,南朝的衣服都比较宽大,而且流行阴柔美,长得象美女一样漂亮的美男子比比皆是,因此少女陈青芝装扮起阳光小美男来到也不怎么惹人怀疑。
而这个时候,雄心勃勃,济世安民的萧大护法正好在大招寒门学子、穷家子弟,大肆收买人心好为将来所图的大事做准备,而负责为萧大护法招人的又正好是某位德高望重,口风很紧地有道高僧,于是慈航静斋毫不费力的将陈青芝给塞了进去,摇身一变,成为了来自义兴国山的寒门学子陈庆之。
由于该任务地本质就是闷声不响的混日子,因此陈青芝整日里深居简出的,很少与周围人交往,时常躲在自己的房间里看书,尽可能的少走动,以免引起他人注意。却不料,萧大护法偏偏慧眼识英雄,居然一眼就从众多门客之中看中了这个青春年少,阳光养眼地小“美男子”二话不说,直接提拔为随身侍从。尽管慈航静斋教育工作十分杰出,一切都从娃娃抓起,致使慈航静斋的传人少女时期便能武功大成,独当一面,但是陈青芝此时年纪终究还是太小,人生阅历多少有些不足,自然难以泯灭那一丝童心。虽然当上萧大护法的侍从之后,有违平淡低调地原则,使得不声不响混日子的任务大大增加了难度和平添了许多变数,不过此时陈青芝却没有丝毫担忧,反而为自己能在引人注目的情况之下,仍旧能骗过所有人的眼睛,不被识破女儿身而洋洋得意,大有一种恶作剧得逞的刺激。此后,陈青芝在乔装打扮之上,更是挖空心思,狠下功夫,并且总结出了一大套易容化妆经验,在慈航静斋流传下来,使得后来的慈航静斋传人入世下山,出门在外都方便了很多。
转眼几年过去了,萧大护法终于篡位成功,当上了南梁的开国皇帝,此时陈青芝也由一个小丫头长成了大姑娘。按照慈航静斋的计划,这个时候沙门给出的任务已经算得上完成了“革命已经成功,同志不需努力”陈青芝也应该功成身退,回山修道,做好斋主接班人的准备。不过,此时陈青芝却不愿意回山了,原因也很简单,用仙子们的观点来说,因为她动了凡心!
尽管慈航静斋这个仙子大家庭十分和谐温暖,很令门人有荣誉感和归属感,但在没有男人的仙子堆里长大的小丫头们都必然有一个永远无法弥补的巨大遗憾——缺少父爱!常言道:“日久生情”即便是养一条狗,养上个几年,也会有点感情,更何况大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