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23wx.cc,四合院之苏木逢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35章 还真是个天才
除夕守夜,是何雨柱和苏迎军的事儿。
苏木从何雨水屋子里出来,跟他俩打了个招呼就回去了。
嫂子李晓兰早早就抱着孩子回了屋。
雨水不知是身体不适或是害羞,压根就没出来。
一觉醒来,就是初一。
新的一年的第一天,开始了。
老京城过年,住的近的街坊邻居必须互相拜年。
这是习俗,是规矩。
哪怕是就住对面,也得到人家屋里坐一会儿,喝杯茶,嗑点瓜子。
就像苏家和阎家,一个前院里,天天见好几回,也得凑过去坐一坐。
一壶茉莉高沫哪怕泡的都没了茶味儿,也得接待着坐下,喝一杯。
不坐不行,坐久了更不行。
这同样是规矩。
因为这个年,挨家挨户都得拜到了。
上一世的苏木,小时候对这种拜年觉得很烦,实在是太‘假’了。
但等他年长一些,包括现在,却很怀念和享受这种人情味儿和烟火气。
苏家的拜年代表是苏迎军和苏木。
李晓兰在家看孩子。
按道理李晓兰是要带着孩子一起串门的,小孩子都得有红包。
这叫压岁钱,或多或少吧。
只要带着孩子,特别是头一年的孩子,就没有空着手的。
可苏迎军和李晓兰想的比较多。
他们过了年就要南下山东济南,以后的人情往来或许就比较麻烦点。
也没必要为了几毛几分钱再折腾一回。
索性就没让李晓兰带孩子出门。
苏迎军和苏木出来后先去了陈大奎家。
从前院开始,而前院的头一家,是陈大奎家。
这必须的。
就凭现在陈大奎和苏木的关系,也得是头一家。
从陈大奎家出来,队伍里就多了大奎。
也跟着去三大爷家拜了个年。
过年时任何矛盾都不会提。
这也是一种默契。
等从三大爷家出来,身后就跟了阎解成和阎解放。
剩下那俩太小,得阎埠贵自己带着去,不然哪儿换压岁钱呢。
拜年队伍瞬间壮大了起来。
之后中院挨家挨户逛了一遭。
棒梗也想跟着一起拜年的。
苏木能感受到棒梗对这种‘虚情假意’的拜年的那种发自内心的排斥。
就像自己小时候那样。
也是倍感惆怅。
少年不知愁滋味,老来追忆才觉遗憾,不复往昔。
谁没年少过。
只是又有几人能有苏木这样重来一次的机会呢。
中院易中海家拜年时,碰巧遇到何雨柱推门出来,也就顺便一起了。
老头又提议了先得去后院聋老太太家。
说老太太是院里的大家长。
何雨柱倒是挺上道的,可能易中海之前照顾过他有关。
从易中海家出来,就打算真的先奔后院。
“柱子哥,你们先去吧,我跟大哥先把中院走一圈就过去……”
然后,因为易中海的缘故,壮大的队伍一分为二。
苏迎军和苏木以及陈大奎三人继续在中院拜年,何雨柱和阎解成两兄弟去了后院。
待会儿还得再回来一次。
等苏木三人到了刘海中家时,跟正要退出去的何雨柱三人又撞在一起了。
他们队伍里多了个许大茂。
虽说许大茂跟何雨柱一直不对付,但这俩或许是真爱。
老是凑一块儿。
“大茂哥,顺道给你拜年了。”
刚才几个人也没去何雨柱家,路上遇到说一句也就能圆过来。
平辈之间,这也算过得去。
而且苏迎军和苏木以及陈大奎还真的去过许大茂家了。
只有娄晓娥一个人在家。
她一个资本家的女儿,才不会绕着弯子挨家挨户拜年呢。
要知道结婚这么久,许大茂但凡下乡去放电影,她娄晓娥都是回娘家吃饭的。
算是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主儿。
不会做饭,但好歹会泡茶。
而且忒讲究。
感觉像是换一拨人,就换一壶新茶似的。
许大茂也笑呵呵的回了礼。
喊一声‘军哥,木头过年好’的客套话。
哪怕心里有点不舒坦,也不会在这个时候甩脸子。
岂不见他都跟何雨柱一道继续拜年呢嘛。
二大爷刘海中是苏家兄弟和陈大奎这个三人组合的最后一站。
刚才挨着距离远近来的。
到了后院,先去了许大茂家。
毕竟就在后院西厢房,拐过来的头一家就是。
不太好过门而不入,显得太刻意。
后来就去了聋老太太家。
老太太看着挺慈祥的,门口右边就是床。
她穿的板板正正,靠在床头,一只腿搭在床沿儿上。
来拜年的都是晚辈儿,她没有动弹迎客的道理。
人来了,她就喜滋滋的跟人唠个家常。
到这地方,别指望非要有水喝。
老太太那么大年岁了,可不兴伺候晚辈。
等一圈拜完了年,还得劳烦人家再重新烧水,那不合适。
所以苏迎军和苏木以及陈大奎甚至都没得坐。
陪着老太太聊了几句,就告辞走了。
别人或许不知道聋老太太的情况,但苏迎军是干啥的?
门清儿。
也就是这老太太当年是个外室,不在谱上,所以没在清算行列,后来更是舍得捐出去一些屋舍充公,算是积极配合,再加上她一个孤寡老人,也就靠着这份情谊,得以安享晚年。
别说她了。
何大清为啥51年前后就跟寡妇去了津门?
还不是因为他身份特殊,京城圈里认识他的人太多,不得不逃出去嘛。
免得被清算。
当年的旗人多有纨绔,都是清政府养着不缺吃喝,为了消磨时间,就会多一份爱好。
有的人斗鸡斗蛐蛐遛鸟,有的人爱好木匠,也有人好吃。
好吃就爱研究做饭。
当初府上接触到最多的,以官府谭家菜为最。
何大清的手艺咋来的,就不用多讲了吧。
何雨柱所谓的三代贫农,也就是得益于何大清不在,随便院里以易中海为代表的大爷们怎么说。
毕竟正主不在,折腾俩孩子太不是样子。
祸不及子孙。
种花家可不玩那些老一套。
从聋老太太家出来,三人这才来到二大爷刘海中这边。
刘光齐的事情让刘海中跟苏迎军关系闹得很差。
可苏迎军毕竟要走了。
刘海中当初也就是脑门一热。
事后就后悔了。
大院里本就没几个干部。
自己千方百计的想要当个官呢,咋就一冲动把唯一一个当官的给得罪了……
这以后万一有机会再当个小领导,找谁咨询去?
刘海中觉得自己郁郁不得志,总归还是有机会的。
趁着过... -->>
第135章 还真是个天才
除夕守夜,是何雨柱和苏迎军的事儿。
苏木从何雨水屋子里出来,跟他俩打了个招呼就回去了。
嫂子李晓兰早早就抱着孩子回了屋。
雨水不知是身体不适或是害羞,压根就没出来。
一觉醒来,就是初一。
新的一年的第一天,开始了。
老京城过年,住的近的街坊邻居必须互相拜年。
这是习俗,是规矩。
哪怕是就住对面,也得到人家屋里坐一会儿,喝杯茶,嗑点瓜子。
就像苏家和阎家,一个前院里,天天见好几回,也得凑过去坐一坐。
一壶茉莉高沫哪怕泡的都没了茶味儿,也得接待着坐下,喝一杯。
不坐不行,坐久了更不行。
这同样是规矩。
因为这个年,挨家挨户都得拜到了。
上一世的苏木,小时候对这种拜年觉得很烦,实在是太‘假’了。
但等他年长一些,包括现在,却很怀念和享受这种人情味儿和烟火气。
苏家的拜年代表是苏迎军和苏木。
李晓兰在家看孩子。
按道理李晓兰是要带着孩子一起串门的,小孩子都得有红包。
这叫压岁钱,或多或少吧。
只要带着孩子,特别是头一年的孩子,就没有空着手的。
可苏迎军和李晓兰想的比较多。
他们过了年就要南下山东济南,以后的人情往来或许就比较麻烦点。
也没必要为了几毛几分钱再折腾一回。
索性就没让李晓兰带孩子出门。
苏迎军和苏木出来后先去了陈大奎家。
从前院开始,而前院的头一家,是陈大奎家。
这必须的。
就凭现在陈大奎和苏木的关系,也得是头一家。
从陈大奎家出来,队伍里就多了大奎。
也跟着去三大爷家拜了个年。
过年时任何矛盾都不会提。
这也是一种默契。
等从三大爷家出来,身后就跟了阎解成和阎解放。
剩下那俩太小,得阎埠贵自己带着去,不然哪儿换压岁钱呢。
拜年队伍瞬间壮大了起来。
之后中院挨家挨户逛了一遭。
棒梗也想跟着一起拜年的。
苏木能感受到棒梗对这种‘虚情假意’的拜年的那种发自内心的排斥。
就像自己小时候那样。
也是倍感惆怅。
少年不知愁滋味,老来追忆才觉遗憾,不复往昔。
谁没年少过。
只是又有几人能有苏木这样重来一次的机会呢。
中院易中海家拜年时,碰巧遇到何雨柱推门出来,也就顺便一起了。
老头又提议了先得去后院聋老太太家。
说老太太是院里的大家长。
何雨柱倒是挺上道的,可能易中海之前照顾过他有关。
从易中海家出来,就打算真的先奔后院。
“柱子哥,你们先去吧,我跟大哥先把中院走一圈就过去……”
然后,因为易中海的缘故,壮大的队伍一分为二。
苏迎军和苏木以及陈大奎三人继续在中院拜年,何雨柱和阎解成两兄弟去了后院。
待会儿还得再回来一次。
等苏木三人到了刘海中家时,跟正要退出去的何雨柱三人又撞在一起了。
他们队伍里多了个许大茂。
虽说许大茂跟何雨柱一直不对付,但这俩或许是真爱。
老是凑一块儿。
“大茂哥,顺道给你拜年了。”
刚才几个人也没去何雨柱家,路上遇到说一句也就能圆过来。
平辈之间,这也算过得去。
而且苏迎军和苏木以及陈大奎还真的去过许大茂家了。
只有娄晓娥一个人在家。
她一个资本家的女儿,才不会绕着弯子挨家挨户拜年呢。
要知道结婚这么久,许大茂但凡下乡去放电影,她娄晓娥都是回娘家吃饭的。
算是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主儿。
不会做饭,但好歹会泡茶。
而且忒讲究。
感觉像是换一拨人,就换一壶新茶似的。
许大茂也笑呵呵的回了礼。
喊一声‘军哥,木头过年好’的客套话。
哪怕心里有点不舒坦,也不会在这个时候甩脸子。
岂不见他都跟何雨柱一道继续拜年呢嘛。
二大爷刘海中是苏家兄弟和陈大奎这个三人组合的最后一站。
刚才挨着距离远近来的。
到了后院,先去了许大茂家。
毕竟就在后院西厢房,拐过来的头一家就是。
不太好过门而不入,显得太刻意。
后来就去了聋老太太家。
老太太看着挺慈祥的,门口右边就是床。
她穿的板板正正,靠在床头,一只腿搭在床沿儿上。
来拜年的都是晚辈儿,她没有动弹迎客的道理。
人来了,她就喜滋滋的跟人唠个家常。
到这地方,别指望非要有水喝。
老太太那么大年岁了,可不兴伺候晚辈。
等一圈拜完了年,还得劳烦人家再重新烧水,那不合适。
所以苏迎军和苏木以及陈大奎甚至都没得坐。
陪着老太太聊了几句,就告辞走了。
别人或许不知道聋老太太的情况,但苏迎军是干啥的?
门清儿。
也就是这老太太当年是个外室,不在谱上,所以没在清算行列,后来更是舍得捐出去一些屋舍充公,算是积极配合,再加上她一个孤寡老人,也就靠着这份情谊,得以安享晚年。
别说她了。
何大清为啥51年前后就跟寡妇去了津门?
还不是因为他身份特殊,京城圈里认识他的人太多,不得不逃出去嘛。
免得被清算。
当年的旗人多有纨绔,都是清政府养着不缺吃喝,为了消磨时间,就会多一份爱好。
有的人斗鸡斗蛐蛐遛鸟,有的人爱好木匠,也有人好吃。
好吃就爱研究做饭。
当初府上接触到最多的,以官府谭家菜为最。
何大清的手艺咋来的,就不用多讲了吧。
何雨柱所谓的三代贫农,也就是得益于何大清不在,随便院里以易中海为代表的大爷们怎么说。
毕竟正主不在,折腾俩孩子太不是样子。
祸不及子孙。
种花家可不玩那些老一套。
从聋老太太家出来,三人这才来到二大爷刘海中这边。
刘光齐的事情让刘海中跟苏迎军关系闹得很差。
可苏迎军毕竟要走了。
刘海中当初也就是脑门一热。
事后就后悔了。
大院里本就没几个干部。
自己千方百计的想要当个官呢,咋就一冲动把唯一一个当官的给得罪了……
这以后万一有机会再当个小领导,找谁咨询去?
刘海中觉得自己郁郁不得志,总归还是有机会的。
趁着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