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章 帅帐论策(下) (1/2)
全本小说网 223wx.cc,贼眉鼠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通常情况下,这样的军事会议总是吵吵嚷嚷,李世民也乐于见到这种争执的场面,因为它代表了一个偌大帝国的活力,人人争相出主意,定谋略,李世民要做的便是待争吵结束后,集众家之所长,定下一个最稳妥最有效的方案,最后大家都照着这个方案去实施。
领军打仗说穿了就是这么一回事,先发檄文,再讨论战略,最后定下战略,各司其职,大军出动,以碾压之势席卷敌营,最后城破敌陨,大功告成。
可是这一次争论,李世民却由衷感到很烦躁。
三十万大军已在蓟州驻扎五日,眼看即将要到达国境前线,可直到现在也没拿出个具体的战略,几十万人停滞在城外,每天人吃马嚼的粮草就是个天文数字,此次东征乃是倾举国之力,将士们吃的粮草都是全国百姓们咬着牙挤出来的,每耽搁一天,李世民都觉得像犯罪。
出兵部署是大事,稍有不慎便是全军覆没的下场,大唐军队这些年横扫天下无往不胜,不仅仅是因为关中府兵的战斗力强,更因为有一群堪比核武器级别的恐怖将军大佬们,他们或许很少亲自上战场杀敌,但他们坐在帅帐里脑袋一拍想出来的战略战术或许便意味着以万为单位的敌军将士的覆灭。
今天帅帐内的情势是……核武器大佬实在太多了一些。
每个人的主意似乎都有可取之处,全部汇总到李世民案头上,结果李世民坐蜡了。
震天雷的作用被程咬金放大,然后又被李素狠狠泼了一盆冷水,帅帐内一片寂静。
众将无话可说时,李世民敲了敲桌案,缓缓道:“王师讨逆,自有天命正道,震天雷一物虽好,终究无法决定此战胜负,诸位暂不考虑也罢。”
淡淡一笑,李世民的笑容充满了自信:“以前咱们也没有震天雷此物,我王师仍横扫天下,睥睨宇内,为何今日却垂头丧气了?只要将士们万众一心,豁命一战,天下任何一座坚城皆在我王师碾压之下化为齑粉!”
众将精神一振,这才将思绪拉回到战事部署上来。
意见不统一,这场会议必须继续开下去。
李素左右看了看,不着痕迹地悄悄退了两步,努力将自己淹没在人群中。
就在李素马上退出人群内圈,即将达到小清新小透明境界时,突然听到李绩带着笑意的声音。
“李子正,你躲啥?过来!老夫内举不避亲,倒是想听听这位少年英才的高见,不知陛下和诸公意下如何?”
李世民眼睛一亮,含笑颔首,其余诸将也露出了笑容,纷纷表示同意。
李素年纪不大,可名气不小,而且平日里与军方将领来往颇密切,对李素的为人和本事,帐中的将军自是知之甚详,眼下战略部署陷入僵局,帐中君臣倒忘了李素这位少年成名的英才还没发话呢。
“甚好,子正,今日帐内皆是你的叔伯,你若有良策不妨细细道来。”李世民笑道。
李素苦着脸,暗暗叹气。
怎么躲都躲不过,难道又是英俊害了自己?Μ.
“呃,陛下和诸位叔叔伯伯美玉良言在前,小子区区陋见就不拿出来献丑了,啊……突然想起来,营房炉子上炖着汤……”李素非常熟练地祭出汤遁大法……
“来人,将李素拉出去打二十军棍……”李绩突然发话了,标准的大义灭亲嘴脸。
李素吓坏了,失声道:“慢着!别冲动!舅父大人莫冲动,小子一定为大唐死而后已!”
李绩哼了哼,斜眼瞥着他,冷笑道:“属蜡烛的是不?不点不亮。”
在众人的目光,李素只好硬着头皮走上前,俯身朝地图扫了一眼,然后叹道:“陛下,诸位叔伯,小子以为……舅父大人和程伯伯所言方略皆不可取。”
众将顿时愕然,接着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程咬金浓眉一掀便待抽李素,却见李世民冷冷朝他一瞪,程咬金哼了哼,悻悻忍住没吱声,李绩倒是一脸淡定,似乎对李素的说法并不意外。
“子正,你继续说,朕愿闻其详。”李世民和颜悦色道。
李素揉了揉鼻子,既然开口了,索性便说个透彻吧。
指着地图上的辽东高丽地形图,李素道:“陛下,诸位叔伯,大家或许听说过,高句丽国虽小,但民众和军士皆凶悍好斗,一旦动手,往往舍生忘死,不顾性命,两军对垒,若一方将士存必死之志,这支军队很难战胜,哪怕战场上一对一的厮杀,我大唐关中府兵能否胜出犹未可知,诸位叔伯,小子的说法不知诸位以为然否?”
众人一阵沉默,显然李素的说法他们都听说过,李世民在决定对高句丽动手之前,便已充分了解了高句丽的风土人情和战力,李素所言不虚。
见众人沉默,李素接着道:“还有,这份地图描绘并不详细,虽然城池道路皆绘于上,但是并没有标明地形和山地,诸位,高句丽可不是平原国家,它的国内四处皆是高山峻岭,山路崎岖险恶,山林茂密,常人难以翻越,大军若进入高句丽境内,首先要面对的便是行军的问题,以及后军粮草运输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正式开战之前最棘手的麻烦……”
帐内众人闻言顿时凛然。
李素望向李绩和程咬金,道:“舅父大人和程伯伯刚才的平高丽之策都很好,只是二位将行军的路程和时间估算得太乐观了,高丽多山,城池皆在群山之间,平常行军三五日可至的路程,若换作山路恐怕要十天半月,其次,咱们这次是主动进攻,那么就有一个天时地利的问题,高丽将士熟悉境内的地形,而且擅长山地丛林作战,而我们虽然人数众多,看似兵强马壮,实际上只要进入高句丽,我们的骑兵没有平原地带冲锋,基本没有用处,我们的府兵对山地战并不熟悉,贸然进入山林,不知会被哪里冒出来的埋伏杀得伤亡惨重,所以,我劝诸位莫将心思完全放在攻城上,而是应该分出心思多想想行军时如何克服高丽的地形问题。”
李素说完,帐内众人陷入久久的沉思。
半晌,李世民忽然颔首道:“今日幸亏子正良言,否则你我怕是犯了轻敌之错,朕觉得子正所言有理,咱们要想的不是如何攻城的问题,首先要想如何行军,如何在山地丛林里行军减少战损,这个问题理当列于攻城鏖战之前。”
众将皆点头,神情变得严肃凝重,大家都盯着地图皱眉苦思不已。
李世民望向李素,展颜笑道:“子正高才,今日朕再次见识了,得此良言提醒,朕觉得可记李子正一功,诸公以为如何?”
众将纷纷心服口服地赞同。
李世民扬声道:“行军长史何在?给朕记下,给泾阳县公李子正记上一功,来日凯旋回朝再论功封赏。”
长史恭敬退下,李素躬身道谢。
李世民笑容渐渐敛去,呆呆注视着地图,叹道:“朕确实轻敌了,当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皆大败而返,若说全怪他暴虐无道,将士离心,恐怕也不见得,高句丽并不容易征服,穷山恶水,百姓贫寒,举国子民失无所失,若有外敌启战,怎能不豁命相搏?是朕想得太简单了……”
众将一阵沉默,其实,岂止是李世民想得简单,所有将军都想得简单了,大唐这些年攻无不克的胜绩已渐渐冲昏了君臣的头脑,骄气渐盛,滋生了轻慢之心,以为东征高丽也和以往任何一场战役一样手到擒来,现在李素一盆凉水倒头淋下,帐内君臣终于清醒了,他们第一次用凝重的目光正视这个贫瘠却凶悍的国度。
盯着地图看了许久,李世民抬头看着李素,道:“子正似有未尽之言吧?刚才你说了那么多困难,依你之见,我军当如何攻伐之?”
李素嘴唇嗫嚅了几下。
其实以他的看法,最好的办法就是现在掉头回长安,不损一兵一卒,就算是出来旅游度假,再等几年,等大唐民间和国库渐渐充盈,军队有足够的粮草支持再起兵攻伐,有了充足的粮草,行军再慢也不怕,一路慢悠悠地过去,最后兵临城下,不打也行,反正有的是粮草陪棒子们耗着……
不过这些话李素不敢说,就算说出来李世民也必然不肯答应。
李素发觉李世民对征服高句丽的执念简直已陷入了魔怔,拼命想在有生之年做成这件闪耀千古的大事,谁劝都没用,帝王一个念头,拖着全国百姓和军队陪他玩命……
沉吟片刻,李素缓缓道:“陛下,依臣之见,我王师行军至柳城之后,应当……渡河分兵,将三十万大军分别划为几个部分,由程伯伯,牛伯伯,舅父大人等这些老将各领一军,互不统属,分别从北面,西面,南面三个方向,同时向高句丽都城平壤行军,三路人马进击时,遇山则过,遇水则渡,遇城则攻,只要定下大的战略意图,具体如何行军如何攻伐,由领军的将军们自行决定,陛下则居中领十万兵马押后,缓缓向前推进&hell... -->>
通常情况下,这样的军事会议总是吵吵嚷嚷,李世民也乐于见到这种争执的场面,因为它代表了一个偌大帝国的活力,人人争相出主意,定谋略,李世民要做的便是待争吵结束后,集众家之所长,定下一个最稳妥最有效的方案,最后大家都照着这个方案去实施。
领军打仗说穿了就是这么一回事,先发檄文,再讨论战略,最后定下战略,各司其职,大军出动,以碾压之势席卷敌营,最后城破敌陨,大功告成。
可是这一次争论,李世民却由衷感到很烦躁。
三十万大军已在蓟州驻扎五日,眼看即将要到达国境前线,可直到现在也没拿出个具体的战略,几十万人停滞在城外,每天人吃马嚼的粮草就是个天文数字,此次东征乃是倾举国之力,将士们吃的粮草都是全国百姓们咬着牙挤出来的,每耽搁一天,李世民都觉得像犯罪。
出兵部署是大事,稍有不慎便是全军覆没的下场,大唐军队这些年横扫天下无往不胜,不仅仅是因为关中府兵的战斗力强,更因为有一群堪比核武器级别的恐怖将军大佬们,他们或许很少亲自上战场杀敌,但他们坐在帅帐里脑袋一拍想出来的战略战术或许便意味着以万为单位的敌军将士的覆灭。
今天帅帐内的情势是……核武器大佬实在太多了一些。
每个人的主意似乎都有可取之处,全部汇总到李世民案头上,结果李世民坐蜡了。
震天雷的作用被程咬金放大,然后又被李素狠狠泼了一盆冷水,帅帐内一片寂静。
众将无话可说时,李世民敲了敲桌案,缓缓道:“王师讨逆,自有天命正道,震天雷一物虽好,终究无法决定此战胜负,诸位暂不考虑也罢。”
淡淡一笑,李世民的笑容充满了自信:“以前咱们也没有震天雷此物,我王师仍横扫天下,睥睨宇内,为何今日却垂头丧气了?只要将士们万众一心,豁命一战,天下任何一座坚城皆在我王师碾压之下化为齑粉!”
众将精神一振,这才将思绪拉回到战事部署上来。
意见不统一,这场会议必须继续开下去。
李素左右看了看,不着痕迹地悄悄退了两步,努力将自己淹没在人群中。
就在李素马上退出人群内圈,即将达到小清新小透明境界时,突然听到李绩带着笑意的声音。
“李子正,你躲啥?过来!老夫内举不避亲,倒是想听听这位少年英才的高见,不知陛下和诸公意下如何?”
李世民眼睛一亮,含笑颔首,其余诸将也露出了笑容,纷纷表示同意。
李素年纪不大,可名气不小,而且平日里与军方将领来往颇密切,对李素的为人和本事,帐中的将军自是知之甚详,眼下战略部署陷入僵局,帐中君臣倒忘了李素这位少年成名的英才还没发话呢。
“甚好,子正,今日帐内皆是你的叔伯,你若有良策不妨细细道来。”李世民笑道。
李素苦着脸,暗暗叹气。
怎么躲都躲不过,难道又是英俊害了自己?Μ.
“呃,陛下和诸位叔叔伯伯美玉良言在前,小子区区陋见就不拿出来献丑了,啊……突然想起来,营房炉子上炖着汤……”李素非常熟练地祭出汤遁大法……
“来人,将李素拉出去打二十军棍……”李绩突然发话了,标准的大义灭亲嘴脸。
李素吓坏了,失声道:“慢着!别冲动!舅父大人莫冲动,小子一定为大唐死而后已!”
李绩哼了哼,斜眼瞥着他,冷笑道:“属蜡烛的是不?不点不亮。”
在众人的目光,李素只好硬着头皮走上前,俯身朝地图扫了一眼,然后叹道:“陛下,诸位叔伯,小子以为……舅父大人和程伯伯所言方略皆不可取。”
众将顿时愕然,接着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程咬金浓眉一掀便待抽李素,却见李世民冷冷朝他一瞪,程咬金哼了哼,悻悻忍住没吱声,李绩倒是一脸淡定,似乎对李素的说法并不意外。
“子正,你继续说,朕愿闻其详。”李世民和颜悦色道。
李素揉了揉鼻子,既然开口了,索性便说个透彻吧。
指着地图上的辽东高丽地形图,李素道:“陛下,诸位叔伯,大家或许听说过,高句丽国虽小,但民众和军士皆凶悍好斗,一旦动手,往往舍生忘死,不顾性命,两军对垒,若一方将士存必死之志,这支军队很难战胜,哪怕战场上一对一的厮杀,我大唐关中府兵能否胜出犹未可知,诸位叔伯,小子的说法不知诸位以为然否?”
众人一阵沉默,显然李素的说法他们都听说过,李世民在决定对高句丽动手之前,便已充分了解了高句丽的风土人情和战力,李素所言不虚。
见众人沉默,李素接着道:“还有,这份地图描绘并不详细,虽然城池道路皆绘于上,但是并没有标明地形和山地,诸位,高句丽可不是平原国家,它的国内四处皆是高山峻岭,山路崎岖险恶,山林茂密,常人难以翻越,大军若进入高句丽境内,首先要面对的便是行军的问题,以及后军粮草运输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正式开战之前最棘手的麻烦……”
帐内众人闻言顿时凛然。
李素望向李绩和程咬金,道:“舅父大人和程伯伯刚才的平高丽之策都很好,只是二位将行军的路程和时间估算得太乐观了,高丽多山,城池皆在群山之间,平常行军三五日可至的路程,若换作山路恐怕要十天半月,其次,咱们这次是主动进攻,那么就有一个天时地利的问题,高丽将士熟悉境内的地形,而且擅长山地丛林作战,而我们虽然人数众多,看似兵强马壮,实际上只要进入高句丽,我们的骑兵没有平原地带冲锋,基本没有用处,我们的府兵对山地战并不熟悉,贸然进入山林,不知会被哪里冒出来的埋伏杀得伤亡惨重,所以,我劝诸位莫将心思完全放在攻城上,而是应该分出心思多想想行军时如何克服高丽的地形问题。”
李素说完,帐内众人陷入久久的沉思。
半晌,李世民忽然颔首道:“今日幸亏子正良言,否则你我怕是犯了轻敌之错,朕觉得子正所言有理,咱们要想的不是如何攻城的问题,首先要想如何行军,如何在山地丛林里行军减少战损,这个问题理当列于攻城鏖战之前。”
众将皆点头,神情变得严肃凝重,大家都盯着地图皱眉苦思不已。
李世民望向李素,展颜笑道:“子正高才,今日朕再次见识了,得此良言提醒,朕觉得可记李子正一功,诸公以为如何?”
众将纷纷心服口服地赞同。
李世民扬声道:“行军长史何在?给朕记下,给泾阳县公李子正记上一功,来日凯旋回朝再论功封赏。”
长史恭敬退下,李素躬身道谢。
李世民笑容渐渐敛去,呆呆注视着地图,叹道:“朕确实轻敌了,当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皆大败而返,若说全怪他暴虐无道,将士离心,恐怕也不见得,高句丽并不容易征服,穷山恶水,百姓贫寒,举国子民失无所失,若有外敌启战,怎能不豁命相搏?是朕想得太简单了……”
众将一阵沉默,其实,岂止是李世民想得简单,所有将军都想得简单了,大唐这些年攻无不克的胜绩已渐渐冲昏了君臣的头脑,骄气渐盛,滋生了轻慢之心,以为东征高丽也和以往任何一场战役一样手到擒来,现在李素一盆凉水倒头淋下,帐内君臣终于清醒了,他们第一次用凝重的目光正视这个贫瘠却凶悍的国度。
盯着地图看了许久,李世民抬头看着李素,道:“子正似有未尽之言吧?刚才你说了那么多困难,依你之见,我军当如何攻伐之?”
李素嘴唇嗫嚅了几下。
其实以他的看法,最好的办法就是现在掉头回长安,不损一兵一卒,就算是出来旅游度假,再等几年,等大唐民间和国库渐渐充盈,军队有足够的粮草支持再起兵攻伐,有了充足的粮草,行军再慢也不怕,一路慢悠悠地过去,最后兵临城下,不打也行,反正有的是粮草陪棒子们耗着……
不过这些话李素不敢说,就算说出来李世民也必然不肯答应。
李素发觉李世民对征服高句丽的执念简直已陷入了魔怔,拼命想在有生之年做成这件闪耀千古的大事,谁劝都没用,帝王一个念头,拖着全国百姓和军队陪他玩命……
沉吟片刻,李素缓缓道:“陛下,依臣之见,我王师行军至柳城之后,应当……渡河分兵,将三十万大军分别划为几个部分,由程伯伯,牛伯伯,舅父大人等这些老将各领一军,互不统属,分别从北面,西面,南面三个方向,同时向高句丽都城平壤行军,三路人马进击时,遇山则过,遇水则渡,遇城则攻,只要定下大的战略意图,具体如何行军如何攻伐,由领军的将军们自行决定,陛下则居中领十万兵马押后,缓缓向前推进&hell...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