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23wx.cc,大秦帝国风云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448章与狼共舞
始皇帝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咸阳刚刚颁布“与民休养、轻赋薄徭”之策,今年的中央财政也是锐减,但国内局势的好转尚需时间,而中央的权威迫切需要武力做为支撑,所以,北疆局势能否迅扭转,至关重要。
有鉴于此,咸阳要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十万北军回镇京师的命令不可更改;咸阳要坚决维护武烈王北军统率的权威,北军各级统率不得违抗武烈王的命令,更不允许与武烈王公开抗衡;咸阳原则上不同意征边郡或者关东地区的兵役,除非北疆局势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这一态度基本上否决了王贲的奏议,并导致北疆局势急转直下。
蒙恬思考良久,不得不谨慎提醒始皇帝“匈奴人正在攻击我长城防线,北军内部的矛盾又爆了,这时候咸阳的决策直接决定了北疆局势的展,假如武烈王在代北战场反击受阻,迟迟不能击败匈奴人缓解北疆危局,那形势对咸阳就十分不利了。”
“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武烈王会征边郡兵役。”始皇帝不为所动“现在武烈王已经没有退路,他必须承担起击败匈奴人缓解北疆危局的重任。朕相信他可以一战而定。”
蒙恬踌躇不安,欲言又止,但考虑到自己的立场,他又不能公开与始皇帝唱反调,只好闭上了嘴巴。
公子腾说话了“臣等此去必定竭力安抚通武侯和西北疆诸军统率,让他们竭尽全力镇戍长城。不过,在臣看来,苍头河战事有惊无险,武烈王必能一战而定。北疆危局缓解之后,北军内部的矛盾又如何解决?”
蒙恬的脸色顿时僵硬,心跳骤然加剧。
始皇帝微微一笑,揶揄道“武安公莫非年事已高,耳力不堪?”
公子腾呆了一下,旋即躬身恳请“通武侯有功于大秦,更忠诚于大秦,不管他和武烈王之间生何种矛盾,他始终是为了大秦。”公子腾再拜“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请陛下三思。”
蒙恬暗自苦叹。前有武安君白起,今有通武侯王贲,都是与咸阳宫直接对抗,假如始皇帝像昭襄王一样痛下杀手,其后果不堪设想。冯氏毕竟是关东人,虽然权势很大,但其在大秦的地位终究无法与频阳王氏相提并论,尤其在军队里的影响力,更是没有可比性。
蒙恬也是躬身恳请“北军是大秦人的北军,武烈王只有靠大秦人才能控制北军,假如武烈王和老秦人变成了生死仇敌,北疆局势恐怕一不可收拾,最终必将影响到整个中土安危。”
始皇帝轻轻摆手“朕请你们去北疆调解,当然托之以国祚安危,允许你们便宜行事。一切以大局为重,切莫重蹈覆辙。”
蒙恬和公子腾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躬身领命。
=
武烈王公子宝鼎抵达苍头河前线。
北行辕各路主力大军以最快度赶到苍头河集结。
武烈王的战旗在要隘升起。
匈奴人大吃一惊,急忙派遣斥候探查。不待斥候探查到结果,秦军已经派出信使,武烈王约请匈奴人阵前相谈。
匈奴左贤王将信将疑,难道大秦人的武烈王重返北疆?中土的局势生了变化?匈奴人的攻击不但没有ji化中土内部的矛盾,反而让大秦的君臣冰释前嫌握手言和了?左贤王和部属们商量了一下,也派出一名信使到秦军打探虚实。
匈奴人的信使过了关隘,先看到的就是十里连营。穿过座座连营,匈奴使者震惊不已。秦军并不隐瞒实力,从步军到骑军,从战车到堆积如山的粮草,统统展现在匈奴使者的眼前。如此强大的实力,匈奴人根本抵御不了。
终于见到了声名显赫的武烈王,这位匈奴使者战战兢兢地表述了来意。
宝鼎并没有为难他,请他坐下,和颜悦色地说道“约见你们左贤王,不过是想约定一下决战日期。”
匈奴使者低着头,不敢说话。
“前段时间我回京都了。我们的皇帝打算出塞北伐,彻底击败你们,从而确保我北部疆域的安全,为此,我们准备了半年时间,并从各地调来军队。如今万事俱备,只求一战。”宝鼎笑道“请你回去告诉左贤王,三天后,请他后退三十里,给我大军出塞列阵腾出一块地方,然后你我各出精锐,决一死战。”
匈奴使者惶恐不安,急返回。
左贤王听说秦军在苍头河集结,连营十里,毫不犹豫,当即下令,连夜后撤三十里,以防不测。同时派人飞马赶赴大黑河,向坐镇后方的大单于头曼禀报军情,建议全军后撤大黑河一线,全力阻御秦军的攻击。
=
三天后,秦军出塞,摆下决战态势。
宝鼎射书匈奴,再请左贤王阵前相谈,约定决战日期。
匈奴人再退三十里,避而不战。
秦军推进三十里,步步进逼。
又过三天,秦军出塞九十里。
匈奴人做出判断,秦军未必有攻打大黑河的决心,但武烈王既然重返北疆,必然要展开反击,以迫使匈奴人撤兵,所以才以主力出塞,选择匈奴人兵力薄弱的大黑河一线做为突破口,而步步紧逼的决战态势和数次约定决战日期的做法其实都是一种心理攻击,试图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匈奴人能否决战?当然不能,决战对匈奴人来说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自取死路而已。匈奴人入侵的目的不过是为了掳掠,而另外一个目的就是不断打击秦人,把秦人压制在长城以内,继而给匈奴人集中力量攻打河西创造机会。
匈奴人有自知之明。自中土的大秦统一了整个中土后,匈奴人已经丧失了入侵的最佳机会,目前情况下,匈奴人若想杀进长城,先要增强自身实力,其次是要赢取战略上的优势,而无论是增强自身实力还是赢取战略上的优势,都必须拿下河西。
拿下河西的前提条件是破坏大秦和大月氏的联盟,而破坏大秦和大月氏联盟的最好办法,当然是建立匈奴人和大秦人之间的联盟。
大单于头曼和身边的亲信部属商量之后,断然下令全军后撤,于大黑河一线列阵阻敌,并派人十万火急赶赴贺兰山,要求攻击北地长城的匈奴军队急后撤。同时派出使者赶赴秦军大营求见武烈王,打探双方是否有议和结盟的可能。
匈奴人一如既往,你主力出战,而且是光明正大地要倾力决战,我理所当然避你锋芒,这颇符合“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游击战术。在塞外广袤草原上与匈奴人游击,秦军当然无力应对,一般情况下只有退回长城防线,尤其在粮草不足的情况下,但长此以往,边患越来越严重,大秦北疆镇戍将不堪重负。
然而,无论是统一前的秦赵燕三国,还是统一后的大秦,因为决策层是高高在上的豪门贵族,因为豪门贵族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他们从未真正重视北虏,即便北虏颇繁入侵,即便中土不得不修长城,但他们始终把北虏等同于野兽。正是这种深入骨髓的傲慢和自负,中土的统治阶层从未平等对待他们,只是一门心思想着征服或者驱赶。
这种思想由上至下,广泛植根于中土文化,以至于在武烈王一力促成的河西大月氏与... -->>
第448章与狼共舞
始皇帝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咸阳刚刚颁布“与民休养、轻赋薄徭”之策,今年的中央财政也是锐减,但国内局势的好转尚需时间,而中央的权威迫切需要武力做为支撑,所以,北疆局势能否迅扭转,至关重要。
有鉴于此,咸阳要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十万北军回镇京师的命令不可更改;咸阳要坚决维护武烈王北军统率的权威,北军各级统率不得违抗武烈王的命令,更不允许与武烈王公开抗衡;咸阳原则上不同意征边郡或者关东地区的兵役,除非北疆局势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这一态度基本上否决了王贲的奏议,并导致北疆局势急转直下。
蒙恬思考良久,不得不谨慎提醒始皇帝“匈奴人正在攻击我长城防线,北军内部的矛盾又爆了,这时候咸阳的决策直接决定了北疆局势的展,假如武烈王在代北战场反击受阻,迟迟不能击败匈奴人缓解北疆危局,那形势对咸阳就十分不利了。”
“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武烈王会征边郡兵役。”始皇帝不为所动“现在武烈王已经没有退路,他必须承担起击败匈奴人缓解北疆危局的重任。朕相信他可以一战而定。”
蒙恬踌躇不安,欲言又止,但考虑到自己的立场,他又不能公开与始皇帝唱反调,只好闭上了嘴巴。
公子腾说话了“臣等此去必定竭力安抚通武侯和西北疆诸军统率,让他们竭尽全力镇戍长城。不过,在臣看来,苍头河战事有惊无险,武烈王必能一战而定。北疆危局缓解之后,北军内部的矛盾又如何解决?”
蒙恬的脸色顿时僵硬,心跳骤然加剧。
始皇帝微微一笑,揶揄道“武安公莫非年事已高,耳力不堪?”
公子腾呆了一下,旋即躬身恳请“通武侯有功于大秦,更忠诚于大秦,不管他和武烈王之间生何种矛盾,他始终是为了大秦。”公子腾再拜“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请陛下三思。”
蒙恬暗自苦叹。前有武安君白起,今有通武侯王贲,都是与咸阳宫直接对抗,假如始皇帝像昭襄王一样痛下杀手,其后果不堪设想。冯氏毕竟是关东人,虽然权势很大,但其在大秦的地位终究无法与频阳王氏相提并论,尤其在军队里的影响力,更是没有可比性。
蒙恬也是躬身恳请“北军是大秦人的北军,武烈王只有靠大秦人才能控制北军,假如武烈王和老秦人变成了生死仇敌,北疆局势恐怕一不可收拾,最终必将影响到整个中土安危。”
始皇帝轻轻摆手“朕请你们去北疆调解,当然托之以国祚安危,允许你们便宜行事。一切以大局为重,切莫重蹈覆辙。”
蒙恬和公子腾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躬身领命。
=
武烈王公子宝鼎抵达苍头河前线。
北行辕各路主力大军以最快度赶到苍头河集结。
武烈王的战旗在要隘升起。
匈奴人大吃一惊,急忙派遣斥候探查。不待斥候探查到结果,秦军已经派出信使,武烈王约请匈奴人阵前相谈。
匈奴左贤王将信将疑,难道大秦人的武烈王重返北疆?中土的局势生了变化?匈奴人的攻击不但没有ji化中土内部的矛盾,反而让大秦的君臣冰释前嫌握手言和了?左贤王和部属们商量了一下,也派出一名信使到秦军打探虚实。
匈奴人的信使过了关隘,先看到的就是十里连营。穿过座座连营,匈奴使者震惊不已。秦军并不隐瞒实力,从步军到骑军,从战车到堆积如山的粮草,统统展现在匈奴使者的眼前。如此强大的实力,匈奴人根本抵御不了。
终于见到了声名显赫的武烈王,这位匈奴使者战战兢兢地表述了来意。
宝鼎并没有为难他,请他坐下,和颜悦色地说道“约见你们左贤王,不过是想约定一下决战日期。”
匈奴使者低着头,不敢说话。
“前段时间我回京都了。我们的皇帝打算出塞北伐,彻底击败你们,从而确保我北部疆域的安全,为此,我们准备了半年时间,并从各地调来军队。如今万事俱备,只求一战。”宝鼎笑道“请你回去告诉左贤王,三天后,请他后退三十里,给我大军出塞列阵腾出一块地方,然后你我各出精锐,决一死战。”
匈奴使者惶恐不安,急返回。
左贤王听说秦军在苍头河集结,连营十里,毫不犹豫,当即下令,连夜后撤三十里,以防不测。同时派人飞马赶赴大黑河,向坐镇后方的大单于头曼禀报军情,建议全军后撤大黑河一线,全力阻御秦军的攻击。
=
三天后,秦军出塞,摆下决战态势。
宝鼎射书匈奴,再请左贤王阵前相谈,约定决战日期。
匈奴人再退三十里,避而不战。
秦军推进三十里,步步进逼。
又过三天,秦军出塞九十里。
匈奴人做出判断,秦军未必有攻打大黑河的决心,但武烈王既然重返北疆,必然要展开反击,以迫使匈奴人撤兵,所以才以主力出塞,选择匈奴人兵力薄弱的大黑河一线做为突破口,而步步紧逼的决战态势和数次约定决战日期的做法其实都是一种心理攻击,试图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匈奴人能否决战?当然不能,决战对匈奴人来说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自取死路而已。匈奴人入侵的目的不过是为了掳掠,而另外一个目的就是不断打击秦人,把秦人压制在长城以内,继而给匈奴人集中力量攻打河西创造机会。
匈奴人有自知之明。自中土的大秦统一了整个中土后,匈奴人已经丧失了入侵的最佳机会,目前情况下,匈奴人若想杀进长城,先要增强自身实力,其次是要赢取战略上的优势,而无论是增强自身实力还是赢取战略上的优势,都必须拿下河西。
拿下河西的前提条件是破坏大秦和大月氏的联盟,而破坏大秦和大月氏联盟的最好办法,当然是建立匈奴人和大秦人之间的联盟。
大单于头曼和身边的亲信部属商量之后,断然下令全军后撤,于大黑河一线列阵阻敌,并派人十万火急赶赴贺兰山,要求攻击北地长城的匈奴军队急后撤。同时派出使者赶赴秦军大营求见武烈王,打探双方是否有议和结盟的可能。
匈奴人一如既往,你主力出战,而且是光明正大地要倾力决战,我理所当然避你锋芒,这颇符合“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游击战术。在塞外广袤草原上与匈奴人游击,秦军当然无力应对,一般情况下只有退回长城防线,尤其在粮草不足的情况下,但长此以往,边患越来越严重,大秦北疆镇戍将不堪重负。
然而,无论是统一前的秦赵燕三国,还是统一后的大秦,因为决策层是高高在上的豪门贵族,因为豪门贵族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他们从未真正重视北虏,即便北虏颇繁入侵,即便中土不得不修长城,但他们始终把北虏等同于野兽。正是这种深入骨髓的傲慢和自负,中土的统治阶层从未平等对待他们,只是一门心思想着征服或者驱赶。
这种思想由上至下,广泛植根于中土文化,以至于在武烈王一力促成的河西大月氏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