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23wx.cc,大秦帝国风云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援。由此可以推测,秦军的主攻方向就是苍头河,就是想把匈奴人赶出雁门。
大单于头曼和左贤王等左方诸王商量良久,决定不予支援,但为了重创秦军,岱海方向的匈奴军队要故意做出救援的假象,从而诱使秦军攻打岱海,继而围歼这支秦军。
匈奴人的军队一支支离开岱海,向东北方向飞驰而去。
第二天,羌廆率秦军推进十里,还是在“袋口”的边缘。
但就在这一天,苍头河战场发生了变化,秦军倾巢而出,司马尚指挥十几万大军逼近了苍头河,距离善无城只有三十里了,大战一触即发。
=
王贲指挥三万骑军猛攻鸿雁海。
澹林人实力不济,根本不是秦军的对手,虽然他们想守住鸿雁海,但双方的实力悬殊太大。澹林人在兵力上没有优势,在武器上也没有优势,在战斗力上同样没有优势,结果只有撤退,只有寄希望于匈奴人的救援。
秦军的目标不是击杀澹林人,而是虏掠驼马牛羊。澹林人为了救助族人,当然以舍弃驼马牛羊来延缓秦军的攻击速度。一个要抢,一个给你抢,皆大欢喜。澹林人掩护族人急速后撤,向闪电河方向飞速狂奔
秦军一分为三,蒙恬和司马断率军追杀澹林人,而曝布和熊庸率虎烈军向鸿雁海方向迂回,阻击匈奴人的救援,野狐则率代北军大肆掳掠,血洗鸿雁海大草原,然后驱赶着抢来的驼马牛羊急速返回无穷之门。
鸿雁海这边激战正酣,而岱海战场依旧僵持,苍头河战场上的气氛则是紧张得令人窒息。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澹林人在付出惨重代价后,终于逃到了闪电河,而秦军也彻底洗劫了鸿雁海,掳掠无数,顺利返回无穷之门。
匈奴人终于发现自己上当了,大单于头曼怒不可遏,下令全线攻击,疯狂报复。
岱海一线的左方诸率先向秦军发动了铺天盖地的攻击。
羌廆率军从容后撤,坚守隘口。
与此同时,司马尚也率军缓缓撤回,继续坚守要隘。大单于头曼亲自率军攻击,双方在武周要塞展开激烈厮杀。
武周要塞位于武周山,距离平城不过几十里,这导致平城岌岌可危,形势极度危急。
偏偏在这个时候,武烈侯下令,杨端和、辛胜率军渡过治水河,向鸡鸣山一带的燕军发动攻击,而王贲率军配合,实施两路夹击。
当匈奴人发动报复性攻击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武烈侯会把掳掠而回的驼马牛羊用于雁门战场,谁知武烈侯非常顽固,坚持预定攻击之策,集结十万步骑大军猛攻上谷郡。
杨端和和王贲都知道形势危急,秦军只有以最快速度拿下上谷郡,结束上谷战事,才能给雁门战场以支援。武烈侯这是拿代北做赌注,逼着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攻击燕国,但燕国早就有万全准备,鸡鸣山要隘更屯有数万军队,秦军急切间无法拿下上谷郡。
杨端和、王贲、辛胜、蒙恬等人商量之后,决定改变攻击策略,把大军一分为三。王贲率军从正面攻打鸡鸣山要隘,吸引鸡鸣山要隘的燕军主力。杨端和则率军从涿鹿方向强渡治水河,切断鸡鸣山要隘的退路,对鸡鸣山要隘形成包围。蒙恬和辛胜则沿着治水河南下,直杀居庸塞,阻击蓟城方向的援军。
秦军发动了攻击,鸡鸣山要隘被秦军包围,而蒙恬、辛胜则率军杀到居庸塞,秦燕两军在隘口激烈交战。蓟城震惊,燕王喜急派援军死守居庸塞。上谷郡可以放弃,但居庸塞绝不能放弃,居庸塞一丢,燕国旦夕覆灭。
杨端和、王贲急报武烈侯,上谷战场大局已定,燕军被包围在鸡鸣要隘,而中原军主力已经杀到居庸塞。考虑到整个代北战局,两人建议武烈侯,上谷战场暂时停战,一边招降被围燕军,一边屯兵居庸塞下,阻击蓟城燕军对上谷的反扑,如此可把部分驼马牛羊转送到雁门战场,确保主力大军可以挡住匈奴人的疯狂攻击。
武烈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两线作战让秦军难以为继,虏掠而来的数百万头牲畜又能维持多长时间?
宝鼎考虑再三,命令曝布率虎烈军再次出塞作战,从侧翼威胁岱海方向的匈奴人,以配合平城一线的秦军将士固守要隘。
=
代北战事爆发,秦国上下极度关注。
好在夏粮入库,咸阳竭尽全力予以支持,晋中三郡更是征发徭役,调集几十万庶民向代北运送粮食武器,但相比代北庞大的需求量,这些钱粮物资实在是杯水车薪。河北虽然在钱粮上无力支持,但王翦还是指挥大军向燕国的易水长城一线做出了攻击态势,李信更是指挥本部人马三次攻打汾门要隘,牢牢牵制了燕军主力。
攻坚战不是匈奴人的特长,大单于头曼看到伤亡越来越大,而秦军的防线始终固若磐石,不得不下令停战。
雁门战事在历时一个多月后终于结束,代北军民熬过了一段艰难的日子,但他们的付出扭转了代北战局,秦军终于打开了出塞的通道,利用澹林之胡的鸿雁海,对匈奴人的侧翼造成了重大威胁,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秦军在代北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上谷战场上,被团团包围的上谷三胡投降了,两万多人的军队就地整编并入代北军。
杨端和率军赶到居庸塞下,集结十万军队猛攻居庸北隘。武烈侯下了死命令,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一定要拿下居庸北隘口,以便对燕国的京都形成直接威胁。
半个月后,秦军攻占居庸北隘。
燕军为了守住居庸南关,不得不从蓟城调集了两万大军。燕王喜对形势非常悲观,把国事尽数托付于太子丹,带着部分大臣和王后嫔妃先行转移到了八百里外的令支城。
=
秦军在代北战场上的胜利直接影响到了中原局势。
深秋,秦齐楚韩魏五国终于达成了盟约,秦齐楚三国在中原形成了对峙局面,中原短期内是不会爆发战事了。
咸阳松了一口气,秦王政和中枢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东北,开始谋划灭燕大计。
公子扶苏上奏,恳请秦王政允许他率军攻打燕国。秦王政答应了,将其调往河北,与王翦一起远征燕国。
河北在秋收中大获丰收,虽然河北的农耕还没有全部恢复,河北还是羸弱不堪,但最起码今年冬天不会饿死人了,恐怖的大饥荒终于在河北失去了肆虐的能力,河北人终于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宝鼎上奏,督请中枢尽快决策攻打燕国。秦军越早攻下燕国,对代北战场就越是有利,对关东诸侯国的威慑也就越大,这可以大大加快统一进程。另外,宝鼎恳请中枢,重新起动西北策略的实施,利用楚国的支援尽快完成南岭大渠的开凿。这条大渠一旦开凿成功,对秦国来说意味着获得更大的疆土,意味着中土将获得更大的实力。
秦王政对代北局势忧心忡忡,他倒不是怕秦军守不住代北,而是秦军为了守住代北要付出惊人的代价,这个代价现在会影响到大秦的统一进程,未来也会影响到大秦稳定和发展。
秦王政书告宝鼎,在代北垦荒屯田是个办法,但这个办法显然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毕竟代北贫瘠,畜牧和屯田还是满足不了代北镇戍的需要,所以他建议修一条从咸阳直达阴山长城的驰道,有了这条驰道,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粮食物资的运输难题。
宝鼎大惊失色,急忙回书阻止。
=
=
=
援。由此可以推测,秦军的主攻方向就是苍头河,就是想把匈奴人赶出雁门。
大单于头曼和左贤王等左方诸王商量良久,决定不予支援,但为了重创秦军,岱海方向的匈奴军队要故意做出救援的假象,从而诱使秦军攻打岱海,继而围歼这支秦军。
匈奴人的军队一支支离开岱海,向东北方向飞驰而去。
第二天,羌廆率秦军推进十里,还是在“袋口”的边缘。
但就在这一天,苍头河战场发生了变化,秦军倾巢而出,司马尚指挥十几万大军逼近了苍头河,距离善无城只有三十里了,大战一触即发。
=
王贲指挥三万骑军猛攻鸿雁海。
澹林人实力不济,根本不是秦军的对手,虽然他们想守住鸿雁海,但双方的实力悬殊太大。澹林人在兵力上没有优势,在武器上也没有优势,在战斗力上同样没有优势,结果只有撤退,只有寄希望于匈奴人的救援。
秦军的目标不是击杀澹林人,而是虏掠驼马牛羊。澹林人为了救助族人,当然以舍弃驼马牛羊来延缓秦军的攻击速度。一个要抢,一个给你抢,皆大欢喜。澹林人掩护族人急速后撤,向闪电河方向飞速狂奔
秦军一分为三,蒙恬和司马断率军追杀澹林人,而曝布和熊庸率虎烈军向鸿雁海方向迂回,阻击匈奴人的救援,野狐则率代北军大肆掳掠,血洗鸿雁海大草原,然后驱赶着抢来的驼马牛羊急速返回无穷之门。
鸿雁海这边激战正酣,而岱海战场依旧僵持,苍头河战场上的气氛则是紧张得令人窒息。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澹林人在付出惨重代价后,终于逃到了闪电河,而秦军也彻底洗劫了鸿雁海,掳掠无数,顺利返回无穷之门。
匈奴人终于发现自己上当了,大单于头曼怒不可遏,下令全线攻击,疯狂报复。
岱海一线的左方诸率先向秦军发动了铺天盖地的攻击。
羌廆率军从容后撤,坚守隘口。
与此同时,司马尚也率军缓缓撤回,继续坚守要隘。大单于头曼亲自率军攻击,双方在武周要塞展开激烈厮杀。
武周要塞位于武周山,距离平城不过几十里,这导致平城岌岌可危,形势极度危急。
偏偏在这个时候,武烈侯下令,杨端和、辛胜率军渡过治水河,向鸡鸣山一带的燕军发动攻击,而王贲率军配合,实施两路夹击。
当匈奴人发动报复性攻击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武烈侯会把掳掠而回的驼马牛羊用于雁门战场,谁知武烈侯非常顽固,坚持预定攻击之策,集结十万步骑大军猛攻上谷郡。
杨端和和王贲都知道形势危急,秦军只有以最快速度拿下上谷郡,结束上谷战事,才能给雁门战场以支援。武烈侯这是拿代北做赌注,逼着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攻击燕国,但燕国早就有万全准备,鸡鸣山要隘更屯有数万军队,秦军急切间无法拿下上谷郡。
杨端和、王贲、辛胜、蒙恬等人商量之后,决定改变攻击策略,把大军一分为三。王贲率军从正面攻打鸡鸣山要隘,吸引鸡鸣山要隘的燕军主力。杨端和则率军从涿鹿方向强渡治水河,切断鸡鸣山要隘的退路,对鸡鸣山要隘形成包围。蒙恬和辛胜则沿着治水河南下,直杀居庸塞,阻击蓟城方向的援军。
秦军发动了攻击,鸡鸣山要隘被秦军包围,而蒙恬、辛胜则率军杀到居庸塞,秦燕两军在隘口激烈交战。蓟城震惊,燕王喜急派援军死守居庸塞。上谷郡可以放弃,但居庸塞绝不能放弃,居庸塞一丢,燕国旦夕覆灭。
杨端和、王贲急报武烈侯,上谷战场大局已定,燕军被包围在鸡鸣要隘,而中原军主力已经杀到居庸塞。考虑到整个代北战局,两人建议武烈侯,上谷战场暂时停战,一边招降被围燕军,一边屯兵居庸塞下,阻击蓟城燕军对上谷的反扑,如此可把部分驼马牛羊转送到雁门战场,确保主力大军可以挡住匈奴人的疯狂攻击。
武烈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两线作战让秦军难以为继,虏掠而来的数百万头牲畜又能维持多长时间?
宝鼎考虑再三,命令曝布率虎烈军再次出塞作战,从侧翼威胁岱海方向的匈奴人,以配合平城一线的秦军将士固守要隘。
=
代北战事爆发,秦国上下极度关注。
好在夏粮入库,咸阳竭尽全力予以支持,晋中三郡更是征发徭役,调集几十万庶民向代北运送粮食武器,但相比代北庞大的需求量,这些钱粮物资实在是杯水车薪。河北虽然在钱粮上无力支持,但王翦还是指挥大军向燕国的易水长城一线做出了攻击态势,李信更是指挥本部人马三次攻打汾门要隘,牢牢牵制了燕军主力。
攻坚战不是匈奴人的特长,大单于头曼看到伤亡越来越大,而秦军的防线始终固若磐石,不得不下令停战。
雁门战事在历时一个多月后终于结束,代北军民熬过了一段艰难的日子,但他们的付出扭转了代北战局,秦军终于打开了出塞的通道,利用澹林之胡的鸿雁海,对匈奴人的侧翼造成了重大威胁,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秦军在代北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上谷战场上,被团团包围的上谷三胡投降了,两万多人的军队就地整编并入代北军。
杨端和率军赶到居庸塞下,集结十万军队猛攻居庸北隘。武烈侯下了死命令,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一定要拿下居庸北隘口,以便对燕国的京都形成直接威胁。
半个月后,秦军攻占居庸北隘。
燕军为了守住居庸南关,不得不从蓟城调集了两万大军。燕王喜对形势非常悲观,把国事尽数托付于太子丹,带着部分大臣和王后嫔妃先行转移到了八百里外的令支城。
=
秦军在代北战场上的胜利直接影响到了中原局势。
深秋,秦齐楚韩魏五国终于达成了盟约,秦齐楚三国在中原形成了对峙局面,中原短期内是不会爆发战事了。
咸阳松了一口气,秦王政和中枢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东北,开始谋划灭燕大计。
公子扶苏上奏,恳请秦王政允许他率军攻打燕国。秦王政答应了,将其调往河北,与王翦一起远征燕国。
河北在秋收中大获丰收,虽然河北的农耕还没有全部恢复,河北还是羸弱不堪,但最起码今年冬天不会饿死人了,恐怖的大饥荒终于在河北失去了肆虐的能力,河北人终于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宝鼎上奏,督请中枢尽快决策攻打燕国。秦军越早攻下燕国,对代北战场就越是有利,对关东诸侯国的威慑也就越大,这可以大大加快统一进程。另外,宝鼎恳请中枢,重新起动西北策略的实施,利用楚国的支援尽快完成南岭大渠的开凿。这条大渠一旦开凿成功,对秦国来说意味着获得更大的疆土,意味着中土将获得更大的实力。
秦王政对代北局势忧心忡忡,他倒不是怕秦军守不住代北,而是秦军为了守住代北要付出惊人的代价,这个代价现在会影响到大秦的统一进程,未来也会影响到大秦稳定和发展。
秦王政书告宝鼎,在代北垦荒屯田是个办法,但这个办法显然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毕竟代北贫瘠,畜牧和屯田还是满足不了代北镇戍的需要,所以他建议修一条从咸阳直达阴山长城的驰道,有了这条驰道,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粮食物资的运输难题。
宝鼎大惊失色,急忙回书阻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