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顶点小说网 www.223wx.cc,大秦帝国风云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280章公子扶苏

    谁杀了秦国特使?

    顿弱赴齐,当然要防备敌人的行刺,所以其卫队有两百五十精锐,还有十几名武技高强的剑士贴身保护。另外蒙武还特意派遣麾下五十卫士跟随左右。三百多名悍卒的实力可想而知。顿弱过了齐国长城后,齐国又派了三百精兵沿途护送。这支六百多人的队伍竟然全军覆没,由此可以推想到伏击一方的兵力至少在两千人左右。

    显然,顿弱的死,与武烈侯没有直接关系。武烈侯手里有黑冰秘兵,有护军府黑鹰锐士,蓼园还有武技高强的剑士,蓼园巨贾也有实力相当不俗的私人武力,但无论动用那一股力量,都没有如此强悍的攻击力,更没办法在短短时间内让如此多的人秘密潜入齐国。现在齐国五都大军屯驻长城,封锁了边境,三五个人秘密潜入还差不多,大队人马根本进不去。

    难道此事是赵楚燕三国秘兵干的?或者是韩魏叛逆?他们迫切希望齐秦两国打起来,有充足的理由实施刺杀,但顿弱出使的事情极度机密,知道的人寥寥无几。退一步说,就算机密泄露了,但顿弱赴齐的速度非常快,而赵楚燕和韩魏叛逆即使要调集潜伏在齐国的全部力量进行伏击,也没有足够的时间。

    从此次刺杀来看,对手早就获悉了机密,并且做了周密部署,动用了一支实力强悍的队伍,然后在准确的地点和恰当的时间里进行了一次犀利的攻击。整个刺杀行动堪称完美无缺,而能做到如此完美的,只有齐国。

    齐王建当然不会做这种愚蠢而幼稚的事情,那么就剩下一个怀疑对象,那就是齐国朝堂上的激进势力。这股势力以太子睿、宗室和齐国一些世家贵族所组成。太子睿也不会愚蠢到为了攻击中原而去公开刺杀秦国使者,激化他和老王之间的矛盾,这会让老王丧失对他的信任,导致他太子的位置摇摇欲坠。

    这件事显然也不是太子睿干的,应该是他所在的派系干的,很可能就是军方贵族干的。

    然而,事情真的如此简单吗?如果世上的事都如此简单,任何一个人都能分析出前因后果来,那也就没有所谓的阴谋,所谓的真相了。

    真相到底是什么?谁要嫁祸给齐国的太子睿?谁想破坏齐秦盟约,并激化齐国老王和太子之间的矛盾,混乱齐国局势?

    赵燕楚三国和韩魏叛逆显然是最大的怀疑对象,他们理所当然要破坏齐秦盟约,把齐国推进中原战场,但谁给他们提供了机密?谁帮助他们把一支军队秘密送进齐国境内?是齐国的激进势力还是保守势力?

    当齐国老王勃然大怒,临淄上下惶恐不安之际,咸阳却陷入了令人窒息的沉默。

    秦王政和中枢大臣们在做出决策之前,必须弄清楚一件事,顿弱到底死于何人之手。秦国今年的目标是赵国,至于西南策略,那不过是转嫁灾难的权宜之策,但顿弱之死,让中枢遭遇了重大危机。

    如果齐国杀了顿弱,不管是老王下令杀的,还是齐国太子下令杀的,秦国将如何应对?是否改变既定策略?

    如果顿弱死于赵燕楚三国和韩魏叛逆之手,秦国应该拿出什么对策?

    如果顿弱是武烈侯杀的,咸阳又怎么办?

    就当前的形势来说,咸阳极度被动。有一个事实不可否认,不论谁杀了顿弱,秦王和中枢急不可耐地派人去中原接替武烈侯,打算全面控制中原,是一个重大错误,一个不可挽回的错误。正是这个决策失误,导致咸阳陷入被动。

    顿弱死在齐国,而目前各种证据对齐国非常不利,齐国百口莫辩,只能严阵以待,准备和秦国厮杀。秦国打不打?当然不能打。打齐国肯定是两败俱伤之局,必定耽搁统一大业,而打赵国却直接推动了统一大业的进程,所以秦国现在绝对不能和齐国开战。但是秦国如果不打,那等于向齐国示弱,告诉诸国,秦国不敢和齐国打仗,这不但让自身士气严重受挫,更影响到了中土大势,诸国可能因此愈发坚固合纵抗秦之策,这对秦国非常不利。

    咸阳进退两难,打也不是,不打也不行,一筹莫展。

    =

    武烈侯的报讯奏章非常简单,某年某月,某人死于某处,然后是事情的大概经过。没有对此事的分析,也没有对局势的判断,什么都没有。

    这足以表明武烈侯的态度。武烈侯的奏章内容向来丰富,唯独这一次,非常简单,可见他对咸阳的不满,对咸阳陷入被动之后的嘲讽。

    秦王政和部分中枢大臣试图找到理由让自己怀疑顿弱是死于武烈侯之手,但无论怎么分析,理由都不充分。武烈侯实施西南策略正是为了拯救中原,拯救中原是为了更好地稳定和控制中原,而稳定和控制中原是为了增加他的财富,增涨他的实力,而像现在这样以军队伏击顿弱,以此来挑起齐秦之间的战争,必定让中原陷入更大的危机,这显然与他的策略背道而驰。

    假如顿弱是被刺杀的,倒是可以怀疑到武烈侯头上,但现在顿弱和整个使团是在齐国境内被一支军队伏击而死。对手如此嚣张,如此强横,如此不计后果,和武烈侯的确扯不上多大关系。武烈侯即便仇恨咸阳夺走他的中原利益,即便想和秦王政正面对决,那也要建立在中原形势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中原都岌岌可危了,他拿什么与咸阳争斗?

    秦王政和部分中枢大臣最终不得不放弃了对武烈侯的怀疑,只能把此事归于对中土、中原和齐国形势的错误判断。

    既然在判断上出现了错误,制定了错误的决策,那么面对一触即发的中原战争,面对中原可能丢失继而导致秦国在战场上的全面失败,秦王政和他的亲信大臣们不得不改弦易辙,放弃即刻攻打赵国的决策,把拯救当前危局的希望寄托在武烈侯身上。

    秦王政现在很愤怒,也很失落,情绪非常恶劣。

    武烈侯在中原“拔剑”要与自己“对决”自己迫不得已只好应战。本来自己有绝对的把握击败武烈侯,谁知人算不如天算,自己的长剑刚刚“砍”下去,武烈侯尚未拔剑出鞘,自己就被一阵突如其来的狂风吹走了。武烈侯的运气太好,他借助天时地利,给了自己沉重一击。

    这一仗,武烈侯赢了,赢得轻松自如,不费吹灰之力,就如他在塞外和中原战场上,赢得不可思议。

    难道这是一个陷阱?或者,是我谋划错误?灾民南下转徙,中原度过危机,齐国丧失了攻打中原的最佳机会,这时候我派顿弱去齐国谈判,时机上不存在错误。这肯定不是我谋划的失误,而是我对齐国的缺乏了解,判断上出现了错误。

    秦王政无奈之下,只好承认自己的失败。他急书武烈侯,请他暂留中原,先解决眼前的危机,西南策略缓一缓无关紧要。

    武烈侯十万火急回书,西南策略关系到百万饥民的生死,我必须即刻南下。中原危机虽然严重,但只要秦国不主动攻击,战争就不会爆发,所以咸阳无须着急,马上派遣一位大臣来主持大局,全面处理危机即可。

    秦王政大怒,当着几位中枢大臣的面,把武烈侯的书信摔到了地上。

    武烈侯摆明了就是“要挟”这让秦王政怒不可遏。

    这一仗秦王政输了,颜面大失。虽然秦王政的失败可以归结于为运气不好,但顿弱被刺,秦国受辱,他这位大王最起码要承担决策上的错误,而决策之所以错误,是因为他要把武烈侯赶出中原,要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中原,然后拿到灭赵的大功。这是典型的卸磨杀驴,急功近利之举,结果他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自食恶果,不但威信受损,还赔上了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