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223wx.cc,问鼎记(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离放榜还有几天,应试过后的学子难得有如此轻松的休闲时光。不过说是放松,心里都高悬不下,中或不中两重天,十年寒窗,所求都是金榜题名。
幔陀关上窗户,抽出宝剑轻轻擦拭,心中却想,怎么不见夏祥出来?是了,夏祥定是看了母亲的信,得知了母亲死讯之后,正在伤心之中。
夏祥此时确实是在读母亲的信,不过他并没有伤心,相反,却还有几分开心,以及深感责任重大的沉甸甸的喜悦。
母亲的信,寥寥数语,只说了三件事情。
夏祥在打开母亲来信之前,压根儿就没有想到母亲会出事。
其一,和夏祥所想的一样,母亲教导他“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并要他谨记“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并告诫他,为官之道,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其二,母亲告诉夏祥,她已经离开了中山村,隐姓埋名远走他乡,让夏祥不必挂牵于她,她会一切安好,待时机到时,她自会和夏祥相见。夏祥只管牢记修其心治其身,而后为政于天下即可。生为男儿,若不能安邦济世,天天守在父母身边,也是枉为人子。
其三,母亲透露了一个秘密。夏祥之父夏长德原本是兄弟二人,只是夏祥叔叔夏长道因病早逝,临死之前叔叔委托爹爹一事,让夏祥娶两房妻子,一房继承夏长德香火,一房继承夏长道香火。夏祥一肩挑两门,可以名正言顺地娶两房正妻。
原来爹爹叫夏长德,若非是为了让他传承夏家香火,母亲或许还不会告诉他爹爹是谁。但眼下只有夏长德一个名字,此人是生是死,何许人也,母亲依然只字未提,颇让夏祥无奈。更让他哭笑不得的是,自己连爹爹是谁还不知道,却又冒出个叔叔,且是一个已经不在人世的叔叔。也罢,连爹爹都没有见过,叔叔没有见过就更不算什么了。只是要为叔叔一支传承香火,多娶一房妻子,怎么想都有一种怪异的感觉。
夏祥推开房门,见时儿和张厚在院中散步,有说有笑,萧五和沈包下棋,推棋认输,换上了滕正元和吴永旺,滕正元和吴永旺二人联手和沈包对弈,竟也没有占了上风。更好笑的是,二人常常为在哪里落子而争论不休,沈包就极有耐心地等二人争论出来一个结果后再下。
是的,滕正元和吴永旺也住在全有客栈。吴永旺还好,人到老时意气平,对夏祥并无不好的看法,滕正元却因夏存先一事,对夏祥成见极深,并不和夏祥说话,但他和沈包一见如故,成为至交好友。不知何故,滕正元和吴永旺二人都对张厚毫无兴致,连和张厚多说几句话的兴趣都欠奉。
自然,张厚对二人也是不屑一顾。若非和夏祥相识之时,是在好景常在太平居酒楼之上,让张厚误以为夏祥也是出身高官权贵之家,否则以夏祥的出身,张厚也是不屑于结识的。张厚出身官宦世家,只愿结交王公贵族子弟。
夏祥在门口站立片刻,忽听门外传来一老一少说话的声音。
“曹三郎,老夫找夏郎君有要事相商,你下次再来,不必非要和老夫一起,省得让夏郎君分神。”
“金甲先生此言差矣,夏郎君更想见我而不是你。你所说的要事,对他来说只是麻烦,并无帮助,你又何必总是烦他?”
“刚而不韧者,难成大事。韧而不刚者,大事难成。是以对夏郎君这般难得一见的人物,要刚韧兼顾,才能说动他。”
“说动他做什么?莫怪在下失礼,金甲先生想收夏郎君为徒是痴心妄想。夏郎君是何等风采的人物,怎会入了医行?罢了罢了,先生还是收了心思,不要误人前程也不要误了自己的事情。夏郎君眼见就要中状元,当上翰林学士了。”
“谁说夏郎君要中状元?他连会试都通不过,根本没有资格参加殿试,还中哪门子状元?你这才是痴心妄想。”
二人的声音由远及近,客栈的大门吱呀一响,金甲和曹殊隽并肩走
了进来。
曹殊隽一眼看到夏祥正站在门口,顿时快步如飞来到夏祥面前,一把拉过夏祥,飞奔进屋,将房门紧闭上锁,哈哈一笑:“金甲先生,请先稍候片刻,待我和夏郎君说完事情,再开门迎客。”
金甲和曹殊隽在全有客栈门口不期而遇,二人各怀心思,都想抢先一步见到夏祥,不料还是曹殊隽快了一步,金甲被挡在门外,气得直吹胡子。
“竖子,竖子!”
张厚听到刚才金甲之话,大感好奇,凑了过来,朝金甲施一礼:“金甲先生请了,在下张厚,和夏郎君是同年的士子。方才听先生之言,说是夏郎君连会试都通不过,但以夏郎君之才,虽不是状元,也要是探花才对……”
金甲心思简单,并不知道张厚话里话外有打探之意,当即讥笑一声:“话是不错,夏郎君再是才高八斗又能如何?有人故意不让他考中,他就是有通天的本事,也只能落榜。会试落榜,不能参加殿试面君,状元、榜眼和探花都是皇上钦点,他中哪朝的状元、探花?依老夫看,还不如随老夫去学医。良相良医,一个治国一个医人,都是孔孟之道圣人之法。”
张厚将金甲拉到树后,小声问道:“敢问先生从何得知夏郎君落榜之事?明日才会放榜。”
金甲神秘一笑,鼻孔朝天,哼了一声:“老夫听文昌举亲口所说!”
时儿惊道:“应试不是要糊名和誊录?文昌举文尚书虽是主考官,也无权查看考生的原始试卷,他怎会清楚哪一份试卷是夏郎君所做?”
糊名就是把考生姓名糊上,不让主考官看到,以免徇私舞弊。但糊名之后,依然可以从笔迹判断,比糊名更为严厉的誊录制度就应运而生了。誊录是由文吏将考生试卷从头到尾抄录下来,除了姓名之外,一字不落。如此考官只能从文章来判断考生的才能,不能从姓名和笔迹来为自己的学生和熟识之人大开方便之门。
&... -->>
离放榜还有几天,应试过后的学子难得有如此轻松的休闲时光。不过说是放松,心里都高悬不下,中或不中两重天,十年寒窗,所求都是金榜题名。
幔陀关上窗户,抽出宝剑轻轻擦拭,心中却想,怎么不见夏祥出来?是了,夏祥定是看了母亲的信,得知了母亲死讯之后,正在伤心之中。
夏祥此时确实是在读母亲的信,不过他并没有伤心,相反,却还有几分开心,以及深感责任重大的沉甸甸的喜悦。
母亲的信,寥寥数语,只说了三件事情。
夏祥在打开母亲来信之前,压根儿就没有想到母亲会出事。
其一,和夏祥所想的一样,母亲教导他“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并要他谨记“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并告诫他,为官之道,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其二,母亲告诉夏祥,她已经离开了中山村,隐姓埋名远走他乡,让夏祥不必挂牵于她,她会一切安好,待时机到时,她自会和夏祥相见。夏祥只管牢记修其心治其身,而后为政于天下即可。生为男儿,若不能安邦济世,天天守在父母身边,也是枉为人子。
其三,母亲透露了一个秘密。夏祥之父夏长德原本是兄弟二人,只是夏祥叔叔夏长道因病早逝,临死之前叔叔委托爹爹一事,让夏祥娶两房妻子,一房继承夏长德香火,一房继承夏长道香火。夏祥一肩挑两门,可以名正言顺地娶两房正妻。
原来爹爹叫夏长德,若非是为了让他传承夏家香火,母亲或许还不会告诉他爹爹是谁。但眼下只有夏长德一个名字,此人是生是死,何许人也,母亲依然只字未提,颇让夏祥无奈。更让他哭笑不得的是,自己连爹爹是谁还不知道,却又冒出个叔叔,且是一个已经不在人世的叔叔。也罢,连爹爹都没有见过,叔叔没有见过就更不算什么了。只是要为叔叔一支传承香火,多娶一房妻子,怎么想都有一种怪异的感觉。
夏祥推开房门,见时儿和张厚在院中散步,有说有笑,萧五和沈包下棋,推棋认输,换上了滕正元和吴永旺,滕正元和吴永旺二人联手和沈包对弈,竟也没有占了上风。更好笑的是,二人常常为在哪里落子而争论不休,沈包就极有耐心地等二人争论出来一个结果后再下。
是的,滕正元和吴永旺也住在全有客栈。吴永旺还好,人到老时意气平,对夏祥并无不好的看法,滕正元却因夏存先一事,对夏祥成见极深,并不和夏祥说话,但他和沈包一见如故,成为至交好友。不知何故,滕正元和吴永旺二人都对张厚毫无兴致,连和张厚多说几句话的兴趣都欠奉。
自然,张厚对二人也是不屑一顾。若非和夏祥相识之时,是在好景常在太平居酒楼之上,让张厚误以为夏祥也是出身高官权贵之家,否则以夏祥的出身,张厚也是不屑于结识的。张厚出身官宦世家,只愿结交王公贵族子弟。
夏祥在门口站立片刻,忽听门外传来一老一少说话的声音。
“曹三郎,老夫找夏郎君有要事相商,你下次再来,不必非要和老夫一起,省得让夏郎君分神。”
“金甲先生此言差矣,夏郎君更想见我而不是你。你所说的要事,对他来说只是麻烦,并无帮助,你又何必总是烦他?”
“刚而不韧者,难成大事。韧而不刚者,大事难成。是以对夏郎君这般难得一见的人物,要刚韧兼顾,才能说动他。”
“说动他做什么?莫怪在下失礼,金甲先生想收夏郎君为徒是痴心妄想。夏郎君是何等风采的人物,怎会入了医行?罢了罢了,先生还是收了心思,不要误人前程也不要误了自己的事情。夏郎君眼见就要中状元,当上翰林学士了。”
“谁说夏郎君要中状元?他连会试都通不过,根本没有资格参加殿试,还中哪门子状元?你这才是痴心妄想。”
二人的声音由远及近,客栈的大门吱呀一响,金甲和曹殊隽并肩走
了进来。
曹殊隽一眼看到夏祥正站在门口,顿时快步如飞来到夏祥面前,一把拉过夏祥,飞奔进屋,将房门紧闭上锁,哈哈一笑:“金甲先生,请先稍候片刻,待我和夏郎君说完事情,再开门迎客。”
金甲和曹殊隽在全有客栈门口不期而遇,二人各怀心思,都想抢先一步见到夏祥,不料还是曹殊隽快了一步,金甲被挡在门外,气得直吹胡子。
“竖子,竖子!”
张厚听到刚才金甲之话,大感好奇,凑了过来,朝金甲施一礼:“金甲先生请了,在下张厚,和夏郎君是同年的士子。方才听先生之言,说是夏郎君连会试都通不过,但以夏郎君之才,虽不是状元,也要是探花才对……”
金甲心思简单,并不知道张厚话里话外有打探之意,当即讥笑一声:“话是不错,夏郎君再是才高八斗又能如何?有人故意不让他考中,他就是有通天的本事,也只能落榜。会试落榜,不能参加殿试面君,状元、榜眼和探花都是皇上钦点,他中哪朝的状元、探花?依老夫看,还不如随老夫去学医。良相良医,一个治国一个医人,都是孔孟之道圣人之法。”
张厚将金甲拉到树后,小声问道:“敢问先生从何得知夏郎君落榜之事?明日才会放榜。”
金甲神秘一笑,鼻孔朝天,哼了一声:“老夫听文昌举亲口所说!”
时儿惊道:“应试不是要糊名和誊录?文昌举文尚书虽是主考官,也无权查看考生的原始试卷,他怎会清楚哪一份试卷是夏郎君所做?”
糊名就是把考生姓名糊上,不让主考官看到,以免徇私舞弊。但糊名之后,依然可以从笔迹判断,比糊名更为严厉的誊录制度就应运而生了。誊录是由文吏将考生试卷从头到尾抄录下来,除了姓名之外,一字不落。如此考官只能从文章来判断考生的才能,不能从姓名和笔迹来为自己的学生和熟识之人大开方便之门。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