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223wx.cc,盛唐烟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六章雪夜(五下)
当第一声警钟敲响之时,柘折城大相白沙尔正在翻看一卷经文。
那卷经书不知道已经被他看过了多少遍,里面纸张已经发乌,边角处也有很多地方完全被磨碎。但白沙尔还是舍不得换一本,依旧将其像宝贝一样藏在身边,即便是在行军打仗的时候,也不肯丢下。
那是他的老师传给他的宝贝。完全由上好的中国纸印制。二十多年前,这样厚的一叠中国纸,足够换两匹一雌一雄的骆驼,或者四个年青的女人。虽然如今大食国内,也有了很多造纸作坊。导致纸张价格已经勉强可以被普通人接受。但大食商人造出来的纸张,却远不及中国纸这般白净、柔韧。用来印刷经文,也不及中国纸吸墨、清楚。况且这本经文的很多边边角角,还留着当年老师的亲笔注释。每一行字都能令人茅塞顿开,每一行字,都凝结着老师的期待与智慧。
经文无所不包。据老师说,无论天下任何问题,都可以在经文里找到答案。但是,白沙尔最近将经文重新翻阅了无数遍,却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真神的虔诚信徒们,却败在了将来一定会下地狱的无信者手里?并且败得那样狼狈不堪?!!
**的真实兵力,白沙尔早已派人打探清楚了。的确只有两千出头,并且其中一大半儿是临时加入队伍的马贼,根本起不到多大作用。可越是这样,他心里头才越觉得不甘。敢情堂堂拥众数万的大宛国,居然被一个来自东方的懵懂时少年,带着六百多护卫给灭了。这个故事传回他的故乡去,让他该如何去面对曾经在自己身上寄予厚望的教法官?如何去面对始终在背后给予自己强力支持的王弟曼苏尔?
即便这两人不追究他在柘折城一战的失职,继续给他支持和信任,他又通过何种手段来挽回声誉?召集临近各地所有穆特瓦尔,跟**决一死战么?白沙尔不相信自己能有机会重新夺回柘折城。虽然他已经派人四下去宣传鼓动,并且纠集起了一些时刻愿意为真神献身的虔诚教徒。
可一伙没有经过严格训练乌合之众,怎可能爬得过柘折城那高大的石头墙?况且明年开春之后,众人所要面对的,就不仅仅是区区两千人的使团,而是封常清带领的安西大军。
即便真神降下了恩典,让白沙尔有机会从那个叫王洵的少年手里重新夺回柘折城。白沙尔也不认为,自己能将此城控制太久。安西军西进之势不可阻挡,而药刹水两岸的人心,也不再属于天方教。后者是他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无关乎信仰是否虔诚。只要目睹了周围城市这几年变化的人其实心里头都清楚,在天方教徒的控制下,药刹水沿岸各地,几乎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凋敝。曾经的繁华的街市日渐萧条,曾经亮丽的楼台馆舍,日渐衰败。曾经茂盛的农田,日渐荒凉…….,就连女人和孩子们脸上的笑容都减少了许多,每双眼睛里几乎都带着难以掩饰的疑虑和愁苦。
可白沙尔却记得老师说过,真神之所以让他的智慧在世间传播,目的是结束所有战乱,瘟疫和灾难,给世间带来永久的和平与安详。而讲经人和穆特瓦尔们的使命,不是杀戮和破坏,是通过各种努力,最终建立地上的天国。
可事实上呢?自己和同行们带给药刹水两岸的是什么?为何事实会和美好的愿望相背而驰?!既然严格遵照真神的旨意行事,只会把城市带入困境。又怎能怪那些城主、国主们,又偷偷地倒向了曾经控制过他们,同时却也给他们送来了文明与繁华的大唐?
这一切,白沙尔凭借自己的智慧,在经书中无法找到答案。他现在特别怀念在老师身边的日子,几乎所有谜团,都能被老师用几句简短的话,轻而易举的解释清楚。虽然老师因为受伍麦叶家族的牵连,锒铛入狱,并且最后被教法官大人宣布为异端处死。但白沙尔依旧认为,老师对经文的理解,比教法官大人更深入了不止一点半点。(注1)
有些话没必要说在明面上。白沙尔不像老师那么固执。出身于小门小户的他,更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也不是拘泥于意气之争。他也没打算像老师那样,必要时可以用生命来捍卫教义。他只是想,把自己学过的知识利用起来,切实去解决目前自己所遇到的困难。
这个要求足够低微,然而,现实却再度让他失望。经文里没有一句话,告诉他眼下该如何去做。也找不到任何类似的,可供参考的例子。而老师当年辛苦写下的注解里,更是从未涉及到,讲经人应该如何参与进一场国家与国家的碰撞,并且在形势不利情况下反败为胜。老师的那些注释,更多的是他个人在读书时的感悟,更倾向于空谈,而不是实践。所以也难怪老师和他所支持的人会失败,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凄凉结局。
反复揣摩却一无所获,白沙尔心中对经文和自己的老师不仅有了些失望。就在此刻,外边忽然传来了一记清脆的钟声,紧接着,是更大的一声脆响。吓得他手一哆嗦,不小心碰翻了身边的油灯,把里边的灯油... -->>
第六章雪夜(五下)
当第一声警钟敲响之时,柘折城大相白沙尔正在翻看一卷经文。
那卷经书不知道已经被他看过了多少遍,里面纸张已经发乌,边角处也有很多地方完全被磨碎。但白沙尔还是舍不得换一本,依旧将其像宝贝一样藏在身边,即便是在行军打仗的时候,也不肯丢下。
那是他的老师传给他的宝贝。完全由上好的中国纸印制。二十多年前,这样厚的一叠中国纸,足够换两匹一雌一雄的骆驼,或者四个年青的女人。虽然如今大食国内,也有了很多造纸作坊。导致纸张价格已经勉强可以被普通人接受。但大食商人造出来的纸张,却远不及中国纸这般白净、柔韧。用来印刷经文,也不及中国纸吸墨、清楚。况且这本经文的很多边边角角,还留着当年老师的亲笔注释。每一行字都能令人茅塞顿开,每一行字,都凝结着老师的期待与智慧。
经文无所不包。据老师说,无论天下任何问题,都可以在经文里找到答案。但是,白沙尔最近将经文重新翻阅了无数遍,却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真神的虔诚信徒们,却败在了将来一定会下地狱的无信者手里?并且败得那样狼狈不堪?!!
**的真实兵力,白沙尔早已派人打探清楚了。的确只有两千出头,并且其中一大半儿是临时加入队伍的马贼,根本起不到多大作用。可越是这样,他心里头才越觉得不甘。敢情堂堂拥众数万的大宛国,居然被一个来自东方的懵懂时少年,带着六百多护卫给灭了。这个故事传回他的故乡去,让他该如何去面对曾经在自己身上寄予厚望的教法官?如何去面对始终在背后给予自己强力支持的王弟曼苏尔?
即便这两人不追究他在柘折城一战的失职,继续给他支持和信任,他又通过何种手段来挽回声誉?召集临近各地所有穆特瓦尔,跟**决一死战么?白沙尔不相信自己能有机会重新夺回柘折城。虽然他已经派人四下去宣传鼓动,并且纠集起了一些时刻愿意为真神献身的虔诚教徒。
可一伙没有经过严格训练乌合之众,怎可能爬得过柘折城那高大的石头墙?况且明年开春之后,众人所要面对的,就不仅仅是区区两千人的使团,而是封常清带领的安西大军。
即便真神降下了恩典,让白沙尔有机会从那个叫王洵的少年手里重新夺回柘折城。白沙尔也不认为,自己能将此城控制太久。安西军西进之势不可阻挡,而药刹水两岸的人心,也不再属于天方教。后者是他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无关乎信仰是否虔诚。只要目睹了周围城市这几年变化的人其实心里头都清楚,在天方教徒的控制下,药刹水沿岸各地,几乎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凋敝。曾经的繁华的街市日渐萧条,曾经亮丽的楼台馆舍,日渐衰败。曾经茂盛的农田,日渐荒凉…….,就连女人和孩子们脸上的笑容都减少了许多,每双眼睛里几乎都带着难以掩饰的疑虑和愁苦。
可白沙尔却记得老师说过,真神之所以让他的智慧在世间传播,目的是结束所有战乱,瘟疫和灾难,给世间带来永久的和平与安详。而讲经人和穆特瓦尔们的使命,不是杀戮和破坏,是通过各种努力,最终建立地上的天国。
可事实上呢?自己和同行们带给药刹水两岸的是什么?为何事实会和美好的愿望相背而驰?!既然严格遵照真神的旨意行事,只会把城市带入困境。又怎能怪那些城主、国主们,又偷偷地倒向了曾经控制过他们,同时却也给他们送来了文明与繁华的大唐?
这一切,白沙尔凭借自己的智慧,在经书中无法找到答案。他现在特别怀念在老师身边的日子,几乎所有谜团,都能被老师用几句简短的话,轻而易举的解释清楚。虽然老师因为受伍麦叶家族的牵连,锒铛入狱,并且最后被教法官大人宣布为异端处死。但白沙尔依旧认为,老师对经文的理解,比教法官大人更深入了不止一点半点。(注1)
有些话没必要说在明面上。白沙尔不像老师那么固执。出身于小门小户的他,更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也不是拘泥于意气之争。他也没打算像老师那样,必要时可以用生命来捍卫教义。他只是想,把自己学过的知识利用起来,切实去解决目前自己所遇到的困难。
这个要求足够低微,然而,现实却再度让他失望。经文里没有一句话,告诉他眼下该如何去做。也找不到任何类似的,可供参考的例子。而老师当年辛苦写下的注解里,更是从未涉及到,讲经人应该如何参与进一场国家与国家的碰撞,并且在形势不利情况下反败为胜。老师的那些注释,更多的是他个人在读书时的感悟,更倾向于空谈,而不是实践。所以也难怪老师和他所支持的人会失败,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凄凉结局。
反复揣摩却一无所获,白沙尔心中对经文和自己的老师不仅有了些失望。就在此刻,外边忽然传来了一记清脆的钟声,紧接着,是更大的一声脆响。吓得他手一哆嗦,不小心碰翻了身边的油灯,把里边的灯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