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罢兵之议 (2/2)
顶点小说网 www.223wx.cc,斩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中,两位太后皆都尚在,唯华阳太后年纪高大,精神渐渐一日不如一日。
从那年嫪毐之乱的处置,华阳太后也知道自己这个孙子和父祖大不相同,秉性坚毅,是绝不肯受人牵制的。想想自己年纪这般老迈,也没有几年的活头,这大秦终究还是要靠他自己来担当。故而对于政事料理,一概甚少开口,只在宫中颐养。
当然,毕竟华阳太后还是要有所安排,故而为秦王政娶了楚国宗女为后,其大婚之时,诸侯使者无不贺之。如今已生有一子,名为扶苏。
两位太后因有前面之事,始终不相往来,秦王政作为后辈,却不肯失了礼数,时常带了王后到两宫探望。
华阳太后一生无出,深以为憾,见了重孙扶苏,一向喜欢的紧,虽然这几日精神不济,但看到这重孙子在塌下调皮玩耍,老太后乐的合不拢嘴。
偶然间看秦王政眉头不展,似有什么心事,华阳太后问时,秦王政遂将燕赵之事说了,华阳太后叹了口气,道:“往日穰侯为相,以武安君为将,攻无不取,战无不胜。然秦之地不广,后先王用范雎之策,远交近攻,和齐燕而攻魏、韩、楚、赵。二十年间,秦之国日强。”
“韩魏者,居于中原,近秦之地,为心腹之患,燕者孤弱偏远,纵有所强,亦不过皮癣之疾也。”
“昔日赵军为强,诸侯昔多恃之以抗我,如今既灭其大军,苟延残喘而已,灭了韩魏,北取之可也。”
“如能得了三晋之地,齐、楚、燕三诸侯,又有何惧哉!”
华阳太后说着,见嬴政沉思不语,又道:“我老矣,不过随口一说,这等大事,还需与诸臣细商之才是。”
嬴政点点头,谢过了老太后,又在宫中待了一会,这才辞去。
不过老太后的几句话,和李斯所说相符,秦王政大为心动,又和昌平君商议了,遣使军前,令王翦促燕国使者进都中求和。
王翦接到咸阳诏旨,见咸阳决议于燕赵议和,遂派人去榆次见太子丹,道前日荆轲来军前议和,兹体事大,非自己敢决,可请燕国使者往咸阳一行。
太子丹见过王翦使者,赏了金玉车马,令其回去。然后召众谋士商议。
张良笑道:“秦虽欲议和,但我使者到咸阳,秦欲挽回颜面,定多方留难,臣以为荆卿可使!”
荆轲大笑道:“此固臣之愿也。”
于是太子丹为荆轲备高车华服,遣其西去。荆轲带了太子属下宾客侍卫五十余人,自榆次起行,赶奔咸阳。至于太原这里,既有议和之意,双方皆固守营垒,对峙不战。
荆轲一路招摇,足足二十日,才到了咸阳。
秦王政欲议和燕赵,乃是为坏太子丹欲与诸侯合纵之事,又要示人以秦国之强,议和乃燕赵主动。故而早有安排,荆轲到了咸阳之后,出面接待荆轲的,乃是几个百石之吏,那些重臣列卿,无一主动约请者,至于进见大王,更是没人提起。
燕国当初对姚贾,亦是如此,荆轲前来咸阳,张良等人如何预料不到,早已有了定计。秦国重臣既然不见,荆轲也不着急,每日里高车大马,往来咸阳市中,四处拜见诸侯游士宾客。但见有一长可用者,荆轲无不给于厚赠,口中颂太子丹之德,约其北上游燕。
荆轲为人,深沉大度,好书剑,出手又大方,诸侯宾客在秦者,无不喜之。十几日下来,荆轲在游士宾客中名声鹊起。
有的宾客见荆轲终日悠游,并不以和议之事为意,私下劝道:“君为燕国之使,来秦议和而不得见权贵与大王,岂非有负于太子之念乎?何不多以金玉贿大王近臣。”
荆轲大笑道:“我燕赵之兵在太原,夺十余城之地,两军对峙,秦对我军无可奈何,和亦可,不和亦可。以金玉贿近臣,莫如赠之豪杰贤士乐!”
荆轲此话传开,诸侯宾客皆议之。昌平君、李斯等朝中卿相,府中多有宾客知道,自然报于主君,昌平君闻言大怒,道:“此子狂妄,我必辱之,以为姚贾报仇!”
于是昌平君大设酒宴,尽召诸侯质子使者会饮。
昌平君为秦国右相,乃是百官之长,诸侯质子使者在秦者,闻昌平君相邀,无不备了厚礼,早早上门进见。
昌平君有意羞辱荆轲,自然令馆驿小吏通知了荆轲。荆轲听说是昌平君相召,倒也爽快,带了从人就赶奔昌平君府中。
荆轲来到昌平君的府前之时,诸侯宾客质子都已早早赶到。府前的门吏,都是得了昌平君吩咐的,他人来了,自然顺顺当当进去,待见了荆轲,却是视而不见。丝毫不予理睬。
荆轲高坐在大车之上,见门吏一个个仰首观天,并无迎客之意,荆轲知其有意为之,当下心中一转,计上心来。(未完待续)
中,两位太后皆都尚在,唯华阳太后年纪高大,精神渐渐一日不如一日。
从那年嫪毐之乱的处置,华阳太后也知道自己这个孙子和父祖大不相同,秉性坚毅,是绝不肯受人牵制的。想想自己年纪这般老迈,也没有几年的活头,这大秦终究还是要靠他自己来担当。故而对于政事料理,一概甚少开口,只在宫中颐养。
当然,毕竟华阳太后还是要有所安排,故而为秦王政娶了楚国宗女为后,其大婚之时,诸侯使者无不贺之。如今已生有一子,名为扶苏。
两位太后因有前面之事,始终不相往来,秦王政作为后辈,却不肯失了礼数,时常带了王后到两宫探望。
华阳太后一生无出,深以为憾,见了重孙扶苏,一向喜欢的紧,虽然这几日精神不济,但看到这重孙子在塌下调皮玩耍,老太后乐的合不拢嘴。
偶然间看秦王政眉头不展,似有什么心事,华阳太后问时,秦王政遂将燕赵之事说了,华阳太后叹了口气,道:“往日穰侯为相,以武安君为将,攻无不取,战无不胜。然秦之地不广,后先王用范雎之策,远交近攻,和齐燕而攻魏、韩、楚、赵。二十年间,秦之国日强。”
“韩魏者,居于中原,近秦之地,为心腹之患,燕者孤弱偏远,纵有所强,亦不过皮癣之疾也。”
“昔日赵军为强,诸侯昔多恃之以抗我,如今既灭其大军,苟延残喘而已,灭了韩魏,北取之可也。”
“如能得了三晋之地,齐、楚、燕三诸侯,又有何惧哉!”
华阳太后说着,见嬴政沉思不语,又道:“我老矣,不过随口一说,这等大事,还需与诸臣细商之才是。”
嬴政点点头,谢过了老太后,又在宫中待了一会,这才辞去。
不过老太后的几句话,和李斯所说相符,秦王政大为心动,又和昌平君商议了,遣使军前,令王翦促燕国使者进都中求和。
王翦接到咸阳诏旨,见咸阳决议于燕赵议和,遂派人去榆次见太子丹,道前日荆轲来军前议和,兹体事大,非自己敢决,可请燕国使者往咸阳一行。
太子丹见过王翦使者,赏了金玉车马,令其回去。然后召众谋士商议。
张良笑道:“秦虽欲议和,但我使者到咸阳,秦欲挽回颜面,定多方留难,臣以为荆卿可使!”
荆轲大笑道:“此固臣之愿也。”
于是太子丹为荆轲备高车华服,遣其西去。荆轲带了太子属下宾客侍卫五十余人,自榆次起行,赶奔咸阳。至于太原这里,既有议和之意,双方皆固守营垒,对峙不战。
荆轲一路招摇,足足二十日,才到了咸阳。
秦王政欲议和燕赵,乃是为坏太子丹欲与诸侯合纵之事,又要示人以秦国之强,议和乃燕赵主动。故而早有安排,荆轲到了咸阳之后,出面接待荆轲的,乃是几个百石之吏,那些重臣列卿,无一主动约请者,至于进见大王,更是没人提起。
燕国当初对姚贾,亦是如此,荆轲前来咸阳,张良等人如何预料不到,早已有了定计。秦国重臣既然不见,荆轲也不着急,每日里高车大马,往来咸阳市中,四处拜见诸侯游士宾客。但见有一长可用者,荆轲无不给于厚赠,口中颂太子丹之德,约其北上游燕。
荆轲为人,深沉大度,好书剑,出手又大方,诸侯宾客在秦者,无不喜之。十几日下来,荆轲在游士宾客中名声鹊起。
有的宾客见荆轲终日悠游,并不以和议之事为意,私下劝道:“君为燕国之使,来秦议和而不得见权贵与大王,岂非有负于太子之念乎?何不多以金玉贿大王近臣。”
荆轲大笑道:“我燕赵之兵在太原,夺十余城之地,两军对峙,秦对我军无可奈何,和亦可,不和亦可。以金玉贿近臣,莫如赠之豪杰贤士乐!”
荆轲此话传开,诸侯宾客皆议之。昌平君、李斯等朝中卿相,府中多有宾客知道,自然报于主君,昌平君闻言大怒,道:“此子狂妄,我必辱之,以为姚贾报仇!”
于是昌平君大设酒宴,尽召诸侯质子使者会饮。
昌平君为秦国右相,乃是百官之长,诸侯质子使者在秦者,闻昌平君相邀,无不备了厚礼,早早上门进见。
昌平君有意羞辱荆轲,自然令馆驿小吏通知了荆轲。荆轲听说是昌平君相召,倒也爽快,带了从人就赶奔昌平君府中。
荆轲来到昌平君的府前之时,诸侯宾客质子都已早早赶到。府前的门吏,都是得了昌平君吩咐的,他人来了,自然顺顺当当进去,待见了荆轲,却是视而不见。丝毫不予理睬。
荆轲高坐在大车之上,见门吏一个个仰首观天,并无迎客之意,荆轲知其有意为之,当下心中一转,计上心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