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山雨欲来(求票) (2/2)
顶点小说网 www.223wx.cc,斩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子嘉,安排的也是极为的周到。只要在武阳,两人也是时常相聚,探讨诸侯局势,更是送了公子嘉不少赏玩之物以悦其心。
但当初赵王偃在时,公子嘉以长子之身,虽然不能得太子之位,却也为赵王偃所重,参与政事,在邯郸也是风云人物,如今到了武阳,成为闲散之人,这个落差一直让公子嘉耿耿于怀。过的一点都不快乐。
他和李牧关系一向不错,所以,公子嘉心里也是希望李牧能为自己在邯郸周旋一二,即便不能回邯郸,是否能让自己到代北去,执掌代郡。
在公子嘉看来,原先代北三郡,地广兵强,那时要去代北,春平侯等人顾虑自己坐大难制,那肯定不会同意,但现在代北不过一郡而已,几乎四面为燕国所围,尽留一线之地和中山想通,又没有什么兵马,或许春平侯等人就不会坚决反对。
只是公子嘉说是说了,李牧却是顾左右而言他,并未允诺。
这让公子嘉颇为失望。
酒席宴上,众人皆欢,公子嘉却是闷闷。很快就扶醉而去。
看着公子嘉的样子,李牧也是无可奈何。
自己虽为大将军,执掌军事,但毕竟不如春平侯,乃是宗室重臣,又受太后所近。如今赵局面危难,非齐心协力,共抗时艰不可,平日里对于春平侯,李牧也是多加忍让,政务上很少参与。
自己原本和公子嘉为善,颇受太后所忌,好不容易才得以回来,执掌军事,如何又能在这时候去触太后和春平侯的逆鳞,去为公子嘉说项!
倒不是怕丧了大权,而是赵国的危局,不容自己有所闪失。
相比于国事,公子嘉的个人之情,李牧也只能放到一边。
不过看到了公子嘉,李牧也想到了自己的外孙和女儿。
女儿孤身在燕,身边也没有可信重之人,将来对于外孙,可不是什么好事。自己将来,少不得还要为女儿打算一二。
如果有机会,将来让儿子来燕相助,或是一个办法。
当然,这还是多少年后的事,倒不是什么急务,当下最要紧的,是打好上党太原这一战。
对于太子丹所提出的建议,李牧详细考虑了一下,也觉得甚当。
当然争执也有,那就是赵出兵多少的问题。
赵国这两年丧失丁壮太多,李牧的十万代北军,上次也折损了两成还多,动兵太多,赵国实在是承受不起。
不过这两国联军,出的太少,那将来划分战果,可免不了就要吃亏。李牧思索再三,答应出动五万代北精锐,由自己亲自统带。
本次燕赵对秦,整体上看是燕为主,这联军的最高主帅,当然就是太子丹了。
不过太子丹自己明白自己的本事,名义上如此。将来对敌具体的指挥,还是让名将来好了。可不敢随便逞能。
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持突然性,双方议定,这次出兵,燕军先动,赵军随后跟上,追求一个快字,一定要在秦军反应过来之前,获得最大的战果。
随后的三天时间,在太子丹的主持下,李牧、尉缭、张良、荆轲四人,详细敲定了各军出兵的时间、路线,会合的地点,彼此的联络,粮草的输运等事。并对前期的局面变化和秦的应对,进行了详细的推演,并预先拟定了应变之策。审视数次无误,各自按计划准备。
李牧悄悄而来,又悄悄而去。
在离去之前,李牧又和李瑛父女团聚了两日,父女二人也谈了不少私密之言,至于公子嘉那里,李牧又去探望告别,百般宽慰。
待回到邯郸,已经到了四月中,李牧到春平侯府中,彻夜详谈,将计划言明,春平侯并无异议,悄悄向赵王迁请了旨意,让李牧执行。
武阳城这边,各项要准备的更多,十余万大军行动,又是远处异国作战,单是这粮草的输运就不是件小事。
为了保密,太子丹借用几位大商贾贩卖粮食到赵国救急的名义,佯装采买了五万石粟麦,雇佣车马往到中山郡输运,以保证大军初期之用。至于兵马的挑选和整备,都是尉缭奉令操办,武阳城中兵马六万,编为六军,其中一军全为精骑,以刘邦为领军将军,曹参副之,其余五万车步卒,郦商、吴仗剑、桓礼等人分别为领军将军统之,以尉缭为大将总统诸军,太子带一师侍卫兵马,随主力行动,监督诸军并协调燕赵两军行动。
而荆轲等人,则是加紧搜集和汇总太原上党等地的军情。以便为联军行动和决策提供支持。
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大战即将展开。(未完待续)
子嘉,安排的也是极为的周到。只要在武阳,两人也是时常相聚,探讨诸侯局势,更是送了公子嘉不少赏玩之物以悦其心。
但当初赵王偃在时,公子嘉以长子之身,虽然不能得太子之位,却也为赵王偃所重,参与政事,在邯郸也是风云人物,如今到了武阳,成为闲散之人,这个落差一直让公子嘉耿耿于怀。过的一点都不快乐。
他和李牧关系一向不错,所以,公子嘉心里也是希望李牧能为自己在邯郸周旋一二,即便不能回邯郸,是否能让自己到代北去,执掌代郡。
在公子嘉看来,原先代北三郡,地广兵强,那时要去代北,春平侯等人顾虑自己坐大难制,那肯定不会同意,但现在代北不过一郡而已,几乎四面为燕国所围,尽留一线之地和中山想通,又没有什么兵马,或许春平侯等人就不会坚决反对。
只是公子嘉说是说了,李牧却是顾左右而言他,并未允诺。
这让公子嘉颇为失望。
酒席宴上,众人皆欢,公子嘉却是闷闷。很快就扶醉而去。
看着公子嘉的样子,李牧也是无可奈何。
自己虽为大将军,执掌军事,但毕竟不如春平侯,乃是宗室重臣,又受太后所近。如今赵局面危难,非齐心协力,共抗时艰不可,平日里对于春平侯,李牧也是多加忍让,政务上很少参与。
自己原本和公子嘉为善,颇受太后所忌,好不容易才得以回来,执掌军事,如何又能在这时候去触太后和春平侯的逆鳞,去为公子嘉说项!
倒不是怕丧了大权,而是赵国的危局,不容自己有所闪失。
相比于国事,公子嘉的个人之情,李牧也只能放到一边。
不过看到了公子嘉,李牧也想到了自己的外孙和女儿。
女儿孤身在燕,身边也没有可信重之人,将来对于外孙,可不是什么好事。自己将来,少不得还要为女儿打算一二。
如果有机会,将来让儿子来燕相助,或是一个办法。
当然,这还是多少年后的事,倒不是什么急务,当下最要紧的,是打好上党太原这一战。
对于太子丹所提出的建议,李牧详细考虑了一下,也觉得甚当。
当然争执也有,那就是赵出兵多少的问题。
赵国这两年丧失丁壮太多,李牧的十万代北军,上次也折损了两成还多,动兵太多,赵国实在是承受不起。
不过这两国联军,出的太少,那将来划分战果,可免不了就要吃亏。李牧思索再三,答应出动五万代北精锐,由自己亲自统带。
本次燕赵对秦,整体上看是燕为主,这联军的最高主帅,当然就是太子丹了。
不过太子丹自己明白自己的本事,名义上如此。将来对敌具体的指挥,还是让名将来好了。可不敢随便逞能。
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持突然性,双方议定,这次出兵,燕军先动,赵军随后跟上,追求一个快字,一定要在秦军反应过来之前,获得最大的战果。
随后的三天时间,在太子丹的主持下,李牧、尉缭、张良、荆轲四人,详细敲定了各军出兵的时间、路线,会合的地点,彼此的联络,粮草的输运等事。并对前期的局面变化和秦的应对,进行了详细的推演,并预先拟定了应变之策。审视数次无误,各自按计划准备。
李牧悄悄而来,又悄悄而去。
在离去之前,李牧又和李瑛父女团聚了两日,父女二人也谈了不少私密之言,至于公子嘉那里,李牧又去探望告别,百般宽慰。
待回到邯郸,已经到了四月中,李牧到春平侯府中,彻夜详谈,将计划言明,春平侯并无异议,悄悄向赵王迁请了旨意,让李牧执行。
武阳城这边,各项要准备的更多,十余万大军行动,又是远处异国作战,单是这粮草的输运就不是件小事。
为了保密,太子丹借用几位大商贾贩卖粮食到赵国救急的名义,佯装采买了五万石粟麦,雇佣车马往到中山郡输运,以保证大军初期之用。至于兵马的挑选和整备,都是尉缭奉令操办,武阳城中兵马六万,编为六军,其中一军全为精骑,以刘邦为领军将军,曹参副之,其余五万车步卒,郦商、吴仗剑、桓礼等人分别为领军将军统之,以尉缭为大将总统诸军,太子带一师侍卫兵马,随主力行动,监督诸军并协调燕赵两军行动。
而荆轲等人,则是加紧搜集和汇总太原上党等地的军情。以便为联军行动和决策提供支持。
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大战即将展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