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23wx.cc,靖难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谢绝了。既有祖宗先例,所以怎么能说主事心存不轨呢?
方孝儒说了一句话:此一时彼一时,彼时辽王乃先皇子,此时辽王乃皇叔。
杨靖出来分解双方:“既然不合适赏赐如此显贵的礼遇,也就罢了,但既有祖宗先例也不能处罚人家,否则以后官员还有没有行为准则了?”
方孝儒重新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赐给辽王一双玉璧,金三千,绸缎五百匹,封次子贵燮为安阳王,封地安阳,冠礼后嗣爵;另封铁铉为太子少保,山东省布政使,加兵部尚书衔,晋城候,接旨后立刻赴山东任;瞿能晋后军都督府都督,萍乡侯,调京城任;王琙晋山西都指挥同知,兰陵侯,其他有功指挥使七人为伯,赏赐不计其数。这个奏本立刻得到了朱允炆的首肯,同时朝廷重新启用黄子澄、齐泰,两人官复原职。
齐泰官复原职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发兵部函催促辽王与魏国公徐辉祖,趁着遵化大捷督促各路兵马进军北平,一举荡平靖难之乱。另外以山东前线缺少骑兵为由,指名道姓调辽东军羽林右卫与定辽中卫通过海峡入援山东。
对辽东的封赏诏书一下,朝野上下立刻掀起渲染大波,朝廷看似对辽东恩宠有加,三位军胆全部加官晋爵,特别是对铁铉的恩宠达到加了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一省布政使,达到封疆大吏可能达到的极限。这些封赏的潜台词很明显,只要平燕大业告成,出阁拜相也是指日可待。
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朝廷这样做名为封赏实则拆散辽东军,三位军胆三地就任,等于剪除了朱植的左膀右臂。如果说过去朝廷一直削弱藩王兵力,百官还觉得应该,那么现在对于在平定燕乱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的辽王,还采取这样的戒备心理,立刻遭到了大部分官员的反对。
首先兵科给事中刘铮拒绝在对三人封赏的诏书上副署,封还内阁,理由也十分搞笑,铁铉不过是辽王府的长史,升迁他必须找辽王通气,至少得得到辽王名义上的同意,否则有悖辽王与铁铉的君臣之道。方孝儒从来没有试过这样的情形,气得在上书房大骂刘铮迂腐,原旨一个字没动又发还刘铮。
隔了一日刘铮不慌不忙,写了一段文字:铁铉不过是文官,我朝有史以来文官中只有李善长一人封公,尚无一人封侯,莫非铁铉之功可比刘基,言下之意刘基刘伯温尚且只封了诚意伯,难道铁铉的功劳比他还大?没得说,再度封还。
这会方孝儒知道怎么回事了,这刘铮不是迂腐,而是存心找茬,但给事中的权力就在于封驳,为帝国的政令加一道保险阀,制度就是制度。方孝儒急了,他一方面阴使手下去劝说刘铮同意诏书,可是刘铮却如他的名字一样,也是个硬脖子的人,任由好说歹说也不同意。
方孝儒无奈,心里骂着,你他妈就知道捣乱,却不知道,这是为了保证皇上的位子坐得安稳!只是这话如何能在诏书里说出来,只能在旨意中对铁铉的功劳进行了一番详细的描述,甚至搬出了先帝赐鼎石字的典故,第三次将旨意发给刘铮。方孝儒心想这次你得必须同意了,否则就可以直接撤你的职!谁成想刘铮接到诏书之后,将诏书放在书案之上,然后将自己给事中的印玺连同自己的乌纱放在诏书之后,拍拍屁股走人,老子不干了!
刘铮三度封驳诏书,在朝野上下如同扔下一枚炸弹,掀起了滔天巨浪。赞成者认为刘铮做得没错,人家封驳有理有节;反对者认为刘铮不懂得顾全大局,朝廷需要铁铉等人平乱,刘铮却在这个时候拆台,分明是拆平定靖难之乱的台!其实大家心知肚明,问题的焦点就在于,人家朱植在辽东打生打死,平定燕乱,朝廷凭什么在后面搞小动作,自毁长城,强拆辽东军,大家对朱植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方孝儒生气到了极点,不但接受了刘铮辞呈,立刻任命另外一名自己的亲信作兵科给事中,这名亲信自然用了印,通过了封赏诏书。
只是这一来一去已经经过了两个月,但北方战局又有点天翻地覆了。
PS:骑兵新书《明吏》已上传,书号:1 6 7 0 4 0,明朝三部曲第二部,靖难天下的续篇。《明吏》,更多的阴谋,更多的矛盾,更多的美女。
无论如何,请诸位老读者帮个忙,先收藏了再说,至少支持骑兵一个月。老书不需要推荐了,大家有劲就把推荐票狠狠地砸到新书头上吧!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CMFU.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谢绝了。既有祖宗先例,所以怎么能说主事心存不轨呢?
方孝儒说了一句话:此一时彼一时,彼时辽王乃先皇子,此时辽王乃皇叔。
杨靖出来分解双方:“既然不合适赏赐如此显贵的礼遇,也就罢了,但既有祖宗先例也不能处罚人家,否则以后官员还有没有行为准则了?”
方孝儒重新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赐给辽王一双玉璧,金三千,绸缎五百匹,封次子贵燮为安阳王,封地安阳,冠礼后嗣爵;另封铁铉为太子少保,山东省布政使,加兵部尚书衔,晋城候,接旨后立刻赴山东任;瞿能晋后军都督府都督,萍乡侯,调京城任;王琙晋山西都指挥同知,兰陵侯,其他有功指挥使七人为伯,赏赐不计其数。这个奏本立刻得到了朱允炆的首肯,同时朝廷重新启用黄子澄、齐泰,两人官复原职。
齐泰官复原职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发兵部函催促辽王与魏国公徐辉祖,趁着遵化大捷督促各路兵马进军北平,一举荡平靖难之乱。另外以山东前线缺少骑兵为由,指名道姓调辽东军羽林右卫与定辽中卫通过海峡入援山东。
对辽东的封赏诏书一下,朝野上下立刻掀起渲染大波,朝廷看似对辽东恩宠有加,三位军胆全部加官晋爵,特别是对铁铉的恩宠达到加了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一省布政使,达到封疆大吏可能达到的极限。这些封赏的潜台词很明显,只要平燕大业告成,出阁拜相也是指日可待。
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朝廷这样做名为封赏实则拆散辽东军,三位军胆三地就任,等于剪除了朱植的左膀右臂。如果说过去朝廷一直削弱藩王兵力,百官还觉得应该,那么现在对于在平定燕乱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的辽王,还采取这样的戒备心理,立刻遭到了大部分官员的反对。
首先兵科给事中刘铮拒绝在对三人封赏的诏书上副署,封还内阁,理由也十分搞笑,铁铉不过是辽王府的长史,升迁他必须找辽王通气,至少得得到辽王名义上的同意,否则有悖辽王与铁铉的君臣之道。方孝儒从来没有试过这样的情形,气得在上书房大骂刘铮迂腐,原旨一个字没动又发还刘铮。
隔了一日刘铮不慌不忙,写了一段文字:铁铉不过是文官,我朝有史以来文官中只有李善长一人封公,尚无一人封侯,莫非铁铉之功可比刘基,言下之意刘基刘伯温尚且只封了诚意伯,难道铁铉的功劳比他还大?没得说,再度封还。
这会方孝儒知道怎么回事了,这刘铮不是迂腐,而是存心找茬,但给事中的权力就在于封驳,为帝国的政令加一道保险阀,制度就是制度。方孝儒急了,他一方面阴使手下去劝说刘铮同意诏书,可是刘铮却如他的名字一样,也是个硬脖子的人,任由好说歹说也不同意。
方孝儒无奈,心里骂着,你他妈就知道捣乱,却不知道,这是为了保证皇上的位子坐得安稳!只是这话如何能在诏书里说出来,只能在旨意中对铁铉的功劳进行了一番详细的描述,甚至搬出了先帝赐鼎石字的典故,第三次将旨意发给刘铮。方孝儒心想这次你得必须同意了,否则就可以直接撤你的职!谁成想刘铮接到诏书之后,将诏书放在书案之上,然后将自己给事中的印玺连同自己的乌纱放在诏书之后,拍拍屁股走人,老子不干了!
刘铮三度封驳诏书,在朝野上下如同扔下一枚炸弹,掀起了滔天巨浪。赞成者认为刘铮做得没错,人家封驳有理有节;反对者认为刘铮不懂得顾全大局,朝廷需要铁铉等人平乱,刘铮却在这个时候拆台,分明是拆平定靖难之乱的台!其实大家心知肚明,问题的焦点就在于,人家朱植在辽东打生打死,平定燕乱,朝廷凭什么在后面搞小动作,自毁长城,强拆辽东军,大家对朱植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方孝儒生气到了极点,不但接受了刘铮辞呈,立刻任命另外一名自己的亲信作兵科给事中,这名亲信自然用了印,通过了封赏诏书。
只是这一来一去已经经过了两个月,但北方战局又有点天翻地覆了。
PS:骑兵新书《明吏》已上传,书号:1 6 7 0 4 0,明朝三部曲第二部,靖难天下的续篇。《明吏》,更多的阴谋,更多的矛盾,更多的美女。
无论如何,请诸位老读者帮个忙,先收藏了再说,至少支持骑兵一个月。老书不需要推荐了,大家有劲就把推荐票狠狠地砸到新书头上吧!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CMFU.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