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23wx.cc,舂梦·女词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早期绘本中,女词人曾现身于汴河那宛若飞虹的拱桥上。她捧着从刘家上色沉檀揀香铺买的一匣香,挤在行人簇拥的桥栏边,俯瞰着船公、纤夫奋勇争流,驱赶一艘卸下桅杆的大船向着桥洞里面钻她蹙着眉、咬着唇,神情中有着说不出的紧张和激动,仿佛她心底也正在拉满一张十分危险的弓。女词人的一侧,赵郎的一只手以熨帖的方式携着她,另一只手则托着刚从大相国寺淘回的玉杯。那是宣和三年清明的事情,她已经过了三十八岁,嫁给赵郎刚好是二十年。而赵郎已经接了圣上的旨意,即将赴任莱州的太守。
那时候,女词人做梦也不会想到,十一年后,即绍兴二年的清明,她会流落在烟花迷乱的江南,并搭乘一支小小乌篷船去祭奠赵郎的亡魂。清明总是多雨的,而且在江南。雨水舒缓而细密,她感到自己每一块关节的筋肉都在黑色的丧服下松弛和倦怠。在慵懒的困乏中,她眯眼望着富春江的两岸青山,被雨水淋得又滑又亮。在绿得透明的江流下,巨大、光洁的白卵石晃动着,圆润、柔韧,像沉睡着的丰腴而又寂寞的美人。她迷糊中想到了混浊、多沙的汴河,感觉汴河恰似已在万里之外,百年之前。
一滴雨水渗过小船的乌篷滴到女词人的后颈窝,寒气一直往下,穿透了她的胸膛和肚腹她的睡意全消了。乌篷船逆江平稳地航行着。接近中午的时候,靠向了东岸一座小小的码头。雨还没有停,但已给明亮的天光蒸成了湿渍渍的雾气。女词人从远处就已经看到,码头上立满了一长列一长列的黑衣妇女,给雨水浇透以后变得沉重而笔挺,就像沉默的鸦阵。码头后面数不清的黄桷大树一根一根地撑起来,从一条小道两旁漫上了起伏的山冈和危险的峭壁。墨绿色的岚气从看不见的谷底向上翻涌着。木鱼和经轮的声音,让荫蔽在山林拐弯处的庙宇亮出了长满蓬草的一角飞檐。
夫人,芦茨到了。船尾的艄公把手搭在橹子上,谨慎地说道。一身蓑衣和满脸虬髯,使他微陷的眼珠显出柔和的疑色。金兵刚刚退出江南,为兵火所破的城乡郊野到处是夹道的蓬蒿和死因不明的白骨。虽然这位单身的夫人常搭他的乌篷船,但他看到的却总是一个漠然而又遥远的背影。女词人拿起一顶颜色很陈的竹笠站起身,一个漩涡向船头打来,她踉跄了一下,稍一犹豫,两支腿已经迈上了码头。艄公目送她高大的背影在吊孝的妇人中迅速地消失,只有那顶竹笠在黑色的潮流上徐徐流转。硕大而干枯的竹叶为江南的雨水滋润后,一片片伸展开来,又滑又亮。通往寺庙的石板山道,因为夹满了黄桷大树和沉默的丧妇,显得格外逼仄。磕磕绊绊地穿行在大树和纤巧的江南女子中间,女词人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北方人骨骼粗大的身体是多么的笨拙。她下意识地把竹笠的前檐拉低了。
这一段石板山道并不太长,但越往深处走,光线越晦暗,潮气越浓郁,女词人走得一身冰凉。寺庙的山门出奇地小,一块断了一截的残碑上留着“潮音寺”三个字。低矮的院墙塌陷出一个大缺口,一潮一潮的黑衣女人在这里涌进又涌出。下雨天,寺里香火的烟雾散不出去,便在大殿的内外搅和着墨绿色的雨雾,一层一层地包裹着,旋转,破碎,再包裹成更多更沉的气浪。女词人从山门进了寺院,除了在烟雾中若隐若现的人群和几片黄色袈裟偶尔倏忽闪过,她几乎什么也看不见。遍地是溜滑的苔藓,她走得小心翼翼。蚊雨般的佛唱和清冽的木鱼声从烟雾深处传出来,她感到,四下仿佛埋伏了千军万马。
她一步一步地接近着辨不清轮廓的大殿。大殿的内外,排列着许多用新砍伐的枫木制成的槽子,槽内装满细沙,沙上密密地插满香火和一块块注明死者姓名的黄牌,成为那些抛尸沙场、荒野,死于胡人的弯刀、盗匪的冷箭或者饥民的大棒的人们灵魂的安息所。枫板的断口积淀着黑色的胶汁,在杂乱的烟雾中执拗地散发出苦涩的芬芳。女词人觉得,这芬芳就是所有为亡夫亡子涂黑了全身的女人嘤嘤的哭泣。有一刻,女词人呆呆地站在烟雾中,她不知道应该怎样才能得到笔墨和一块黄牌,填上那个让她夜夜不寐的名字。她前面立着一口燃烧的铜鼎,火苗托起焚化的纸钱,像几百只盘旋的灰蝶。
一个老僧从雾中踟蹰着走到她的跟前。他高耸的额头、漆... -->>
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早期绘本中,女词人曾现身于汴河那宛若飞虹的拱桥上。她捧着从刘家上色沉檀揀香铺买的一匣香,挤在行人簇拥的桥栏边,俯瞰着船公、纤夫奋勇争流,驱赶一艘卸下桅杆的大船向着桥洞里面钻她蹙着眉、咬着唇,神情中有着说不出的紧张和激动,仿佛她心底也正在拉满一张十分危险的弓。女词人的一侧,赵郎的一只手以熨帖的方式携着她,另一只手则托着刚从大相国寺淘回的玉杯。那是宣和三年清明的事情,她已经过了三十八岁,嫁给赵郎刚好是二十年。而赵郎已经接了圣上的旨意,即将赴任莱州的太守。
那时候,女词人做梦也不会想到,十一年后,即绍兴二年的清明,她会流落在烟花迷乱的江南,并搭乘一支小小乌篷船去祭奠赵郎的亡魂。清明总是多雨的,而且在江南。雨水舒缓而细密,她感到自己每一块关节的筋肉都在黑色的丧服下松弛和倦怠。在慵懒的困乏中,她眯眼望着富春江的两岸青山,被雨水淋得又滑又亮。在绿得透明的江流下,巨大、光洁的白卵石晃动着,圆润、柔韧,像沉睡着的丰腴而又寂寞的美人。她迷糊中想到了混浊、多沙的汴河,感觉汴河恰似已在万里之外,百年之前。
一滴雨水渗过小船的乌篷滴到女词人的后颈窝,寒气一直往下,穿透了她的胸膛和肚腹她的睡意全消了。乌篷船逆江平稳地航行着。接近中午的时候,靠向了东岸一座小小的码头。雨还没有停,但已给明亮的天光蒸成了湿渍渍的雾气。女词人从远处就已经看到,码头上立满了一长列一长列的黑衣妇女,给雨水浇透以后变得沉重而笔挺,就像沉默的鸦阵。码头后面数不清的黄桷大树一根一根地撑起来,从一条小道两旁漫上了起伏的山冈和危险的峭壁。墨绿色的岚气从看不见的谷底向上翻涌着。木鱼和经轮的声音,让荫蔽在山林拐弯处的庙宇亮出了长满蓬草的一角飞檐。
夫人,芦茨到了。船尾的艄公把手搭在橹子上,谨慎地说道。一身蓑衣和满脸虬髯,使他微陷的眼珠显出柔和的疑色。金兵刚刚退出江南,为兵火所破的城乡郊野到处是夹道的蓬蒿和死因不明的白骨。虽然这位单身的夫人常搭他的乌篷船,但他看到的却总是一个漠然而又遥远的背影。女词人拿起一顶颜色很陈的竹笠站起身,一个漩涡向船头打来,她踉跄了一下,稍一犹豫,两支腿已经迈上了码头。艄公目送她高大的背影在吊孝的妇人中迅速地消失,只有那顶竹笠在黑色的潮流上徐徐流转。硕大而干枯的竹叶为江南的雨水滋润后,一片片伸展开来,又滑又亮。通往寺庙的石板山道,因为夹满了黄桷大树和沉默的丧妇,显得格外逼仄。磕磕绊绊地穿行在大树和纤巧的江南女子中间,女词人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北方人骨骼粗大的身体是多么的笨拙。她下意识地把竹笠的前檐拉低了。
这一段石板山道并不太长,但越往深处走,光线越晦暗,潮气越浓郁,女词人走得一身冰凉。寺庙的山门出奇地小,一块断了一截的残碑上留着“潮音寺”三个字。低矮的院墙塌陷出一个大缺口,一潮一潮的黑衣女人在这里涌进又涌出。下雨天,寺里香火的烟雾散不出去,便在大殿的内外搅和着墨绿色的雨雾,一层一层地包裹着,旋转,破碎,再包裹成更多更沉的气浪。女词人从山门进了寺院,除了在烟雾中若隐若现的人群和几片黄色袈裟偶尔倏忽闪过,她几乎什么也看不见。遍地是溜滑的苔藓,她走得小心翼翼。蚊雨般的佛唱和清冽的木鱼声从烟雾深处传出来,她感到,四下仿佛埋伏了千军万马。
她一步一步地接近着辨不清轮廓的大殿。大殿的内外,排列着许多用新砍伐的枫木制成的槽子,槽内装满细沙,沙上密密地插满香火和一块块注明死者姓名的黄牌,成为那些抛尸沙场、荒野,死于胡人的弯刀、盗匪的冷箭或者饥民的大棒的人们灵魂的安息所。枫板的断口积淀着黑色的胶汁,在杂乱的烟雾中执拗地散发出苦涩的芬芳。女词人觉得,这芬芳就是所有为亡夫亡子涂黑了全身的女人嘤嘤的哭泣。有一刻,女词人呆呆地站在烟雾中,她不知道应该怎样才能得到笔墨和一块黄牌,填上那个让她夜夜不寐的名字。她前面立着一口燃烧的铜鼎,火苗托起焚化的纸钱,像几百只盘旋的灰蝶。
一个老僧从雾中踟蹰着走到她的跟前。他高耸的额头、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