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封闭的列车 (2/2)
顶点小说网 www.223wx.cc,命运攸关的时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效劳者却是个特务。夺路而去的想法,越来越强烈和难以遏制。他写信到瑞典,要人们给他弄一张瑞典护照。他甚至想装成哑巴,为了可以不受盘问。当然,当度过梦幻的夜晚在清晨醒来的时候,列宁自己也知道,这一切都只是幻想,是无法实现的。但是在白天,他清清楚楚地知道:他必须回到去,进行他自己的,以取代别人的什么,用正确的、诚实的去取代那种侈谈的。他必须回去,尽快地回到去!回去!不惜一切代价!取道德国:行还是不行?
瑞士位于意大利、法国、德国和奥地利诸国的环抱之中。像列宁这样的者要取道协约国是行不通的,同样,作为臣民、交战国的公民,取道德国和奥地利也是不行的。但是反常的情况就在于:列宁要是和威廉皇帝的德国打交道,其成功的可能性要超过和米留可夫的以及拜恩卡雷的法国。德国要是不惜一切代价,在美国宣战之前与媾和,那么,一个在那里能给英国和法国的公使们制造麻烦的者,对德国说来当然是备受欢迎的帮手。
他曾在自己的文章中成百次地谴责和威胁过这个皇帝统治下的德国,如今却突然要和这个国家接触并开始磋商。迈出这一步就意味着要承担不同寻常的责任,因为两国正处于交战状态之中,从迄今为止所公认的道义观点看来,谁要是在敌国参谋部的许诺下,踏上并穿越敌国领土,显然就是一种背叛行为。列宁自然也知道,这件事会使他的党和自己开创的事业威信扫地,他将因此受到猜疑,将被当成受德国政府收买而被派到去的奸细看待;而一旦他提出的立即实现和平的纲领得以实现的话,他也会被当成阻碍通过打赢战争取得真正和平的千秋罪人载入史册。当列宁宣布说,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将走这条最危险、最足以毁名败誉的道路时,不仅温和的者,就连和列宁志同道合的同志们也为之震惊。他们在惊愕和不知所措中指出:瑞士的社会党人早就着手谈判,争取把者通过交换战俘的合法、折中的途径送回去。但是列宁知道,这条路是何等漫长,因为政府会百般刁难,把他们重返家园的问题拖延得遥遥无期。然而他更深知:每一天,每一个小时都事关重大。从现行的一切法则和观念来看,采取这一行动无异是一种叛变行径,因此当那些有点玩世不恭、又颇鲁莽冒失的人也不敢问津时,列宁就已看准了目标。那时他就已经暗下决心,为使他的同志们重返家园,他愿承担责任,开始和德国政府谈判。
协议
列宁知道,他们的这一举动会引起轰动,也会受到攻讦,所以他们的行动要尽可能地公开化。受他的委托,瑞士工会书记弗里茨普拉登前去和德国公使接洽。此人早先就已和者谈判过,现在他把列宁的条件提交德方,似乎像是已经预料到自己未来的威望那样,这位矮小的、不知名的者并没有向德国政府提出任何请求,只向对方提出几个条件。据说只有在这些条件下,旅客才能接受德国政府的协助:承认车厢的治外法权;上下车时不得检查护照和人员;按正常票价自付车费;不允许强令离车,也不允许擅自离车。罗姆贝尔格把这消息逐级上报,一直呈送到鲁登道夫手里,毫无疑问得到了他的赞同。虽然在鲁登道夫的回忆录中,找不到有关此事的任何记载,但是这却是他一生中所的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要决定。在某些条款上德国公使还想作一番讨价还价,因为列宁故意协议书写得模棱两可,使得不仅人,还有同车的奥地利人拉德克也可以免受检查。但是德国政府也像列宁一样感到时间的紧迫。因为四月五日这一天美利坚合众国已经向德国宣战了。
就这样,四月六日中午,弗里茨普拉登接到了值得纪念的通知:“诸事按预期要求进行安排。”一九一七年四月九日下午两点半钟,一小群提着箱子、衣着寒酸的人,从车林格豪夫旅馆向苏黎世车站出发。这队人马总共只有二十人,其中还包括妇女和儿童。在男人中只有列宁、季诺维也夫和拉德克的名字日后为世人所知。他们在一起吃了顿简单的午饭,一起签署了一份文件,因为从小巴黎人报上的新闻报道中,他们了解到,临时政府蓄意把取道德国的旅行者当作叛国分子对待。他们用粗犷、欠流畅的大字体签名,宣称他们对此次旅行承担全部责任并接受所有的条件。他们沉静而坚决地准备好了这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旅程。
他们到达车站时并未引起任何人的注意。没有记者,没有拍照片。在瑞士没有人知道乌里扬诺夫先生,他戴着揉皱了的帽子,穿着旧上衣和笨重到可笑地步的矿工鞋(他把这双鞋一直穿到瑞典),夹杂在这一群提箱挎篮的男男女女之中,默默地、不引入注目地在车厢里找了一个座位。这群人看上去与南斯拉夫、小俄罗斯、罗马尼亚来的无数移民并无两样。这些移民在被送往法国海岸,从那里远渡重洋之前,常常在苏黎世坐在自己的木箱子上休息,几个钟头。瑞士工人党不赞成这次旅行,他们没有派代表送行,只来了几个人。为的是给故乡的人捎去一点食品和他们的问候,还有几个人想利用最后几分钟的时间劝阻列宁放弃这“胡闹的、罪恶的旅行’’。但是决心已下,三点十分列车员发出信号,接着列车滚滚地驶向德国边界哥特马丁根。三点十分,自这个时刻起,世界时钟的走法变了样。
被封闭的列车
世界大战中发射了几百万发毁灭性的炮弹。规模最大、威力最强、射程最远的发射物,是由工程师设计出来的。但是,在近代史上没有哪一发炮弹能像这趟列车那样射得遥远,而且一弹命中。这趟列车上载着本世纪最危险、最坚决的者,正从瑞士边境急驰过德国领土,要在彼得堡下车,然后就在那里把这个时代的旧秩序炸毁。
在哥特马丁根,这一车不寻常的发射物停在铁轨上,这是一节二等和三等的车厢,女人和孩子占了二等席位,男人们占三等席位。在地板上画了一道粉笔线,这就是人的领土和两个德官用的车厢之间的中立地带的分界线。这两个军官是来陪送这批有生命的烈性炸药的。列车平安地行驶了一夜。只在到达法兰克福时涌上来几个德国士兵,还有一些德国社会党人,他们听说者要从这里过境,试图服这批旅行者,但都被拒绝了。列宁明白,假如他在德国的领土上和德国人哪怕只说一句话,也会受到巨大的怀疑。在瑞典,他们受到热烈的欢迎。
他们扑向早餐桌,桌上的点心对他们说来简直像是难以置信的奇迹。到这时列宁才买了一双新鞋。换下了他那笨重的矿工鞋,他还买了几件衣服,终于到达国境了。
射击开始了
列宁在踏上祖国土地后的第一个举动是最典型不过的举动了:他并没有先看看哪一个人,而是首先扑到报纸上去。离开十四个年头了,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没有看见过它的土地、国旗和士兵的军服。但他不像别人那样把坚如铁石的思爆发为盈眶的泪水。也不像妇女们那样去拥抱那些惊讶得不知所措的士兵们。报纸,首先要看看报纸,特别是真理报。要看这份报纸,看看他的这份报纸是不是坚定地站在国际的立场上。他愤怒地把报纸揉成一团。不够,不够!这里还老是充斥着关于“祖国”的陈词滥调,还是“爱国主义”那一套梦呓,这里没有多少他所认为的纯正的。他感到,此刻正是他应该归来的时候,要用猛力来扭转舵轮,要力挽狂澜,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把他平生的理付诸行动。但是,他能做到这一点吗?他还有些不安,还有一些紧张。到了彼得堡——这个城市现在还叫这个名字。但是这长不了——米留可夫会派人逮捕他吗?朋友们驱车前来迎接他。除了他们,还有加米涅夫和斯大林来到光线很坏的三等车厢里,昏暗朦胧的灯光有气无力地照射在他们的脸上,一种神秘的微笑仍明显可见。他们没有回答什么,或者是不想回答。
但是存在的现实做了无声的回答。当列车轰隆轰隆地开进芬兰车站时,车站前的广场上已经挤满了成千上万的工人、各兵种的仪仗队,他们正等候着那位从中归来的人。国际歌的歌声骤起。当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走出车站时,这个前天还住在鞋匠家的人已经被几百双手抓住并把他高举到一辆装甲车上。探照灯从楼房和碉堡里射出来,光线集中在他的身上,他就站在这辆装甲车上向人民发表了第一篇演说。大街小巷都在震颤着,不久之后就开始了“震撼世界的十天”射击开始了!要摧毁一个帝国!要粉碎一个世界!
的效劳者却是个特务。夺路而去的想法,越来越强烈和难以遏制。他写信到瑞典,要人们给他弄一张瑞典护照。他甚至想装成哑巴,为了可以不受盘问。当然,当度过梦幻的夜晚在清晨醒来的时候,列宁自己也知道,这一切都只是幻想,是无法实现的。但是在白天,他清清楚楚地知道:他必须回到去,进行他自己的,以取代别人的什么,用正确的、诚实的去取代那种侈谈的。他必须回去,尽快地回到去!回去!不惜一切代价!取道德国:行还是不行?
瑞士位于意大利、法国、德国和奥地利诸国的环抱之中。像列宁这样的者要取道协约国是行不通的,同样,作为臣民、交战国的公民,取道德国和奥地利也是不行的。但是反常的情况就在于:列宁要是和威廉皇帝的德国打交道,其成功的可能性要超过和米留可夫的以及拜恩卡雷的法国。德国要是不惜一切代价,在美国宣战之前与媾和,那么,一个在那里能给英国和法国的公使们制造麻烦的者,对德国说来当然是备受欢迎的帮手。
他曾在自己的文章中成百次地谴责和威胁过这个皇帝统治下的德国,如今却突然要和这个国家接触并开始磋商。迈出这一步就意味着要承担不同寻常的责任,因为两国正处于交战状态之中,从迄今为止所公认的道义观点看来,谁要是在敌国参谋部的许诺下,踏上并穿越敌国领土,显然就是一种背叛行为。列宁自然也知道,这件事会使他的党和自己开创的事业威信扫地,他将因此受到猜疑,将被当成受德国政府收买而被派到去的奸细看待;而一旦他提出的立即实现和平的纲领得以实现的话,他也会被当成阻碍通过打赢战争取得真正和平的千秋罪人载入史册。当列宁宣布说,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将走这条最危险、最足以毁名败誉的道路时,不仅温和的者,就连和列宁志同道合的同志们也为之震惊。他们在惊愕和不知所措中指出:瑞士的社会党人早就着手谈判,争取把者通过交换战俘的合法、折中的途径送回去。但是列宁知道,这条路是何等漫长,因为政府会百般刁难,把他们重返家园的问题拖延得遥遥无期。然而他更深知:每一天,每一个小时都事关重大。从现行的一切法则和观念来看,采取这一行动无异是一种叛变行径,因此当那些有点玩世不恭、又颇鲁莽冒失的人也不敢问津时,列宁就已看准了目标。那时他就已经暗下决心,为使他的同志们重返家园,他愿承担责任,开始和德国政府谈判。
协议
列宁知道,他们的这一举动会引起轰动,也会受到攻讦,所以他们的行动要尽可能地公开化。受他的委托,瑞士工会书记弗里茨普拉登前去和德国公使接洽。此人早先就已和者谈判过,现在他把列宁的条件提交德方,似乎像是已经预料到自己未来的威望那样,这位矮小的、不知名的者并没有向德国政府提出任何请求,只向对方提出几个条件。据说只有在这些条件下,旅客才能接受德国政府的协助:承认车厢的治外法权;上下车时不得检查护照和人员;按正常票价自付车费;不允许强令离车,也不允许擅自离车。罗姆贝尔格把这消息逐级上报,一直呈送到鲁登道夫手里,毫无疑问得到了他的赞同。虽然在鲁登道夫的回忆录中,找不到有关此事的任何记载,但是这却是他一生中所的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要决定。在某些条款上德国公使还想作一番讨价还价,因为列宁故意协议书写得模棱两可,使得不仅人,还有同车的奥地利人拉德克也可以免受检查。但是德国政府也像列宁一样感到时间的紧迫。因为四月五日这一天美利坚合众国已经向德国宣战了。
就这样,四月六日中午,弗里茨普拉登接到了值得纪念的通知:“诸事按预期要求进行安排。”一九一七年四月九日下午两点半钟,一小群提着箱子、衣着寒酸的人,从车林格豪夫旅馆向苏黎世车站出发。这队人马总共只有二十人,其中还包括妇女和儿童。在男人中只有列宁、季诺维也夫和拉德克的名字日后为世人所知。他们在一起吃了顿简单的午饭,一起签署了一份文件,因为从小巴黎人报上的新闻报道中,他们了解到,临时政府蓄意把取道德国的旅行者当作叛国分子对待。他们用粗犷、欠流畅的大字体签名,宣称他们对此次旅行承担全部责任并接受所有的条件。他们沉静而坚决地准备好了这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旅程。
他们到达车站时并未引起任何人的注意。没有记者,没有拍照片。在瑞士没有人知道乌里扬诺夫先生,他戴着揉皱了的帽子,穿着旧上衣和笨重到可笑地步的矿工鞋(他把这双鞋一直穿到瑞典),夹杂在这一群提箱挎篮的男男女女之中,默默地、不引入注目地在车厢里找了一个座位。这群人看上去与南斯拉夫、小俄罗斯、罗马尼亚来的无数移民并无两样。这些移民在被送往法国海岸,从那里远渡重洋之前,常常在苏黎世坐在自己的木箱子上休息,几个钟头。瑞士工人党不赞成这次旅行,他们没有派代表送行,只来了几个人。为的是给故乡的人捎去一点食品和他们的问候,还有几个人想利用最后几分钟的时间劝阻列宁放弃这“胡闹的、罪恶的旅行’’。但是决心已下,三点十分列车员发出信号,接着列车滚滚地驶向德国边界哥特马丁根。三点十分,自这个时刻起,世界时钟的走法变了样。
被封闭的列车
世界大战中发射了几百万发毁灭性的炮弹。规模最大、威力最强、射程最远的发射物,是由工程师设计出来的。但是,在近代史上没有哪一发炮弹能像这趟列车那样射得遥远,而且一弹命中。这趟列车上载着本世纪最危险、最坚决的者,正从瑞士边境急驰过德国领土,要在彼得堡下车,然后就在那里把这个时代的旧秩序炸毁。
在哥特马丁根,这一车不寻常的发射物停在铁轨上,这是一节二等和三等的车厢,女人和孩子占了二等席位,男人们占三等席位。在地板上画了一道粉笔线,这就是人的领土和两个德官用的车厢之间的中立地带的分界线。这两个军官是来陪送这批有生命的烈性炸药的。列车平安地行驶了一夜。只在到达法兰克福时涌上来几个德国士兵,还有一些德国社会党人,他们听说者要从这里过境,试图服这批旅行者,但都被拒绝了。列宁明白,假如他在德国的领土上和德国人哪怕只说一句话,也会受到巨大的怀疑。在瑞典,他们受到热烈的欢迎。
他们扑向早餐桌,桌上的点心对他们说来简直像是难以置信的奇迹。到这时列宁才买了一双新鞋。换下了他那笨重的矿工鞋,他还买了几件衣服,终于到达国境了。
射击开始了
列宁在踏上祖国土地后的第一个举动是最典型不过的举动了:他并没有先看看哪一个人,而是首先扑到报纸上去。离开十四个年头了,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没有看见过它的土地、国旗和士兵的军服。但他不像别人那样把坚如铁石的思爆发为盈眶的泪水。也不像妇女们那样去拥抱那些惊讶得不知所措的士兵们。报纸,首先要看看报纸,特别是真理报。要看这份报纸,看看他的这份报纸是不是坚定地站在国际的立场上。他愤怒地把报纸揉成一团。不够,不够!这里还老是充斥着关于“祖国”的陈词滥调,还是“爱国主义”那一套梦呓,这里没有多少他所认为的纯正的。他感到,此刻正是他应该归来的时候,要用猛力来扭转舵轮,要力挽狂澜,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把他平生的理付诸行动。但是,他能做到这一点吗?他还有些不安,还有一些紧张。到了彼得堡——这个城市现在还叫这个名字。但是这长不了——米留可夫会派人逮捕他吗?朋友们驱车前来迎接他。除了他们,还有加米涅夫和斯大林来到光线很坏的三等车厢里,昏暗朦胧的灯光有气无力地照射在他们的脸上,一种神秘的微笑仍明显可见。他们没有回答什么,或者是不想回答。
但是存在的现实做了无声的回答。当列车轰隆轰隆地开进芬兰车站时,车站前的广场上已经挤满了成千上万的工人、各兵种的仪仗队,他们正等候着那位从中归来的人。国际歌的歌声骤起。当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走出车站时,这个前天还住在鞋匠家的人已经被几百双手抓住并把他高举到一辆装甲车上。探照灯从楼房和碉堡里射出来,光线集中在他的身上,他就站在这辆装甲车上向人民发表了第一篇演说。大街小巷都在震颤着,不久之后就开始了“震撼世界的十天”射击开始了!要摧毁一个帝国!要粉碎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