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顶点小说网 www.223wx.cc,楚浪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认识熊烨是在网络上;当时,他以夫力的名称出现。其时,我刚从湘西到广东不久。每天陪着自己的她,在虎门一个邻海的小村庄吹海风,看忙碌的飞机,看工厂上空生机勃勃的黑云,看那些微笑的、满腹辛酸的打工者。朝阳升也就升了,夕阳落也就落了,我的年华就这样虚度了。

    熊烨在这样的情境下出现。很奇怪,他比我大将近二十岁,文学创作上更是老前辈,我却从不把他当作长辈,总觉得他是我的同龄人,把他一直当作兄长与朋友,毫无顾忌地与他聊天。他与我许多观点一致,比如诗歌是美好的事物,比如“现实地生活,诗意地写作”比如写作是人生永恒的爱好。他还勉励我,文学不能放弃。读文先读人,这样的诗人,他的作品一定自有其可读之处。

    果然,我被熊烨的诗歌打动了。他的诗歌,不是手法、布局上如何创新,词语上如何有张力;而是始终强调诗歌的唯美,强调时代烙印与乡土情怀,每首诗歌无论词语多么平淡与冷静,都极具抒情色彩,具有狂风暴雨的血性。进入他的诗歌内心,你会不由自主地奔放起来,个人情绪向更高处调度。这种诗歌气质,不是简单地对生活的思考,而是可贵在还有一种道义责任在其中,有基于个人世界观而向社会发出的平静的、激昂的呐喊。

    我个人认为,他受艾青、北岛的影响至深,是西方文化冲击下而形成的现实主义写作,自己的思想与社会架构相互交错,笔触贴近民生却又接近非民间。穿过熊烨的诗歌,我们眼前出现的是一个沉思的诗人:他站在三峡的船头,他行走在巴蜀的山道,他匍匐在自己的故乡,为英雄而流泪,为平民而歌唱,为生活而抵达茫茫灵魂。他执着的脚步,孤独的酒杯,落寞的背影,多情的叹息,本身就是一组尺度生活的史诗。

    他,是血性的行者与歌者;他的诗歌,是对生活的行走与吟唱。

    很久以前,大约是1999年的湘西吧,我还在读大二,曾经幸运地利用某种官方资源编辑一本民间杂志。我有机会在序言里写道:“唉,那些固执的迷路者,为什么看不见文字的陷阱呢?”而我二十多年来的人生,又见了多少文学殿堂的朝拜者为文字所累啊!“我们渴望抵达,却无法抵达。”同样的伤感,弥漫在熊烨的字里行间。即使他的笑容,也隐藏着淡淡的沧桑。

    谁叫他热爱诗歌呢?有同道中人对我说过,中国现代诗歌其实是一种悲剧性写作,诗作行为本身就具有一种崇高又悲壮的意义。“艺术家要求人们或迟或早地听听他们的声音,如今已成为一种令人痛苦的追求”(埃蒙塔莱语)。诗人的苦难,在于自己以及生活的时代。

    文学创作进入新世纪以来,个人创作的意味越来越炙手可热,诗人们渐渐明白了许多,更是积极从公共角色、集体代言人的身份里疏离,他们写自己的世界与眼睛,写自己的内心与感悟。有的甚至迷路、沦落了。坚持了数十年诗歌写作的熊烨,坐在灯火点点的云山脚下,聆听着资水的呼吸,浸泡在都梁的古风旧韵中,目光苍茫而坚定。这种坚持,难道不是一种诗意?一种终极浪漫?

    多年以来,我始终相信:写作,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行走,就是孤独。生活中的熊烨,一直在不停地行走,一直牢牢把握着自己的孤独,在阵痛中把一切化为劳动。他的个人写作,是传统体制下的、坚持自身的对文化内涵的执着与内心的探索,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在怀古中自始至终充满对人生的追问。他常以一个观赏者却不是旁观者的身份,结晶出自己所看到的与所想到的。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