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23wx.cc,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腊月十八,高第六百里军情加急快马送信朝廷,奏报内容是林威剥夺了前线指挥权,从喀尔喀借来万匹战马,准备在松锦会猎奴酋。
腊月二十,年假休沐第一天,快马报捷,钦差镇抚使收复广宁,全歼前来救援的真虏,广宁大捷。
林威忽视了一个问题,广宁,就像大明君臣心中的一根刺,他没有准备常守,各路奏报却集体用了‘收复’两字,连金启倧也这么说。
张维贤看到奏报完全没有林威想象中的高兴,而是眉头紧皱脸色铁青,林威不可能守住广宁,锦州都够呛,别说草原边的孤城。宁肯到山里都不该占广宁,刚刚大胜,就给自己挖坑来个失土大责?
这个消息让皇帝和‘有心人’很纠结,林威眼光敏锐、做事胆大,放到外面果然有奇效,但需要可靠的佐贰官辅佐,一个既能影响他决定,又不会抢他威望的佐贰官。
大捷的消息在中枢酝酿了三日,腊月二十三中午,三百多亲军报捷信使从东面隆隆而来。
“广宁大捷,广宁大捷,钦差镇抚使林威奇兵出击广宁,斩首三万,东虏落荒逃回辽东。”
“广宁大捷,斩首三万!”
“广宁大捷…”
五城兵马司对报捷信使入京早有准备,城墙上鼓锣齐鸣,但他们叫嚷斩首三万,把当‘托’的士兵闪了个大趔趄,不是斩首四千真虏吗?
皇权特许报捷信使京城奔马,马蹄轰隆从广渠门进入外城,沿着外城大街直奔正阳门,百姓们个个嘴巴大张,眼中全是不可置信,这是杀了多少人,才能让战马挂满首级。
轰~
突然爆发出的欢呼如同惊雷,把死气沉沉的京城惊醒,无数人争先恐后涌向正阳门的中枢广场。
报捷信使来到金水桥,马匹停下,亲军瞬间在广场边堆了一个京观,如此劲爆的报捷方式闻所未闻,百姓越来越多,中枢衙门从来没这么热闹过,皇城守卫的托终于上线了。
“林都督威武,大明万胜!”
“林都督威武,大明万胜!”
……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整齐的高呼,后面还有不断拥挤过来的百姓,瞬间把整个长安街挤得水泄不通。
正阳门城门楼内,有很多‘地头蛇’,林耀脸色铁青的看一眼儿子,手指微颤,若不是身边人太多,他保准会扇一巴掌这个富养的笨蛋。
西城指挥使是名义上林成的‘父亲’,林耀的连襟,此刻拍拍林成肩膀,意味深长的叹气一声。
骆养性双手抱胸,两指捏着下巴胡须一脸得意的贱笑,大佬们强推林威,咱搭个顺风车代价很小,收获很大。
定国公、成国公、镇远侯、定西侯都在旁边,英国公代表都督府入宫,他们不需要往皇帝身边凑,但余光不停瞟向东面的六部衙门,个个脸上带着计谋得逞的笑意。
这种报捷方式连验功环节都节省了,一个时辰后,皇帝口谕邸报传天下、太庙大祭,二品都督佥事镇抚使林威晋升一品左都督、太子少保,赐蟒袍尚方剑,总理辽西前线军务,依旧是钦差性质的‘临时官’。
林威一下成为‘大官’了,标志就是太子少保的虚衔,没有这个虚衔,他就是个武将,就是个打酱油的镇抚使,有了这个虚衔,他就是正儿八经的中枢朝官,以后不可能完全闲置,内阁为难了。
还是那句话,内阁再弱势,他们也代表士大夫当朝,可以做九千岁的狗腿子耀武扬威,但不能背叛‘圈子’,否则后果比诛九族还惨。
内阁现在只有四人,顾秉谦、丁绍轼、黄立极、冯铨,次辅丁绍轼并不是阉党,但是个孤臣,皇帝的老师,清流中的清流。
四人此刻放弃度假,都在文华殿当值,顾秉谦拿着司礼监刚刚送来的皇帝批示,对专门写圣旨的黄立极道,“黄大人,陛下圣谕明日快马传天下,让天下臣民上元节前知晓大捷,为大明武勋欢呼。”
黄立极嘴角抽搐,“驸马都尉不准参政,千年的规矩,下官若写这道圣谕,死后都不得安生。”
顾秉谦闻言差点把文书扔掉,咬咬牙道,“林威不是驸马都尉,他还没有成婚。”
那你倒是自己起草用印呀!
三人内心同时给他一个鄙视,冯铨沉不住气,呵呵笑了,“一千亲军、一千马军立此旷世奇功,封太子少保不为过。但林威是亲军子弟,都督府的荫恩官,中旨镇抚使,这些任命都未经过内阁,吏部仅仅是报备,一个小小的力士,不过年方十八,他有冠军侯之才?都督府是不是过分了一点?”
顾秉谦轻咳一声,“这位还真有点才,更有胆,首级就在外面,我们怀疑无用,也无需怀疑。别忘了,他身边还有一个宁远伯,老夫万万没想到,跟随钦差混日子的勋贵能立下如此大功。林威尚公主的圣旨内阁已经用印,不能怪人家阴险,只能说我们失察。”
黄立极一愣,“如此说来,他应该封爵,那为何不借此提议封爵?”
“因为不够封爵!”丁绍轼突然开口,“算计再精明也得注重脸面,若林威杀四千真虏就封爵,大明朝的武勋人人唾手可得,这是刨自己的根。”
他一开口,立刻吸引了三人的目光,丁绍轼就在顾秉谦身边,他突然拿过皇帝批示,“英国公还在禁宫吧?丁某去问个清楚,若让内阁下这道圣旨,林威必须对照李成梁功勋,休想凭借一次大捷让驸马都尉做勋贵,更别想勋贵外镇领兵。”
顾秉谦一把拦住他,一脸贱笑,“丁大人说的好,太子少保、少保、太保,三师三少三孤,林威必须一步步来,否则我们不用印,让后人头疼去,或者勋贵自己找一个敢用印的人来当阁臣。”
丁绍轼点点头,“这是当然!”
顾秉谦笑了,“这是朝政大事,内阁都去,否则我们都会被别人戳脊梁。”
黄立极和冯铨立刻附和,丁绍轼也不疑有他,四人一起出门,到乾清殿求见皇帝。
…………
注:
丁绍轼,史册边沿人物,但他不是小人物,估计很少有人关注过他,会是小说的重要人物,作者有必要浪费唾沫说说正史记录中让人迷惑的丁大人,以免后面看的迷糊。
他很特别、非常特别,浑身笼罩在历史迷雾中。
他的简历、立场、做事方式都非常‘有意思’,是一个让人摸不着底细的官员。
万历三十五年,丁绍轼四十三岁才中进士,当时浙党主政,一开始就备受青睐,授翰林院庶吉士。
这里不得不先提另一个人。
这时候的首辅,是史上辞职次数最多记录保持者,真正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谁?
是谁在16世纪就创造了这个记录?
答案是李廷机(估计很多人没听过)。
他遇到万历皇帝最懒的时期,首辅一年都见不到皇帝一次,朝廷完全变成了一个庙,中枢三千京官上上下下全是泥塑。
一般来说,三请三辞是‘做人’底线,李廷机五年时间内,上辞呈123份,最后也没辞掉。
估计他觉得这个数字不能再涨了,就此打住。
搞笑的事来了,竟然自己给自己下了一道公文,内阁首辅辞掉内阁首辅…拍拍屁股回家了。
朱明立国之初,朱元璋给官员定的俸禄太低,官员责任大,造成一个特殊现象,好多人撂挑子‘挂印而去’,人一多老朱大怒,但凡有人敢挂印‘不告而辞’,无论品阶高低,一律削籍下狱抄家,老子让你装逼。
从此朱明二百年,再没有官员敢未获准的情况下挂印。
李廷机犯了大忌,啪啪打脸皇帝,所有人都为他捏了把汗,但是…万历‘忘’了,皇帝忘了堂堂首辅,天下都不可置信,但皇帝就是忘了…
滑天下之大稽。
(这期间内阁只有两人,李廷机和叶向高,后者莫名其妙就成了独相,也是他第一次任首辅)
李廷机死了,皇帝才‘想起来’他是首辅,以最快的速度赐少保、谥号文节,嗯,还是美谥,让那些辛辛苦苦的臣子喷血。
李廷机任首辅五年时间内,不仅频繁请辞,还频繁给自己准病假,一准就是好几个月。
上梁不正下梁歪,丁绍轼就是‘... -->>
腊月十八,高第六百里军情加急快马送信朝廷,奏报内容是林威剥夺了前线指挥权,从喀尔喀借来万匹战马,准备在松锦会猎奴酋。
腊月二十,年假休沐第一天,快马报捷,钦差镇抚使收复广宁,全歼前来救援的真虏,广宁大捷。
林威忽视了一个问题,广宁,就像大明君臣心中的一根刺,他没有准备常守,各路奏报却集体用了‘收复’两字,连金启倧也这么说。
张维贤看到奏报完全没有林威想象中的高兴,而是眉头紧皱脸色铁青,林威不可能守住广宁,锦州都够呛,别说草原边的孤城。宁肯到山里都不该占广宁,刚刚大胜,就给自己挖坑来个失土大责?
这个消息让皇帝和‘有心人’很纠结,林威眼光敏锐、做事胆大,放到外面果然有奇效,但需要可靠的佐贰官辅佐,一个既能影响他决定,又不会抢他威望的佐贰官。
大捷的消息在中枢酝酿了三日,腊月二十三中午,三百多亲军报捷信使从东面隆隆而来。
“广宁大捷,广宁大捷,钦差镇抚使林威奇兵出击广宁,斩首三万,东虏落荒逃回辽东。”
“广宁大捷,斩首三万!”
“广宁大捷…”
五城兵马司对报捷信使入京早有准备,城墙上鼓锣齐鸣,但他们叫嚷斩首三万,把当‘托’的士兵闪了个大趔趄,不是斩首四千真虏吗?
皇权特许报捷信使京城奔马,马蹄轰隆从广渠门进入外城,沿着外城大街直奔正阳门,百姓们个个嘴巴大张,眼中全是不可置信,这是杀了多少人,才能让战马挂满首级。
轰~
突然爆发出的欢呼如同惊雷,把死气沉沉的京城惊醒,无数人争先恐后涌向正阳门的中枢广场。
报捷信使来到金水桥,马匹停下,亲军瞬间在广场边堆了一个京观,如此劲爆的报捷方式闻所未闻,百姓越来越多,中枢衙门从来没这么热闹过,皇城守卫的托终于上线了。
“林都督威武,大明万胜!”
“林都督威武,大明万胜!”
……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整齐的高呼,后面还有不断拥挤过来的百姓,瞬间把整个长安街挤得水泄不通。
正阳门城门楼内,有很多‘地头蛇’,林耀脸色铁青的看一眼儿子,手指微颤,若不是身边人太多,他保准会扇一巴掌这个富养的笨蛋。
西城指挥使是名义上林成的‘父亲’,林耀的连襟,此刻拍拍林成肩膀,意味深长的叹气一声。
骆养性双手抱胸,两指捏着下巴胡须一脸得意的贱笑,大佬们强推林威,咱搭个顺风车代价很小,收获很大。
定国公、成国公、镇远侯、定西侯都在旁边,英国公代表都督府入宫,他们不需要往皇帝身边凑,但余光不停瞟向东面的六部衙门,个个脸上带着计谋得逞的笑意。
这种报捷方式连验功环节都节省了,一个时辰后,皇帝口谕邸报传天下、太庙大祭,二品都督佥事镇抚使林威晋升一品左都督、太子少保,赐蟒袍尚方剑,总理辽西前线军务,依旧是钦差性质的‘临时官’。
林威一下成为‘大官’了,标志就是太子少保的虚衔,没有这个虚衔,他就是个武将,就是个打酱油的镇抚使,有了这个虚衔,他就是正儿八经的中枢朝官,以后不可能完全闲置,内阁为难了。
还是那句话,内阁再弱势,他们也代表士大夫当朝,可以做九千岁的狗腿子耀武扬威,但不能背叛‘圈子’,否则后果比诛九族还惨。
内阁现在只有四人,顾秉谦、丁绍轼、黄立极、冯铨,次辅丁绍轼并不是阉党,但是个孤臣,皇帝的老师,清流中的清流。
四人此刻放弃度假,都在文华殿当值,顾秉谦拿着司礼监刚刚送来的皇帝批示,对专门写圣旨的黄立极道,“黄大人,陛下圣谕明日快马传天下,让天下臣民上元节前知晓大捷,为大明武勋欢呼。”
黄立极嘴角抽搐,“驸马都尉不准参政,千年的规矩,下官若写这道圣谕,死后都不得安生。”
顾秉谦闻言差点把文书扔掉,咬咬牙道,“林威不是驸马都尉,他还没有成婚。”
那你倒是自己起草用印呀!
三人内心同时给他一个鄙视,冯铨沉不住气,呵呵笑了,“一千亲军、一千马军立此旷世奇功,封太子少保不为过。但林威是亲军子弟,都督府的荫恩官,中旨镇抚使,这些任命都未经过内阁,吏部仅仅是报备,一个小小的力士,不过年方十八,他有冠军侯之才?都督府是不是过分了一点?”
顾秉谦轻咳一声,“这位还真有点才,更有胆,首级就在外面,我们怀疑无用,也无需怀疑。别忘了,他身边还有一个宁远伯,老夫万万没想到,跟随钦差混日子的勋贵能立下如此大功。林威尚公主的圣旨内阁已经用印,不能怪人家阴险,只能说我们失察。”
黄立极一愣,“如此说来,他应该封爵,那为何不借此提议封爵?”
“因为不够封爵!”丁绍轼突然开口,“算计再精明也得注重脸面,若林威杀四千真虏就封爵,大明朝的武勋人人唾手可得,这是刨自己的根。”
他一开口,立刻吸引了三人的目光,丁绍轼就在顾秉谦身边,他突然拿过皇帝批示,“英国公还在禁宫吧?丁某去问个清楚,若让内阁下这道圣旨,林威必须对照李成梁功勋,休想凭借一次大捷让驸马都尉做勋贵,更别想勋贵外镇领兵。”
顾秉谦一把拦住他,一脸贱笑,“丁大人说的好,太子少保、少保、太保,三师三少三孤,林威必须一步步来,否则我们不用印,让后人头疼去,或者勋贵自己找一个敢用印的人来当阁臣。”
丁绍轼点点头,“这是当然!”
顾秉谦笑了,“这是朝政大事,内阁都去,否则我们都会被别人戳脊梁。”
黄立极和冯铨立刻附和,丁绍轼也不疑有他,四人一起出门,到乾清殿求见皇帝。
…………
注:
丁绍轼,史册边沿人物,但他不是小人物,估计很少有人关注过他,会是小说的重要人物,作者有必要浪费唾沫说说正史记录中让人迷惑的丁大人,以免后面看的迷糊。
他很特别、非常特别,浑身笼罩在历史迷雾中。
他的简历、立场、做事方式都非常‘有意思’,是一个让人摸不着底细的官员。
万历三十五年,丁绍轼四十三岁才中进士,当时浙党主政,一开始就备受青睐,授翰林院庶吉士。
这里不得不先提另一个人。
这时候的首辅,是史上辞职次数最多记录保持者,真正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谁?
是谁在16世纪就创造了这个记录?
答案是李廷机(估计很多人没听过)。
他遇到万历皇帝最懒的时期,首辅一年都见不到皇帝一次,朝廷完全变成了一个庙,中枢三千京官上上下下全是泥塑。
一般来说,三请三辞是‘做人’底线,李廷机五年时间内,上辞呈123份,最后也没辞掉。
估计他觉得这个数字不能再涨了,就此打住。
搞笑的事来了,竟然自己给自己下了一道公文,内阁首辅辞掉内阁首辅…拍拍屁股回家了。
朱明立国之初,朱元璋给官员定的俸禄太低,官员责任大,造成一个特殊现象,好多人撂挑子‘挂印而去’,人一多老朱大怒,但凡有人敢挂印‘不告而辞’,无论品阶高低,一律削籍下狱抄家,老子让你装逼。
从此朱明二百年,再没有官员敢未获准的情况下挂印。
李廷机犯了大忌,啪啪打脸皇帝,所有人都为他捏了把汗,但是…万历‘忘’了,皇帝忘了堂堂首辅,天下都不可置信,但皇帝就是忘了…
滑天下之大稽。
(这期间内阁只有两人,李廷机和叶向高,后者莫名其妙就成了独相,也是他第一次任首辅)
李廷机死了,皇帝才‘想起来’他是首辅,以最快的速度赐少保、谥号文节,嗯,还是美谥,让那些辛辛苦苦的臣子喷血。
李廷机任首辅五年时间内,不仅频繁请辞,还频繁给自己准病假,一准就是好几个月。
上梁不正下梁歪,丁绍轼就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