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顶点小说网 www.223wx.cc,杜正坤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40年前的故乡人出山的道路是在悬崖绝壁上凿出的羊肠小道。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及销售农副产品的运输,全靠人力肩挑背驼。背力的工具是用竹篾织成的上大下小、上圆下方的桶形背篓,背力时将货物架在背篓口上。背力还有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t”字型的木制打杵子。使用打杵子,一是起手杖作用,保持身体平衡;二是负重走累了,就把“t”字型打杵子往背篓底下一撑,人站着就可以歇一口气。

    千百年来,人们称背力的人为“背老二”或“背二哥”

    上个世纪70年代初,从故乡的供销合作社收购站运100斤货物到当时的区供销合作社单程有130余里路,背100斤货物可挣力资4。07元,往返背200斤货物,需要6—7天时间,可挣力钱8—9元。背力的人都自带粮食,每打一顿火(即到路边农户家借锅灶煮饭)付火号钱8分,在路边农户家借宿一晚付住宿费1角2分钱。背一趟力,火号等费用支出2元左右,力资总收入减去开支后,可得纯收入7元左右。

    公元1967年的冬天,在一所村级校任教的我,工资少得可怜,放寒假到中心校结帐只领了十多元钱,给父母、妻、儿买点儿小小的礼物就把钱花光了。回家后,母亲病重在家,急需钱请医看病。我到诊所去赊了药,决定用背力的方式来挣钱还药费。

    于是我毅然背起背篓、打杵和10斤玉米面,到公社供销社收购站承运了120斤名叫官桂的中药材。这是一种泡糠货,体积大,捆成一大捆,背起来直晃荡。在陡峭的山路上磕磕碰碰的,很是吃力。好在途中遇到了一个经常背力的堂兄学二哥,与之结伴同行。他在前面走,每到一个险要路段,就提醒我:“这里要弯着腰走,别撞到上面的岩檐”“这里要面部朝里,抠住岩桩,慢慢挪步”

    第一天走了45里路,我的脚板心就打起了不少血泡。小旅店的老板娘烧了滚烫的热水给我烫脚,还用烧红的针尖帮我把血泡挑穿。

    第二天,天不亮,学二哥就喊我上路。我把背篓往背上一背,肩

    膀和背部就钻心地痛,腿脚也迈不开了步。我咬紧牙关,撑着打杵子,一步一步往前挪。走了一会儿,腿脚就灵活些了,肩膀的疼痛感也随之减弱了。

    第三天下午,我们到达终点站的区供销社,到仓库交了货,接着又承运了回头货——一包盐巴。那时的盐巴是用竹篾织成的圆形盐包,一包盐毛重104—106斤不等。

    返回途中的第二天下午,我们在路边一个农户家打火做饭时,老天爷忽然变了脸,大片大片的雪花随着暴戾的北风搓棉扯絮似地下个不停。盐巴是沾不得雨雪的,也没有什么塑料布之类的东西遮盖,我们只好在农户家弯艄。直到第三天上午,雪停了,我们才上路。当走到一个叫板壁岩的地方一段笔陡的下坡路时,走在前面的学二哥脚下一滑,连人带货向路外边的悬崖滚去。眼看就要掉下200多米高的悬崖下,学二哥死死抓住了悬崖边的一棵油桐树,我慌忙歇下背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学二哥和他背着的盐巴拽了上来。当我正帮着学二哥擦拭身上的稀泥时,我歇在路上方的背篓忽然滚了下来,我一个箭步冲过去,死死抓住背篓糸,学二哥也跑来摁住了用绳子绑在背篓上的盐包。

    这次,一个来回花了7天时间,共结力资10元多,除去火号等费用,纯收入8元。学二哥力气比我大,他的纯收入有10元多。

    一个寒假,我背了两个来回的力,虽然只挣了16元多钱,但我却付清了诊所的药费,母亲的病情也有了很大的好转。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