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23wx.cc,月冷嵩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结为秦晋之好。今天,大人也见到吴家二爷本人了。据下官看来,倒也举止大方稳重,为人不卑不亢。加上又是秀才功名,京城里又有人提携,虽说眼下只是个七品官职,以本官看,后生可畏,前程未可限量呵!刘大人以为,这吴家二爷的人品风格、家世门第如何?"
刘举人沉吟了一会儿:吴家这已经是第三次托人保媒了。如今,刚刚放了实缺,竟又托到胡知县这里来再次求亲。看来,吴家也确是一片诚心呵!心下思量,虽觉得吴家托胡知县说媒,未免有些势力之恃,可毕竟心切意笃啊!一边这样想着,一边又端起茶盅啜了一口,抬头对胡知县道:"胡大人如此厚爱小女,实令下官感动之至!若说吴家二爷那里,据你我今日共同亲眼目历,举止为人果如大人所言。真人面前不说假话,其实,过去吴家也曾两次托人提过此事。皆因小女那里不肯吐口,故而才两番搁下了。今日,虽是你我亲眼所见,胡大人面前我也不妨直说——我本人是决无挑剔之处的;更兼人家眼下又是有了功名官阶的,今日重议亲事,可说是刘家的高攀了。只是,不瞒大人,因刘某早年膝下无子,只有这么一个小女。所以,自小便格外溺爱了一些,故而平素颇有些倔傲脾性。吴家乃书香世家,阖府儒雅清华,只怕小女性情顽愚,举止粗憨,加之又不谙女红,会令吴家失望的。因而,此事还烦请大人再向吴家说明实情才是。再有,下官还得与内人和两位兄长再作商量权衡之后,才能回复胡大人的话。"
胡知县点头道:"吴家如此执著,总因思慕小姐懿范之故。故而,再不会计较女工针线之事。至于婚姻大事,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正理。加之,你又是亲见过的人,总不会有差错的。"
说起胡知县应允做这个红媒,还是年前腊月间。颇知规矩的胡老爷,当得知吴子霖被朝廷放了个七官实职后,携了自己的七品仪仗,全副蟒袍顶戴地从山城一路赶到吴家坪前来祝贺。在酒桌上,吴家大爷乘机向胡知县提出,想拜托县太爷到刘家求亲之事。胡知县把吴、刘两家放在一起,权衡了一番,觉得自己去做这个媒,胜算的把握还是有的,便一口应承了下来。
因胡知县原在吴家面前打下保票的,故而提出此事时,见刘大人神色还有些犹豫,便道:"刘大人,我这个人素来喜欢热闹,所以十二分乐意能玉成你们两家的亲事。还有,因吴家二爷正月二十就要到任的,看意思,吴家似乎还等着下官的回话。刘大人哪天能给下官个准信,能否这会儿就定下来?"
见胡知县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刘举人也不便再推辞,沉思了一会儿答道:"大后天如何?"
胡知县满脸是笑地点头道:"好!好!大后天是初九,长长久久,倒是个好日子!一言为定!到时候本官亲过刘府听信罢!此事若能促成,本官不仅在山城的老少爷们面前光耀了一回,日后,也有借口向你们两家讨酒吃啦。"
两人又闲话了一会儿,刘举人便起身告辞。
出了县衙,虽说刘府离嵩阳楼也就几百步的样子,胡知县依旧要派衙门里的小官轿相送。见刘大人执意不用,这才作罢。
刘举人出了县衙大门,一边走,一边在心内思量着:子霖那孩子,看上去倒也诚稳可靠。夫人这里大约不会有太大问题的。只是,如何才能说服女儿允下这门亲事呢?如今,看那胡老爷,竟是一片格外的热心,若是没有什么充足的理由,硬驳了他的面子,也怕以后会有什么不便之处。
待到晚上,刘举人把白日之事告知了夫人。谁知夫人听了,竟也是十二分地乐意!当刘举人还顾虑女儿时,夫人反倒正言道:"胡知县的话有道理,婚姻大事,向来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且,既然吴家公子的家财门第、举止品貌,老爷都是亲见了的,又有胡老爷做媒成全,老爷还犹豫什么?总不成,也让女儿学那戏文里说的,在刘家过街楼上,高结彩楼,让她绣球招婿不成?"
刘举人想想,夫人的话确也有理。而且,这件事的确也没有什么可挑剔之处。虽说吴子霖只是秀才功名,以后日子长着呐!自己还不是年近三十才中的举?斟酌了一番,到底认定:女儿的终身托付于这位稳成的吴公子,无论如何也是靠得住的,遂与夫人拿定了主意。如此,竟也不再和女儿商议。初九这天,胡知县到了刘家,得知刘家已经允亲,一点儿也不耽搁。中午在刘家喝了第一场的谢媒酒,当天下午就乘了官车,欢天喜地赶到吴家来报喜!
及至后来,两家又是换贴、又是过礼,以至谢媒、订亲等仪式下来,拢共才用了五六天的时间,便全部操办齐毕了。
等前庭那里什么都木已成舟、和姐妹们一起住在后院的如茵知道事情真相时,早已为时晚矣!
如茵自打在书院见到吴子霖之后,虽觉得吴子霖并非那等纨绔浮滑之辈,可也决非自己的梦中之人!而且,吴家过去来刘家提亲时,刘家两番都不答应。这会儿,人家刚一捐了个官儿,刘家立马爽快地就允了亲!这不明摆着让人当成攀附势利之流么?
如此,虽说还没有出正月,却又是哭、又是闹地,竟比往日更恼怒了!后来,也不吃、也不喝。结果,又是爹又是娘,又是大伯、二伯和伯母、姑妈的,一大群人轮番过来劝慰,夸说吴家的好处、吴子霖的长处。最后,竟弄得如茵连气恼的力气都没了。
如茵有心不从,因知自己势单力薄,不能抗得过去。待静下心来,突发奇想,竟然生出了一个自以为十分巧妙的抗对之计来!
爹娘又来劝慰时,如茵抽抽咽咽地,顺势提出了一个条件:既然如此,也只好这样了。只是,开春两位堂兄进京应考时,自己要和他们一起进京逛逛!否则,就不答应吴家的婚事!进京的缘故,一是想趁这会儿还未被人拘谨,出去见见世面、看看京城的姑姥娘和舅舅、舅母;二也可以替两位哥哥引荐一番,也免得两位哥哥再白走这一趟。
这个想法,原先她也曾向爹娘提过的,爹娘当时没有答应她。这时,爹娘见女儿又重提了出来,虽担心路途遥远,怕一路之上会有什么闪失差错,可后来思忖着:女儿对吴家那门亲事不如意。在家里虽说诸事娇惯,可到了婆家,却不知怎样受拘束呢!趁势再放她出门散散心也好!而且,既有她两位堂兄跟着,有几个家人护送,又是去办正经事,同时,也可探望一番京城的姑姥娘和妗子,理由倒也很说得过去。
两口子商量了一番,便来到上房和如茵的伯父、伯母商议此事。如茵的伯伯、伯母那里,原想着京城虽有一门亲戚,毕竟只是三弟媳的一位娘家表哥,而且又是人托人、脸托脸的事,人家愿不愿帮这个忙,心里根本就没有底儿。如今突然听说侄女愿意陪着两位哥哥一起进京,亲自引领,求她舅舅帮忙提携自家儿子,岂有不允之理?
最后,一家人坐在那里,反反复复地交待两位当哥的:如今,你妹妹已不比往日,是人家未过门的媳妇了。所以,出门在外,处处都要稳妥小心,莫闹出什么乱子才是!另外,此事最好悄悄的动身,切不要弄得张张扬扬地!
诸事商定好之后,众人少不得开始准备兄妹三人进京的盘缠、礼仪和行李起来。
谁知,这时吴家竟又托人来到刘家,提出想要早早办理亲事的话。又说最好能赶在今年端午节办。
刘家这里正在准备如茵和两位哥哥一起进京的事,哪里肯允?回话说:"女儿还小,她娘一时舍不得她,等过了年再办罢。"
吴家不死心,再次托人来,说吴家老太太等着抱孙子呢!所以,最迟赶在今年中秋节迎娶新人!
刘家几位老爷和太太们在一起算了算日子,他们兄妹进京一趟,就算各处都看看逛逛,再加上来来回回的路途,虽说赶到秋里办事稍稍紧了些,可赶在年下日子倒也从容。于是给吴家回了话:中秋节正赶上她爷爷去世的周年,就定下腊月二十八的好儿罢!
结为秦晋之好。今天,大人也见到吴家二爷本人了。据下官看来,倒也举止大方稳重,为人不卑不亢。加上又是秀才功名,京城里又有人提携,虽说眼下只是个七品官职,以本官看,后生可畏,前程未可限量呵!刘大人以为,这吴家二爷的人品风格、家世门第如何?"
刘举人沉吟了一会儿:吴家这已经是第三次托人保媒了。如今,刚刚放了实缺,竟又托到胡知县这里来再次求亲。看来,吴家也确是一片诚心呵!心下思量,虽觉得吴家托胡知县说媒,未免有些势力之恃,可毕竟心切意笃啊!一边这样想着,一边又端起茶盅啜了一口,抬头对胡知县道:"胡大人如此厚爱小女,实令下官感动之至!若说吴家二爷那里,据你我今日共同亲眼目历,举止为人果如大人所言。真人面前不说假话,其实,过去吴家也曾两次托人提过此事。皆因小女那里不肯吐口,故而才两番搁下了。今日,虽是你我亲眼所见,胡大人面前我也不妨直说——我本人是决无挑剔之处的;更兼人家眼下又是有了功名官阶的,今日重议亲事,可说是刘家的高攀了。只是,不瞒大人,因刘某早年膝下无子,只有这么一个小女。所以,自小便格外溺爱了一些,故而平素颇有些倔傲脾性。吴家乃书香世家,阖府儒雅清华,只怕小女性情顽愚,举止粗憨,加之又不谙女红,会令吴家失望的。因而,此事还烦请大人再向吴家说明实情才是。再有,下官还得与内人和两位兄长再作商量权衡之后,才能回复胡大人的话。"
胡知县点头道:"吴家如此执著,总因思慕小姐懿范之故。故而,再不会计较女工针线之事。至于婚姻大事,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正理。加之,你又是亲见过的人,总不会有差错的。"
说起胡知县应允做这个红媒,还是年前腊月间。颇知规矩的胡老爷,当得知吴子霖被朝廷放了个七官实职后,携了自己的七品仪仗,全副蟒袍顶戴地从山城一路赶到吴家坪前来祝贺。在酒桌上,吴家大爷乘机向胡知县提出,想拜托县太爷到刘家求亲之事。胡知县把吴、刘两家放在一起,权衡了一番,觉得自己去做这个媒,胜算的把握还是有的,便一口应承了下来。
因胡知县原在吴家面前打下保票的,故而提出此事时,见刘大人神色还有些犹豫,便道:"刘大人,我这个人素来喜欢热闹,所以十二分乐意能玉成你们两家的亲事。还有,因吴家二爷正月二十就要到任的,看意思,吴家似乎还等着下官的回话。刘大人哪天能给下官个准信,能否这会儿就定下来?"
见胡知县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刘举人也不便再推辞,沉思了一会儿答道:"大后天如何?"
胡知县满脸是笑地点头道:"好!好!大后天是初九,长长久久,倒是个好日子!一言为定!到时候本官亲过刘府听信罢!此事若能促成,本官不仅在山城的老少爷们面前光耀了一回,日后,也有借口向你们两家讨酒吃啦。"
两人又闲话了一会儿,刘举人便起身告辞。
出了县衙,虽说刘府离嵩阳楼也就几百步的样子,胡知县依旧要派衙门里的小官轿相送。见刘大人执意不用,这才作罢。
刘举人出了县衙大门,一边走,一边在心内思量着:子霖那孩子,看上去倒也诚稳可靠。夫人这里大约不会有太大问题的。只是,如何才能说服女儿允下这门亲事呢?如今,看那胡老爷,竟是一片格外的热心,若是没有什么充足的理由,硬驳了他的面子,也怕以后会有什么不便之处。
待到晚上,刘举人把白日之事告知了夫人。谁知夫人听了,竟也是十二分地乐意!当刘举人还顾虑女儿时,夫人反倒正言道:"胡知县的话有道理,婚姻大事,向来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且,既然吴家公子的家财门第、举止品貌,老爷都是亲见了的,又有胡老爷做媒成全,老爷还犹豫什么?总不成,也让女儿学那戏文里说的,在刘家过街楼上,高结彩楼,让她绣球招婿不成?"
刘举人想想,夫人的话确也有理。而且,这件事的确也没有什么可挑剔之处。虽说吴子霖只是秀才功名,以后日子长着呐!自己还不是年近三十才中的举?斟酌了一番,到底认定:女儿的终身托付于这位稳成的吴公子,无论如何也是靠得住的,遂与夫人拿定了主意。如此,竟也不再和女儿商议。初九这天,胡知县到了刘家,得知刘家已经允亲,一点儿也不耽搁。中午在刘家喝了第一场的谢媒酒,当天下午就乘了官车,欢天喜地赶到吴家来报喜!
及至后来,两家又是换贴、又是过礼,以至谢媒、订亲等仪式下来,拢共才用了五六天的时间,便全部操办齐毕了。
等前庭那里什么都木已成舟、和姐妹们一起住在后院的如茵知道事情真相时,早已为时晚矣!
如茵自打在书院见到吴子霖之后,虽觉得吴子霖并非那等纨绔浮滑之辈,可也决非自己的梦中之人!而且,吴家过去来刘家提亲时,刘家两番都不答应。这会儿,人家刚一捐了个官儿,刘家立马爽快地就允了亲!这不明摆着让人当成攀附势利之流么?
如此,虽说还没有出正月,却又是哭、又是闹地,竟比往日更恼怒了!后来,也不吃、也不喝。结果,又是爹又是娘,又是大伯、二伯和伯母、姑妈的,一大群人轮番过来劝慰,夸说吴家的好处、吴子霖的长处。最后,竟弄得如茵连气恼的力气都没了。
如茵有心不从,因知自己势单力薄,不能抗得过去。待静下心来,突发奇想,竟然生出了一个自以为十分巧妙的抗对之计来!
爹娘又来劝慰时,如茵抽抽咽咽地,顺势提出了一个条件:既然如此,也只好这样了。只是,开春两位堂兄进京应考时,自己要和他们一起进京逛逛!否则,就不答应吴家的婚事!进京的缘故,一是想趁这会儿还未被人拘谨,出去见见世面、看看京城的姑姥娘和舅舅、舅母;二也可以替两位哥哥引荐一番,也免得两位哥哥再白走这一趟。
这个想法,原先她也曾向爹娘提过的,爹娘当时没有答应她。这时,爹娘见女儿又重提了出来,虽担心路途遥远,怕一路之上会有什么闪失差错,可后来思忖着:女儿对吴家那门亲事不如意。在家里虽说诸事娇惯,可到了婆家,却不知怎样受拘束呢!趁势再放她出门散散心也好!而且,既有她两位堂兄跟着,有几个家人护送,又是去办正经事,同时,也可探望一番京城的姑姥娘和妗子,理由倒也很说得过去。
两口子商量了一番,便来到上房和如茵的伯父、伯母商议此事。如茵的伯伯、伯母那里,原想着京城虽有一门亲戚,毕竟只是三弟媳的一位娘家表哥,而且又是人托人、脸托脸的事,人家愿不愿帮这个忙,心里根本就没有底儿。如今突然听说侄女愿意陪着两位哥哥一起进京,亲自引领,求她舅舅帮忙提携自家儿子,岂有不允之理?
最后,一家人坐在那里,反反复复地交待两位当哥的:如今,你妹妹已不比往日,是人家未过门的媳妇了。所以,出门在外,处处都要稳妥小心,莫闹出什么乱子才是!另外,此事最好悄悄的动身,切不要弄得张张扬扬地!
诸事商定好之后,众人少不得开始准备兄妹三人进京的盘缠、礼仪和行李起来。
谁知,这时吴家竟又托人来到刘家,提出想要早早办理亲事的话。又说最好能赶在今年端午节办。
刘家这里正在准备如茵和两位哥哥一起进京的事,哪里肯允?回话说:"女儿还小,她娘一时舍不得她,等过了年再办罢。"
吴家不死心,再次托人来,说吴家老太太等着抱孙子呢!所以,最迟赶在今年中秋节迎娶新人!
刘家几位老爷和太太们在一起算了算日子,他们兄妹进京一趟,就算各处都看看逛逛,再加上来来回回的路途,虽说赶到秋里办事稍稍紧了些,可赶在年下日子倒也从容。于是给吴家回了话:中秋节正赶上她爷爷去世的周年,就定下腊月二十八的好儿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