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23wx.cc,月冷嵩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光绪二十三年冬,学政衙门徐大人和翰林院文大人来山城讲学,刘家小姐刘如茵女扮男装跑到书院听学伤了风。当天夜里,她全身烧得火炭儿一样,两三天里米水未进。
待如茵娘问明,女儿这次招病,原是她两位堂兄撺掇她出门听学惹下的祸,着管事的赶到书院,把如松、如桦两个侄子叫回家来。见了面,劈头盖脸地就是一通数叨:真真一对儿不长劲的东西!不说带着妹妹往正道上走,成日干些不上台面的事!
两人一脸愧色,也不争辩。待来到后院探望三妹如茵时,如松埋怨道:"唉!三妹!为了你听学,扯出多少是非来!所幸那天人多,大伙一心听讲学,没人太注意你。否则,一旦有人看出破绽,传开了,挨骂倒也事小。今后谁还敢再为你提亲啊?你就待在家里,当一辈子老闺女罢!"
如桦在一旁笑道:"我看,未必就没有人看出破绽!那个吴子霖,恐怕已经起了疑心了!莫看那小子平素不哼不哈的,其实是个再精细不过的主儿了。事后,他稍微想一想:三叔膝下根本就没有这么大的一个小子,恐怕事情早就漏馅啦!"
如茵听二哥提及"吴子霖"三字,一时就心烦气恼起来,恨恨地嚷道:"你们再胡说!"
哥儿俩相视一笑,赶忙噤声。
还是在今年芒种以前,吴家坪的吴子霈,先后两次托了城里有头脸的人,携了大礼来刘家为他兄弟吴子霖提亲,求与刘家三小姐结为秦晋之好。如茵的两位伯父十分乐意两家能联上这门亲,对如茵爹娘进言道:"三弟,弟妹,吴家二爷子霖,不仅家财富甲一方,更兼人品稳厚持重。虽说眼下只是个生员,可他一个姐夫的叔公在京城做官,姐夫本人又在省巡抚衙门任八品参事,另一位姐夫江南盐务衙门做着六品运判。朝里有人,吴家二爷将来的功名前程,自然也是很有指望的。"
如茵爹娘虽没有见过吴家二爷本人,听两位兄长这般夸赞吴家二爷,又明知两家皆是世家书香,觉得这门亲事好商量。
但是,众人谁也没有料到:只因如茵的两位堂兄平素闲谈时,曾在她面前说起过"吴家坪吴进士的后人吴子霖、吴宗岳在嵩阳书院里叔侄同窗,叔叔的文章反倒不如侄子"的话,无意记下。故而,当娘过来问她话时,还未待娘的话完,她竟一脸怨恼地噙泪跑开了!
一向疼爱女儿的刘家三老爷,虽不知内情何故,因见女儿对这头亲事不大情愿,便对夫人道:"茵儿的年龄也不算大,这门亲事,先缓一缓再说罢。"
于是,吴、刘两家的亲事,竟上不上、下不下地搁在那儿了。
如茵的父亲刘举人,在兄弟中排行老三,眼下是开封府学的训导。夫人刘氏,虽连生了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却只有小女儿如茵一人结结实实地长了这么大。大女儿和大儿子,都是三几岁上夭折的。刘夫人烧香拜佛,惜老怜贫,直到几年前,上天垂怜,终于又赏了个老生的儿子。
如茵在家里姐妹中排行第三。因爹娘宠爱,自小就是可着性子长的。素常,总爱扮成男孩子样儿,身上或是长短马褂,或是袍子坎肩,腰里滴哩嘟噜地挂着扇套、玉佩、短剑之类的玩意儿。一双脚,只因闹得厉害,缠缠放放地,最后成了一双半大不小的脚。出门时,便登着一双青缎子快靴,脑袋上或是一顶帽子,或是一方处士巾,把个额发遮得严严实实地,生人眼里,俨然一位风流潇洒的公子哥儿。
如茵父亲因膝下无子,又因连着上面两个儿女都没有成人,只有这个假小子似的闺女倒还结实。故而,十几年里,一直都是睁一眼、闭一眼地,权当养了个小子自慰!
如茵常听先生、伯伯和父亲教导几个哥哥弟弟说,朝廷素来只以八股取仕,而好多读书人却因不得要领,竟致终生诗书、场场不第!像大哥,秋闱连考了三科,二哥也考有两科了,皆是名落孙山!
如茵心下不服!闺中无事时,也不习女红,也不拈针线,因知八股多以四书五经命题,故而,除了把个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并易、书、诗、礼和春秋五经通解之外,更着意地留心玩味起八股来。什么破题啦、承题啦、开讲啦;什么正破则反承、反破则顺承啦;并什么御讳、庙讳、圣讳;抬写、格式、规矩,一一地领略铭记,又汇聚了古今优秀的八股文章,仔细揣摸,似个猜灯谜一般,反复把玩不已。因天性聪慧,加之熟读圣贤,牛刀小试,每每令先生和父亲惊愕不已!只叹惜投生了女儿胎!虽有读书作文的天份,毕竟不得有玉堂金马的一天!
果然,及至后来,堂兄如松、如桦先后中了秀才,又是县学、又是书院地去念书深造,如茵却只有望洋兴叹的份儿啦!
虽说如此,到底心中不平!
在刘家众多兄弟姐妹当中,如松比二叔膝下的如桦长了四岁,如桦又长了三叔膝下的如茵两岁。兄妹三人因年岁相当,加上打小儿一起在家塾里念书。故而,比别的兄弟姐妹更亲了一层。平时,两位堂兄回家时,如茵总喜欢向二人打听一下府试、乡试的结果,问问书院众位生员季考岁试谁夺的魁?顺天乡试和会试有无科甲高中的?闱中有无作弊被黜的笨蛋?学官和先生又出了什么新鲜题目、讲了什么文章等等。
有时,碰到月课、季考或岁试,先生出了什么太难的题目,两人偶尔也有请堂妹帮忙捉刀的时候。谁知,这样的文章,往往倒能博得先生和诸位同窗的一致叫好!
一次,先生出了一道题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八股文章。如茵跃跃欲试,信手来了一篇。两位堂兄一见,拍案叫绝起来!两人照样誊录了一番,拿到书院,先生和众位同窗见了,无不啧啧称赞:文笔雄浑通达,意境云断高岭!不仅有大漠冰河之旷缈,旌麾斧钺之凌猎,更有铁马金甲之雄武皆赞叹:同题文章中,此篇当属上品!
如松和如桦二人却忍俊不禁地揭了谜:"此乃吾家愚妹所为也!"
众位山长、学长闻听,无不愕然慨然:"呀!天下果有闺中英雄!"
据说这几天,省城学政大人要来山城。除了讲学之外,还要在嵩阳书院举荐几位文章好、德行佳的生员,应明年京城的贡生拔试!规矩是先通过书院和县学学官推荐。然后,众位大人在本年岁考的卷子中,选中几名德行文章俱佳的,明年春上进京再最后入拔。
岁考的内容除了有经世策论、书艺、诗艺和七言韵诗二首外,还要另备一篇八股文供诸位大人筛选。
二人得知内情后,一时也跃跃欲试起来。
只是,二人最头痛的是八股!叨鼓了一番:倘若堂妹肯代笔的话,被选中的可能或许会大一些。因事先得知,这篇八股的题目很可能是出自书经。无逸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二句,便合计出一个主意来——
讲学的大体日子定下之后,两人从书院跑回家来,故意当着如茵的面,大声小气地争执说:文大人是怎样一位改良变法的倡导者,徐大人翰林出身,又是怎样一位学贯中西的学问家。这次听学的机会真是可遇不可求!那天,一定要早些去占位置云云。
如茵果然就入了他们的彀中,兴致盎然地向两人打听:"大哥二哥,你们说什么?谁要来讲学?讲什么题目啊?"
如松看了如桦一眼,漫不经心道:"你一个女孩子家的,打听这做什么?总不成也跑去听罢?"
"怎么,我怎么就不能去?"
如桦笑道:"嘁!你去听讲?大伙也别听学了!都争着一睹你的芳容罢!"
"哼!我偏要跑一趟不可!我倒要看看:谁敢把本小姐怎么样?"
如桦龇牙一笑:"嘻!谁能把你怎么样?看猴子耍把戏,谁能把猴子怎样?喝采罢!三妹,你若真想知道两位大人讲些什么,回来,我可以把笔记借你看看,再对你详细说说讲学的情形。不过,这可有个条件在先:你得帮我做一篇八股才行!"
"我才不帮你做什么八股、九股呢!我偏要亲自去听大人讲学不成!"
如松道:"一个十七大八的闺女,跑到男人堆儿里去听讲?不让你给搅得炸了窝儿才怪呢!"
"讲学赶在十冬腊月,我扮成男装,又躲在你们中间,有何不可?"如茵辨驳道。
如松沉默了一会儿,觉得此举虽有些冒险,倒也不妨一试。过去,其实三妹也常玩这种把戏:穿着男装,跟他们一起跑到中岳庙去赶会,跑到少林寺看和尚打拳。夹在他们和众位家人当中,倒也没有人识破过。
如松沉吟了一番:"你真想去听讲学么?"
"这还有假?"
"那我来问你:你可有听课的凭照么?没有凭照,连大门都进不去的!你以为书院跟寺院、道观一样,不拘谁都能随便进去的?"
如茵眨着两只眼睛,定定地望着哥儿俩。
如松一笑:"你若真想去见见世面,我想想法子,或许能帮你弄到一份凭照。你不知道,这次,就连站在讲堂外面听课的人,都有凭照呢!"
如茵咬了咬嘴唇:"好吧!我答应帮你们各做一篇文章!"
如松笑了:"好!一言为定!题目交给你,听学的事,包在我们身上。咳!也不是我敢应承你。三妹,你最清楚,我平生最恼的就是八股!而你呢,又偏偏擅为之。"
如茵恍然大悟!她用手刮着自己的脸颊笑道:"哦!我这才明白。原来,你们俩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儿,竟是生着法子,又让我来做你们的刀斧手啊?"
如桦笑了起来。
如松老老实实地说:"三妹,若人人都似你这般才华横溢、过目成诵的,哪还有个当大哥的老着脸求小妹代笔的理?早就玉堂金马、蟾宫折桂去了!"
如松夸赞得巧妙,如茵顿时喜笑颜开:"八股又有什么了不起的?只要用心,照样能翻出新意。好吧,最迟大后天交卷。"
"三妹果然七步捷才啊!"如桦赞道。
如松却冷冷地说:"三妹!你别应付我们。这次题目,可是用来应付学政徐大人、翰林院文大人和县学、府学诸位学官大人的!明说了:两位当哥的,这次就是要借船渡海!你若帮我们度了这道坎儿,赶明儿你出嫁时,大哥先许你一千银子的私房钱!不过,你要是没把握就算了!我求梁拔贡梁大学长帮我做一篇就是了。"
"为大哥效力是小妹份内的事!这会儿,就算有人拿一万两银子,又能买到刘如茵的文章么?梁大学长的文章就一定比小妹强么?我偏不信!你若信不过我,可以让他和我各写一篇!你们两个任挑就是了!"如茵满脸通红地说。
如桦一竖大拇指:"嗳!这才叫巾帼不让须眉!"
如松笑道:"我的意思是,三妹不必赶得太急!还有十多天的时间呢。下月初十以前交卷就行。梁逸之虽肯帮忙,毕竟还是外人嘛!我只有先求小妹的理!小妹这里说不通,才会再转求外人的!"
如茵这才露出笑脸来。
好几天里,不说如茵如何绞尽脑汁、坐了几天又几夜,直到两位堂兄一脸喜色地各自拿着文章去后,总算是长长松了一口气!
是后,便开始盼星星、盼月亮地,总算盼到了两位大人来讲学的日子。
提前两天里,如茵就令丫头把听课那天所需一应各色行头,以及笔、墨、纸、砚等全部准备停当了。自己不放心,又一样一样地查了一番又一番。及至听课的头天晚上,略吃了些东西,一早就歇下了。放床幔子前,又交待丫头:"千万莫忘了——明天清早,自鸣钟一打五点,准时叫醒我啊!"
丫头笑道:"小姐都交待五遍了!"
如茵白了她一眼:"交待六遍,你也少不了还会睡过头儿!"
一面数叨着,一面忽地又翻身起来,再次查看了一番文房四宝,并一套叠得整整齐齐的男子靴子、暖帽、袍子、坎肩、手套、护耳等物,这才放心地重新躺下。
第二天一大早,一觉醒来,只见窗外天空微微泛明,急忙趴到桌子上瞅。原来,夜来下了一场不算太大、倒是白了一地和屋顶的雪,映亮了窗子!
她划了根洋火,看了看自鸣钟——还差一个多时辰呢!只得重新躺下。觉得刚眯了一会儿眼,猛地就被桌上的洋钟给惊醒了!也不等丫头叫,急不可待地一面唤丫头掌灯,一面就摸黑穿衣起来。待丫头点亮灯、服侍她梳洗穿戴完毕,又从灶房端来一碗热汤。如茵略略用了一点儿,便蹑手蹑脚地溜出了闺房。按如松大哥头天早交待管门的,虚留了右傍一角偏门,吱吱呀呀地推开了,猫儿似地溜出来。她虚掩好门,下了台阶,便来到刘府大门外的城街上。
就着麻麻亮的天色,如茵看见如松和如桦两个哥哥,另有两个心腹家人,几匹备好鞍子的马,早等候在雪地里了。
如松、如桦见如茵头戴一顶护耳漳绒暖帽,一条长围巾将下巴和半个脸围得严严实实地,只露着虎灵灵一双大眼睛。身上是一件青缎子出锋紫羔坎肩儿,里面一件元色的直罗长袍,腰间打着一条黑底红菱的丝绦,足下登着一双麂皮高腰厚底靴。就着悬在大门廊下的灯笼打量,乍看乍是一位风流英俊的公子哥儿!
如松、如桦望着她笑道:"嘿!三弟今儿好精神啊!若不直着眼睛,还真看不出样!"
如茵抱拳拱手地一笑:"今儿大家看的是各位大人!哪有直着眼睛看我的道理?不过,今天小弟依旧烦请两位兄长的多多关照!"
如松笑道:"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如桦加了一句。
如茵看他们两个今儿是如何打扮的?只见两人全身上下统换了新,打扮得像赶会似的。一色簇簇新的坎肩和长袍,暖帽,高腰靴。堂兄妹三人一边取笑,一边扶鞍踏镫,挽缰并辔朝城北走去。
天色依旧黑黜黜的,四处的景致也看不大清楚。一街两行,家家户户的窗口都黑灯瞎火着。马蹄踏过县署衙门前的青石路街时,不知惊动了哪家的看门狗,隔着院门朝外面汹汹地狂咬了一通。
来到北城门时,守门的兵壮还未开城门。如松叫醒了值守,因认得是城里人,也没有盘问,一面揉着惺松的睡眼、一面开开城门放几人出城。
从太室山吹来的山风遒劲而凛烈,肆无忌惮地吹向这几个早行的人。马鬃和马尾在风中飘曳不已,细碎的霰粒儿不时打在裸露的脸上。因地上有些滑,故而也没有放开,只让马迈着小碎步,朝座落在嵩山脚下的嵩阳书院小跑而去。
如茵身上穿得又厚又暖,加上心内藏着一团兴奋,骑在马背上没觉得冷,反倒有些热和和的。
众人来到书院外面的大平台时,见书院外面早已停驻了不少的车马和人众。人们三三两两地站在院里院外,揣手跺脚地一面驱着寒,一面就着朦胧的晨光相互打量着。
如松掏出怀表看了看,才六点一刻!看来,今儿来听讲学的,比他们估计的还要多。
如松在宰相碑前下了马,交待家人依旧把马带回去。又交待中午直接把饭菜送到书院后面他们住的侧院里,至少要备够七八个人用的才可以。交待完毕,三人一路朝书院大门走去。
如茵走在如桦、如松左右,脸上虽说装得倒也镇静,心里却是惶乱得很!她悄悄望去:四下里站满了三五一堆儿的青年学生,见他们哥儿几个走过时,都停了攀谈,很注意地打量着他们。如茵两眼低垂,也不敢看人。两位堂兄却是高首阔步一路说笑,不时和熟人点头打着招呼。过了书院正门,沿着两畔的青砖小径,三人顺着东侧的砖径,一直往后面走去。四五进的院子,所过之处,房前树下、花坛回廊,除了白的雪,到处都站满了黑乎乎的人众。一些外地来的生员,三五结伙地浏览着书院的景致、碑文和古树。
如桦一路走,一路向如茵介绍着各处殿堂、碑文的来历。行至藏书楼前,绕过西厢廊下一个虚掩着的月亮门,三人便来到了西侧的跨院。
"这儿是几位大学长和山长寝住的地方。其他学生多住在前面的东跨院。"如松向如茵介绍着。这里比起前面的几进院子,显得格外地清幽寂静。地上的雪也扫得很净。这时,见三个年轻的学生正围着一位身段精壮的青年,听他吩咐着什么。
如桦指着那位青年道:"那位就是大学长梁逸之!"
如茵早就听两位哥哥说起过他,在众位生员中,唯他一人系拔贡功名。往日,也曾读过堂兄带回的他的文章,真个是字字珠矶、句句金玉!
梁逸之正向三个十六七岁的学生交待着事情,一转脸见如松三人走过来,笑道:"嘿!这么早就过来了?"一面就对两个学生说:"你们先去吧!随时过来通个气儿。"
几个人去后,梁逸之招呼如松兄妹三人进了厢房。
因天还未大亮,屋里尚有些暗。乍一进门时,如茵也看不大清屋里的摆设,只闻到一股子很浓的墨香味儿扑鼻而来。就着麻麻亮的天光,略打量了一番,屋内摆设得很是简单:两张旧桌子,几把旧椅子,另有一个做得很粗糙的白茬儿杌凳。桌上放着文房四宝,挨墙摆着四张木床。床边的简易书架上摆了好些的书。床上的床单和被褥,皆是乡下人自家织的格子土布。床单铺得平平整整,被子也叠得方方正正。地面扫... -->>
光绪二十三年冬,学政衙门徐大人和翰林院文大人来山城讲学,刘家小姐刘如茵女扮男装跑到书院听学伤了风。当天夜里,她全身烧得火炭儿一样,两三天里米水未进。
待如茵娘问明,女儿这次招病,原是她两位堂兄撺掇她出门听学惹下的祸,着管事的赶到书院,把如松、如桦两个侄子叫回家来。见了面,劈头盖脸地就是一通数叨:真真一对儿不长劲的东西!不说带着妹妹往正道上走,成日干些不上台面的事!
两人一脸愧色,也不争辩。待来到后院探望三妹如茵时,如松埋怨道:"唉!三妹!为了你听学,扯出多少是非来!所幸那天人多,大伙一心听讲学,没人太注意你。否则,一旦有人看出破绽,传开了,挨骂倒也事小。今后谁还敢再为你提亲啊?你就待在家里,当一辈子老闺女罢!"
如桦在一旁笑道:"我看,未必就没有人看出破绽!那个吴子霖,恐怕已经起了疑心了!莫看那小子平素不哼不哈的,其实是个再精细不过的主儿了。事后,他稍微想一想:三叔膝下根本就没有这么大的一个小子,恐怕事情早就漏馅啦!"
如茵听二哥提及"吴子霖"三字,一时就心烦气恼起来,恨恨地嚷道:"你们再胡说!"
哥儿俩相视一笑,赶忙噤声。
还是在今年芒种以前,吴家坪的吴子霈,先后两次托了城里有头脸的人,携了大礼来刘家为他兄弟吴子霖提亲,求与刘家三小姐结为秦晋之好。如茵的两位伯父十分乐意两家能联上这门亲,对如茵爹娘进言道:"三弟,弟妹,吴家二爷子霖,不仅家财富甲一方,更兼人品稳厚持重。虽说眼下只是个生员,可他一个姐夫的叔公在京城做官,姐夫本人又在省巡抚衙门任八品参事,另一位姐夫江南盐务衙门做着六品运判。朝里有人,吴家二爷将来的功名前程,自然也是很有指望的。"
如茵爹娘虽没有见过吴家二爷本人,听两位兄长这般夸赞吴家二爷,又明知两家皆是世家书香,觉得这门亲事好商量。
但是,众人谁也没有料到:只因如茵的两位堂兄平素闲谈时,曾在她面前说起过"吴家坪吴进士的后人吴子霖、吴宗岳在嵩阳书院里叔侄同窗,叔叔的文章反倒不如侄子"的话,无意记下。故而,当娘过来问她话时,还未待娘的话完,她竟一脸怨恼地噙泪跑开了!
一向疼爱女儿的刘家三老爷,虽不知内情何故,因见女儿对这头亲事不大情愿,便对夫人道:"茵儿的年龄也不算大,这门亲事,先缓一缓再说罢。"
于是,吴、刘两家的亲事,竟上不上、下不下地搁在那儿了。
如茵的父亲刘举人,在兄弟中排行老三,眼下是开封府学的训导。夫人刘氏,虽连生了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却只有小女儿如茵一人结结实实地长了这么大。大女儿和大儿子,都是三几岁上夭折的。刘夫人烧香拜佛,惜老怜贫,直到几年前,上天垂怜,终于又赏了个老生的儿子。
如茵在家里姐妹中排行第三。因爹娘宠爱,自小就是可着性子长的。素常,总爱扮成男孩子样儿,身上或是长短马褂,或是袍子坎肩,腰里滴哩嘟噜地挂着扇套、玉佩、短剑之类的玩意儿。一双脚,只因闹得厉害,缠缠放放地,最后成了一双半大不小的脚。出门时,便登着一双青缎子快靴,脑袋上或是一顶帽子,或是一方处士巾,把个额发遮得严严实实地,生人眼里,俨然一位风流潇洒的公子哥儿。
如茵父亲因膝下无子,又因连着上面两个儿女都没有成人,只有这个假小子似的闺女倒还结实。故而,十几年里,一直都是睁一眼、闭一眼地,权当养了个小子自慰!
如茵常听先生、伯伯和父亲教导几个哥哥弟弟说,朝廷素来只以八股取仕,而好多读书人却因不得要领,竟致终生诗书、场场不第!像大哥,秋闱连考了三科,二哥也考有两科了,皆是名落孙山!
如茵心下不服!闺中无事时,也不习女红,也不拈针线,因知八股多以四书五经命题,故而,除了把个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并易、书、诗、礼和春秋五经通解之外,更着意地留心玩味起八股来。什么破题啦、承题啦、开讲啦;什么正破则反承、反破则顺承啦;并什么御讳、庙讳、圣讳;抬写、格式、规矩,一一地领略铭记,又汇聚了古今优秀的八股文章,仔细揣摸,似个猜灯谜一般,反复把玩不已。因天性聪慧,加之熟读圣贤,牛刀小试,每每令先生和父亲惊愕不已!只叹惜投生了女儿胎!虽有读书作文的天份,毕竟不得有玉堂金马的一天!
果然,及至后来,堂兄如松、如桦先后中了秀才,又是县学、又是书院地去念书深造,如茵却只有望洋兴叹的份儿啦!
虽说如此,到底心中不平!
在刘家众多兄弟姐妹当中,如松比二叔膝下的如桦长了四岁,如桦又长了三叔膝下的如茵两岁。兄妹三人因年岁相当,加上打小儿一起在家塾里念书。故而,比别的兄弟姐妹更亲了一层。平时,两位堂兄回家时,如茵总喜欢向二人打听一下府试、乡试的结果,问问书院众位生员季考岁试谁夺的魁?顺天乡试和会试有无科甲高中的?闱中有无作弊被黜的笨蛋?学官和先生又出了什么新鲜题目、讲了什么文章等等。
有时,碰到月课、季考或岁试,先生出了什么太难的题目,两人偶尔也有请堂妹帮忙捉刀的时候。谁知,这样的文章,往往倒能博得先生和诸位同窗的一致叫好!
一次,先生出了一道题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八股文章。如茵跃跃欲试,信手来了一篇。两位堂兄一见,拍案叫绝起来!两人照样誊录了一番,拿到书院,先生和众位同窗见了,无不啧啧称赞:文笔雄浑通达,意境云断高岭!不仅有大漠冰河之旷缈,旌麾斧钺之凌猎,更有铁马金甲之雄武皆赞叹:同题文章中,此篇当属上品!
如松和如桦二人却忍俊不禁地揭了谜:"此乃吾家愚妹所为也!"
众位山长、学长闻听,无不愕然慨然:"呀!天下果有闺中英雄!"
据说这几天,省城学政大人要来山城。除了讲学之外,还要在嵩阳书院举荐几位文章好、德行佳的生员,应明年京城的贡生拔试!规矩是先通过书院和县学学官推荐。然后,众位大人在本年岁考的卷子中,选中几名德行文章俱佳的,明年春上进京再最后入拔。
岁考的内容除了有经世策论、书艺、诗艺和七言韵诗二首外,还要另备一篇八股文供诸位大人筛选。
二人得知内情后,一时也跃跃欲试起来。
只是,二人最头痛的是八股!叨鼓了一番:倘若堂妹肯代笔的话,被选中的可能或许会大一些。因事先得知,这篇八股的题目很可能是出自书经。无逸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二句,便合计出一个主意来——
讲学的大体日子定下之后,两人从书院跑回家来,故意当着如茵的面,大声小气地争执说:文大人是怎样一位改良变法的倡导者,徐大人翰林出身,又是怎样一位学贯中西的学问家。这次听学的机会真是可遇不可求!那天,一定要早些去占位置云云。
如茵果然就入了他们的彀中,兴致盎然地向两人打听:"大哥二哥,你们说什么?谁要来讲学?讲什么题目啊?"
如松看了如桦一眼,漫不经心道:"你一个女孩子家的,打听这做什么?总不成也跑去听罢?"
"怎么,我怎么就不能去?"
如桦笑道:"嘁!你去听讲?大伙也别听学了!都争着一睹你的芳容罢!"
"哼!我偏要跑一趟不可!我倒要看看:谁敢把本小姐怎么样?"
如桦龇牙一笑:"嘻!谁能把你怎么样?看猴子耍把戏,谁能把猴子怎样?喝采罢!三妹,你若真想知道两位大人讲些什么,回来,我可以把笔记借你看看,再对你详细说说讲学的情形。不过,这可有个条件在先:你得帮我做一篇八股才行!"
"我才不帮你做什么八股、九股呢!我偏要亲自去听大人讲学不成!"
如松道:"一个十七大八的闺女,跑到男人堆儿里去听讲?不让你给搅得炸了窝儿才怪呢!"
"讲学赶在十冬腊月,我扮成男装,又躲在你们中间,有何不可?"如茵辨驳道。
如松沉默了一会儿,觉得此举虽有些冒险,倒也不妨一试。过去,其实三妹也常玩这种把戏:穿着男装,跟他们一起跑到中岳庙去赶会,跑到少林寺看和尚打拳。夹在他们和众位家人当中,倒也没有人识破过。
如松沉吟了一番:"你真想去听讲学么?"
"这还有假?"
"那我来问你:你可有听课的凭照么?没有凭照,连大门都进不去的!你以为书院跟寺院、道观一样,不拘谁都能随便进去的?"
如茵眨着两只眼睛,定定地望着哥儿俩。
如松一笑:"你若真想去见见世面,我想想法子,或许能帮你弄到一份凭照。你不知道,这次,就连站在讲堂外面听课的人,都有凭照呢!"
如茵咬了咬嘴唇:"好吧!我答应帮你们各做一篇文章!"
如松笑了:"好!一言为定!题目交给你,听学的事,包在我们身上。咳!也不是我敢应承你。三妹,你最清楚,我平生最恼的就是八股!而你呢,又偏偏擅为之。"
如茵恍然大悟!她用手刮着自己的脸颊笑道:"哦!我这才明白。原来,你们俩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儿,竟是生着法子,又让我来做你们的刀斧手啊?"
如桦笑了起来。
如松老老实实地说:"三妹,若人人都似你这般才华横溢、过目成诵的,哪还有个当大哥的老着脸求小妹代笔的理?早就玉堂金马、蟾宫折桂去了!"
如松夸赞得巧妙,如茵顿时喜笑颜开:"八股又有什么了不起的?只要用心,照样能翻出新意。好吧,最迟大后天交卷。"
"三妹果然七步捷才啊!"如桦赞道。
如松却冷冷地说:"三妹!你别应付我们。这次题目,可是用来应付学政徐大人、翰林院文大人和县学、府学诸位学官大人的!明说了:两位当哥的,这次就是要借船渡海!你若帮我们度了这道坎儿,赶明儿你出嫁时,大哥先许你一千银子的私房钱!不过,你要是没把握就算了!我求梁拔贡梁大学长帮我做一篇就是了。"
"为大哥效力是小妹份内的事!这会儿,就算有人拿一万两银子,又能买到刘如茵的文章么?梁大学长的文章就一定比小妹强么?我偏不信!你若信不过我,可以让他和我各写一篇!你们两个任挑就是了!"如茵满脸通红地说。
如桦一竖大拇指:"嗳!这才叫巾帼不让须眉!"
如松笑道:"我的意思是,三妹不必赶得太急!还有十多天的时间呢。下月初十以前交卷就行。梁逸之虽肯帮忙,毕竟还是外人嘛!我只有先求小妹的理!小妹这里说不通,才会再转求外人的!"
如茵这才露出笑脸来。
好几天里,不说如茵如何绞尽脑汁、坐了几天又几夜,直到两位堂兄一脸喜色地各自拿着文章去后,总算是长长松了一口气!
是后,便开始盼星星、盼月亮地,总算盼到了两位大人来讲学的日子。
提前两天里,如茵就令丫头把听课那天所需一应各色行头,以及笔、墨、纸、砚等全部准备停当了。自己不放心,又一样一样地查了一番又一番。及至听课的头天晚上,略吃了些东西,一早就歇下了。放床幔子前,又交待丫头:"千万莫忘了——明天清早,自鸣钟一打五点,准时叫醒我啊!"
丫头笑道:"小姐都交待五遍了!"
如茵白了她一眼:"交待六遍,你也少不了还会睡过头儿!"
一面数叨着,一面忽地又翻身起来,再次查看了一番文房四宝,并一套叠得整整齐齐的男子靴子、暖帽、袍子、坎肩、手套、护耳等物,这才放心地重新躺下。
第二天一大早,一觉醒来,只见窗外天空微微泛明,急忙趴到桌子上瞅。原来,夜来下了一场不算太大、倒是白了一地和屋顶的雪,映亮了窗子!
她划了根洋火,看了看自鸣钟——还差一个多时辰呢!只得重新躺下。觉得刚眯了一会儿眼,猛地就被桌上的洋钟给惊醒了!也不等丫头叫,急不可待地一面唤丫头掌灯,一面就摸黑穿衣起来。待丫头点亮灯、服侍她梳洗穿戴完毕,又从灶房端来一碗热汤。如茵略略用了一点儿,便蹑手蹑脚地溜出了闺房。按如松大哥头天早交待管门的,虚留了右傍一角偏门,吱吱呀呀地推开了,猫儿似地溜出来。她虚掩好门,下了台阶,便来到刘府大门外的城街上。
就着麻麻亮的天色,如茵看见如松和如桦两个哥哥,另有两个心腹家人,几匹备好鞍子的马,早等候在雪地里了。
如松、如桦见如茵头戴一顶护耳漳绒暖帽,一条长围巾将下巴和半个脸围得严严实实地,只露着虎灵灵一双大眼睛。身上是一件青缎子出锋紫羔坎肩儿,里面一件元色的直罗长袍,腰间打着一条黑底红菱的丝绦,足下登着一双麂皮高腰厚底靴。就着悬在大门廊下的灯笼打量,乍看乍是一位风流英俊的公子哥儿!
如松、如桦望着她笑道:"嘿!三弟今儿好精神啊!若不直着眼睛,还真看不出样!"
如茵抱拳拱手地一笑:"今儿大家看的是各位大人!哪有直着眼睛看我的道理?不过,今天小弟依旧烦请两位兄长的多多关照!"
如松笑道:"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如桦加了一句。
如茵看他们两个今儿是如何打扮的?只见两人全身上下统换了新,打扮得像赶会似的。一色簇簇新的坎肩和长袍,暖帽,高腰靴。堂兄妹三人一边取笑,一边扶鞍踏镫,挽缰并辔朝城北走去。
天色依旧黑黜黜的,四处的景致也看不大清楚。一街两行,家家户户的窗口都黑灯瞎火着。马蹄踏过县署衙门前的青石路街时,不知惊动了哪家的看门狗,隔着院门朝外面汹汹地狂咬了一通。
来到北城门时,守门的兵壮还未开城门。如松叫醒了值守,因认得是城里人,也没有盘问,一面揉着惺松的睡眼、一面开开城门放几人出城。
从太室山吹来的山风遒劲而凛烈,肆无忌惮地吹向这几个早行的人。马鬃和马尾在风中飘曳不已,细碎的霰粒儿不时打在裸露的脸上。因地上有些滑,故而也没有放开,只让马迈着小碎步,朝座落在嵩山脚下的嵩阳书院小跑而去。
如茵身上穿得又厚又暖,加上心内藏着一团兴奋,骑在马背上没觉得冷,反倒有些热和和的。
众人来到书院外面的大平台时,见书院外面早已停驻了不少的车马和人众。人们三三两两地站在院里院外,揣手跺脚地一面驱着寒,一面就着朦胧的晨光相互打量着。
如松掏出怀表看了看,才六点一刻!看来,今儿来听讲学的,比他们估计的还要多。
如松在宰相碑前下了马,交待家人依旧把马带回去。又交待中午直接把饭菜送到书院后面他们住的侧院里,至少要备够七八个人用的才可以。交待完毕,三人一路朝书院大门走去。
如茵走在如桦、如松左右,脸上虽说装得倒也镇静,心里却是惶乱得很!她悄悄望去:四下里站满了三五一堆儿的青年学生,见他们哥儿几个走过时,都停了攀谈,很注意地打量着他们。如茵两眼低垂,也不敢看人。两位堂兄却是高首阔步一路说笑,不时和熟人点头打着招呼。过了书院正门,沿着两畔的青砖小径,三人顺着东侧的砖径,一直往后面走去。四五进的院子,所过之处,房前树下、花坛回廊,除了白的雪,到处都站满了黑乎乎的人众。一些外地来的生员,三五结伙地浏览着书院的景致、碑文和古树。
如桦一路走,一路向如茵介绍着各处殿堂、碑文的来历。行至藏书楼前,绕过西厢廊下一个虚掩着的月亮门,三人便来到了西侧的跨院。
"这儿是几位大学长和山长寝住的地方。其他学生多住在前面的东跨院。"如松向如茵介绍着。这里比起前面的几进院子,显得格外地清幽寂静。地上的雪也扫得很净。这时,见三个年轻的学生正围着一位身段精壮的青年,听他吩咐着什么。
如桦指着那位青年道:"那位就是大学长梁逸之!"
如茵早就听两位哥哥说起过他,在众位生员中,唯他一人系拔贡功名。往日,也曾读过堂兄带回的他的文章,真个是字字珠矶、句句金玉!
梁逸之正向三个十六七岁的学生交待着事情,一转脸见如松三人走过来,笑道:"嘿!这么早就过来了?"一面就对两个学生说:"你们先去吧!随时过来通个气儿。"
几个人去后,梁逸之招呼如松兄妹三人进了厢房。
因天还未大亮,屋里尚有些暗。乍一进门时,如茵也看不大清屋里的摆设,只闻到一股子很浓的墨香味儿扑鼻而来。就着麻麻亮的天光,略打量了一番,屋内摆设得很是简单:两张旧桌子,几把旧椅子,另有一个做得很粗糙的白茬儿杌凳。桌上放着文房四宝,挨墙摆着四张木床。床边的简易书架上摆了好些的书。床上的床单和被褥,皆是乡下人自家织的格子土布。床单铺得平平整整,被子也叠得方方正正。地面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