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23wx.cc,风尘叹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杜镕钧推开房门的一瞬,只看见霍澜沧倚在床头,身上披了件蓝花的棉袄,已经是点点地长满了霉斑。
“这衣裳也能?”杜镕钧一愣,霍澜沧确轻轻地在唇上比了一下,要他噤声。
“徐奶奶年纪大了,眼睛也不好了,你莫要说话,免得她伤心。”霍澜沧微笑一下:“这还是她年轻时坐月子穿的,也就这么一件我还能套上。”
吱呀一声响,独居的老太婆已端着晚红红黑黑的姜汤挪了进来,看见杜镕钧就嘟囔着骂道:“拐了人家女子出来,就要待人好,哪有穿着湿衣裳捂在床上的?好好的人也给你折腾出病来!”
杜容钧脸一红,刚要开口辩驳,身后霍澜沧便扯了扯他,任那老婆婆将一口口的姜汤喂入口中,碗边勺面虽是漆黑油腻,尝在口中,却不啻甘露。
原来那老婆婆夜半难以入眠,忍不住过来看看,却发现霍澜沧已经烧到人事不省,摸了手脚冰凉,身上衣衫却还是透湿。她半夜没睡,找了干净袄子替霍澜沧换上,只急得连连念佛。
霍澜沧毕竟是练家子出身,转醒的速度比常人快了许多,看着眼前一切,只觉得心口发酸,记忆中从未有过母亲或是祖母为自己操劳过,小时候生病,父亲也是任由她自行熬过,只有小京冥陪在身边,着急偏偏又无事可作,只陪着她煎熬,以为拉着她的手,就可以把病痛转到自己身上来一样。
杜镕钧手快脚快的熬了汤药,一剂下去,当即发汗,折腾了半天,霍澜沧就能够挣下床来,吐纳调理。
杜镕钧知她心意,只想早早离开,免得连累了这位徐婆婆。此地虽然偏僻,但是官兵难免有找到的一天。
过了四五日,霍澜沧身子略好,就急急忙忙向徐婆婆辞行,那老婆婆虽然脸色古板,挥手让他们离去,但眼中的失落和不舍,任谁都瞧得出来。
杜镕钧心中不忍,觉得这几天徐婆婆忙上忙下的时候,似乎浑身都是劲头,更是把家里陈年的红糖蜜饯尽数搬出,哄小孩子一样哄着霍澜沧喝药——那红糖蜜饯也不知放了多少年,白霉长了一寸多长,徐婆婆眼神不济,竟也看不见。
这样一个孤老太婆,守着一间冷落萧条的小屋,似乎随时等着远方亲人的归来,只是一年又一年,等来的不过是惯例的失望,和即将到来的死亡。
杜镕钧将那些金银里不惹眼的尽数挑出,送给徐婆婆,她只是一口拒绝,喃喃道:“我哪里用的到呢?我又不去市集今年过年,说不定我家三儿便回来了,三儿最孝顺,什么都会给我带回来。”
杜镕钧和霍澜沧心里一阵凄楚,这些日子他们已经打听清楚,这老婆子本有两个儿子,商量着生计艰难,便卖了田地,跟着一位朋友直下松江府,买了一条船出海,只是没跑几年,就双双被海盗杀了,货物也劫掠一空,只剩一条货船。两个儿子共有三儿一女,家里全仗两个媳妇和长孙撑着,顶梁柱一倒,那大孙子无奈,只好跟人做生意,做了几年亏本,无法可想,只好又一次去松江,继承了父亲留下的那条船。
那条船一直搁置,主要也是海盗猖獗,渐渐无人敢下海,那个长孙到了松江,挣钱心切,也不肯听从老海客的意见,毅然带了几个人,近海跑着买卖,竟然也稍许赚了些银子,欢天喜地带回家,第二年出海的时候,老二也没多想,就跟了去。
两人随时长江边长大的,但是海上风浪,岂是内河可比?一次下南洋,二人不听劝阻,执意要在泉州补给,泉州当时乃是倭患最重之地,普通外商避之唯恐不及。二人这一闯去,果然又遇见了一小股流窜倭盗,被扔进大海,尸骨也是无存。所幸那条船还在,依旧寄存在松江府。
消息一传回家,徐婆婆的大儿媳当即晕撅,夫死子丧,对她这样一个女子来说,苟且偷生已是无味,第二天便跳了长江。
二媳妇生怕自己儿子又要冒险出海,便自作主张贱卖了货船,得了些银子,便打法女儿出嫁,祖孙三人,凄苦度日。
那三孙子见生计维艰,想来想去,在泰州(今如皋)开了一家小小铺面,做些什么卤味之类贩卖。徐婆婆想来想去,还是自己在家做些针线,种些果蔬,一来减轻孙儿的负担,二来也补贴些家用,早早为孙儿娶房媳妇。
三儿母子二人在泰州做了半载生意,偏偏两个哥哥昔日的朋友又上门来,说是有赚钱的大机会。打听之下,才知道有佛朗机商人载货泊于浯屿,漳泉一带商人前往贸易,获了暴利。福建海道副使柯乔发兵攻船,但前去贩卖的还是川流不息。当时晋江一名商人手头瓷器缺货,叫他们几个速速发来,几个人一合计,人手不齐,这毕竟是通寇的买卖,不敢招外人上船,就又来喊了徐家老三。
想媳妇想得发疯的三儿还是上了船,满载一船瓷器,连同着风险和希望。
生意做的很成功,但是上岸之后,海防官兵早已执戈相待,几个跳海的勉强逃生,徐三这种人哪里见过这个世面,当场被格杀。
嘉靖二十六年,泉州府杀通佛郎机商人80名,并下令驱逐佛人。这不过是海防史上一朵小小浪花,但是对于远在仪征南郊的一个孤老太婆和如皋一个守着关门的店铺等着儿子回家的农妇来说,却是灭顶之灾。
二媳妇终于也没能回家,客死在异乡。
徐婆婆却在等待中艰熬,希望明灭不定,虽然所有人都明白,她自己甚至也明白,却没有人肯说穿这一切。
杜镕钧和霍澜沧还是走了,杜镕钧本来执意要为老婆婆买新房,找人照料,霍澜沧却是苦笑,只怕这一切做完的时候,官兵也顺藤摸瓜,找过来了。
江湖讲的是一个快意恩仇,但有时候,非但仇不能报,恩也不能。
浩浩莽莽的长江又一次闯入视线,脚下的大地几乎在同一刻起了共鸣。就是这条江,不知裹走了多少英雄好汉的性命,却坦荡荡不留丝毫踪影。
枫林渡。一个小小的私渡,随时准备逃避官家的搜查。
长长的木板搭成简陋的码头,木板之间露着可怖的缝隙,依稀可见泛着白沫的浑浊江水。深绿色的苔藓一半长在木板上,一半浸在水里,纠缠了些码头工人的杂物,一只没有底的草鞋,半个碎磁碗,还有昨天晚上烧锅的炉灰,牵绊着,在水里沉浮。
离码头七八步的地方是两只大大的木桶,一只底下粘了饭粒,孤零零滚在一边,想是最后一个盛饭的工人心中愤懑一脚踢开的,另一只还有小半桶杂色的汤水,上面飘浮着一只竹柄的汤勺,把手上黑污的油腻是汤桶里唯一的一点油星。
再远一些,便是个简易的棚子,三五个男人横七竖八躺了一地,裸着上身,腰带松松垮垮的扎着。
一大清早,不会有什么生意,这些做体力活的汉子们睡得正酣。
码头一侧,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扯开裤子对着长江撒尿,嘴里不住声地喊着:“都起来,都起来!有生意了!”
人群里有人先坐起来,用力拍打着伙伴光溜溜的脊背,嘴里嘟哝:“起来起来,不做活哪里有的吃啊,穷鬼。”
“日他娘。”被拍打的人一骨碌爬起,用力揉了几下眼睛,嘴里继续骂着:“一大早过江,找死啊!”“呸!”一口吐沫吐在他屁股边的泥土上,又一个人爬起来:“得富,你说什么呢,妈的他过江,陪着的还不是咱们这群贱命。”
他们驾的小船,比普通舢板略大一点,若遇上大浪反扣过来,一船人都是没命。江边的人讲究个忌讳,那个叫“得富”的也黑了脸不说话。
“他过江找死呢,关咱们什么事,要死也是江那边。”人群最深处,爬起来一个青年,身上居然还套着件汗衫子,笑眯眯地排解着诸人的不快。
“还是人家六哥会说话!得富,你好好学着。”人群里一阵哄笑,这个新来不久的年轻人看上去斯斯文文的,不过没几天就和诸人打得火热,大家的称呼也奇迹般的从“六妞”到了“阿六”最后变成了“六哥”
那船被开足了玩笑的客人终于来了,果然又是贩私盐的,才选了蒙蒙亮的清晨。
男人们不再说话,一个个扛着盐包运到船上,吃水线一点点下沉,工头并没有喊停的意思。
“狗东西,又不拿我们当人看了。”得富愤愤地骂了一句,声音很小,只有身边的六哥能听见。
没有回话,得富奇怪地顺着六哥的目光看去,又旋即嘿嘿笑了:“咋了?没见过女人啊不过这娘们是长得细皮嫩肉的,想不想摸一把?”
和工头讨价还价的,赫然是一对年轻夫妇,这年头两口子一起出门做生意的确实少见,不过江边不少女人都精明凶悍,时不时也能撞见几个。
那女人很是能说,时不时拿胳膊肘捣一捣身边的男人,示意他跟着自己一道侃价钱,很明显的,那工头竹杠没有敲成。愤愤地冲着驻足的二人骂道:“看什么看,比猪还懒,过去干活!”
得富和六哥连忙低了头,从如山的货物里抗起盐包,得富吃惊的发现六哥今天有点不对劲,竟然抗了两包盐,脸色有压抑不住的铁青。
“六哥?怎么了?给这疯狗骂一句,就当耳边风算了。”得富宽慰着他。
六哥的目光又扫了那两位客人一眼,忽然开口:“走吧!”
 ... -->>
杜镕钧推开房门的一瞬,只看见霍澜沧倚在床头,身上披了件蓝花的棉袄,已经是点点地长满了霉斑。
“这衣裳也能?”杜镕钧一愣,霍澜沧确轻轻地在唇上比了一下,要他噤声。
“徐奶奶年纪大了,眼睛也不好了,你莫要说话,免得她伤心。”霍澜沧微笑一下:“这还是她年轻时坐月子穿的,也就这么一件我还能套上。”
吱呀一声响,独居的老太婆已端着晚红红黑黑的姜汤挪了进来,看见杜镕钧就嘟囔着骂道:“拐了人家女子出来,就要待人好,哪有穿着湿衣裳捂在床上的?好好的人也给你折腾出病来!”
杜容钧脸一红,刚要开口辩驳,身后霍澜沧便扯了扯他,任那老婆婆将一口口的姜汤喂入口中,碗边勺面虽是漆黑油腻,尝在口中,却不啻甘露。
原来那老婆婆夜半难以入眠,忍不住过来看看,却发现霍澜沧已经烧到人事不省,摸了手脚冰凉,身上衣衫却还是透湿。她半夜没睡,找了干净袄子替霍澜沧换上,只急得连连念佛。
霍澜沧毕竟是练家子出身,转醒的速度比常人快了许多,看着眼前一切,只觉得心口发酸,记忆中从未有过母亲或是祖母为自己操劳过,小时候生病,父亲也是任由她自行熬过,只有小京冥陪在身边,着急偏偏又无事可作,只陪着她煎熬,以为拉着她的手,就可以把病痛转到自己身上来一样。
杜镕钧手快脚快的熬了汤药,一剂下去,当即发汗,折腾了半天,霍澜沧就能够挣下床来,吐纳调理。
杜镕钧知她心意,只想早早离开,免得连累了这位徐婆婆。此地虽然偏僻,但是官兵难免有找到的一天。
过了四五日,霍澜沧身子略好,就急急忙忙向徐婆婆辞行,那老婆婆虽然脸色古板,挥手让他们离去,但眼中的失落和不舍,任谁都瞧得出来。
杜镕钧心中不忍,觉得这几天徐婆婆忙上忙下的时候,似乎浑身都是劲头,更是把家里陈年的红糖蜜饯尽数搬出,哄小孩子一样哄着霍澜沧喝药——那红糖蜜饯也不知放了多少年,白霉长了一寸多长,徐婆婆眼神不济,竟也看不见。
这样一个孤老太婆,守着一间冷落萧条的小屋,似乎随时等着远方亲人的归来,只是一年又一年,等来的不过是惯例的失望,和即将到来的死亡。
杜镕钧将那些金银里不惹眼的尽数挑出,送给徐婆婆,她只是一口拒绝,喃喃道:“我哪里用的到呢?我又不去市集今年过年,说不定我家三儿便回来了,三儿最孝顺,什么都会给我带回来。”
杜镕钧和霍澜沧心里一阵凄楚,这些日子他们已经打听清楚,这老婆子本有两个儿子,商量着生计艰难,便卖了田地,跟着一位朋友直下松江府,买了一条船出海,只是没跑几年,就双双被海盗杀了,货物也劫掠一空,只剩一条货船。两个儿子共有三儿一女,家里全仗两个媳妇和长孙撑着,顶梁柱一倒,那大孙子无奈,只好跟人做生意,做了几年亏本,无法可想,只好又一次去松江,继承了父亲留下的那条船。
那条船一直搁置,主要也是海盗猖獗,渐渐无人敢下海,那个长孙到了松江,挣钱心切,也不肯听从老海客的意见,毅然带了几个人,近海跑着买卖,竟然也稍许赚了些银子,欢天喜地带回家,第二年出海的时候,老二也没多想,就跟了去。
两人随时长江边长大的,但是海上风浪,岂是内河可比?一次下南洋,二人不听劝阻,执意要在泉州补给,泉州当时乃是倭患最重之地,普通外商避之唯恐不及。二人这一闯去,果然又遇见了一小股流窜倭盗,被扔进大海,尸骨也是无存。所幸那条船还在,依旧寄存在松江府。
消息一传回家,徐婆婆的大儿媳当即晕撅,夫死子丧,对她这样一个女子来说,苟且偷生已是无味,第二天便跳了长江。
二媳妇生怕自己儿子又要冒险出海,便自作主张贱卖了货船,得了些银子,便打法女儿出嫁,祖孙三人,凄苦度日。
那三孙子见生计维艰,想来想去,在泰州(今如皋)开了一家小小铺面,做些什么卤味之类贩卖。徐婆婆想来想去,还是自己在家做些针线,种些果蔬,一来减轻孙儿的负担,二来也补贴些家用,早早为孙儿娶房媳妇。
三儿母子二人在泰州做了半载生意,偏偏两个哥哥昔日的朋友又上门来,说是有赚钱的大机会。打听之下,才知道有佛朗机商人载货泊于浯屿,漳泉一带商人前往贸易,获了暴利。福建海道副使柯乔发兵攻船,但前去贩卖的还是川流不息。当时晋江一名商人手头瓷器缺货,叫他们几个速速发来,几个人一合计,人手不齐,这毕竟是通寇的买卖,不敢招外人上船,就又来喊了徐家老三。
想媳妇想得发疯的三儿还是上了船,满载一船瓷器,连同着风险和希望。
生意做的很成功,但是上岸之后,海防官兵早已执戈相待,几个跳海的勉强逃生,徐三这种人哪里见过这个世面,当场被格杀。
嘉靖二十六年,泉州府杀通佛郎机商人80名,并下令驱逐佛人。这不过是海防史上一朵小小浪花,但是对于远在仪征南郊的一个孤老太婆和如皋一个守着关门的店铺等着儿子回家的农妇来说,却是灭顶之灾。
二媳妇终于也没能回家,客死在异乡。
徐婆婆却在等待中艰熬,希望明灭不定,虽然所有人都明白,她自己甚至也明白,却没有人肯说穿这一切。
杜镕钧和霍澜沧还是走了,杜镕钧本来执意要为老婆婆买新房,找人照料,霍澜沧却是苦笑,只怕这一切做完的时候,官兵也顺藤摸瓜,找过来了。
江湖讲的是一个快意恩仇,但有时候,非但仇不能报,恩也不能。
浩浩莽莽的长江又一次闯入视线,脚下的大地几乎在同一刻起了共鸣。就是这条江,不知裹走了多少英雄好汉的性命,却坦荡荡不留丝毫踪影。
枫林渡。一个小小的私渡,随时准备逃避官家的搜查。
长长的木板搭成简陋的码头,木板之间露着可怖的缝隙,依稀可见泛着白沫的浑浊江水。深绿色的苔藓一半长在木板上,一半浸在水里,纠缠了些码头工人的杂物,一只没有底的草鞋,半个碎磁碗,还有昨天晚上烧锅的炉灰,牵绊着,在水里沉浮。
离码头七八步的地方是两只大大的木桶,一只底下粘了饭粒,孤零零滚在一边,想是最后一个盛饭的工人心中愤懑一脚踢开的,另一只还有小半桶杂色的汤水,上面飘浮着一只竹柄的汤勺,把手上黑污的油腻是汤桶里唯一的一点油星。
再远一些,便是个简易的棚子,三五个男人横七竖八躺了一地,裸着上身,腰带松松垮垮的扎着。
一大清早,不会有什么生意,这些做体力活的汉子们睡得正酣。
码头一侧,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扯开裤子对着长江撒尿,嘴里不住声地喊着:“都起来,都起来!有生意了!”
人群里有人先坐起来,用力拍打着伙伴光溜溜的脊背,嘴里嘟哝:“起来起来,不做活哪里有的吃啊,穷鬼。”
“日他娘。”被拍打的人一骨碌爬起,用力揉了几下眼睛,嘴里继续骂着:“一大早过江,找死啊!”“呸!”一口吐沫吐在他屁股边的泥土上,又一个人爬起来:“得富,你说什么呢,妈的他过江,陪着的还不是咱们这群贱命。”
他们驾的小船,比普通舢板略大一点,若遇上大浪反扣过来,一船人都是没命。江边的人讲究个忌讳,那个叫“得富”的也黑了脸不说话。
“他过江找死呢,关咱们什么事,要死也是江那边。”人群最深处,爬起来一个青年,身上居然还套着件汗衫子,笑眯眯地排解着诸人的不快。
“还是人家六哥会说话!得富,你好好学着。”人群里一阵哄笑,这个新来不久的年轻人看上去斯斯文文的,不过没几天就和诸人打得火热,大家的称呼也奇迹般的从“六妞”到了“阿六”最后变成了“六哥”
那船被开足了玩笑的客人终于来了,果然又是贩私盐的,才选了蒙蒙亮的清晨。
男人们不再说话,一个个扛着盐包运到船上,吃水线一点点下沉,工头并没有喊停的意思。
“狗东西,又不拿我们当人看了。”得富愤愤地骂了一句,声音很小,只有身边的六哥能听见。
没有回话,得富奇怪地顺着六哥的目光看去,又旋即嘿嘿笑了:“咋了?没见过女人啊不过这娘们是长得细皮嫩肉的,想不想摸一把?”
和工头讨价还价的,赫然是一对年轻夫妇,这年头两口子一起出门做生意的确实少见,不过江边不少女人都精明凶悍,时不时也能撞见几个。
那女人很是能说,时不时拿胳膊肘捣一捣身边的男人,示意他跟着自己一道侃价钱,很明显的,那工头竹杠没有敲成。愤愤地冲着驻足的二人骂道:“看什么看,比猪还懒,过去干活!”
得富和六哥连忙低了头,从如山的货物里抗起盐包,得富吃惊的发现六哥今天有点不对劲,竟然抗了两包盐,脸色有压抑不住的铁青。
“六哥?怎么了?给这疯狗骂一句,就当耳边风算了。”得富宽慰着他。
六哥的目光又扫了那两位客人一眼,忽然开口:“走吧!”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