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23wx.cc,穿回古代搞刑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72章
逛完易物集市, 两人去了善堂。
刚走到院外,就能听见孩子们在院子里嬉闹的声音。
进入善堂,嬉闹的孩子们看到陌生人来了,都停下来看着他们。
庭渊粗略数了一下, 这院子里有十几个孩子。
其中一个看着年长点的孩子问他们, “你们是来捐东西的吗”
伯景郁点了点头, “我可以见荣娘娘吗”
“小飞,去喊荣娘娘。”年长的孩子对身旁一个小男孩说。
那个小孩拉着自己身边的孩子往后院跑。
年长的孩子对他们说, “你们和我进屋坐吧。”
他带着庭渊和伯景郁进屋, 屋里东西很简单, 看着像是孩子们日常吃饭的地方。
孩子们纷纷躲在门口看他们两个。
其中一个胆子大的小女孩进屋来看他们两个。
庭渊朝小女孩招手。
小女孩便朝着他过来了。
庭渊问“你叫什么名字”
女孩回答“荣兮鸢。”
说着小女孩就朝庭渊伸出手,要他抱。
年长的孩子弯腰将荣兮鸢抱起, 与庭渊道歉,“抱歉, 兮鸢年纪还太小, 有点黏人。”
“没关系。”庭渊觉得这小姑娘挺可爱的, 很招人喜欢。
他伸手去接, “没事, 我抱她。”
他一伸手, 荣兮鸢就给了他手。
庭渊将荣兮鸢接过来。
一个上了年纪的夫人从侧门进来,看到庭渊和伯景郁,笑着问“二位善人是来捐赠什么东西的”
伯景郁道“捐银两。”
他问妇人“你就是他们说的荣娘娘”
妇人点了点头,“我叫荣欣月,孩子们都管我叫娘娘,渐渐地就有了荣娘娘这个称呼。”
她问伯景郁“不知公子打算捐多少”
伯景郁道“五百两。”
荣欣月十分抱歉地说“我们不收超过十两的捐赠。”
伯景郁刚才就觉得奇怪了,现在见到人了,正好能问, “为什么不收超过十两的捐赠,捐赠不是应该越多越好这样这些孩子们就能生活得更好。”
荣欣月道“这里的孩子多数都是被抛弃或者是无父无母的孤儿,从小他们吃的用穿的都是有善心的人接济,我不希望他们养成向人伸手的习惯,也不希望给他们传输一种不努力只要是弱者通过旁人的善心就能过得很好的意识。”
“能让他们活下去,能让他们有衣服穿,有书读,就足够了,不必让他们过得太好,善堂不可能一辈子都养着他们,将来他们长大了总要有谋生的心思,若总想着不劳而获,他们又怎能在这个社会上生存。”
听他这么说,伯景郁和庭渊都理解其中的含义。
这些孩子生活在善堂里,所有的东西都是别人捐赠的,因为他们是弱者,需要被帮助,若是捐赠的钱多了,他们的生活确实能够得到改善,可当他们离开善堂后独自谋生,生活质量一旦下降,感受到了落差,拼死拼活的日子还不如在善堂,很容易走上歧路。
一开始的生活就维持在温饱的状态,他们向往外面的天地,离开善堂后自然会努力上进,靠自己的劳动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只要他们愿意凭借自己的努力谋生,存活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这些孩子没有背景,没有父母,没有家人,他们想要生存下去只能靠自己,而不是靠别人的施舍。
施舍都是一时的。
庭渊觉得这个想法是正确的,老祖宗早就悟出了这个道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接受别人的施舍一时确实能够过上好日子,可若对方不再施舍,一切就会回到原点,有生存的本事,靠自己的力气赚钱,哪怕赚得不多,那也是能够养活自己的本事。
伯景郁道“好,那我就依照你的规矩,给孩子捐十两银子。”
“多谢公子。”
伯景郁取出十两银子给了荣欣月。
庭渊问“笔墨纸砚你们可缺”
若是缺,他们可以捐这些,让孩子们可以读书识字的东西。
荣欣月道“这些都是够用的,每年这些铺子都会将一些残次品低价卖给我们,给这些孩子用,倒也是够了。”
庭渊看她的手十分粗糙,还有些细微的伤口,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官员夫人,若是走在街上,任谁都猜不出她的身份。
他问“这善堂只有你一个人照顾这些孩子吗”
荣欣月道“照顾生活起居的确实只有我一个。”
“那你这有多少个孩子”
“七十三个。”
伯景郁觉得不可思议,“这么多孩子你一个人怎么照顾得过来”
光是做饭洗菜,七十三人都得做好几锅饭,没有两三个时辰,怎么弄得完
荣欣月解释“周边的一些邻居会来帮忙,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自己洗衣服,我也会教他们做饭。”
换作是庭渊,他也没把握能够照顾得了这么多的孩子。
“还好,这些孩子都很懂事,他们会主动帮忙分担一些活。”
这些孩子们学会这些,将来离开善堂,能做饭能洗衣服也能照顾好自己。
庭渊觉得这通判夫人已经做得很好了。
伯景郁问他,“若你不找人帮忙,将来年纪大了,体力跟不上了,这些孩子怎么办”
荣欣月道“若我真干不动了,自会找人帮忙。”
荣欣月还要给孩子们做早饭,两人没在善堂待太久。
出了善堂,找了个早餐铺子,打算吃饱了去衙门找贺兰阙。
伯景郁与庭渊说,“她完全可以多收一点钱,多请几个人,何必让自己那么辛苦。”
庭渊却不赞同他这样的想法,“因为你有钱,你的惯性思维是花钱去买别人的时间来为你服务,荣娘娘不一样,善堂里有这么多的孩子,孩子看到什么就会学什么,荣娘娘之所以这么辛苦,告诉孩子们想要什么东西是要付出劳动的,想要穿干净的衣服就要把旧衣服洗干净,想要吃饭就要自己洗菜做饭,孩子们从小就会干活,将来离开善堂,自然也就知道衣服要怎么洗,饭要怎么做,不会饿死。”
这种行为教育意义大于形式意义。
这是伯景郁理解不了的,他出生在帝王家,注定的是自己不用付出劳动,就能够获取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而这些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他们想要什么,都得靠劳动获取,他们没有伯景郁这样有花不完的钱。
庭渊道“这就是穷人和富人思维上的差异,穷人想的是付出劳动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富人想的是付出金钱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伯景郁“没钱她可以多收一些捐赠。”
庭渊笑了笑,轻轻地摇头,“你还是没能理解这个逻辑。”
这不怪伯景郁,而是他的生活层级形成了他的价值观。
“她不愿意多收钱,就是不想让孩子们养成... -->>
第72章
逛完易物集市, 两人去了善堂。
刚走到院外,就能听见孩子们在院子里嬉闹的声音。
进入善堂,嬉闹的孩子们看到陌生人来了,都停下来看着他们。
庭渊粗略数了一下, 这院子里有十几个孩子。
其中一个看着年长点的孩子问他们, “你们是来捐东西的吗”
伯景郁点了点头, “我可以见荣娘娘吗”
“小飞,去喊荣娘娘。”年长的孩子对身旁一个小男孩说。
那个小孩拉着自己身边的孩子往后院跑。
年长的孩子对他们说, “你们和我进屋坐吧。”
他带着庭渊和伯景郁进屋, 屋里东西很简单, 看着像是孩子们日常吃饭的地方。
孩子们纷纷躲在门口看他们两个。
其中一个胆子大的小女孩进屋来看他们两个。
庭渊朝小女孩招手。
小女孩便朝着他过来了。
庭渊问“你叫什么名字”
女孩回答“荣兮鸢。”
说着小女孩就朝庭渊伸出手,要他抱。
年长的孩子弯腰将荣兮鸢抱起, 与庭渊道歉,“抱歉, 兮鸢年纪还太小, 有点黏人。”
“没关系。”庭渊觉得这小姑娘挺可爱的, 很招人喜欢。
他伸手去接, “没事, 我抱她。”
他一伸手, 荣兮鸢就给了他手。
庭渊将荣兮鸢接过来。
一个上了年纪的夫人从侧门进来,看到庭渊和伯景郁,笑着问“二位善人是来捐赠什么东西的”
伯景郁道“捐银两。”
他问妇人“你就是他们说的荣娘娘”
妇人点了点头,“我叫荣欣月,孩子们都管我叫娘娘,渐渐地就有了荣娘娘这个称呼。”
她问伯景郁“不知公子打算捐多少”
伯景郁道“五百两。”
荣欣月十分抱歉地说“我们不收超过十两的捐赠。”
伯景郁刚才就觉得奇怪了,现在见到人了,正好能问, “为什么不收超过十两的捐赠,捐赠不是应该越多越好这样这些孩子们就能生活得更好。”
荣欣月道“这里的孩子多数都是被抛弃或者是无父无母的孤儿,从小他们吃的用穿的都是有善心的人接济,我不希望他们养成向人伸手的习惯,也不希望给他们传输一种不努力只要是弱者通过旁人的善心就能过得很好的意识。”
“能让他们活下去,能让他们有衣服穿,有书读,就足够了,不必让他们过得太好,善堂不可能一辈子都养着他们,将来他们长大了总要有谋生的心思,若总想着不劳而获,他们又怎能在这个社会上生存。”
听他这么说,伯景郁和庭渊都理解其中的含义。
这些孩子生活在善堂里,所有的东西都是别人捐赠的,因为他们是弱者,需要被帮助,若是捐赠的钱多了,他们的生活确实能够得到改善,可当他们离开善堂后独自谋生,生活质量一旦下降,感受到了落差,拼死拼活的日子还不如在善堂,很容易走上歧路。
一开始的生活就维持在温饱的状态,他们向往外面的天地,离开善堂后自然会努力上进,靠自己的劳动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只要他们愿意凭借自己的努力谋生,存活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这些孩子没有背景,没有父母,没有家人,他们想要生存下去只能靠自己,而不是靠别人的施舍。
施舍都是一时的。
庭渊觉得这个想法是正确的,老祖宗早就悟出了这个道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接受别人的施舍一时确实能够过上好日子,可若对方不再施舍,一切就会回到原点,有生存的本事,靠自己的力气赚钱,哪怕赚得不多,那也是能够养活自己的本事。
伯景郁道“好,那我就依照你的规矩,给孩子捐十两银子。”
“多谢公子。”
伯景郁取出十两银子给了荣欣月。
庭渊问“笔墨纸砚你们可缺”
若是缺,他们可以捐这些,让孩子们可以读书识字的东西。
荣欣月道“这些都是够用的,每年这些铺子都会将一些残次品低价卖给我们,给这些孩子用,倒也是够了。”
庭渊看她的手十分粗糙,还有些细微的伤口,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官员夫人,若是走在街上,任谁都猜不出她的身份。
他问“这善堂只有你一个人照顾这些孩子吗”
荣欣月道“照顾生活起居的确实只有我一个。”
“那你这有多少个孩子”
“七十三个。”
伯景郁觉得不可思议,“这么多孩子你一个人怎么照顾得过来”
光是做饭洗菜,七十三人都得做好几锅饭,没有两三个时辰,怎么弄得完
荣欣月解释“周边的一些邻居会来帮忙,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自己洗衣服,我也会教他们做饭。”
换作是庭渊,他也没把握能够照顾得了这么多的孩子。
“还好,这些孩子都很懂事,他们会主动帮忙分担一些活。”
这些孩子们学会这些,将来离开善堂,能做饭能洗衣服也能照顾好自己。
庭渊觉得这通判夫人已经做得很好了。
伯景郁问他,“若你不找人帮忙,将来年纪大了,体力跟不上了,这些孩子怎么办”
荣欣月道“若我真干不动了,自会找人帮忙。”
荣欣月还要给孩子们做早饭,两人没在善堂待太久。
出了善堂,找了个早餐铺子,打算吃饱了去衙门找贺兰阙。
伯景郁与庭渊说,“她完全可以多收一点钱,多请几个人,何必让自己那么辛苦。”
庭渊却不赞同他这样的想法,“因为你有钱,你的惯性思维是花钱去买别人的时间来为你服务,荣娘娘不一样,善堂里有这么多的孩子,孩子看到什么就会学什么,荣娘娘之所以这么辛苦,告诉孩子们想要什么东西是要付出劳动的,想要穿干净的衣服就要把旧衣服洗干净,想要吃饭就要自己洗菜做饭,孩子们从小就会干活,将来离开善堂,自然也就知道衣服要怎么洗,饭要怎么做,不会饿死。”
这种行为教育意义大于形式意义。
这是伯景郁理解不了的,他出生在帝王家,注定的是自己不用付出劳动,就能够获取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而这些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他们想要什么,都得靠劳动获取,他们没有伯景郁这样有花不完的钱。
庭渊道“这就是穷人和富人思维上的差异,穷人想的是付出劳动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富人想的是付出金钱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伯景郁“没钱她可以多收一些捐赠。”
庭渊笑了笑,轻轻地摇头,“你还是没能理解这个逻辑。”
这不怪伯景郁,而是他的生活层级形成了他的价值观。
“她不愿意多收钱,就是不想让孩子们养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