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之春篇 (2/2)
全本小说网 223wx.cc,从陈桥到崖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绝。那好,你就来吧!赵光义磨刀霍霍,等着赵普上门试刀!
14日,赵普来了。啊!你终于来了,知不知道我很爱你?天天都想见你?不用回去了,就留在开封吧!还有,朕要给你个最高官职,三孤之一——太子少保!其他官衔想必你也不会再看上眼了,那就都还给朕吧…当时都有人在暗笑——太子少保?好大的官啊!可请问我朝现在有太子吗?你保个什么啊?但谁也不知道赵普这时心里也是乐开了花。达到目的了。他就是要丢掉这些烫手的官衔,脱离地方,回到开封天子脚下。要知在地方上,有无数混帐无赖们都争着抢着帮赵光义找他麻烦。这样搞下去,终有一天赵光义会理由充分地杀他头。
与其受小鬼欺,不如直接面对阎王!回到赵光义眼皮底下,一举一动让全天下人都看得见!无论如何,都比不明不白死在外面强!
顺利拿下赵普后,赵光义又做了2件让历代文人顶礼膜拜之事,让文人们从春天直接进入了盛夏!
修书,在我们民族文化内核中例来都是件经天纬地的大事。除传承文明的基本功能外,更多的是种象征意义。凡有这种以国集书,继往开来的行为,都代表那个时代是昌盛富足的、当时那位国君是圣明贤良的。如《永乐大典》之于朱棣,《四库全书》之于乾隆。
3月17日,刚做了5个月皇帝的赵光义命翰林学士李昉等10多人编纂92类、500卷的小说类书《太平广记》和55部、4558类、征引各种书籍达1689种、478.4万字、1000卷的百科类书《太平总类》(赵光义爱读书是史上出了名的。《太平总类》因修成后供赵光义御览,每天3卷,1年看完。因此改名《太平御览》)
接下来赵光义做了件更大的事——修崇文馆。
回顾历史,不管国家怎样动荡、生民怎样涂炭,我们从不曾扔下自己手里的书本和心里一直固守着的文化信念!就在五代这样的乱世,都一样存留着“三馆”——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它们就是当时官方存储天下图书,集纳世间才俊之地。
但它们此时早已破败不堪了。宋太宗亲自到三馆看了看,摇摇头走了。随即下令在左升龙门东北为三馆选新址,即日起昼夜施工,不惜成本,要好要快,要比皇宫还要美观精美!就连馆内亭台楼阁的设计图纸,都是皇帝亲自画的。
太平兴国3年(978)正月,新三馆建成。开光之日,举国瞩目!迁旧馆之书分贮两廊。东廊为昭文书库、南廊为集贤书库、西廊为史部群书。分“经”“史”“子”“集”4部6库图原有12千余卷,平蜀得书13千卷,平江南得2万余卷。又下诏开献书之路,于是三馆篇帙大备,正副本凡8万卷。
2月1日,刚做了15个月皇帝的赵光义赐名新三馆为“崇文院”借此诏告天下“扬文抑武”的决心!
就这样,文人们的盛夏来临了,而武将们的严冬就此开始!
回忆一下一手创立大宋兵制、打压武人气焰的宋太祖赵匡胤,都对边境上军队实行“一国两制”边防军可随意动用当地财政赋税收入、可独立从商牟利、对内对外甚至对异族交易都可,且一律免税。且可随意动用赚来的钱招募勇士、收买间谍、奖励士卒…总之想怎样就怎样。这都不算,赵匡胤在开封城里给这些边关大佬们修别墅,规格之高连施工官员都看不过眼而上报“这不对!都超过皇室成员的规格了”赵匡胤却大骂“不懂就闭嘴!边关将士远比什么皇室重要!急速造来,无使复言”
到赵光义时代又怎样呢?远征北汉的禁军刚一回国,赵光义就立即向全国所有节度使们下了条死命令——把你们家属的名单全部上报!然后按名单要人,限期到京!把这100多高干子弟都补充到殿前司,去干些承旨之类的贱职,就此圈养!
这是在做什么呢?人质!对!赵光义已把部下们当成了各封建属国,要他们送自己儿子进京为质。以后听命令服指挥就一切都好。不然你们儿子们就会人头落地。
是可忍孰不可忍!职业军人们本已开始淡泊的血性杀气被空前的危机感再次唤醒,每个人都不自觉握住了刀柄。但就在这时,京城里出现了一被当时士大夫们所激赏、更被后世文人们全体称颂的“文明”之举。
国家第一军人枢密使曹彬,无论什么时候,走在哪条街上,只要迎面遇到了士大夫们,他定会“引车避之”武将们的领袖也低头了,且据说是心甘情愿的…这是怎样一盆凉水啊。浇得大宋全国武人们都垂头丧气,心灰意冷。就从这时起,掌管全国军务的枢密院地位,从五代时的领袖朝廷到宋初时的与中书省分庭抗礼,到这时就只能退居次席了。
有的人忍了,可有的人站了出来。曹翰站在赵光义面前冷笑着说“作诗有什么了不起?以臣看来,那些酸丁们写的还远远不够瞧!请听臣赋诗一首——曾因国难披金甲,耻为家贫卖宝刀。他日燕山磨峭壁,定当先勒大名曹”好诗!赵光义击节叫好。诚然,名将曹翰文武双全,且人生经验丰富,随便意与气合就能成佳句。但皇帝只是叫好,完全无视诗中愤怨之气,转过身来就再次对文人加恩。
对大宋的重文轻武,笔者还有些其他的理解。诚然政治上,大宋的文官权力要比武将高出百倍等级。但在生活享受方面,那些节度使武将的纸醉金迷比之宰执之类的文人高官却也不遑多让。当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就承诺大家高官厚禄。另外这一做法也不妄杀任一位功臣武将。终两宋319年,被杀的大将只有岳飞1人。岳飞之死另有复杂的政治原因,不可据此判断大宋官家们对武将的猜忌之心。总之大宋朝的武将们不必像韩信、徐达一样担心功高震主后的生命危险,且还可享受着骄奢淫逸。这便是笔者对‘重文轻武’这一大宋朝祖宗家法的一点浅见。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绝。那好,你就来吧!赵光义磨刀霍霍,等着赵普上门试刀!
14日,赵普来了。啊!你终于来了,知不知道我很爱你?天天都想见你?不用回去了,就留在开封吧!还有,朕要给你个最高官职,三孤之一——太子少保!其他官衔想必你也不会再看上眼了,那就都还给朕吧…当时都有人在暗笑——太子少保?好大的官啊!可请问我朝现在有太子吗?你保个什么啊?但谁也不知道赵普这时心里也是乐开了花。达到目的了。他就是要丢掉这些烫手的官衔,脱离地方,回到开封天子脚下。要知在地方上,有无数混帐无赖们都争着抢着帮赵光义找他麻烦。这样搞下去,终有一天赵光义会理由充分地杀他头。
与其受小鬼欺,不如直接面对阎王!回到赵光义眼皮底下,一举一动让全天下人都看得见!无论如何,都比不明不白死在外面强!
顺利拿下赵普后,赵光义又做了2件让历代文人顶礼膜拜之事,让文人们从春天直接进入了盛夏!
修书,在我们民族文化内核中例来都是件经天纬地的大事。除传承文明的基本功能外,更多的是种象征意义。凡有这种以国集书,继往开来的行为,都代表那个时代是昌盛富足的、当时那位国君是圣明贤良的。如《永乐大典》之于朱棣,《四库全书》之于乾隆。
3月17日,刚做了5个月皇帝的赵光义命翰林学士李昉等10多人编纂92类、500卷的小说类书《太平广记》和55部、4558类、征引各种书籍达1689种、478.4万字、1000卷的百科类书《太平总类》(赵光义爱读书是史上出了名的。《太平总类》因修成后供赵光义御览,每天3卷,1年看完。因此改名《太平御览》)
接下来赵光义做了件更大的事——修崇文馆。
回顾历史,不管国家怎样动荡、生民怎样涂炭,我们从不曾扔下自己手里的书本和心里一直固守着的文化信念!就在五代这样的乱世,都一样存留着“三馆”——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它们就是当时官方存储天下图书,集纳世间才俊之地。
但它们此时早已破败不堪了。宋太宗亲自到三馆看了看,摇摇头走了。随即下令在左升龙门东北为三馆选新址,即日起昼夜施工,不惜成本,要好要快,要比皇宫还要美观精美!就连馆内亭台楼阁的设计图纸,都是皇帝亲自画的。
太平兴国3年(978)正月,新三馆建成。开光之日,举国瞩目!迁旧馆之书分贮两廊。东廊为昭文书库、南廊为集贤书库、西廊为史部群书。分“经”“史”“子”“集”4部6库图原有12千余卷,平蜀得书13千卷,平江南得2万余卷。又下诏开献书之路,于是三馆篇帙大备,正副本凡8万卷。
2月1日,刚做了15个月皇帝的赵光义赐名新三馆为“崇文院”借此诏告天下“扬文抑武”的决心!
就这样,文人们的盛夏来临了,而武将们的严冬就此开始!
回忆一下一手创立大宋兵制、打压武人气焰的宋太祖赵匡胤,都对边境上军队实行“一国两制”边防军可随意动用当地财政赋税收入、可独立从商牟利、对内对外甚至对异族交易都可,且一律免税。且可随意动用赚来的钱招募勇士、收买间谍、奖励士卒…总之想怎样就怎样。这都不算,赵匡胤在开封城里给这些边关大佬们修别墅,规格之高连施工官员都看不过眼而上报“这不对!都超过皇室成员的规格了”赵匡胤却大骂“不懂就闭嘴!边关将士远比什么皇室重要!急速造来,无使复言”
到赵光义时代又怎样呢?远征北汉的禁军刚一回国,赵光义就立即向全国所有节度使们下了条死命令——把你们家属的名单全部上报!然后按名单要人,限期到京!把这100多高干子弟都补充到殿前司,去干些承旨之类的贱职,就此圈养!
这是在做什么呢?人质!对!赵光义已把部下们当成了各封建属国,要他们送自己儿子进京为质。以后听命令服指挥就一切都好。不然你们儿子们就会人头落地。
是可忍孰不可忍!职业军人们本已开始淡泊的血性杀气被空前的危机感再次唤醒,每个人都不自觉握住了刀柄。但就在这时,京城里出现了一被当时士大夫们所激赏、更被后世文人们全体称颂的“文明”之举。
国家第一军人枢密使曹彬,无论什么时候,走在哪条街上,只要迎面遇到了士大夫们,他定会“引车避之”武将们的领袖也低头了,且据说是心甘情愿的…这是怎样一盆凉水啊。浇得大宋全国武人们都垂头丧气,心灰意冷。就从这时起,掌管全国军务的枢密院地位,从五代时的领袖朝廷到宋初时的与中书省分庭抗礼,到这时就只能退居次席了。
有的人忍了,可有的人站了出来。曹翰站在赵光义面前冷笑着说“作诗有什么了不起?以臣看来,那些酸丁们写的还远远不够瞧!请听臣赋诗一首——曾因国难披金甲,耻为家贫卖宝刀。他日燕山磨峭壁,定当先勒大名曹”好诗!赵光义击节叫好。诚然,名将曹翰文武双全,且人生经验丰富,随便意与气合就能成佳句。但皇帝只是叫好,完全无视诗中愤怨之气,转过身来就再次对文人加恩。
对大宋的重文轻武,笔者还有些其他的理解。诚然政治上,大宋的文官权力要比武将高出百倍等级。但在生活享受方面,那些节度使武将的纸醉金迷比之宰执之类的文人高官却也不遑多让。当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就承诺大家高官厚禄。另外这一做法也不妄杀任一位功臣武将。终两宋319年,被杀的大将只有岳飞1人。岳飞之死另有复杂的政治原因,不可据此判断大宋官家们对武将的猜忌之心。总之大宋朝的武将们不必像韩信、徐达一样担心功高震主后的生命危险,且还可享受着骄奢淫逸。这便是笔者对‘重文轻武’这一大宋朝祖宗家法的一点浅见。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