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23wx.cc,淡菊如烟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们上了小学,母亲有几年去了父亲的煤矿,外婆便来我家照顾我和哥哥。关于外婆的记忆,大都都留在我小学四五年级的年光里。外婆不能下地,主要为我们兄妹洗衣做饭。外婆烧火做饭时,从灶膛的矮凳到锅台,上上下下、起起伏伏,是及其费劲的。特别是炒菜时,外婆必须左腿单立,那弯曲的右腿高高抬起,小脚挤在灶边的砖头缝里稍稍助力。一边炒菜,身子在轻轻晃动,逢到要到水缸里舀水,外婆就左脚用力一转,左手抓紧缸边,右脚使劲踮起,然后用右手摇摇晃晃舀起半瓢水,再借助左脚的力气,转过身子,把水倒进锅里。逢到这时,我和哥哥若是看见,总抢着帮外婆去舀水。尽管这样费力,我们每天三餐都能准时吃到外婆做的饭,每次中午回来,外婆已把饭菜盛在桌上,吃好我们就去学校。
外婆晒衣服时最叫我们心惊胆颤,拐杖靠在墙壁上,一手抓着墙边的晾衣绳,一手抓住衣服抖几下,把衣服挂上去。而那条右腿就悬在空中,偶尔也贴在墙上做一把劲。有一次,外婆抓的绳子被从墙上拽下来了,外婆一屁股摔在地上,还是邻居把她扶回家的。后来外婆晒衣服时不再抓绳子,而是扶住墙或者抓紧拐杖。
晚上,我喜欢睡在外婆的脚头,外婆的右腿伸不直,也摆不平,所以睡觉时右腿弯曲处总要垫一个圆枕头。这个圆枕头不管去哪里她都会带在身边,宝贝似的不让我们碰。外婆去世后我才听母亲说,外婆把自己攒的钱都缝在这个垫腿的圆枕头里。外婆去世后,母亲拆开枕头,发现里面还有一百多元钱,大都是十元、五元发黄的票子。外婆特别节约,天黑了,总怕我们点灯耗煤油,所以早早把我们赶上铺。黑暗里,外婆坐在床头,被子上摆两只干瓢,瓢里装的棉花。外婆一边“唱书”一边摸索着撕棉花,棉籽去掉,棉花后来做了棉衣、棉鞋给我们穿。“唱书”是外婆最乐意的事,只要我们问到她念书的事,外婆就翻来覆去地给我们讲。听外婆说,她读过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后来读大大学中庸才辍学回家干农活。每天我们躺下,外婆就给我们“唱书”“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外婆用她的通州方言津津有味地吟诵,我们听来就像在唱书。童年,我其实听不太懂外婆念的什么,唱的什么,但是我每晚都是枕着外婆的诗书吟唱入梦的。外婆用她的方式,陪伴她的外孙和外孙女,让黑夜并不寂寞、冷清,让我们的童年曾经一度书香满怀。
常常夜里梦到外婆,每一次外婆都在老屋的东角边,左腿单立,右脚随身子抬起靠在拐杖上,我看不清她的脸,只听见她用苍老粗犷的声音在喊:“红红,家来啦!”我小学的时候,放了晚学是没有家庭作业的,一放学,便跟着哥哥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在屋后的胡桑田里或者河边玩,拔茅针,掏蜜蜂,挖芦根,摸田螺,村子里总有无数好玩的事儿在等着我们这些十一、二岁的孩子们。有一回,小伙伴们吵架、打架了,邻居的一个大孩子,抓了一块碎玻璃扔过来,哥哥躲闪不及,玻璃砸到额头,鲜血直流。外婆听到我喊叫,拐杖也没来得及拿就一颠一摇地赶来,外婆拽着哥哥往家跑,好几次差点摔下来。外婆一边给哥哥清洗伤口、擦紫药水,一边哭着骂我们:“你们这么厌(方言称调皮、淘气为“厌”),婆婆没本事带你们了,我要让人带信叫你妈妈家来”从来没见外婆这么伤心、这么生气过,吓得我们边哭边连连认错。哥哥的额角后来留下一道浅浅的伤疤,这伤疤也一直长在外婆的心里。
关于外婆的记忆,似乎总那么琐碎,那么零散。记得我流鼻涕时,外婆用粗糙的手捏着我的鼻子一擤,鼻涕擦在她的旧围裙上;记得,冬天我的脸皲得发红,外婆托人买了一盒百雀羚,每天早晨洗好脸帮我抹一层,那时觉得外婆的手好软好香;记得,我和哥哥把卖鸡蛋的钱买了小人书,外婆佯装生气地用拐杖敲我的屁股,没等她敲到,我早就溜远了;记得外婆把我们挖回的芦根煮汤,我们喝得又甜又爽;记得母亲回来了,送外婆回家,外婆坐在自行车后座上,背靠着刚绑的高高竖起的扁担,怀里抱着她的圆枕头。自行车在前面跑,我们在后面追,外婆一个劲儿向我们挥手:“别跑啦,别跑啦,婆婆过些天再来”后来,外婆就很少来了,似乎只有每年元宵节,母亲才把外婆接来住几天。再后来,我和哥哥都去乡里读寄宿制初中,更是很少看见外婆了。只是暑假里我们会去看看外婆,外婆一个人生活,我和哥哥去了也只是住在舅舅家,跟表哥、表姐玩的时间更多一些。我们每次去,外婆都要下凉粉给我们吃,外婆有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一块一块白色的“粉坨子”(其实是蚕豆粉干),烧半锅开水,外婆把粉坨子碾碎撒进去,边撒边搅拌,等锅里的糊厚了,凉了,就变成半透明的凉粉了。有时候,外婆也会冲得很薄很薄,加上糖,让我们喝一喝,那味道就是外婆的味道,甜甜的,暖暖的,一碗喝下去,头顶直冒汗,十分过瘾。再后来,外婆突然有一天就离开了我们,没等她的外孙、外孙女长大、挣钱买东西给她吃,就匆匆离开了。
外婆出殡那天,我哭得死去活来,以至未能坐上拖拉机去给外婆送葬。我答应过外婆,等我长大了挣了钱要给外婆买好吃的,买新衣服还要买一根漂亮的拐杖,可是外婆没等我去孝敬她,她就不告而别而且一去不返了。因为内心的歉疚与不安,这些年来一直没去给外婆上坟,像一道伤疤,不敢去揭开,怕面对刻骨的痛。外婆住的两间草屋早就拆掉了,我以为外婆会有一垄黄土的遮蔽,会有一棵松柏荫护,至少长眠在泥土之下。从未想到,外婆和外公就在这个几十平米的公墓的一个小方格里,就连一束鲜花,一袋水果也无处摆放,让我觉得如此的惧怕和陌生。或许,外公外婆能和若多熟识的乡邻在一起并不寂寞;或许,外公、外婆早已转世轮回成我不相识的人;或许,生死之间就是一道深渊,一旦越过从此天各一方、形同陌路那些回不去的过去,其实不必回去,如烟而去的不是往事而是生命的万劫不复。
生命如此诡异,生与死近在咫尺又天涯西东。想念的时候,外婆就在心里;遗忘的时候,外婆远在无际。只有在梦里,一次次看到外婆单立的身影,一次次听到外婆呼唤我的乳名。外婆,你到底在哪里?在公墓的小方格里,还是在地府之国?在永恒的天空,还是重返了人世?可你终究还是要回到我的心里,我在心里给你留着永恒的空间。
敲打这些真实的文字,几回回眼眶湿润这穿越死亡的怀念,温暖而哀伤。外婆,你若有灵,请回到我的梦里,再次喊我的乳名。
写于2013年4月5日
我们上了小学,母亲有几年去了父亲的煤矿,外婆便来我家照顾我和哥哥。关于外婆的记忆,大都都留在我小学四五年级的年光里。外婆不能下地,主要为我们兄妹洗衣做饭。外婆烧火做饭时,从灶膛的矮凳到锅台,上上下下、起起伏伏,是及其费劲的。特别是炒菜时,外婆必须左腿单立,那弯曲的右腿高高抬起,小脚挤在灶边的砖头缝里稍稍助力。一边炒菜,身子在轻轻晃动,逢到要到水缸里舀水,外婆就左脚用力一转,左手抓紧缸边,右脚使劲踮起,然后用右手摇摇晃晃舀起半瓢水,再借助左脚的力气,转过身子,把水倒进锅里。逢到这时,我和哥哥若是看见,总抢着帮外婆去舀水。尽管这样费力,我们每天三餐都能准时吃到外婆做的饭,每次中午回来,外婆已把饭菜盛在桌上,吃好我们就去学校。
外婆晒衣服时最叫我们心惊胆颤,拐杖靠在墙壁上,一手抓着墙边的晾衣绳,一手抓住衣服抖几下,把衣服挂上去。而那条右腿就悬在空中,偶尔也贴在墙上做一把劲。有一次,外婆抓的绳子被从墙上拽下来了,外婆一屁股摔在地上,还是邻居把她扶回家的。后来外婆晒衣服时不再抓绳子,而是扶住墙或者抓紧拐杖。
晚上,我喜欢睡在外婆的脚头,外婆的右腿伸不直,也摆不平,所以睡觉时右腿弯曲处总要垫一个圆枕头。这个圆枕头不管去哪里她都会带在身边,宝贝似的不让我们碰。外婆去世后我才听母亲说,外婆把自己攒的钱都缝在这个垫腿的圆枕头里。外婆去世后,母亲拆开枕头,发现里面还有一百多元钱,大都是十元、五元发黄的票子。外婆特别节约,天黑了,总怕我们点灯耗煤油,所以早早把我们赶上铺。黑暗里,外婆坐在床头,被子上摆两只干瓢,瓢里装的棉花。外婆一边“唱书”一边摸索着撕棉花,棉籽去掉,棉花后来做了棉衣、棉鞋给我们穿。“唱书”是外婆最乐意的事,只要我们问到她念书的事,外婆就翻来覆去地给我们讲。听外婆说,她读过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后来读大大学中庸才辍学回家干农活。每天我们躺下,外婆就给我们“唱书”“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外婆用她的通州方言津津有味地吟诵,我们听来就像在唱书。童年,我其实听不太懂外婆念的什么,唱的什么,但是我每晚都是枕着外婆的诗书吟唱入梦的。外婆用她的方式,陪伴她的外孙和外孙女,让黑夜并不寂寞、冷清,让我们的童年曾经一度书香满怀。
常常夜里梦到外婆,每一次外婆都在老屋的东角边,左腿单立,右脚随身子抬起靠在拐杖上,我看不清她的脸,只听见她用苍老粗犷的声音在喊:“红红,家来啦!”我小学的时候,放了晚学是没有家庭作业的,一放学,便跟着哥哥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在屋后的胡桑田里或者河边玩,拔茅针,掏蜜蜂,挖芦根,摸田螺,村子里总有无数好玩的事儿在等着我们这些十一、二岁的孩子们。有一回,小伙伴们吵架、打架了,邻居的一个大孩子,抓了一块碎玻璃扔过来,哥哥躲闪不及,玻璃砸到额头,鲜血直流。外婆听到我喊叫,拐杖也没来得及拿就一颠一摇地赶来,外婆拽着哥哥往家跑,好几次差点摔下来。外婆一边给哥哥清洗伤口、擦紫药水,一边哭着骂我们:“你们这么厌(方言称调皮、淘气为“厌”),婆婆没本事带你们了,我要让人带信叫你妈妈家来”从来没见外婆这么伤心、这么生气过,吓得我们边哭边连连认错。哥哥的额角后来留下一道浅浅的伤疤,这伤疤也一直长在外婆的心里。
关于外婆的记忆,似乎总那么琐碎,那么零散。记得我流鼻涕时,外婆用粗糙的手捏着我的鼻子一擤,鼻涕擦在她的旧围裙上;记得,冬天我的脸皲得发红,外婆托人买了一盒百雀羚,每天早晨洗好脸帮我抹一层,那时觉得外婆的手好软好香;记得,我和哥哥把卖鸡蛋的钱买了小人书,外婆佯装生气地用拐杖敲我的屁股,没等她敲到,我早就溜远了;记得外婆把我们挖回的芦根煮汤,我们喝得又甜又爽;记得母亲回来了,送外婆回家,外婆坐在自行车后座上,背靠着刚绑的高高竖起的扁担,怀里抱着她的圆枕头。自行车在前面跑,我们在后面追,外婆一个劲儿向我们挥手:“别跑啦,别跑啦,婆婆过些天再来”后来,外婆就很少来了,似乎只有每年元宵节,母亲才把外婆接来住几天。再后来,我和哥哥都去乡里读寄宿制初中,更是很少看见外婆了。只是暑假里我们会去看看外婆,外婆一个人生活,我和哥哥去了也只是住在舅舅家,跟表哥、表姐玩的时间更多一些。我们每次去,外婆都要下凉粉给我们吃,外婆有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一块一块白色的“粉坨子”(其实是蚕豆粉干),烧半锅开水,外婆把粉坨子碾碎撒进去,边撒边搅拌,等锅里的糊厚了,凉了,就变成半透明的凉粉了。有时候,外婆也会冲得很薄很薄,加上糖,让我们喝一喝,那味道就是外婆的味道,甜甜的,暖暖的,一碗喝下去,头顶直冒汗,十分过瘾。再后来,外婆突然有一天就离开了我们,没等她的外孙、外孙女长大、挣钱买东西给她吃,就匆匆离开了。
外婆出殡那天,我哭得死去活来,以至未能坐上拖拉机去给外婆送葬。我答应过外婆,等我长大了挣了钱要给外婆买好吃的,买新衣服还要买一根漂亮的拐杖,可是外婆没等我去孝敬她,她就不告而别而且一去不返了。因为内心的歉疚与不安,这些年来一直没去给外婆上坟,像一道伤疤,不敢去揭开,怕面对刻骨的痛。外婆住的两间草屋早就拆掉了,我以为外婆会有一垄黄土的遮蔽,会有一棵松柏荫护,至少长眠在泥土之下。从未想到,外婆和外公就在这个几十平米的公墓的一个小方格里,就连一束鲜花,一袋水果也无处摆放,让我觉得如此的惧怕和陌生。或许,外公外婆能和若多熟识的乡邻在一起并不寂寞;或许,外公、外婆早已转世轮回成我不相识的人;或许,生死之间就是一道深渊,一旦越过从此天各一方、形同陌路那些回不去的过去,其实不必回去,如烟而去的不是往事而是生命的万劫不复。
生命如此诡异,生与死近在咫尺又天涯西东。想念的时候,外婆就在心里;遗忘的时候,外婆远在无际。只有在梦里,一次次看到外婆单立的身影,一次次听到外婆呼唤我的乳名。外婆,你到底在哪里?在公墓的小方格里,还是在地府之国?在永恒的天空,还是重返了人世?可你终究还是要回到我的心里,我在心里给你留着永恒的空间。
敲打这些真实的文字,几回回眼眶湿润这穿越死亡的怀念,温暖而哀伤。外婆,你若有灵,请回到我的梦里,再次喊我的乳名。
写于2013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