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23wx.cc,东东一郎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朋友自云南归来,顺捎给我一块普洱茶茶饼。因了平素喝惯了龙井、铁观音等,一时竟不知如何冲泡这块新鲜的茶玩意。然而仔细端详,茶盒里还一张精美的说明书,道出普洱茶有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防癌、养胃等许多功效。依着这“使用指南”小心翼翼地掰下一块,用沸水冲泡,那茶汤果真色似琥珀,晶莹亮丽,其香无比。于是,迫不及待地浅浅啜上一口,颇感此茶甘醇的活性,虽不似铁观音的远深沧茫,也不似毛峰的言情缠绵,更不似龙井的苦涩甘洌,然其厚实、浓郁、平和、质朴,比别一般的茶种更具百般的民族风韵。眼观杯中伸展开来萦绕不绝的叶片,回味之余,深觉“南方有嘉木”想来,举凡一切之茶,生于幽谷,长于青山,结庐于林间,饮尽了山灵水秀精气。任何一种茶,似曾相识,都是大地孕育的点点诗句。
茶是咱们东方人的饮料,尤其是茶叶自陆羽的茶经点化出后,浩如烟海的历史记载的典籍卷轶中俯拾可见茶的踪影。要能够真正品出茶的韵味,就必须有闲、有情。那一片片纤细的茶叶,虽无足轻重,可是一旦与水交融,朵朵叶芽,缓缓舒展,茸茸纤毫毕现,立即会释放出自己的一切,献出出生命的全部精华,令你在一片香气环绕中常常感动不已,每一次啜茶都能从自内心深处,似乎都寻觅到漾开了的一桢桢暖色的回忆。其实,旧时的人士对于品茶是极讲究的,或竹影窗前,或坐落花树下,慢慢地品啜,且耳能听泉瀑之声,目能断飞鸿踪影,此情此景该有多美。可惜,在现时生活的快节奏中,已经难得相见。
然而,茶乃是我们日日须臾不可即离的,平日里忙忙碌碌,而我们看重的只是茶的实用功能,热天可消暑,寒冬可暖身,春日可提神,秋日可防燥。而真正意义上的喝茶,似乎总有一定的缘由,细啜固然典雅,而“牛饮”也饶有兴味。那一年夏天,与一位年轻同事去北京出差,因他首次进京,便陪同去天安门、故宫参观。其时烈日暑天,我俩汗流浃背,经过天安门广场向南瞻仰毛主席纪念堂,复出正阳门后,已经口焦舌燥,忽然欣喜地发现那前门大街的路边树荫下,竟然有数座一字排开茶摊,飘动的幌子上书“前门大碗茶”于是快速奔向前去,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在八仙桌傍坐在长条凳上,端起茶碗,咕嘟咕嘟“牛饮”般地三大碗下肚,其时虽“口不能言”然而“心下快活自省”舒坦快美的浓浓“京味”令有点疲惫的神情顿时大振。由此以为,中国茶的功夫真够多姿多彩,既可雅亦可俗,既可幽亦可闹,既可品亦可喝。
记不得是哪位古人曾说过,喝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走南闯北到现今,在我看来,北方和广东的诸多茶楼颇具明显的功利性。虽然清茗一杯,佐以细点,细品慢咽,看似茶客性情不文不火,不紧不慢,但三教九流,不分高下,喧哗哄闹,俨然成了隐性的商业实务,尚无闲适优雅之感。我总是自以为,江南的茶室往往要比北方的清纯雅致得多,不粗犷,不喧杂,不干涩,就连阿庆嫂再简陋不过的“春来茶馆”也处处充满着一种水灵灵的野趣。若是有幸,邀上三五知已,端坐茶室,天南阔北,道今论古,伴随古乐轻绕,便会很快进入那种“春江花月”、“雨打芭蕉”的意境之中。有时,就这么闲适地坐着,一壶清茶之间,常到人静夜深。每每体味到人生真实处,往往寂静一片;而常常一句风趣之语,又满座皆轻快而笑。因为,真实地生活,真实地善待他人,认真地去面对每一件在身边发生的事情,如同认真地去品每一道好茶。
茶喜欢喧闹的浊世,可更喜宜静品。即便一人独饮,则也是有神有趣有味的。有一回出游周庄,与几位兴犹未尽的同伴在霏霏细雨中走失,于是就独自寻觅到一座傍河而筑的茶楼里耐心守等。茶楼的老板娘用那洁净的青花瓷碗,泡上了一杯我平日喜爱的龙井。在这难得的片刻小憩之余,我感受到临窗扑面而来的清风,传来的也竟是幽幽袭来的茶香,抬头所见在那宁静的一抹抹雾蔼般细雨之中,可随意观赏窗外的黛瓦粉墙和曲桥幽水;而低头所视,那被开水浸泡得悠然飘起又沉落的茶叶,舒展出一旗一枪的形状,芳香四溢,煞是悦目,自己仿佛成了一名远离喧嚣的闲客隐士。那一刻“偷得浮生半日闲”堪称是诗画一般的极精致极古典的赏心乐事,无论从任何角度视看他人与自己,都可以找到一个回眸、平视、展望的位置。想必,此地与数十年前的情景相比,变化的不仅仅是环境和氛围。往来的茶客,虽一样青瓷茶碗中的绿叶与淡水,而对于旧时与现今的人来说,却有着再不能一般的滋味。这内中泡出两般滋味的,是不可复回的时光。
然而,当下能真正谈及饮茶,也只能是偶得的休闲之时,许多时候竟是独自一人静坐书房,读上一本两本闲书,手捧一杯质优的绿茶,淡淡的茶香,柔柔的灯光,让人有一种淡定的祥和,日间奔波的倦意似乎渐渐消融了,身处红尘的俗气似乎渐渐隐退了。如能觅读到绝妙佳作,顿时意象格外新颖别致,情思格外缠绵悠长。此时此刻,读书是在品“有字的茶”而品茶则是在读“无字的书”那般意境了,正如元稹赋茶词中所云:“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乱岂堪夸”杯中茶汁似乎显得更加沉静醇香,更加雅意浓厚,令人迷醉得物我两忘。
的确,人生如茶,世事如茶。喝茶,不一定注意形式,更重要的在于心意,用心去喝出平淡,品出平静,品出由衷感受。凝视那些纤瘦的、丰腴的茶叶在杯水中潜泳,一缕空灵的气息,在无言的静谧里,在叶与叶之间悄然绽放,在水与茶之间传递,似乎由远而近,似有还无。茗茶初沏之时,叶片儿沸沸扬扬,万头攒动,热闹非凡,犹似少年初涉尘世的喧哗。再沏其后,香气渐浓,宛若盛年时期的辉煌;尔后,茶过数巡,其香则弱,又恰似暮年一切归于平淡。而这时的茶叶仍却竭尽全力散发着最后的余香,在一片淡泊之中坚守往昔的品质。茶用自身的一脉苦涩,酿就了满盈清芬,缔结了人间真善美哲理。然而,同一种茶,同一沏法,甚至同一壶茶,在不同人的喉间,有时却得到是不同的人生况味,其甘、其苦、其涩、其醇、其香,点点滴滴,个中滋味,不由得感怀唏嘘,唯独自已去领知这难以言说的灵妙之处罢了。
朋友自云南归来,顺捎给我一块普洱茶茶饼。因了平素喝惯了龙井、铁观音等,一时竟不知如何冲泡这块新鲜的茶玩意。然而仔细端详,茶盒里还一张精美的说明书,道出普洱茶有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防癌、养胃等许多功效。依着这“使用指南”小心翼翼地掰下一块,用沸水冲泡,那茶汤果真色似琥珀,晶莹亮丽,其香无比。于是,迫不及待地浅浅啜上一口,颇感此茶甘醇的活性,虽不似铁观音的远深沧茫,也不似毛峰的言情缠绵,更不似龙井的苦涩甘洌,然其厚实、浓郁、平和、质朴,比别一般的茶种更具百般的民族风韵。眼观杯中伸展开来萦绕不绝的叶片,回味之余,深觉“南方有嘉木”想来,举凡一切之茶,生于幽谷,长于青山,结庐于林间,饮尽了山灵水秀精气。任何一种茶,似曾相识,都是大地孕育的点点诗句。
茶是咱们东方人的饮料,尤其是茶叶自陆羽的茶经点化出后,浩如烟海的历史记载的典籍卷轶中俯拾可见茶的踪影。要能够真正品出茶的韵味,就必须有闲、有情。那一片片纤细的茶叶,虽无足轻重,可是一旦与水交融,朵朵叶芽,缓缓舒展,茸茸纤毫毕现,立即会释放出自己的一切,献出出生命的全部精华,令你在一片香气环绕中常常感动不已,每一次啜茶都能从自内心深处,似乎都寻觅到漾开了的一桢桢暖色的回忆。其实,旧时的人士对于品茶是极讲究的,或竹影窗前,或坐落花树下,慢慢地品啜,且耳能听泉瀑之声,目能断飞鸿踪影,此情此景该有多美。可惜,在现时生活的快节奏中,已经难得相见。
然而,茶乃是我们日日须臾不可即离的,平日里忙忙碌碌,而我们看重的只是茶的实用功能,热天可消暑,寒冬可暖身,春日可提神,秋日可防燥。而真正意义上的喝茶,似乎总有一定的缘由,细啜固然典雅,而“牛饮”也饶有兴味。那一年夏天,与一位年轻同事去北京出差,因他首次进京,便陪同去天安门、故宫参观。其时烈日暑天,我俩汗流浃背,经过天安门广场向南瞻仰毛主席纪念堂,复出正阳门后,已经口焦舌燥,忽然欣喜地发现那前门大街的路边树荫下,竟然有数座一字排开茶摊,飘动的幌子上书“前门大碗茶”于是快速奔向前去,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在八仙桌傍坐在长条凳上,端起茶碗,咕嘟咕嘟“牛饮”般地三大碗下肚,其时虽“口不能言”然而“心下快活自省”舒坦快美的浓浓“京味”令有点疲惫的神情顿时大振。由此以为,中国茶的功夫真够多姿多彩,既可雅亦可俗,既可幽亦可闹,既可品亦可喝。
记不得是哪位古人曾说过,喝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走南闯北到现今,在我看来,北方和广东的诸多茶楼颇具明显的功利性。虽然清茗一杯,佐以细点,细品慢咽,看似茶客性情不文不火,不紧不慢,但三教九流,不分高下,喧哗哄闹,俨然成了隐性的商业实务,尚无闲适优雅之感。我总是自以为,江南的茶室往往要比北方的清纯雅致得多,不粗犷,不喧杂,不干涩,就连阿庆嫂再简陋不过的“春来茶馆”也处处充满着一种水灵灵的野趣。若是有幸,邀上三五知已,端坐茶室,天南阔北,道今论古,伴随古乐轻绕,便会很快进入那种“春江花月”、“雨打芭蕉”的意境之中。有时,就这么闲适地坐着,一壶清茶之间,常到人静夜深。每每体味到人生真实处,往往寂静一片;而常常一句风趣之语,又满座皆轻快而笑。因为,真实地生活,真实地善待他人,认真地去面对每一件在身边发生的事情,如同认真地去品每一道好茶。
茶喜欢喧闹的浊世,可更喜宜静品。即便一人独饮,则也是有神有趣有味的。有一回出游周庄,与几位兴犹未尽的同伴在霏霏细雨中走失,于是就独自寻觅到一座傍河而筑的茶楼里耐心守等。茶楼的老板娘用那洁净的青花瓷碗,泡上了一杯我平日喜爱的龙井。在这难得的片刻小憩之余,我感受到临窗扑面而来的清风,传来的也竟是幽幽袭来的茶香,抬头所见在那宁静的一抹抹雾蔼般细雨之中,可随意观赏窗外的黛瓦粉墙和曲桥幽水;而低头所视,那被开水浸泡得悠然飘起又沉落的茶叶,舒展出一旗一枪的形状,芳香四溢,煞是悦目,自己仿佛成了一名远离喧嚣的闲客隐士。那一刻“偷得浮生半日闲”堪称是诗画一般的极精致极古典的赏心乐事,无论从任何角度视看他人与自己,都可以找到一个回眸、平视、展望的位置。想必,此地与数十年前的情景相比,变化的不仅仅是环境和氛围。往来的茶客,虽一样青瓷茶碗中的绿叶与淡水,而对于旧时与现今的人来说,却有着再不能一般的滋味。这内中泡出两般滋味的,是不可复回的时光。
然而,当下能真正谈及饮茶,也只能是偶得的休闲之时,许多时候竟是独自一人静坐书房,读上一本两本闲书,手捧一杯质优的绿茶,淡淡的茶香,柔柔的灯光,让人有一种淡定的祥和,日间奔波的倦意似乎渐渐消融了,身处红尘的俗气似乎渐渐隐退了。如能觅读到绝妙佳作,顿时意象格外新颖别致,情思格外缠绵悠长。此时此刻,读书是在品“有字的茶”而品茶则是在读“无字的书”那般意境了,正如元稹赋茶词中所云:“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乱岂堪夸”杯中茶汁似乎显得更加沉静醇香,更加雅意浓厚,令人迷醉得物我两忘。
的确,人生如茶,世事如茶。喝茶,不一定注意形式,更重要的在于心意,用心去喝出平淡,品出平静,品出由衷感受。凝视那些纤瘦的、丰腴的茶叶在杯水中潜泳,一缕空灵的气息,在无言的静谧里,在叶与叶之间悄然绽放,在水与茶之间传递,似乎由远而近,似有还无。茗茶初沏之时,叶片儿沸沸扬扬,万头攒动,热闹非凡,犹似少年初涉尘世的喧哗。再沏其后,香气渐浓,宛若盛年时期的辉煌;尔后,茶过数巡,其香则弱,又恰似暮年一切归于平淡。而这时的茶叶仍却竭尽全力散发着最后的余香,在一片淡泊之中坚守往昔的品质。茶用自身的一脉苦涩,酿就了满盈清芬,缔结了人间真善美哲理。然而,同一种茶,同一沏法,甚至同一壶茶,在不同人的喉间,有时却得到是不同的人生况味,其甘、其苦、其涩、其醇、其香,点点滴滴,个中滋味,不由得感怀唏嘘,唯独自已去领知这难以言说的灵妙之处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