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23wx.cc,赵四娘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赵四娘一脸正色地问道:“外公,我听舅舅说他平日里在码头上搬货,每天能得四十个大钱,还给包一顿晌午饭,是真的吗?”
“不错,不过那是给苏记商行搬货才能得的待遇。要是给别家搬货的话,多的也有四十文,少的就只有三十文,不过都不给包晌午饭。”说到这儿,姜老爷子叹了口气:“昨儿就是听说苏记商行来了一批货,你舅舅才跑到码头上去搬货,结果……”
赵永忠见赵四娘哪壶不开提哪壶,猛给她使眼色,让她不要再问了。赵四娘只当没看见,接着问道:“那苏记商行经常有货过来吗?给的晌午饭又是什么呢?”
“苏记是咱静海县,不,应该是幽州最大的商行,每隔那么三五天就会有货过来。晌午饭嘛,一人给发两个白面馒头。”姜老爷子道。
“唉,你舅舅他孝顺,不管是不是给苏记干活儿,都只吃自己带过去的干粮,苏记发的馒头每回他都带回来给咱们老两口吃。”杨氏插口道。
“那舅舅带些什么做干粮呢?”赵四娘接着问道。
“家里哪能给他备啥好东西?只能给他两个窝窝头,有时他连窝窝头都舍不得吃,偷偷拿着两个番薯就走了!”杨氏叹道。
“干嚼干粮那不是噎得慌,有没有东家会供点儿热汤,或是有谁在码头上卖点儿热汤呢?”赵四娘打破砂锅问到底。
“东家给两个白面馒头已经是仁义了,哪能再让他们备热汤呀?卖热汤的我也不曾听说过。”杨氏说到这儿,忍不住落下泪来,哽咽道:“干嚼干粮可不是噎得慌吗?干那么重的体力活儿,连口热汤都喝不上,就只能吃着堵嗓子眼的干粮!唉,这么孝顺的好孩子,老天怎么就不长眼,让他伤了腿了呢?”
“四娘,没事儿问这些有的没的做啥?”姜氏见赵四娘把杨氏惹哭了,忍不住斥责道。
“娘,我只有问清楚了,才能知道在码头附近开个面铺是成还是不成。”赵四娘道。
“啥?面铺?”众人都忍不住惊呼出声。
“是呀,我在想码头上干活儿的人吃的这晌午饭,不管是东家给的也好,还是自己备的也罢,基本上都些是干巴巴的干粮。要是我们在码头附近开一个卖汤面的铺子,说不定他们中会有人愿意花钱来吃呢?”赵四娘解释道。
一时间众人面面相觑,开铺子做生意?他们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想都没有想过呀!
“这……四娘啊,在码头上搬货,虽说一天能赚个三四十文钱,可那些都是血汗钱。你不知道,在码头上干一天活儿累死个人,家境稍微过得去点的,是不会去码头上搬货的。恐怕……恐怕他们不会有人愿意花钱买面吃呀!”赵永忠虽然不想打击女儿的积极性,可是做生意是大事,听着这主意有点不太靠谱,他也只能出言阻止了。
“是呀,今儿咱在镇上吃一碗清汤面都要五文钱。虽说你那肚肺汤不值什么钱,甚至比那清汤成本还要低些,可奈不住白面它贵啊!在码头上卖面,估计它卖不出去呀!”姜氏表示反对。
“不见得,我看这主意中!”这时从隔壁传来姜华洪亮的声音。
原来杨氏在给姜华送完晚饭后,忘记把房门带上了,刚刚堂屋里的对话姜华听了个一清二楚。听到姐姐姐夫纷纷出言反对赵四娘的主意,他就忍不住出声了。
“舅舅,你还没休息呀?”赵四娘在一阵反对声中,好不容易听到有人赞成,当然要抓住这个契机。于是她像小蝴蝶一样飞进了姜华的房间。
众人知道,在码头上搬货的姜华能够接触到南来北往的人,颇有见地,想要听听他的意见,便也跟进了屋子。
“舅舅睡了一整天了,哪里还睡得着?我原本听说今儿晚上这么好吃得肚肺汤面是你做的,心里还有些不信,后来才知道原来咱们四娘拜了名师啦!”姜华笑着对赵四娘说道。
这时见众人都进来了,姜华正色道:“我觉得这个主意可行。因为自从朝廷下了禁海令之后,不能再走海路,有不少商人改从咱们姜家滩码头上岸。我经常听他们抱怨说咱们码头上啥都没有,坐了那么久的船好不容易上岸了,想吃口热乎的,还得跑到镇上去。咱们要真在码头附近开个铺子卖面条,就算搬货的人舍不得买,他们也会买的。”
“就算是卖白面做的面条,我也没有打算像镇上一样卖五文钱一碗。”赵四娘见舅舅力挺她,就忙把账细细算给众人听:“在咱们幽州白面一般卖六文钱一升,按林家面馆里每碗面条的分量来算,一升白面至少能做四碗面条。我打听过,林家面馆的口碑很好,人家都觉得他家的面条分量十足,所以我们家要是卖面条也按照这个量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刚刚娘也说了我那肚肺汤其实不值钱,真正卖的时候还可以多往锅里掺点水,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我们家每碗面条的成本不到两文钱。大家说说看,码头上有这么好喝的肚肺汤面,要是只卖三文钱一碗的话,应该会有人买吧?”
众人寻思,一碗口味这么好,可以吃到肉味的面条,只卖三文钱,即使放在码头上也不愁没人买吧?要是真有人买,一碗他们就可以赚到一文钱,这个买卖似乎可以做啊?
赵四娘补充道:“要是三文钱他们... -->>
赵四娘一脸正色地问道:“外公,我听舅舅说他平日里在码头上搬货,每天能得四十个大钱,还给包一顿晌午饭,是真的吗?”
“不错,不过那是给苏记商行搬货才能得的待遇。要是给别家搬货的话,多的也有四十文,少的就只有三十文,不过都不给包晌午饭。”说到这儿,姜老爷子叹了口气:“昨儿就是听说苏记商行来了一批货,你舅舅才跑到码头上去搬货,结果……”
赵永忠见赵四娘哪壶不开提哪壶,猛给她使眼色,让她不要再问了。赵四娘只当没看见,接着问道:“那苏记商行经常有货过来吗?给的晌午饭又是什么呢?”
“苏记是咱静海县,不,应该是幽州最大的商行,每隔那么三五天就会有货过来。晌午饭嘛,一人给发两个白面馒头。”姜老爷子道。
“唉,你舅舅他孝顺,不管是不是给苏记干活儿,都只吃自己带过去的干粮,苏记发的馒头每回他都带回来给咱们老两口吃。”杨氏插口道。
“那舅舅带些什么做干粮呢?”赵四娘接着问道。
“家里哪能给他备啥好东西?只能给他两个窝窝头,有时他连窝窝头都舍不得吃,偷偷拿着两个番薯就走了!”杨氏叹道。
“干嚼干粮那不是噎得慌,有没有东家会供点儿热汤,或是有谁在码头上卖点儿热汤呢?”赵四娘打破砂锅问到底。
“东家给两个白面馒头已经是仁义了,哪能再让他们备热汤呀?卖热汤的我也不曾听说过。”杨氏说到这儿,忍不住落下泪来,哽咽道:“干嚼干粮可不是噎得慌吗?干那么重的体力活儿,连口热汤都喝不上,就只能吃着堵嗓子眼的干粮!唉,这么孝顺的好孩子,老天怎么就不长眼,让他伤了腿了呢?”
“四娘,没事儿问这些有的没的做啥?”姜氏见赵四娘把杨氏惹哭了,忍不住斥责道。
“娘,我只有问清楚了,才能知道在码头附近开个面铺是成还是不成。”赵四娘道。
“啥?面铺?”众人都忍不住惊呼出声。
“是呀,我在想码头上干活儿的人吃的这晌午饭,不管是东家给的也好,还是自己备的也罢,基本上都些是干巴巴的干粮。要是我们在码头附近开一个卖汤面的铺子,说不定他们中会有人愿意花钱来吃呢?”赵四娘解释道。
一时间众人面面相觑,开铺子做生意?他们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想都没有想过呀!
“这……四娘啊,在码头上搬货,虽说一天能赚个三四十文钱,可那些都是血汗钱。你不知道,在码头上干一天活儿累死个人,家境稍微过得去点的,是不会去码头上搬货的。恐怕……恐怕他们不会有人愿意花钱买面吃呀!”赵永忠虽然不想打击女儿的积极性,可是做生意是大事,听着这主意有点不太靠谱,他也只能出言阻止了。
“是呀,今儿咱在镇上吃一碗清汤面都要五文钱。虽说你那肚肺汤不值什么钱,甚至比那清汤成本还要低些,可奈不住白面它贵啊!在码头上卖面,估计它卖不出去呀!”姜氏表示反对。
“不见得,我看这主意中!”这时从隔壁传来姜华洪亮的声音。
原来杨氏在给姜华送完晚饭后,忘记把房门带上了,刚刚堂屋里的对话姜华听了个一清二楚。听到姐姐姐夫纷纷出言反对赵四娘的主意,他就忍不住出声了。
“舅舅,你还没休息呀?”赵四娘在一阵反对声中,好不容易听到有人赞成,当然要抓住这个契机。于是她像小蝴蝶一样飞进了姜华的房间。
众人知道,在码头上搬货的姜华能够接触到南来北往的人,颇有见地,想要听听他的意见,便也跟进了屋子。
“舅舅睡了一整天了,哪里还睡得着?我原本听说今儿晚上这么好吃得肚肺汤面是你做的,心里还有些不信,后来才知道原来咱们四娘拜了名师啦!”姜华笑着对赵四娘说道。
这时见众人都进来了,姜华正色道:“我觉得这个主意可行。因为自从朝廷下了禁海令之后,不能再走海路,有不少商人改从咱们姜家滩码头上岸。我经常听他们抱怨说咱们码头上啥都没有,坐了那么久的船好不容易上岸了,想吃口热乎的,还得跑到镇上去。咱们要真在码头附近开个铺子卖面条,就算搬货的人舍不得买,他们也会买的。”
“就算是卖白面做的面条,我也没有打算像镇上一样卖五文钱一碗。”赵四娘见舅舅力挺她,就忙把账细细算给众人听:“在咱们幽州白面一般卖六文钱一升,按林家面馆里每碗面条的分量来算,一升白面至少能做四碗面条。我打听过,林家面馆的口碑很好,人家都觉得他家的面条分量十足,所以我们家要是卖面条也按照这个量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刚刚娘也说了我那肚肺汤其实不值钱,真正卖的时候还可以多往锅里掺点水,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我们家每碗面条的成本不到两文钱。大家说说看,码头上有这么好喝的肚肺汤面,要是只卖三文钱一碗的话,应该会有人买吧?”
众人寻思,一碗口味这么好,可以吃到肉味的面条,只卖三文钱,即使放在码头上也不愁没人买吧?要是真有人买,一碗他们就可以赚到一文钱,这个买卖似乎可以做啊?
赵四娘补充道:“要是三文钱他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