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六 (1/2)
顶点小说网 www.223wx.cc,宋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仪卫一
殿庭立仗
綦天下之贵,一人而已。是故环拱而居,备物而动,文谓之仪,武谓之卫。一以明制度,示等威;一以慎出入,远危疑也。书载弁戈、冕刘、虎贲、车辂,王出入,执盾以夹王车。朝仪之制,固已粲然。降及秦、汉,始有周庐、陛戟、卤簿、金根、大驾、法驾千乘万骑之盛。历代因之,虽或损益,然不过为尊大而已。宋初,因唐、五代之旧,讲究修葺,尤为详备。其殿庭之仪,则有黄麾大仗、黄麾半仗、黄麾角仗、黄麾细仗。凡正旦、冬至及五月一日大朝会,大庆、册、受贺、受朝,则设大仗;月朔视朝,则设半仗;外国使来,则设角仗;发册授宝,则设细仗。其卤簿之等有四:一曰大驾,郊祀大飨用之;二曰法驾,方泽、明堂、宗庙、籍田用之;三曰小驾,朝陵、封祀、奏谢用之;四曰黄麾仗,亲征、省方还京用之。南渡之后,务为简省。此其大较也。若夫临时增损,用置不同,则有国史、会要、礼书具在。今取所载。撮其凡为仪卫志。
殿庭立仗,本充庭之制。唐礼,殿庭、屯门,皆列诸卫黄麾大仗。宋兴,太祖增创错绣诸旗并幡氅等,著于通礼,正、至、五月一日,御正殿则陈之。青龙、白虎旗各一,分左右;五岳旗五在左,五星旗五在右;五方龙旗二十五在左,五方凤旗二十五在右;红门神旗二十八,分左右;朱雀、真武旗各一,分左右;皂纛十二,分左右。(以上金吾。)天一、太一旗各一,分左右;摄提旗二,分左右;五辰旗五,北斗旗一,分左右;(木、火、北斗在左,金、水、土在右。)二十八宿各一,(角宿至壁宿在左,奎宿至轸宿在右。)风伯、雨师旗各一,分左右;白泽、驯象、仙鹿、玉兔、驯犀、金鹦鹉、瑞麦、孔雀、野马、犛牛旗各二,分左右;日月合璧旗一,在左;五星连珠旗一,在右;雷公、电母旗各一,分左右;军公旗六,分左右;黄鹿、飞麟、兕、驺牙、白狼、苍乌、辟邪、网子、貔旗各二,分左右;信幡二十二,分左右;传教、告止幡各十二,分左右;黄麾二,分左右。(以上兵部。)日旗、月旗各一,分左右;君王万岁旗一在左;天下太平旗一,在右;狮子旗二,分左右;金鸾、金凤旗各一,分左右;五方龙旗各一。(青、赤在左,黄、白、黑在右。以上龙墀。)龙君、虎君旗各五,分左右;赤豹、黄罴旗各五,分左右;小黄龙旗一,在左;天马旗一,在右;吏兵、力士旗各五,分左右;天王旗四,分左右;太岁旗十二,分左右;天马旗六,分左右;排栏旗六十,分左右;左右幡氅各五行,行七十五;大黄龙旗二,分左右;大神旗六,分左右。(以上六军。)
神宗元丰二年,详定所言:"正旦御殿,合用黄麾仗。案唐开元礼,冬至朝会及皇太子受册、加元服,册命诸王大臣,朝宴外国,亦皆用之。故事,皇帝受群臣上尊号,诸卫各率其属,勒所部屯门、殿庭列仗卫。今独修正旦仪注,而余皆未及。欲乞冬会等仪,悉加详定。"诏从之。又言:"御殿仪仗,有黄麾幡三而无黄麾。请制大麾一,注旄于干首,以取夏制;黄色,以取汉制;用十二幅,以取唐制;用一旒,以取今龙墀旗之制。建于当御厢之前,以为表识。其当御厢之后,则建黄麾幡二。"上谓蔡确等曰:"黄麾制度,终有可疑。今凿而为植于大庭,夷夏共瞻,或致博闻多识者讥议,非善,宜姑阙之。"乃止。三年,详定所言:"昨定朝会图,于大庆殿横街北止陈大辇、逍遥、平辇,而舆未陈也。当大辇之南,增腰舆一,小舆一。古者扇翣,皆编次雉羽或尾为之,故于文从"羽"。唐开元改为孔雀,凡大朝会,陈一百五十有六,分居左右。国朝复雉尾之名,而四面略为羽毛之形,中绣双孔雀,又有双盘龙扇,皆无所本。"遂改制偏扇、团方扇为三等,绣雉。凡朝会,平辇、逍遥并陈于东西龙墀上。
徽宗政和三年,议礼局上大庆殿大朝会仪卫:
黄麾大仗五千七十五人。仗首左右厢各二部,绛引幡十。(执各一人。)第一部,左右领军卫大将军各一员,第二部,左右领军卫折冲,掌鼓一人,帅兵官一十人。次执仪刀部十二行,每行持各十人:(后部并仗同。)第一行,黄鸡四角氅;(凡氅,皆持以龙头竿。)第二,仪锽五色幡;第三,青孔雀五角氅;第四,乌戟;第五,绯凤六角氅;第六,细弓矢;第七,白鹅四角氅;第八,朱縢络盾刀;第九,皂鹅六角氅;第十,细弓矢;第十一,槊;第十二,绿縢络盾刀。揭鼓二,掌鼓二人。(后部同。)以上排列左右厢。第一部各于军员之南,居次厢第一部稍前。第二部于第一部之后,并相向。
次厢左右各三部:第一,左右屯卫;第二,左右武卫,并大将军;第三,左右卫将军:各一员。第一,果毅;第二、第三,折冲:各一员。于仗首左右厢第一部之南,相向。持黄麾幡二人,在当御厢前分立。当御厢左右各一部,左右卫果毅各一人,于玉辂之前分左右,并北向。
次后厢左右各三部:第一,左右骁卫将军;第二,左右领军卫折冲;第三,左右领军卫果毅:各一员。第一部,分于当御厢之左右差后;第二部,左在金辂之后西偏,右在象辂之后东偏;第三部,左在革辂之后西偏,右在木辂之后东偏,并北向。
次左右厢各三部:第一,左右武卫将军;第二,左右屯卫将军;第三,左右领军卫折冲:各一员。各在网子、鹖鸡、貔旗之前,东西相向。左右厢各步甲十二队:第一队,左右卫果毅;第二,左右卫,第四,左右骁卫,第六,左右武卫,第八,左右屯卫,第十、第十二,左右领军卫,并折冲;第三,左右骁卫,第五,左右武卫,第七,左右屯卫,第九、第十一,左右领军卫,并果毅:各一员。每队旗一,貔、鹖鸡、仙鹿、金鹦鹉、瑞麦、孔雀、野马、犛牛、甘露、网子。(内第十二队旗同第一队。)刀盾、弓矢相间,分十二队,每队三十人,五重。第一至第六队,在仗首第二部北;第七至第十二队,在仗首第二部南,东西相向。
左右厢后部各十二队:第一、第二,左右卫;第五至第七,左右武卫;第十至第十二,左右领军卫:并折冲。第三、第四,左右骁卫;第八、第九,左右屯卫:并果毅。每队旗二,角角耑、赤熊、兕、太平、驯犀、鵕鸃、騼驺、驺牙、苍乌、白狼、龙马、金牛。次弩五人为一列,弓矢十人为二重,槊二十人为四重。以上在大庆殿门外,第一至第四队在前,第五至第八队在后,第九至第十二队又在后,东西相向。
真武队:金吾折冲都尉一员,仙童、真武、螣蛇、神龟旗各一,(执各一人。)犦槊二人,弩五人为一列,弓矢二十人为四重,槊二十五人为五重。以上在大庆门外中道,北向排列。
殿中省尚辇:陈孔雀扇四十于帘外。(执各一人。)陈辇舆于龙墀。大辇在东部,押、执、擎人二百二十有二人;腰舆在南,一十有七人;小舆又在南,二十有五人,皆西向。平辇在西,逍遥在南,共三十七人,皆东向。设伞,扇于沙墀:方伞二,分左右;(执伞将校四人。)团龙扇四,分左右;(执扇都将四人。)方雉扇一百,分伞、扇之后,为五行。(执扇长行一百人。)押当职掌二人,各立团龙扇之北。金吾引驾官二人,分立团扇之南。
文德殿入閤之制,唯殿中省细仗,与两省供奉官班于庭。太宗淳化三年,增黄麾仗二百五十人。神宗熙宁三年,修閤门仪制宋敏求言:"本朝惟入閤乃御文德殿视朝。今既不用入閤仪,即文德殿遂阙视朝之礼。乞下两制及太常礼院,约唐御宣政殿制裁定,以备朔望正衙视朝之礼。"诏学士院详定。学士韩维等上其仪:朔前一日,有司供张于文德殿庭。东面,左金吾引驾官一人,四色官二人,各带仪刀。被金甲天武官一人,判殿中省一人,排列官一人。扇二,方伞一。金吾仗碧襕十二,各执仪刀。兵部仪仗排列职掌一人,押队员僚二人。黄麾幡一,告止幡、传教幡、信幡各八,龙头竿、戟各五十。西面,右金吾引驾官以下,皆如东面。天武官东西总百人。门外立仗:其东,青龙旗一,五岳旗五,五龙旗十;其西,白虎旗一,五星旗五,五凤旗十。御马,东西皆五匹,每匹人员二人,御龙官四人。设御幄于殿后閤。其日,左右金吾将军常服押本卫仗,殿中省官押细仗,东西对列,俟皇帝受朝、降坐、放仗,乃退。
徽宗政和三年,议礼局上文德殿视朝之制:
黄麾半仗,共二千二百六十五人。殿内仗首,左右厢各一部,每部一百二十四人,在金吾仗南,东西相向。绛引幡十,(执各一人。)分部之南北,为五重。当御厢左右部同,左部在帅兵官东,右部在帅兵官西,各为十重。左右领军卫大将军各一员,居部之中。(次厢左右第一、第二、第三部同。)掌鼓一人,次大将军后。(次厢左右第一部并当御厢左右部,次果毅,次厢左右第二、第三部,次折冲,次后厢左右部,次将军。)帅兵官十人,分部之南北,为五重,北在绛引幡之南,南在绛引幡之北。次厢左右第一、第二、第三部在部之南北,当御厢、次后厢左部在黄氅东,右部在氅西。
执仪刀部十行,行十人,每色两行,为五重。(次厢左右第一、第二、第三部同。当御厢、次后厢左右部,每色一行,为十重。左部以东为首,右部以西为首,并次帅兵官。)第一行,龙头竿黄鸡四角氅;(凡氅皆持以龙头竿。)第二,仪锽五色幡;第三,青孔雀五角氅;第四,乌戟;第五,绯凤六角氅;第六,细弓矢;第七,白鹅四角氅;第八,朱縢络盾刀;第九,阜鹅六角氅;第十,槊。揭鼓二,掌揭鼓二人。(分立绯氅、乌戟后当中,次厢左右第一、第二、第三部同,当御厢、次后厢并一在仪锽、青氅间,一在弓矢、白氅间,与后行齐。)次厢左右各三部,每部一百一十五人,次左右厢仗首之南,东西相向。第一部,左右屯卫大将军及果毅各一员。第二部,左右武卫大将军,第三部,左右卫将军各一员,折冲各一员。黄麾幡二,分立当御左右厢前中间,北向。当御厢左右各一部,每部一百二十四人,在殿门内中道,分东西,并北向。(次后厢左右部同。大庆殿列于乐架之南。)左右卫果毅各一员。(左在部西,右在部东。次后左右厢将军准此。)次后厢左右各一部,每部一百一十四人,次当御厢南,左右骁卫将军各一员。左右厢各步军六队,(第一队,每队三十三人,第二至第六队,每队各二十七人。)分东西,在仗队后。第一,左右卫;第三,左右武卫;第五,左右领军卫:并果毅,各一员。第二,左右骁卫;第四,左右屯卫;第六,左右领军卫:并折冲,各一员。每队旗二,貔、金鹦鹉、瑞麦、犛牛、甘露、鹖鸡。(执各一人。)刀盾、弓矢相间,人数行列同前。左右厢步军,殿门外左右厢后部各六队,每队三十八人,在部下亲从后,东西相向。第一队,左右卫;第三,左右武卫;第五,左右领军卫:并折冲,各一员,第二,左右骁卫;第四、第六,左右屯卫:并果毅,各一员。角角耑、太平、驯犀、驺牙、白狼、苍乌等旗各二,弩五人,为一列,弓矢十人,为二重,槊二十人,为四重。
真武队五十七人,在端礼门内中道,北向。(大庆殿于殿门外。)前有金吾折冲都尉一员,仙童、真武、螣蛇、神龟等旗各一,犦槊二人,弩五人为一列,弓矢二十人为四重,槊二十五人为五重。排列仗队职掌六人,分立仗队之间,殿内四人,殿外二人。
殿中省尚辇陈扇二十于帘外,执扇殿侍二十人。陈腰舆、小舆于东、西朵殿,腰舆在东,小舆在西,人员、都将各一人,辇官共四十人。陈伞、扇于殿下,方伞二,团龙扇四,并分左右夹伞。(执扇各一人,将校或节级。)方雉扇六十,作三重,在伞、扇之后。辇官长行各一人,金吾左右将军各一员,在伞、扇之南,稍前。四色官四人,二人立于将军之南,与伞、扇一列。宣敕放仗二人,在引驾官南。执仪刀引驾官二人,在亲从官后。长行二十四人,在四色官之南。排列官二人,在长行之南。次金甲天武官二人,在长行南。以上并分东西相向立。设旗于殿门之外,青龙旗一在左,五岳神旗各一次之,五方色龙旗各一次之,五方色龙旗各一又次之。白虎旗一在右,五星神旗各一次之,五方色凤旗各一次之,五方色凤旗各一又次之。
诏颁行之。(大庆殿册命诸王、大臣,黄麾仗准文德殿视朝。)
... -->>
仪卫一
殿庭立仗
綦天下之贵,一人而已。是故环拱而居,备物而动,文谓之仪,武谓之卫。一以明制度,示等威;一以慎出入,远危疑也。书载弁戈、冕刘、虎贲、车辂,王出入,执盾以夹王车。朝仪之制,固已粲然。降及秦、汉,始有周庐、陛戟、卤簿、金根、大驾、法驾千乘万骑之盛。历代因之,虽或损益,然不过为尊大而已。宋初,因唐、五代之旧,讲究修葺,尤为详备。其殿庭之仪,则有黄麾大仗、黄麾半仗、黄麾角仗、黄麾细仗。凡正旦、冬至及五月一日大朝会,大庆、册、受贺、受朝,则设大仗;月朔视朝,则设半仗;外国使来,则设角仗;发册授宝,则设细仗。其卤簿之等有四:一曰大驾,郊祀大飨用之;二曰法驾,方泽、明堂、宗庙、籍田用之;三曰小驾,朝陵、封祀、奏谢用之;四曰黄麾仗,亲征、省方还京用之。南渡之后,务为简省。此其大较也。若夫临时增损,用置不同,则有国史、会要、礼书具在。今取所载。撮其凡为仪卫志。
殿庭立仗,本充庭之制。唐礼,殿庭、屯门,皆列诸卫黄麾大仗。宋兴,太祖增创错绣诸旗并幡氅等,著于通礼,正、至、五月一日,御正殿则陈之。青龙、白虎旗各一,分左右;五岳旗五在左,五星旗五在右;五方龙旗二十五在左,五方凤旗二十五在右;红门神旗二十八,分左右;朱雀、真武旗各一,分左右;皂纛十二,分左右。(以上金吾。)天一、太一旗各一,分左右;摄提旗二,分左右;五辰旗五,北斗旗一,分左右;(木、火、北斗在左,金、水、土在右。)二十八宿各一,(角宿至壁宿在左,奎宿至轸宿在右。)风伯、雨师旗各一,分左右;白泽、驯象、仙鹿、玉兔、驯犀、金鹦鹉、瑞麦、孔雀、野马、犛牛旗各二,分左右;日月合璧旗一,在左;五星连珠旗一,在右;雷公、电母旗各一,分左右;军公旗六,分左右;黄鹿、飞麟、兕、驺牙、白狼、苍乌、辟邪、网子、貔旗各二,分左右;信幡二十二,分左右;传教、告止幡各十二,分左右;黄麾二,分左右。(以上兵部。)日旗、月旗各一,分左右;君王万岁旗一在左;天下太平旗一,在右;狮子旗二,分左右;金鸾、金凤旗各一,分左右;五方龙旗各一。(青、赤在左,黄、白、黑在右。以上龙墀。)龙君、虎君旗各五,分左右;赤豹、黄罴旗各五,分左右;小黄龙旗一,在左;天马旗一,在右;吏兵、力士旗各五,分左右;天王旗四,分左右;太岁旗十二,分左右;天马旗六,分左右;排栏旗六十,分左右;左右幡氅各五行,行七十五;大黄龙旗二,分左右;大神旗六,分左右。(以上六军。)
神宗元丰二年,详定所言:"正旦御殿,合用黄麾仗。案唐开元礼,冬至朝会及皇太子受册、加元服,册命诸王大臣,朝宴外国,亦皆用之。故事,皇帝受群臣上尊号,诸卫各率其属,勒所部屯门、殿庭列仗卫。今独修正旦仪注,而余皆未及。欲乞冬会等仪,悉加详定。"诏从之。又言:"御殿仪仗,有黄麾幡三而无黄麾。请制大麾一,注旄于干首,以取夏制;黄色,以取汉制;用十二幅,以取唐制;用一旒,以取今龙墀旗之制。建于当御厢之前,以为表识。其当御厢之后,则建黄麾幡二。"上谓蔡确等曰:"黄麾制度,终有可疑。今凿而为植于大庭,夷夏共瞻,或致博闻多识者讥议,非善,宜姑阙之。"乃止。三年,详定所言:"昨定朝会图,于大庆殿横街北止陈大辇、逍遥、平辇,而舆未陈也。当大辇之南,增腰舆一,小舆一。古者扇翣,皆编次雉羽或尾为之,故于文从"羽"。唐开元改为孔雀,凡大朝会,陈一百五十有六,分居左右。国朝复雉尾之名,而四面略为羽毛之形,中绣双孔雀,又有双盘龙扇,皆无所本。"遂改制偏扇、团方扇为三等,绣雉。凡朝会,平辇、逍遥并陈于东西龙墀上。
徽宗政和三年,议礼局上大庆殿大朝会仪卫:
黄麾大仗五千七十五人。仗首左右厢各二部,绛引幡十。(执各一人。)第一部,左右领军卫大将军各一员,第二部,左右领军卫折冲,掌鼓一人,帅兵官一十人。次执仪刀部十二行,每行持各十人:(后部并仗同。)第一行,黄鸡四角氅;(凡氅,皆持以龙头竿。)第二,仪锽五色幡;第三,青孔雀五角氅;第四,乌戟;第五,绯凤六角氅;第六,细弓矢;第七,白鹅四角氅;第八,朱縢络盾刀;第九,皂鹅六角氅;第十,细弓矢;第十一,槊;第十二,绿縢络盾刀。揭鼓二,掌鼓二人。(后部同。)以上排列左右厢。第一部各于军员之南,居次厢第一部稍前。第二部于第一部之后,并相向。
次厢左右各三部:第一,左右屯卫;第二,左右武卫,并大将军;第三,左右卫将军:各一员。第一,果毅;第二、第三,折冲:各一员。于仗首左右厢第一部之南,相向。持黄麾幡二人,在当御厢前分立。当御厢左右各一部,左右卫果毅各一人,于玉辂之前分左右,并北向。
次后厢左右各三部:第一,左右骁卫将军;第二,左右领军卫折冲;第三,左右领军卫果毅:各一员。第一部,分于当御厢之左右差后;第二部,左在金辂之后西偏,右在象辂之后东偏;第三部,左在革辂之后西偏,右在木辂之后东偏,并北向。
次左右厢各三部:第一,左右武卫将军;第二,左右屯卫将军;第三,左右领军卫折冲:各一员。各在网子、鹖鸡、貔旗之前,东西相向。左右厢各步甲十二队:第一队,左右卫果毅;第二,左右卫,第四,左右骁卫,第六,左右武卫,第八,左右屯卫,第十、第十二,左右领军卫,并折冲;第三,左右骁卫,第五,左右武卫,第七,左右屯卫,第九、第十一,左右领军卫,并果毅:各一员。每队旗一,貔、鹖鸡、仙鹿、金鹦鹉、瑞麦、孔雀、野马、犛牛、甘露、网子。(内第十二队旗同第一队。)刀盾、弓矢相间,分十二队,每队三十人,五重。第一至第六队,在仗首第二部北;第七至第十二队,在仗首第二部南,东西相向。
左右厢后部各十二队:第一、第二,左右卫;第五至第七,左右武卫;第十至第十二,左右领军卫:并折冲。第三、第四,左右骁卫;第八、第九,左右屯卫:并果毅。每队旗二,角角耑、赤熊、兕、太平、驯犀、鵕鸃、騼驺、驺牙、苍乌、白狼、龙马、金牛。次弩五人为一列,弓矢十人为二重,槊二十人为四重。以上在大庆殿门外,第一至第四队在前,第五至第八队在后,第九至第十二队又在后,东西相向。
真武队:金吾折冲都尉一员,仙童、真武、螣蛇、神龟旗各一,(执各一人。)犦槊二人,弩五人为一列,弓矢二十人为四重,槊二十五人为五重。以上在大庆门外中道,北向排列。
殿中省尚辇:陈孔雀扇四十于帘外。(执各一人。)陈辇舆于龙墀。大辇在东部,押、执、擎人二百二十有二人;腰舆在南,一十有七人;小舆又在南,二十有五人,皆西向。平辇在西,逍遥在南,共三十七人,皆东向。设伞,扇于沙墀:方伞二,分左右;(执伞将校四人。)团龙扇四,分左右;(执扇都将四人。)方雉扇一百,分伞、扇之后,为五行。(执扇长行一百人。)押当职掌二人,各立团龙扇之北。金吾引驾官二人,分立团扇之南。
文德殿入閤之制,唯殿中省细仗,与两省供奉官班于庭。太宗淳化三年,增黄麾仗二百五十人。神宗熙宁三年,修閤门仪制宋敏求言:"本朝惟入閤乃御文德殿视朝。今既不用入閤仪,即文德殿遂阙视朝之礼。乞下两制及太常礼院,约唐御宣政殿制裁定,以备朔望正衙视朝之礼。"诏学士院详定。学士韩维等上其仪:朔前一日,有司供张于文德殿庭。东面,左金吾引驾官一人,四色官二人,各带仪刀。被金甲天武官一人,判殿中省一人,排列官一人。扇二,方伞一。金吾仗碧襕十二,各执仪刀。兵部仪仗排列职掌一人,押队员僚二人。黄麾幡一,告止幡、传教幡、信幡各八,龙头竿、戟各五十。西面,右金吾引驾官以下,皆如东面。天武官东西总百人。门外立仗:其东,青龙旗一,五岳旗五,五龙旗十;其西,白虎旗一,五星旗五,五凤旗十。御马,东西皆五匹,每匹人员二人,御龙官四人。设御幄于殿后閤。其日,左右金吾将军常服押本卫仗,殿中省官押细仗,东西对列,俟皇帝受朝、降坐、放仗,乃退。
徽宗政和三年,议礼局上文德殿视朝之制:
黄麾半仗,共二千二百六十五人。殿内仗首,左右厢各一部,每部一百二十四人,在金吾仗南,东西相向。绛引幡十,(执各一人。)分部之南北,为五重。当御厢左右部同,左部在帅兵官东,右部在帅兵官西,各为十重。左右领军卫大将军各一员,居部之中。(次厢左右第一、第二、第三部同。)掌鼓一人,次大将军后。(次厢左右第一部并当御厢左右部,次果毅,次厢左右第二、第三部,次折冲,次后厢左右部,次将军。)帅兵官十人,分部之南北,为五重,北在绛引幡之南,南在绛引幡之北。次厢左右第一、第二、第三部在部之南北,当御厢、次后厢左部在黄氅东,右部在氅西。
执仪刀部十行,行十人,每色两行,为五重。(次厢左右第一、第二、第三部同。当御厢、次后厢左右部,每色一行,为十重。左部以东为首,右部以西为首,并次帅兵官。)第一行,龙头竿黄鸡四角氅;(凡氅皆持以龙头竿。)第二,仪锽五色幡;第三,青孔雀五角氅;第四,乌戟;第五,绯凤六角氅;第六,细弓矢;第七,白鹅四角氅;第八,朱縢络盾刀;第九,阜鹅六角氅;第十,槊。揭鼓二,掌揭鼓二人。(分立绯氅、乌戟后当中,次厢左右第一、第二、第三部同,当御厢、次后厢并一在仪锽、青氅间,一在弓矢、白氅间,与后行齐。)次厢左右各三部,每部一百一十五人,次左右厢仗首之南,东西相向。第一部,左右屯卫大将军及果毅各一员。第二部,左右武卫大将军,第三部,左右卫将军各一员,折冲各一员。黄麾幡二,分立当御左右厢前中间,北向。当御厢左右各一部,每部一百二十四人,在殿门内中道,分东西,并北向。(次后厢左右部同。大庆殿列于乐架之南。)左右卫果毅各一员。(左在部西,右在部东。次后左右厢将军准此。)次后厢左右各一部,每部一百一十四人,次当御厢南,左右骁卫将军各一员。左右厢各步军六队,(第一队,每队三十三人,第二至第六队,每队各二十七人。)分东西,在仗队后。第一,左右卫;第三,左右武卫;第五,左右领军卫:并果毅,各一员。第二,左右骁卫;第四,左右屯卫;第六,左右领军卫:并折冲,各一员。每队旗二,貔、金鹦鹉、瑞麦、犛牛、甘露、鹖鸡。(执各一人。)刀盾、弓矢相间,人数行列同前。左右厢步军,殿门外左右厢后部各六队,每队三十八人,在部下亲从后,东西相向。第一队,左右卫;第三,左右武卫;第五,左右领军卫:并折冲,各一员,第二,左右骁卫;第四、第六,左右屯卫:并果毅,各一员。角角耑、太平、驯犀、驺牙、白狼、苍乌等旗各二,弩五人,为一列,弓矢十人,为二重,槊二十人,为四重。
真武队五十七人,在端礼门内中道,北向。(大庆殿于殿门外。)前有金吾折冲都尉一员,仙童、真武、螣蛇、神龟等旗各一,犦槊二人,弩五人为一列,弓矢二十人为四重,槊二十五人为五重。排列仗队职掌六人,分立仗队之间,殿内四人,殿外二人。
殿中省尚辇陈扇二十于帘外,执扇殿侍二十人。陈腰舆、小舆于东、西朵殿,腰舆在东,小舆在西,人员、都将各一人,辇官共四十人。陈伞、扇于殿下,方伞二,团龙扇四,并分左右夹伞。(执扇各一人,将校或节级。)方雉扇六十,作三重,在伞、扇之后。辇官长行各一人,金吾左右将军各一员,在伞、扇之南,稍前。四色官四人,二人立于将军之南,与伞、扇一列。宣敕放仗二人,在引驾官南。执仪刀引驾官二人,在亲从官后。长行二十四人,在四色官之南。排列官二人,在长行之南。次金甲天武官二人,在长行南。以上并分东西相向立。设旗于殿门之外,青龙旗一在左,五岳神旗各一次之,五方色龙旗各一次之,五方色龙旗各一又次之。白虎旗一在右,五星神旗各一次之,五方色凤旗各一次之,五方色凤旗各一又次之。
诏颁行之。(大庆殿册命诸王、大臣,黄麾仗准文德殿视朝。)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