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223wx.cc,梦想涟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还用了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用最简单的解释,凡见诸形相的叫做相,譬如脸孔涨得通红,大声和人争辩,是我相;在争辩的背后就有一个我见(见解或者是意见的见)。正因为有了这个我见,才会和人争辩,才会现出脸红大声的我相。相可以见(看见的见,包括其他的感觉如听见),但见(见解的见)的本体却不能看见,所以见比相更深一层。
相并不一定必须先有见。譬如我这个身体──五官四肢,也是我相;婴儿呱呱地叫,是人一出世就有的相;皮肤破了,血会向外流,这也是相。这些都可以说是自然现象,并不需要先有我见。所以见固然比相深,可是相的范围比见广,而且有许多的我相并不重要,实在不需要破除。譬如说,饥来吃饭、倦来眠,一个开悟的人也有这些相。可是强词夺理,拔刀相斗就不是应该保留的相,而应该明白它背后的见。
因此修行从见上著手,要远比在相上做功夫为重要,心净则国土净,如果贪嗔痴慢疑等我见能逐渐减轻消除,则沉沦六道造业受苦的我相,也自然会淡薄泯灭。
上次在纽约大觉寺讲「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浅谈」之后,有一位朋友对我说:「您说生气、怨人、责备人即是著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正好说到我的毛病,谢谢您给我的指点,以后我见了人一定尽量恭维、称赞。」各位,你们听了,觉得怎么样呢?当然赞叹称誉他人,总比怨人责备人好,可是在一个人还没有证悟之前,赞叹称誉往往是有动机、有目的的,尤其是恭维。所以还是著了我人众生寿者四相。是什么人在称赞呀?是我,这是我相;恭维谁呀?恭维某某人,这是人相;因为这种种贪嗔痴的理由而恭维,这是众生相;继续的恭维是寿者相,所以一样是著了我人众生寿者四相。
不仅如此,如果你说我既不责备人、也不恭维人,我心中空空洞洞,什么都没有,那就对了吗?还是不对!是谁心中空空洞洞呀?这还是著了我相。甚至于发愿要往生西方,想成佛作祖,都是著了我相。《圆觉经》中佛对大菩萨们说:「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槃,皆是我相!」我相的难除如是,各位,让我们慢慢的研究下去。
《金刚经》里有几句经文,大家都熟悉,现在我们一起来念一念:「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各位,上次我们讲一个人生气、怨人、责备人是著了我人众生寿者相,这很明显的都是心中取了相。佛说: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这一段我想大家没有疑问。
责备人是不好,要赞美人,这是一种教法,也可以说是佛法中的修行办法,所以是法相。这第二种人,他心中不怨人不责备人而是赞美人,这是他取了法相。现在佛说,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换句话说,似乎法相也不应该取。可是佛法即是法相,诵经拜佛、忏悔求福、十善道、布施持戒,甚至于发愿往生西方,念阿弥陀佛,都是法相,现在佛说,若取法相,也著我人众生寿者,这就比较难以理解,须得细心研究。
第三段「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这就更难懂了。首先,什么叫非法相?各位,有人欢喜讲一讲吗?很好,我们归纳起来,有两种人,佛说是取了非法相。
第一种人是不明因果、不信因果,满脑的贪嗔痴慢疑,认为一切法(包括法律)都不能束缚他,所谓无法无天,这种人是取了非法相。
第二种人是误解佛法的空,以为什么都是空无所有,既没因果,也无所谓善恶,这种人不是消极沉寂,就变成任性乱为、造恶多端,这种人也取了非法相。这比取法相更难破除,所以佛说,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是什么人在取非法相呀?是我。
所以佛在《金刚经》中接下去说:「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如筏喻者划船的四个阶段
佛接著又说:「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各位,佛在《金刚经》中说了两句经文,对我们一般人讲,实在非常重要,各位念《金刚经》的时候,不知有没有注意是那两句呢?一是「如筏喻者」,另一句是「如所教住」。
「如筏喻者」,意思是拿筏来作譬喻,筏是竹木所编造的渡河工具,等于是船。这个譬喻是说,一个人如果在河的此岸,要想到彼岸,应该怎么办?佛陀是常在印度的恒河边上说法。恒河很宽,很多地方是看不到彼岸的,上面没有桥,那个时代也没有直升机这一类的航空工具,也没有大汽轮或渡轮,唯一的渡河工具就是竹木编成的小船。经文中用筏,筏通常是指一个人划的竹排或木排,多少含有渡河修行必须靠自己的深意。
「如筏喻者」其实是个相当复杂的譬喻,我们可以将划船渡河分为四个阶段来看:
第一个阶段是人尚在此岸,尚未上船,连船都还没有上,自然谈不到能到彼岸。世界上万万千千的人都是尚未上船的,已能上船的实在是极少数。前面我们讲的第一类人(若心取相)及第三类里的第一种人(心取非法相,不信因果、不分善恶的),都还在这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已经上了船,拿到了桨,在学著怎样划船,不但希望船能向前进,还希望它不要兜圈子。这个阶段主要的是在学划船的方法,努力地,一直线地向前划去,彼岸虽仍渺茫,只是一个概念,但是至少已不在此岸,已经向河的中心划去。此时的心仍取相,特别是强烈的法相,我相仍坚。各位,我们极大部份的同修,可以说都在这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彼岸在望,划船的方法(法相)已很纯熟,不必著意(我相渐断)用功,只要一直线地向彼岸划去,自然能到达彼岸。
第四个阶段是船靠彼岸,你得将桨放下,一切划船的本领都已无用,连船也得放弃,赶紧跳上岸去,这个时候渡河划船,恍如一梦。
《金刚经》里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就是说:我应为求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而努力。这一切众生是不分怨亲憎爱,不分国族老幼,这就是佛陀在《金刚经》里教我们的划船方法。佛又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这就是佛陀在《金刚经》里教我们掌舵的方法,要逐渐的训练不取相、不取我相、不取人相、不取布施相,使船能一直线的向对岸划去。最后佛说:「菩萨但应如所教住。」就叫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不要三心两意,也不要怕住相取相,只要照佛所教的划船撑舵的方法,努力一直线的划去,我相人相众生相自然会逐渐淡薄,这就叫做「如所教住」。《金刚经》中佛又说:「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众生实灭渡者。」这时候众生都无,那里还有我,这就是所谓的彼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相一空,此岸即是彼岸。
张澄基教授常讲的一个故事
我的正文实在讲到这里为止,不过还有几分钟可讲,我为各位说一个故事。这是从前我的老师张澄基教授常欢喜讲的一个故事:
有一位老师父,他有三个徒弟。有一天,小徒弟站在老师父的身后,正在侍候师父,大徒弟和二徒弟则在门外争辩。忽然二徒弟气冲冲地跑进来,对师父说:「某本经典里面,佛陀讲的这个道理,我认为应该这样解释,可是他(指大徒弟)不以为然,和我争辩,师父您看我的解释对不对?」师父听了说:「你的解释不错。」二徒弟欢欢喜喜的跑出去了。不一会儿大徒弟跑进来说:「师父啊,他只是依文解义,没有明白佛陀所讲的真实义,我想解释给他听,可是他却和我强辩,现在他说师父您也说他的解释是对的。」老师父听了大徒弟的解释后,说:「你的解释不错。」
这一来小徒弟方面可有问题了。「师父,如果大师兄是对的话,那么二师兄就是错了;如果二师兄是对的,大师兄的解释就应该不对。怎么可以二师兄是对的,而大师兄也是对的呢?」老师父回过头去看看小徒弟说:「你也对。」
各位,为什么三个徒弟都认为自己是对,而别人是错,可是这位老师父却说他们都是对的呢?这个问题我留给各位自己去参了,谢谢各位。
一九九一年四月十四日讲于纽约大觉寺
---摘自学佛网
沈家桢居士,浙江绍兴人,一九一三年在杭州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沈家桢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所以他自幼即受到佛教法薰陶。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后赴德国研究电机工程。因从事航业而致富。沈家桢在美国纽约,先后担任环大西洋财务公司董事长,泛大西洋发展公司董事长,海运公司副总裁,美国轮船公司总裁。然其经营所得大都投注于佛教事业。著有《五眼》、《五月花》、《佛学一瞥》、《佛学鸟瞰》、《佛教给我们的启示》等书。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尝颁授沈氏名誉博士学位。
很长很长的一篇文,静下心细读之后,悟:遇到生气之事,快速调整心态,快快乐乐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呵呵,与之分享!
祝福祝福:
祝快快乐乐
拥抱这个充满着
无尽生命力的盛夏时节!
还用了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用最简单的解释,凡见诸形相的叫做相,譬如脸孔涨得通红,大声和人争辩,是我相;在争辩的背后就有一个我见(见解或者是意见的见)。正因为有了这个我见,才会和人争辩,才会现出脸红大声的我相。相可以见(看见的见,包括其他的感觉如听见),但见(见解的见)的本体却不能看见,所以见比相更深一层。
相并不一定必须先有见。譬如我这个身体──五官四肢,也是我相;婴儿呱呱地叫,是人一出世就有的相;皮肤破了,血会向外流,这也是相。这些都可以说是自然现象,并不需要先有我见。所以见固然比相深,可是相的范围比见广,而且有许多的我相并不重要,实在不需要破除。譬如说,饥来吃饭、倦来眠,一个开悟的人也有这些相。可是强词夺理,拔刀相斗就不是应该保留的相,而应该明白它背后的见。
因此修行从见上著手,要远比在相上做功夫为重要,心净则国土净,如果贪嗔痴慢疑等我见能逐渐减轻消除,则沉沦六道造业受苦的我相,也自然会淡薄泯灭。
上次在纽约大觉寺讲「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浅谈」之后,有一位朋友对我说:「您说生气、怨人、责备人即是著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正好说到我的毛病,谢谢您给我的指点,以后我见了人一定尽量恭维、称赞。」各位,你们听了,觉得怎么样呢?当然赞叹称誉他人,总比怨人责备人好,可是在一个人还没有证悟之前,赞叹称誉往往是有动机、有目的的,尤其是恭维。所以还是著了我人众生寿者四相。是什么人在称赞呀?是我,这是我相;恭维谁呀?恭维某某人,这是人相;因为这种种贪嗔痴的理由而恭维,这是众生相;继续的恭维是寿者相,所以一样是著了我人众生寿者四相。
不仅如此,如果你说我既不责备人、也不恭维人,我心中空空洞洞,什么都没有,那就对了吗?还是不对!是谁心中空空洞洞呀?这还是著了我相。甚至于发愿要往生西方,想成佛作祖,都是著了我相。《圆觉经》中佛对大菩萨们说:「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槃,皆是我相!」我相的难除如是,各位,让我们慢慢的研究下去。
《金刚经》里有几句经文,大家都熟悉,现在我们一起来念一念:「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各位,上次我们讲一个人生气、怨人、责备人是著了我人众生寿者相,这很明显的都是心中取了相。佛说: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这一段我想大家没有疑问。
责备人是不好,要赞美人,这是一种教法,也可以说是佛法中的修行办法,所以是法相。这第二种人,他心中不怨人不责备人而是赞美人,这是他取了法相。现在佛说,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换句话说,似乎法相也不应该取。可是佛法即是法相,诵经拜佛、忏悔求福、十善道、布施持戒,甚至于发愿往生西方,念阿弥陀佛,都是法相,现在佛说,若取法相,也著我人众生寿者,这就比较难以理解,须得细心研究。
第三段「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这就更难懂了。首先,什么叫非法相?各位,有人欢喜讲一讲吗?很好,我们归纳起来,有两种人,佛说是取了非法相。
第一种人是不明因果、不信因果,满脑的贪嗔痴慢疑,认为一切法(包括法律)都不能束缚他,所谓无法无天,这种人是取了非法相。
第二种人是误解佛法的空,以为什么都是空无所有,既没因果,也无所谓善恶,这种人不是消极沉寂,就变成任性乱为、造恶多端,这种人也取了非法相。这比取法相更难破除,所以佛说,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是什么人在取非法相呀?是我。
所以佛在《金刚经》中接下去说:「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如筏喻者划船的四个阶段
佛接著又说:「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各位,佛在《金刚经》中说了两句经文,对我们一般人讲,实在非常重要,各位念《金刚经》的时候,不知有没有注意是那两句呢?一是「如筏喻者」,另一句是「如所教住」。
「如筏喻者」,意思是拿筏来作譬喻,筏是竹木所编造的渡河工具,等于是船。这个譬喻是说,一个人如果在河的此岸,要想到彼岸,应该怎么办?佛陀是常在印度的恒河边上说法。恒河很宽,很多地方是看不到彼岸的,上面没有桥,那个时代也没有直升机这一类的航空工具,也没有大汽轮或渡轮,唯一的渡河工具就是竹木编成的小船。经文中用筏,筏通常是指一个人划的竹排或木排,多少含有渡河修行必须靠自己的深意。
「如筏喻者」其实是个相当复杂的譬喻,我们可以将划船渡河分为四个阶段来看:
第一个阶段是人尚在此岸,尚未上船,连船都还没有上,自然谈不到能到彼岸。世界上万万千千的人都是尚未上船的,已能上船的实在是极少数。前面我们讲的第一类人(若心取相)及第三类里的第一种人(心取非法相,不信因果、不分善恶的),都还在这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已经上了船,拿到了桨,在学著怎样划船,不但希望船能向前进,还希望它不要兜圈子。这个阶段主要的是在学划船的方法,努力地,一直线地向前划去,彼岸虽仍渺茫,只是一个概念,但是至少已不在此岸,已经向河的中心划去。此时的心仍取相,特别是强烈的法相,我相仍坚。各位,我们极大部份的同修,可以说都在这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彼岸在望,划船的方法(法相)已很纯熟,不必著意(我相渐断)用功,只要一直线地向彼岸划去,自然能到达彼岸。
第四个阶段是船靠彼岸,你得将桨放下,一切划船的本领都已无用,连船也得放弃,赶紧跳上岸去,这个时候渡河划船,恍如一梦。
《金刚经》里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就是说:我应为求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而努力。这一切众生是不分怨亲憎爱,不分国族老幼,这就是佛陀在《金刚经》里教我们的划船方法。佛又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这就是佛陀在《金刚经》里教我们掌舵的方法,要逐渐的训练不取相、不取我相、不取人相、不取布施相,使船能一直线的向对岸划去。最后佛说:「菩萨但应如所教住。」就叫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不要三心两意,也不要怕住相取相,只要照佛所教的划船撑舵的方法,努力一直线的划去,我相人相众生相自然会逐渐淡薄,这就叫做「如所教住」。《金刚经》中佛又说:「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众生实灭渡者。」这时候众生都无,那里还有我,这就是所谓的彼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相一空,此岸即是彼岸。
张澄基教授常讲的一个故事
我的正文实在讲到这里为止,不过还有几分钟可讲,我为各位说一个故事。这是从前我的老师张澄基教授常欢喜讲的一个故事:
有一位老师父,他有三个徒弟。有一天,小徒弟站在老师父的身后,正在侍候师父,大徒弟和二徒弟则在门外争辩。忽然二徒弟气冲冲地跑进来,对师父说:「某本经典里面,佛陀讲的这个道理,我认为应该这样解释,可是他(指大徒弟)不以为然,和我争辩,师父您看我的解释对不对?」师父听了说:「你的解释不错。」二徒弟欢欢喜喜的跑出去了。不一会儿大徒弟跑进来说:「师父啊,他只是依文解义,没有明白佛陀所讲的真实义,我想解释给他听,可是他却和我强辩,现在他说师父您也说他的解释是对的。」老师父听了大徒弟的解释后,说:「你的解释不错。」
这一来小徒弟方面可有问题了。「师父,如果大师兄是对的话,那么二师兄就是错了;如果二师兄是对的,大师兄的解释就应该不对。怎么可以二师兄是对的,而大师兄也是对的呢?」老师父回过头去看看小徒弟说:「你也对。」
各位,为什么三个徒弟都认为自己是对,而别人是错,可是这位老师父却说他们都是对的呢?这个问题我留给各位自己去参了,谢谢各位。
一九九一年四月十四日讲于纽约大觉寺
---摘自学佛网
沈家桢居士,浙江绍兴人,一九一三年在杭州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沈家桢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所以他自幼即受到佛教法薰陶。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后赴德国研究电机工程。因从事航业而致富。沈家桢在美国纽约,先后担任环大西洋财务公司董事长,泛大西洋发展公司董事长,海运公司副总裁,美国轮船公司总裁。然其经营所得大都投注于佛教事业。著有《五眼》、《五月花》、《佛学一瞥》、《佛学鸟瞰》、《佛教给我们的启示》等书。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尝颁授沈氏名誉博士学位。
很长很长的一篇文,静下心细读之后,悟:遇到生气之事,快速调整心态,快快乐乐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呵呵,与之分享!
祝福祝福:
祝快快乐乐
拥抱这个充满着
无尽生命力的盛夏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