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23wx.cc,新三国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百零二章 独守空营
世上的事情结果往往总会与预想的不符,就在高宠成功围捕了江东的‘神棍’势力之后,一件预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建安八年七月十三日,军师徐庶在前往议事府的途中遇刺,伤势严重。
行刺他的人不是别人,乃是徐庶身边的一名近卫侍从。
江东的民风剽悍,数百年间刺客层出不穷,往远在春秋时专诸以鱼肠剑刺杀吴王僚,在近里也有许贡三门客行刺小霸王孙策的事情。
这一突然的变故整个打乱了高宠的计划布署,原本准备立即动身北上的高宠不得不继续留在金陵,一方面徐庶的伤势让他忧心牵挂,另一方面他还要布置力量,找出刺客凶手。
找寻凶手的工作进行得倒也顺利,刺客选择在清晨行刺,是算准了徐庶平时作息的规律,不过,他却没有足够的运气,在一击得手准备逃窜的时候,保护徐庶的一名夜枭用浸着剧毒的刀掷中了刺客的后背。
“重点搜查行医的药铺——,不可放过一个有伤的人。”高宠的命令在事件发生后的一个时辰内传遍全城,一个受了伤的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是不可能逃得很远的。
三天后,在暴跳如雷的太守雷绪统领下,藏匿在一间破庙中的刺客终于被找到,由于全城的药铺已被兵士守得严严实实,这刺客的情形已经跟死人差不多了,毒气攻心的结果自然是死路一条。
审讯的过程很快就结束了,这是一名被刘淳、吴范物色潜藏在徐庶身边的内间,徐庶是掌管着令人恐惧的夜枭组合的直接官员,刘淳、吴范当初安排这名信仰狂热的凶徒,目的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早早打探到可能的不测。
只是,刘淳吴范没有想到,下达围捕命令的不是徐庶,而是来自于江东的统治者——高宠。
徐庶伤在内腑,幸好这名刺客为了掩人耳目,所用的兵器是藏在袖间的短刃,否则的话,徐庶的性命将不保矣!徐庶的重要性对于高宠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把徐庶与军队的数量相比较的话,高宠宁愿选择失去二万的兵士,也不愿失去一个徐庶。
所以,只有当从华佗口出听到徐庶无虞的消息后,高宠才真正的放下心来,而这时已是建安八年七月下旬了,早先开拔的北伐大军在诸葛亮的统率下,正在取得节节的胜利。
淮水上,雕嵌着江南锦绣图案的楼船正逆风急行,如房屋般高大的楼层,精致中透着实用,在闲时卷起铁帘坐在舱中就能观赏两岸美景,一旦发生战事,则紧闭门霏窗户,任来袭的是箭矢还是刀枪,都无法瞬时突破这一层防护。
这一艘楼船是破虏将军贺齐的杰作,据说贺齐为了铸造这一艘两用战船,在建安一带采伐的巨木有数百根,征用的工匠则足有千余众。
为此,建安一带地方官员曾几度兴起参奏贺齐的风潮,如果高宠不是瞧在贺齐平定叛乱的功劳上,他这破虏将军怕是早丢了。
当然,也正因为贺齐有这奢侈极欲的毛病,他也错过了数度受到重用的机会,这一次,如果不是战况紧急,贺齐也轮不到上阵出力的机会。
“宠帅,北伐军在灵壁一带大捷,击溃曹军乐进部万余众,据战报讲俘虏敌卒千余人,缴获辎重无数!”
“宠帅,诸葛军师率大军兵围彭城,曹军畏缩城内,不敢出战!”
一路上,不时有探听到消息的斥候驾船赶来送讯,不过这些都是三天前的情报后,在最近的这三日内,高宠没有从斥候口中听到一丝一毫的最新消息。
没有新的消息,这可不是一个好预兆。
高宠心急如焚,从合肥至寿春这一路,他只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就完成了行程,随后,在贺齐、蒋钦的水师保护下,高宠乘楼船沿淮水而下,向着最后一个情报中提到的地点——灵壁行进!
彭城外,噪动在军营中蔓延,知道曹军已威胁到后路的士兵越来越多,而让围城的将士更加心寒的还不止是曹军突袭后路的坏消息,甚至于连老天都开始与他们作对起来。
七月,骄阳的夏季间歇,更有一二场的暴雨突至,这雨来得瞬是迅急,方才还是赤日炎炎的当口,转眼就成了一片水乡泽国。
彭城的曹军有城中的房舍可以躲避,而对于城外的高宠军来说,则是躲无可躲,帐蓬被水流漂起,浮在水中游来荡去,虽然对于这些生活在南方的兵士来说,遇上下雨是家常便饭,但毕竟旷野无遮无挡的,惹人心烦。
狂风呼咧,暴雨倾盘,“啪——”的一声响起,似是什么东西被风吹断了。
诸葛亮和张辽急步出帐,掀帘看去,却见中军帅旗的木杆已被折成了两截,守在近旁的凌统可能也听到了声音,冒雨奔出帐外,试图捡起掉落在泥浆中的旌旗。
“等等——,旌旗既断,拾之也是无用,一切就让老天来作主吧!”诸葛亮怔怔的喝止了凌统,抬眼望向倾盘如雨幕般直下的天空,当这一句话说出口时,他的心情也灰暗到了极点。
中军帅旗断,主将亡,这是不详的预兆!
半响,诸葛亮方回过神来,对着张辽与凌统道:“两位将军,事不宜迟,今晚你们就带着各自部曲撤退吧,曹军既然占据了细阳,我想很快就会向灵壁一带靠近,那里有李通守着,应该不会象细阳一样很快失守,你们赶紧走的话,还能有一条生路。”
一切都已经很明白了,诸葛亮此时的心情虽然灰败,但思绪却反而被刚才一场雨冲得亮堂了不少,这时的他已放下了原先存下的种种心计,在强敌围伺的时候,诸葛亮的身份就是一个身处在逆境中的将帅。
一时之决断,则二万余众获得生路。
一时之傍惶,则可致全军以死地。
在这最后的时刻,诸葛亮终于意识到了一味纠缠于个人忠义的恶果,这... -->>
第二百零二章 独守空营
世上的事情结果往往总会与预想的不符,就在高宠成功围捕了江东的‘神棍’势力之后,一件预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建安八年七月十三日,军师徐庶在前往议事府的途中遇刺,伤势严重。
行刺他的人不是别人,乃是徐庶身边的一名近卫侍从。
江东的民风剽悍,数百年间刺客层出不穷,往远在春秋时专诸以鱼肠剑刺杀吴王僚,在近里也有许贡三门客行刺小霸王孙策的事情。
这一突然的变故整个打乱了高宠的计划布署,原本准备立即动身北上的高宠不得不继续留在金陵,一方面徐庶的伤势让他忧心牵挂,另一方面他还要布置力量,找出刺客凶手。
找寻凶手的工作进行得倒也顺利,刺客选择在清晨行刺,是算准了徐庶平时作息的规律,不过,他却没有足够的运气,在一击得手准备逃窜的时候,保护徐庶的一名夜枭用浸着剧毒的刀掷中了刺客的后背。
“重点搜查行医的药铺——,不可放过一个有伤的人。”高宠的命令在事件发生后的一个时辰内传遍全城,一个受了伤的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是不可能逃得很远的。
三天后,在暴跳如雷的太守雷绪统领下,藏匿在一间破庙中的刺客终于被找到,由于全城的药铺已被兵士守得严严实实,这刺客的情形已经跟死人差不多了,毒气攻心的结果自然是死路一条。
审讯的过程很快就结束了,这是一名被刘淳、吴范物色潜藏在徐庶身边的内间,徐庶是掌管着令人恐惧的夜枭组合的直接官员,刘淳、吴范当初安排这名信仰狂热的凶徒,目的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早早打探到可能的不测。
只是,刘淳吴范没有想到,下达围捕命令的不是徐庶,而是来自于江东的统治者——高宠。
徐庶伤在内腑,幸好这名刺客为了掩人耳目,所用的兵器是藏在袖间的短刃,否则的话,徐庶的性命将不保矣!徐庶的重要性对于高宠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把徐庶与军队的数量相比较的话,高宠宁愿选择失去二万的兵士,也不愿失去一个徐庶。
所以,只有当从华佗口出听到徐庶无虞的消息后,高宠才真正的放下心来,而这时已是建安八年七月下旬了,早先开拔的北伐大军在诸葛亮的统率下,正在取得节节的胜利。
淮水上,雕嵌着江南锦绣图案的楼船正逆风急行,如房屋般高大的楼层,精致中透着实用,在闲时卷起铁帘坐在舱中就能观赏两岸美景,一旦发生战事,则紧闭门霏窗户,任来袭的是箭矢还是刀枪,都无法瞬时突破这一层防护。
这一艘楼船是破虏将军贺齐的杰作,据说贺齐为了铸造这一艘两用战船,在建安一带采伐的巨木有数百根,征用的工匠则足有千余众。
为此,建安一带地方官员曾几度兴起参奏贺齐的风潮,如果高宠不是瞧在贺齐平定叛乱的功劳上,他这破虏将军怕是早丢了。
当然,也正因为贺齐有这奢侈极欲的毛病,他也错过了数度受到重用的机会,这一次,如果不是战况紧急,贺齐也轮不到上阵出力的机会。
“宠帅,北伐军在灵壁一带大捷,击溃曹军乐进部万余众,据战报讲俘虏敌卒千余人,缴获辎重无数!”
“宠帅,诸葛军师率大军兵围彭城,曹军畏缩城内,不敢出战!”
一路上,不时有探听到消息的斥候驾船赶来送讯,不过这些都是三天前的情报后,在最近的这三日内,高宠没有从斥候口中听到一丝一毫的最新消息。
没有新的消息,这可不是一个好预兆。
高宠心急如焚,从合肥至寿春这一路,他只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就完成了行程,随后,在贺齐、蒋钦的水师保护下,高宠乘楼船沿淮水而下,向着最后一个情报中提到的地点——灵壁行进!
彭城外,噪动在军营中蔓延,知道曹军已威胁到后路的士兵越来越多,而让围城的将士更加心寒的还不止是曹军突袭后路的坏消息,甚至于连老天都开始与他们作对起来。
七月,骄阳的夏季间歇,更有一二场的暴雨突至,这雨来得瞬是迅急,方才还是赤日炎炎的当口,转眼就成了一片水乡泽国。
彭城的曹军有城中的房舍可以躲避,而对于城外的高宠军来说,则是躲无可躲,帐蓬被水流漂起,浮在水中游来荡去,虽然对于这些生活在南方的兵士来说,遇上下雨是家常便饭,但毕竟旷野无遮无挡的,惹人心烦。
狂风呼咧,暴雨倾盘,“啪——”的一声响起,似是什么东西被风吹断了。
诸葛亮和张辽急步出帐,掀帘看去,却见中军帅旗的木杆已被折成了两截,守在近旁的凌统可能也听到了声音,冒雨奔出帐外,试图捡起掉落在泥浆中的旌旗。
“等等——,旌旗既断,拾之也是无用,一切就让老天来作主吧!”诸葛亮怔怔的喝止了凌统,抬眼望向倾盘如雨幕般直下的天空,当这一句话说出口时,他的心情也灰暗到了极点。
中军帅旗断,主将亡,这是不详的预兆!
半响,诸葛亮方回过神来,对着张辽与凌统道:“两位将军,事不宜迟,今晚你们就带着各自部曲撤退吧,曹军既然占据了细阳,我想很快就会向灵壁一带靠近,那里有李通守着,应该不会象细阳一样很快失守,你们赶紧走的话,还能有一条生路。”
一切都已经很明白了,诸葛亮此时的心情虽然灰败,但思绪却反而被刚才一场雨冲得亮堂了不少,这时的他已放下了原先存下的种种心计,在强敌围伺的时候,诸葛亮的身份就是一个身处在逆境中的将帅。
一时之决断,则二万余众获得生路。
一时之傍惶,则可致全军以死地。
在这最后的时刻,诸葛亮终于意识到了一味纠缠于个人忠义的恶果,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