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23wx.cc,琉璃世琉璃塔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天是冬至,朱元璋带着朱允炆和几个儿女来到来到天禧寺进香祈福。天禧寺距离皇宫不远,在西南角的长干里处,即前文介绍过的江南塔寺之首,始于东吴建初寺的江南第一寺。
已经千年过去,这座寺院几经兴废,庙宇楼台都颇陈旧,山门外的一溜长石阶千年来被善男信女的足迹踏磨得圆滑发亮,仿佛提醒着人们它久远的历史。朱元璋站在山门前,眺望着石阶下的应天府和远处隐约可见的滔滔长江,不由感慨一声:“千古兴亡多少事?生子当如孙仲谋!”
跟在后面的梅殷驸马笑道:“圣上!如果曹操看到圣上的这几十位王爷的文功武略大才,断不会有这句了”。宁国公主也凑趣:“辛弃疾的这首诗也老早好改了,什么‘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明明是‘天下英雄无敌手,老朱!’”。
众人都笑起来,朱元璋也掌不住笑了:“你这张嘴。。”
这时天禧寺的方丈慧忍大师率着两个大弟子玄信玄知和寺里的众僧迎了出来。慧忍大师此时已经近八十岁,一蓬银髯飘拂胸前,双目温润,红光满面;个头却矮小瘦弱,披着的大红袈裟有些拖到地上,慧忍浑不在意,含笑领众人穿过山门和天王殿,又上了一行台阶,进了大殿。
天禧寺的大殿供的是释迦牟尼佛,手结说法印记,神态和煦安详,双目俯视,端坐于莲花高台之上。五彩祥云四周缭绕,顶上华盖缨络庄严。坛前是两大弟子肃立左右,摩柯迦叶年龄稍长,以苦行闻名;阿难较年轻,品貌不凡。
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创始人,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是其种族名,意思是能;牟尼是“忍”“寂”,连起来就是“能忍”“能寂”等,也即是‘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佛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魏国的王子,生活本来安逸美满,可是十六岁时看到了老病死的三种苦态,开始思索修行;经历了出家,苦修,乞食等多年艰苦的思索,终于在三十岁那年彻底觉悟,在菩提伽叶的一棵碧波罗树下,盘腿而坐,利身成佛。之后初转法伦,成立了佛教,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被尊为“佛祖”。
天禧寺大殿的这几尊佛像年代久远,佛像的衣襟手指,油漆均有点点脱落。朱元璋起身后,对方丈慧忍说道:“大师,朕看这几尊佛像不如重塑金身?或者镀金身?”慧远微笑道:“多谢圣上关怀!佛像本是外相,不拘泥也好。”竟是推辞不要。朱元璋有些意外,不再多说。一行人起身去参拜佛顶骨舍利。
佛顶骨舍利供奉于殿后圣感塔的地宫里,圣感塔距大殿大约有一里路。慧远年纪老迈,玄信玄知左右搀扶着,走起路来步小而缓慢;这么点路足足走了有半个时辰。
朱允炆素来耐心从容,这样的缓步恰是一向的风格,所以只微笑着跟着;宁国公主却是个急性子,踱不来方步,有些着急,和驸马梅殷叽叽咕咕地不知是否抱怨。朱元璋似有意似无意地瞥了一眼,宁国公主赶紧住了口,安静下来。
好容易到了圣感塔前,这是一座九层高塔,大约有七八尺高,砖木相接的结构。因年代久远,砖缝里长出很多青草,古旧的塔身上也是苔痕斑斑,在寒风中益见萧瑟。几只乌鸦正在塔上东张西望,见人群过来,呱呱地叫着盘旋飞走。
慧远领众人进了圣感塔底层大殿,里面点着油灯;但是因在塔内,除了躬身进来的一个小木栅门,四周绝无窗牖,殿内异常阴暗。木栅门只有几条木板,缝隙倒似乎比木板还宽,寒风透过缝隙呼呼吹进,油灯的一点点光亮在风中闪烁摇曳。依稀能看出依墙而建的是一排十八罗汉的塑像,或慈眉善目或金刚勇猛,昏暗的灯光下影影憧憧,森严中一阵阵阴冷寒气袭来。宁国公主不由拉住了梅驸马的袖子。
朱允炆也觉得寒冷侵骨,不由得拉紧了身上的披风,才看了看墙上的塑像。只是此刻的皇太孙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破旧阴暗寒冷潮湿的大殿将见证自己的爱情之路,在以后长长的岁月中自己无数次来到这里。
大殿的地面是青石板的,冬日里更加寒气森森。地面上有一个长方形的小孔,似乎通向地下。
“这个孔是什么?”宁国公主悄悄地在慧忍耳边问道。
“这是气眼,是为了让佛祖舍利接触生气”,慧忍说道:“这样舍利更能保持灵性”,说着领着众人又走了一层台阶,下到了地宫。地宫一般都是封闭不开启,可是今日皇帝有旨意,也只好打开。慧忍一个人忙了半天开不开,玄信和玄知急忙帮忙,总算是打开了。
一进地宫,一阵金光耀眼,七宝阿育王塔鎏金镶宝,伫立眼前。佛骨舍利就供奉在塔内。这个塔更加的不开封,只是隔塔膜拜而已。
朱允炆是第一次看到七宝阿育王塔,不由凝神细看:鎏金七宝阿育王塔大约三尺多高,一尺多宽,外层银鎏金下面是木胎。塔刹共有五重相轮,顶部为一颗球形宝珠,四篇山花蕉叶分别位于须弥座顶部的四角。
塔座四面雕刻着佛经故事,朱允炆自幼熟读佛经,识得是“舍身饲虎”“割肉贸鸽”“大光明王施首”“须大拿王变相”四个故事。想到佛祖的这些善行,朱允炆不禁感慨。(各位看到第一个词可能有点熟悉,不错,莲花在山上拒绝李芳远的时候... -->>
这天是冬至,朱元璋带着朱允炆和几个儿女来到来到天禧寺进香祈福。天禧寺距离皇宫不远,在西南角的长干里处,即前文介绍过的江南塔寺之首,始于东吴建初寺的江南第一寺。
已经千年过去,这座寺院几经兴废,庙宇楼台都颇陈旧,山门外的一溜长石阶千年来被善男信女的足迹踏磨得圆滑发亮,仿佛提醒着人们它久远的历史。朱元璋站在山门前,眺望着石阶下的应天府和远处隐约可见的滔滔长江,不由感慨一声:“千古兴亡多少事?生子当如孙仲谋!”
跟在后面的梅殷驸马笑道:“圣上!如果曹操看到圣上的这几十位王爷的文功武略大才,断不会有这句了”。宁国公主也凑趣:“辛弃疾的这首诗也老早好改了,什么‘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明明是‘天下英雄无敌手,老朱!’”。
众人都笑起来,朱元璋也掌不住笑了:“你这张嘴。。”
这时天禧寺的方丈慧忍大师率着两个大弟子玄信玄知和寺里的众僧迎了出来。慧忍大师此时已经近八十岁,一蓬银髯飘拂胸前,双目温润,红光满面;个头却矮小瘦弱,披着的大红袈裟有些拖到地上,慧忍浑不在意,含笑领众人穿过山门和天王殿,又上了一行台阶,进了大殿。
天禧寺的大殿供的是释迦牟尼佛,手结说法印记,神态和煦安详,双目俯视,端坐于莲花高台之上。五彩祥云四周缭绕,顶上华盖缨络庄严。坛前是两大弟子肃立左右,摩柯迦叶年龄稍长,以苦行闻名;阿难较年轻,品貌不凡。
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创始人,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是其种族名,意思是能;牟尼是“忍”“寂”,连起来就是“能忍”“能寂”等,也即是‘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佛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魏国的王子,生活本来安逸美满,可是十六岁时看到了老病死的三种苦态,开始思索修行;经历了出家,苦修,乞食等多年艰苦的思索,终于在三十岁那年彻底觉悟,在菩提伽叶的一棵碧波罗树下,盘腿而坐,利身成佛。之后初转法伦,成立了佛教,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被尊为“佛祖”。
天禧寺大殿的这几尊佛像年代久远,佛像的衣襟手指,油漆均有点点脱落。朱元璋起身后,对方丈慧忍说道:“大师,朕看这几尊佛像不如重塑金身?或者镀金身?”慧远微笑道:“多谢圣上关怀!佛像本是外相,不拘泥也好。”竟是推辞不要。朱元璋有些意外,不再多说。一行人起身去参拜佛顶骨舍利。
佛顶骨舍利供奉于殿后圣感塔的地宫里,圣感塔距大殿大约有一里路。慧远年纪老迈,玄信玄知左右搀扶着,走起路来步小而缓慢;这么点路足足走了有半个时辰。
朱允炆素来耐心从容,这样的缓步恰是一向的风格,所以只微笑着跟着;宁国公主却是个急性子,踱不来方步,有些着急,和驸马梅殷叽叽咕咕地不知是否抱怨。朱元璋似有意似无意地瞥了一眼,宁国公主赶紧住了口,安静下来。
好容易到了圣感塔前,这是一座九层高塔,大约有七八尺高,砖木相接的结构。因年代久远,砖缝里长出很多青草,古旧的塔身上也是苔痕斑斑,在寒风中益见萧瑟。几只乌鸦正在塔上东张西望,见人群过来,呱呱地叫着盘旋飞走。
慧远领众人进了圣感塔底层大殿,里面点着油灯;但是因在塔内,除了躬身进来的一个小木栅门,四周绝无窗牖,殿内异常阴暗。木栅门只有几条木板,缝隙倒似乎比木板还宽,寒风透过缝隙呼呼吹进,油灯的一点点光亮在风中闪烁摇曳。依稀能看出依墙而建的是一排十八罗汉的塑像,或慈眉善目或金刚勇猛,昏暗的灯光下影影憧憧,森严中一阵阵阴冷寒气袭来。宁国公主不由拉住了梅驸马的袖子。
朱允炆也觉得寒冷侵骨,不由得拉紧了身上的披风,才看了看墙上的塑像。只是此刻的皇太孙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破旧阴暗寒冷潮湿的大殿将见证自己的爱情之路,在以后长长的岁月中自己无数次来到这里。
大殿的地面是青石板的,冬日里更加寒气森森。地面上有一个长方形的小孔,似乎通向地下。
“这个孔是什么?”宁国公主悄悄地在慧忍耳边问道。
“这是气眼,是为了让佛祖舍利接触生气”,慧忍说道:“这样舍利更能保持灵性”,说着领着众人又走了一层台阶,下到了地宫。地宫一般都是封闭不开启,可是今日皇帝有旨意,也只好打开。慧忍一个人忙了半天开不开,玄信和玄知急忙帮忙,总算是打开了。
一进地宫,一阵金光耀眼,七宝阿育王塔鎏金镶宝,伫立眼前。佛骨舍利就供奉在塔内。这个塔更加的不开封,只是隔塔膜拜而已。
朱允炆是第一次看到七宝阿育王塔,不由凝神细看:鎏金七宝阿育王塔大约三尺多高,一尺多宽,外层银鎏金下面是木胎。塔刹共有五重相轮,顶部为一颗球形宝珠,四篇山花蕉叶分别位于须弥座顶部的四角。
塔座四面雕刻着佛经故事,朱允炆自幼熟读佛经,识得是“舍身饲虎”“割肉贸鸽”“大光明王施首”“须大拿王变相”四个故事。想到佛祖的这些善行,朱允炆不禁感慨。(各位看到第一个词可能有点熟悉,不错,莲花在山上拒绝李芳远的时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