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23wx.cc,[*******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写完之后,他又叹了一声,一时之间竟是有些不明白,当年同为伐董志士的小伙伴,怎的就变成了如此模样。
究竟是人心易变?还是他从来没有看清过袁本初?
只是事已至此,他们已无后路,二人都没有了后退的方法。现如今,这两人都已经被困在滚滚前进的大车之上,怎么走,如何走,能不能停,都已经不由他们说了算了。
曹操本人感叹,完了就算了,他从来都不是一个会纠结于过去的人,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无意间从荀彧那边得知曹操又写了一篇大作的夏安然,怀着敬仰之心去阅读的时候,见到的居然是这首《蒿里行》他简直出离的愤怒。
夏安然自然不知曹操是由感而发,他只觉得曹操是在轻忽他的劳动成果。
什么叫白骨露於野?什么叫千里无鸡鸣?
当他是死的吗?
出离愤怒的夏安然脑子一热,令人带了好几只鸡,在隔天跑到刺史府周围,天刚破晓,那几只本来有些不安的公鸡还是非常有职业道德得打起了鸣。
哪来的鸡?
被鸡鸣惊醒的曹操初时还以为是膳房采买了几只公鸡尚未宰杀,但是后来他就发现了不对,这鸡叫怎的还是四周环绕声,再寻了仆役,后者满脸复杂得将事情经过一说,等弄明白是夏安然做的,曹操登时哭笑不得。
咳,就和写小说一样,写诗的时候当然也会使用一下夸张手法。
曹操不知道这是夏安然为了自己的努力工作效果被忽视而不满,更不知道自己的这一句诗,正是夏安然的原动力,可以说他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不让这两句诗出现,结果现在被曹操又写了出来,他当然心中要有不满。
曹操还以为自家的小孩儿当真以为他没听到鸡叫,所以特地找来给他听以安慰他的。
对于心爱的谋士,曹操一直都是很宽容的,他当然不会去责怪小谋士的小天真,不光没责怪,还把他感动的怪厉害的。
当天就赏赐了好些小东西给夏安然玩,但是既然他没说让夏安然把鸡拉走,夏安然眯了眯眼睛,就当做不知道,连续七日,曹孟德都在鸡鸣声中起床,而且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总感觉这些鸡叫得有些早,尤其是到了后来,明明尚未日出,这鸡怎的就打鸣了?
夏,扒皮,安然深藏功与名。
直到后来,曹操实在有些扛不住这待遇了,他又不好对夏安然说,毕竟这都是小孩一片真心,只能找来曹纯,极其委婉得告诉弟弟,阿兄我年纪大了……这两天睡不好,真的要撑不住了,头发都在掉了!
而且你嫂子,你懂得,她也要忍不下去了,昨天已经拿起菜刀想要出门了,如果她真的出去就要伤害景熙的心了,所以阿弟啊,你还是委婉得同景熙说一下,这个事吧,是阿兄不好,我以后写诗一定尽量写实,再也不用夸张手法了。
曹纯啜饮着曹操亲自为他倒的茶水,面上不动,只是微微点头表示知道,他当然知道夏安然在倒腾什么,这几天夏安然每天天还没亮就下床到刺史府门口去鼓捣这事,到了下午就一直在打哈欠,可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也不知道图个什么。
但是对于夏安然执拗的东西,曹纯也从来不曾制止就是了。
等回去和夏安然一说,后者长舒一口气,当下就抱着被子回了床,直言要去补个眠。
曹纯给人将黑发松开,以指腹在人头上按压,舒服的夏安然幸福到打起了小呼噜,整个人都像在温水里头一样要化开啦。
等一觉睡醒,夏安然才恍然自己之前是干了多幼稚又无聊的事,他忙将这事团吧团吧塞进了黑历史箱子里面,这事若是小少年们干出来的还能说一句可爱,但是他一二十多岁的成年人……这是在卖蠢不成?
哎哟喂!!也不知道大家以后要怎么看我啊!
太丢脸啦。
但是事实上,他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纠结这个问题,随着曹军突进到河对岸,也以为战事已经进入了白热化。
俗话说“背水一战”并非是好事,于兵法上认为,若背靠河水,便意味着一旦生变,容易无法安然撤退,原本曹军在河对岸,以守代攻,如今突进到了对岸后,便立于被动之地。
无论粮食补给、接应、后撤都不再是易事。
出于这些因素,曹军必须快速行军,尽可能得在袁绍军的补给到达之前尽可能得突入袁绍军腹地,更多的地盘意味着更多的后路。
也只有在这时候,前突中的曹军才意识到自己的制式配备有多逆天。
指南针和地图的存在让他们对于敌方的地形了若指掌,地图上头甚至标会出了可能的陷阱所在,以及可能是什么样子的陷阱。
事实上,这一份地图已经不再是夏安然最早时候做出的图纸了,将士们手上的地图准确的名称应当是——战略分析地形图。这张图纸统一绘制,但是在文武培训班的时候截取了部分地图块下发给了诸位学生,作为考试题目。
一来考学子们是否能够掌握观看地图的能力,二来也是考察学子的战略分析能力,学子们看到地图,以守方的角度在图上绘制如何守住此处关隘,并且要详细写清理由、方法、目的。
阅卷老师自然不是普通人,曹营的几个空闲又善于守道的武将都参与了批卷,脑洞大开的被丢到一边,确认可行的则被记录了下来,再经过守道的将士们完善,将平平无奇的地形图转为杀气四溢的陷阵图。
地图当然不会明明白白得告诉学生这是哪儿,而且也不止一个地方,兖豫二州本地的地形图有,也有将士们就自己记忆中所绘出的,作为作业、案例、示范、教材轮番出现。
毕竟兖州的学子来自五湖四海,谁也不知道里头有没有就是来自北方的。
而且那时候除了少数几个人,也没人会想到有朝一日,曹操会同他的好兄弟袁绍开战。
然,有备则无患,两年的积累之后,在开战的第一时间,这份战分图就落到了诸位将领的手中。
这次参与进攻的将领有些参与过批卷、出题,但是绝大多数却是不知道这件事的,等拿到了地形图,不过数息之间,便看得冷汗涔涔,其中有不少地方是他们之前全然没有注意到的危险地带,这份地图的提示作用极大。
但是地图是死的,人是活的。
就像有人在后世会提问,为什么古人在行军过程中明知某些地方会有埋伏,却还是一定会进去,哪怕是傻乎乎得举着盾牌也要进去呢?道理很简单,因为只有那一条路可以走。
在没有炸药、没有盾构机的古代,所有能够行走的道路都是被人一点点踩出来的,效率低下不说,多半又窄又难走。
但是尽管是这样,能够踩出这一条路也是极限了,还想要选第二条路?不存在的。
故而,曹军如今亦是如此,他们虽然心中清楚哪些地方可能布有陷阱,甚至知道那里会有什么兵种在等着自己,但是还是不得不入,他们在带足了补给之后,深入敌腹,沿途遇到若干空城,也不知是袁绍撤走了里面的人还是这几座城里头的人已经被充作劳役。
曹军倾向于前者,因为他们找遍全城,也没有发现粮、水。
虽然有几个大水缸,但是谁也不敢喝里面的存水。
现如今又是夏季,天气炎热,曹军所带的水必须要保证补给,想来这也是袁军意料之中的,他们在撤离之前便封堵了上游的溪流,又掩埋了井洞,想要逼得曹军无水可饮。
黄河以北地区地势西高东低,曹军所行进的地区又以平原为主,如此行为的确可以封锁曹军的饮水,降低他们的行进速度。
本来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曹操西征张绣那件事情的话。
除了粮食,水自然也是军需物资,不过不便携带运输,所以夏安然想了很多办法方便曹军就地取水,所以在发现水井被破坏,如果要修复不知道要花费多久的时候,曹军就直接放弃修井的念头。
他们直接在井的边上搭建起了一台简易凿地机,和兖豫二州夏安然到处想办法打的深井不同,袁绍自然没有掌握这项技术,所以沿途城镇的井都是浅层,地下水又不是只有一股,能够在这里造井本身就已经给曹军指引了方向,而且他们也不需要维护这口子井,只需要凿出地下水来即可,还不用修不用建。
轮番使用凿地机的情况下,一口井也不过是大半日的时间就能出水了。等凿地机带上了水渍后又向下打了两下,地下水便汩汩涌出,这时候役夫拉起铁钻头收起来,原有的架子被改建一下之后就是一个井轱辘,差不多就是同时,一个滤水装置就已经做好了。
刚出土的水当然干净不到哪儿去,理论应当等上几日,但是曹军懒得等,舀去最初的几桶污水之后便将一桶桶水灌入了放了竹炭、沙土、碎布料、碎石等物的木桶中,这些水从木桶下方流出时候,已经干净了不少,再烧沸后便可饮用,这时候本来就是夏天,点火也很容易,花的功夫虽然有些大,但是倒也算方便。
曹营的将士们对此一致给予好评。
袁绍军万万没有想到点亮了科技点的曹军居然还带这么玩的,他们撤退前的连翻动作不过使得曹军慢了几日而已,很快他们便又被追上了。
在被追上的时候,他们甚至还没有抵达约定好的汇合点。
同历史完全不同的是,曹军在这一场与袁绍的对决之中,竟然最后变成了进攻方,他们深入敌方腹地,靠着后方稳妥的粮草运输,一时之间竟然和袁绍军将战局转变成了拉锯战。
这样的情况是袁绍所料未及的,在他的想象中,深入敌方腹地的明明应该是自己,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前线竟会失利至此。
而自己又在人数、装备、辎重均占优的情况下,为什么反而被曹军压着打?
袁绍此人性格之中,有着一个最致命的缺陷,那便是刚愎自用。
倘若他当真是一个雄才伟略之主,那这倒也未必是一个缺陷,可惜他不是。
他走出的第一步错棋,就是不应当在刚刚战胜公孙瓒之时没有选择先稳定后方,将公孙瓒的势力完全消化之后再南下攻曹,但袁绍当时只看得到表面的情况。他觉得不能再让曹操的势力继续发展,于是仓促之下派兵攻打。
这本来也不算什么致命的大错,但他第二个错误便是他将公孙瓒手上收编的部卒编为了先锋官。
若以他的想法,这本身也没有大错,公孙瓒虽然有将这些部卒当作炮灰的想法,但是在他的理念里面,也不至于到一去不回的程度,无非只是减轻一些他自己亲兵的损失而已。
但是偏偏曹军的实力超过了他的想象,使得公孙瓒步卒的死伤到了触目惊心的数字,又因为刘备那边的催化作用,使得他又下了第三个错误的决定。
当时他身边的谋士都劝他万万不可如此行在战前杀卒,尤其是如此大规模的斩杀之事。
他完全可以趁着前方公孙瓒部卒尚未注意之时,将其调离前线打混编入袁绍旁的部卒之中,但是袁绍没有认同他们的说法。
他认为公孙瓒的部卒就如同一一个个铁痢疾,安插在他前进的道路上,随时有可能使得他马失前蹄。
而他的第四个错误就是明知曹营拥有凿深井的能力,却没有加以重视,他的部卒,非但没能因为撤退前的种种举动拖慢曹营的行进速度,反而因为如此大规模的破坏举动惹来民怨,也同时降低了他们自己的撤离速度。
这一个个本来并不致命的错误,同时被引爆,致使袁绍面对了如此窘境。
曹营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收割袁绍军的尾巴,袁绍退兵每与曹军交锋之时,接触一下便被吃掉一块,慢慢的,有兵士跪地投降,更有守城的将领,率全城人民投降。
当曹操亲临前线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所派出的部卒,竟已经将袁绍逼到无路可退的地步,袁绍同曹操各自骑在马上,隔着自己的部卒,远远观望。
这一刻双方脑中这奇迹般的同时想到了一个场景。
在他们幼年的时候,曹操还只是一个宦官家族的子嗣,袁绍也依然还是个不太受宠的庶长子的时候,双方曾玩到一起,那时候他们的玩伴有很多人。
还叫曹阿瞒的曹操一向会来事,那时候的袁绍虽然有些呆,但是他的出生好,身边也围绕着一群人,所以往往两人在玩耍的时候,都各自指挥着自己的手下像模像样得进行对战。
那已经是近30年前的事情了,没想到他们如今又站到了同样的局面。
只不过所指挥的人已经不再是那两三个小童,而是千军万马。
罢了,既已如此,又何必再追忆过去呢?
不妨策马扬鞭,肆意来战。
nbsp;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写完之后,他又叹了一声,一时之间竟是有些不明白,当年同为伐董志士的小伙伴,怎的就变成了如此模样。
究竟是人心易变?还是他从来没有看清过袁本初?
只是事已至此,他们已无后路,二人都没有了后退的方法。现如今,这两人都已经被困在滚滚前进的大车之上,怎么走,如何走,能不能停,都已经不由他们说了算了。
曹操本人感叹,完了就算了,他从来都不是一个会纠结于过去的人,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无意间从荀彧那边得知曹操又写了一篇大作的夏安然,怀着敬仰之心去阅读的时候,见到的居然是这首《蒿里行》他简直出离的愤怒。
夏安然自然不知曹操是由感而发,他只觉得曹操是在轻忽他的劳动成果。
什么叫白骨露於野?什么叫千里无鸡鸣?
当他是死的吗?
出离愤怒的夏安然脑子一热,令人带了好几只鸡,在隔天跑到刺史府周围,天刚破晓,那几只本来有些不安的公鸡还是非常有职业道德得打起了鸣。
哪来的鸡?
被鸡鸣惊醒的曹操初时还以为是膳房采买了几只公鸡尚未宰杀,但是后来他就发现了不对,这鸡叫怎的还是四周环绕声,再寻了仆役,后者满脸复杂得将事情经过一说,等弄明白是夏安然做的,曹操登时哭笑不得。
咳,就和写小说一样,写诗的时候当然也会使用一下夸张手法。
曹操不知道这是夏安然为了自己的努力工作效果被忽视而不满,更不知道自己的这一句诗,正是夏安然的原动力,可以说他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不让这两句诗出现,结果现在被曹操又写了出来,他当然心中要有不满。
曹操还以为自家的小孩儿当真以为他没听到鸡叫,所以特地找来给他听以安慰他的。
对于心爱的谋士,曹操一直都是很宽容的,他当然不会去责怪小谋士的小天真,不光没责怪,还把他感动的怪厉害的。
当天就赏赐了好些小东西给夏安然玩,但是既然他没说让夏安然把鸡拉走,夏安然眯了眯眼睛,就当做不知道,连续七日,曹孟德都在鸡鸣声中起床,而且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总感觉这些鸡叫得有些早,尤其是到了后来,明明尚未日出,这鸡怎的就打鸣了?
夏,扒皮,安然深藏功与名。
直到后来,曹操实在有些扛不住这待遇了,他又不好对夏安然说,毕竟这都是小孩一片真心,只能找来曹纯,极其委婉得告诉弟弟,阿兄我年纪大了……这两天睡不好,真的要撑不住了,头发都在掉了!
而且你嫂子,你懂得,她也要忍不下去了,昨天已经拿起菜刀想要出门了,如果她真的出去就要伤害景熙的心了,所以阿弟啊,你还是委婉得同景熙说一下,这个事吧,是阿兄不好,我以后写诗一定尽量写实,再也不用夸张手法了。
曹纯啜饮着曹操亲自为他倒的茶水,面上不动,只是微微点头表示知道,他当然知道夏安然在倒腾什么,这几天夏安然每天天还没亮就下床到刺史府门口去鼓捣这事,到了下午就一直在打哈欠,可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也不知道图个什么。
但是对于夏安然执拗的东西,曹纯也从来不曾制止就是了。
等回去和夏安然一说,后者长舒一口气,当下就抱着被子回了床,直言要去补个眠。
曹纯给人将黑发松开,以指腹在人头上按压,舒服的夏安然幸福到打起了小呼噜,整个人都像在温水里头一样要化开啦。
等一觉睡醒,夏安然才恍然自己之前是干了多幼稚又无聊的事,他忙将这事团吧团吧塞进了黑历史箱子里面,这事若是小少年们干出来的还能说一句可爱,但是他一二十多岁的成年人……这是在卖蠢不成?
哎哟喂!!也不知道大家以后要怎么看我啊!
太丢脸啦。
但是事实上,他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纠结这个问题,随着曹军突进到河对岸,也以为战事已经进入了白热化。
俗话说“背水一战”并非是好事,于兵法上认为,若背靠河水,便意味着一旦生变,容易无法安然撤退,原本曹军在河对岸,以守代攻,如今突进到了对岸后,便立于被动之地。
无论粮食补给、接应、后撤都不再是易事。
出于这些因素,曹军必须快速行军,尽可能得在袁绍军的补给到达之前尽可能得突入袁绍军腹地,更多的地盘意味着更多的后路。
也只有在这时候,前突中的曹军才意识到自己的制式配备有多逆天。
指南针和地图的存在让他们对于敌方的地形了若指掌,地图上头甚至标会出了可能的陷阱所在,以及可能是什么样子的陷阱。
事实上,这一份地图已经不再是夏安然最早时候做出的图纸了,将士们手上的地图准确的名称应当是——战略分析地形图。这张图纸统一绘制,但是在文武培训班的时候截取了部分地图块下发给了诸位学生,作为考试题目。
一来考学子们是否能够掌握观看地图的能力,二来也是考察学子的战略分析能力,学子们看到地图,以守方的角度在图上绘制如何守住此处关隘,并且要详细写清理由、方法、目的。
阅卷老师自然不是普通人,曹营的几个空闲又善于守道的武将都参与了批卷,脑洞大开的被丢到一边,确认可行的则被记录了下来,再经过守道的将士们完善,将平平无奇的地形图转为杀气四溢的陷阵图。
地图当然不会明明白白得告诉学生这是哪儿,而且也不止一个地方,兖豫二州本地的地形图有,也有将士们就自己记忆中所绘出的,作为作业、案例、示范、教材轮番出现。
毕竟兖州的学子来自五湖四海,谁也不知道里头有没有就是来自北方的。
而且那时候除了少数几个人,也没人会想到有朝一日,曹操会同他的好兄弟袁绍开战。
然,有备则无患,两年的积累之后,在开战的第一时间,这份战分图就落到了诸位将领的手中。
这次参与进攻的将领有些参与过批卷、出题,但是绝大多数却是不知道这件事的,等拿到了地形图,不过数息之间,便看得冷汗涔涔,其中有不少地方是他们之前全然没有注意到的危险地带,这份地图的提示作用极大。
但是地图是死的,人是活的。
就像有人在后世会提问,为什么古人在行军过程中明知某些地方会有埋伏,却还是一定会进去,哪怕是傻乎乎得举着盾牌也要进去呢?道理很简单,因为只有那一条路可以走。
在没有炸药、没有盾构机的古代,所有能够行走的道路都是被人一点点踩出来的,效率低下不说,多半又窄又难走。
但是尽管是这样,能够踩出这一条路也是极限了,还想要选第二条路?不存在的。
故而,曹军如今亦是如此,他们虽然心中清楚哪些地方可能布有陷阱,甚至知道那里会有什么兵种在等着自己,但是还是不得不入,他们在带足了补给之后,深入敌腹,沿途遇到若干空城,也不知是袁绍撤走了里面的人还是这几座城里头的人已经被充作劳役。
曹军倾向于前者,因为他们找遍全城,也没有发现粮、水。
虽然有几个大水缸,但是谁也不敢喝里面的存水。
现如今又是夏季,天气炎热,曹军所带的水必须要保证补给,想来这也是袁军意料之中的,他们在撤离之前便封堵了上游的溪流,又掩埋了井洞,想要逼得曹军无水可饮。
黄河以北地区地势西高东低,曹军所行进的地区又以平原为主,如此行为的确可以封锁曹军的饮水,降低他们的行进速度。
本来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曹操西征张绣那件事情的话。
除了粮食,水自然也是军需物资,不过不便携带运输,所以夏安然想了很多办法方便曹军就地取水,所以在发现水井被破坏,如果要修复不知道要花费多久的时候,曹军就直接放弃修井的念头。
他们直接在井的边上搭建起了一台简易凿地机,和兖豫二州夏安然到处想办法打的深井不同,袁绍自然没有掌握这项技术,所以沿途城镇的井都是浅层,地下水又不是只有一股,能够在这里造井本身就已经给曹军指引了方向,而且他们也不需要维护这口子井,只需要凿出地下水来即可,还不用修不用建。
轮番使用凿地机的情况下,一口井也不过是大半日的时间就能出水了。等凿地机带上了水渍后又向下打了两下,地下水便汩汩涌出,这时候役夫拉起铁钻头收起来,原有的架子被改建一下之后就是一个井轱辘,差不多就是同时,一个滤水装置就已经做好了。
刚出土的水当然干净不到哪儿去,理论应当等上几日,但是曹军懒得等,舀去最初的几桶污水之后便将一桶桶水灌入了放了竹炭、沙土、碎布料、碎石等物的木桶中,这些水从木桶下方流出时候,已经干净了不少,再烧沸后便可饮用,这时候本来就是夏天,点火也很容易,花的功夫虽然有些大,但是倒也算方便。
曹营的将士们对此一致给予好评。
袁绍军万万没有想到点亮了科技点的曹军居然还带这么玩的,他们撤退前的连翻动作不过使得曹军慢了几日而已,很快他们便又被追上了。
在被追上的时候,他们甚至还没有抵达约定好的汇合点。
同历史完全不同的是,曹军在这一场与袁绍的对决之中,竟然最后变成了进攻方,他们深入敌方腹地,靠着后方稳妥的粮草运输,一时之间竟然和袁绍军将战局转变成了拉锯战。
这样的情况是袁绍所料未及的,在他的想象中,深入敌方腹地的明明应该是自己,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前线竟会失利至此。
而自己又在人数、装备、辎重均占优的情况下,为什么反而被曹军压着打?
袁绍此人性格之中,有着一个最致命的缺陷,那便是刚愎自用。
倘若他当真是一个雄才伟略之主,那这倒也未必是一个缺陷,可惜他不是。
他走出的第一步错棋,就是不应当在刚刚战胜公孙瓒之时没有选择先稳定后方,将公孙瓒的势力完全消化之后再南下攻曹,但袁绍当时只看得到表面的情况。他觉得不能再让曹操的势力继续发展,于是仓促之下派兵攻打。
这本来也不算什么致命的大错,但他第二个错误便是他将公孙瓒手上收编的部卒编为了先锋官。
若以他的想法,这本身也没有大错,公孙瓒虽然有将这些部卒当作炮灰的想法,但是在他的理念里面,也不至于到一去不回的程度,无非只是减轻一些他自己亲兵的损失而已。
但是偏偏曹军的实力超过了他的想象,使得公孙瓒步卒的死伤到了触目惊心的数字,又因为刘备那边的催化作用,使得他又下了第三个错误的决定。
当时他身边的谋士都劝他万万不可如此行在战前杀卒,尤其是如此大规模的斩杀之事。
他完全可以趁着前方公孙瓒部卒尚未注意之时,将其调离前线打混编入袁绍旁的部卒之中,但是袁绍没有认同他们的说法。
他认为公孙瓒的部卒就如同一一个个铁痢疾,安插在他前进的道路上,随时有可能使得他马失前蹄。
而他的第四个错误就是明知曹营拥有凿深井的能力,却没有加以重视,他的部卒,非但没能因为撤退前的种种举动拖慢曹营的行进速度,反而因为如此大规模的破坏举动惹来民怨,也同时降低了他们自己的撤离速度。
这一个个本来并不致命的错误,同时被引爆,致使袁绍面对了如此窘境。
曹营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收割袁绍军的尾巴,袁绍退兵每与曹军交锋之时,接触一下便被吃掉一块,慢慢的,有兵士跪地投降,更有守城的将领,率全城人民投降。
当曹操亲临前线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所派出的部卒,竟已经将袁绍逼到无路可退的地步,袁绍同曹操各自骑在马上,隔着自己的部卒,远远观望。
这一刻双方脑中这奇迹般的同时想到了一个场景。
在他们幼年的时候,曹操还只是一个宦官家族的子嗣,袁绍也依然还是个不太受宠的庶长子的时候,双方曾玩到一起,那时候他们的玩伴有很多人。
还叫曹阿瞒的曹操一向会来事,那时候的袁绍虽然有些呆,但是他的出生好,身边也围绕着一群人,所以往往两人在玩耍的时候,都各自指挥着自己的手下像模像样得进行对战。
那已经是近30年前的事情了,没想到他们如今又站到了同样的局面。
只不过所指挥的人已经不再是那两三个小童,而是千军万马。
罢了,既已如此,又何必再追忆过去呢?
不妨策马扬鞭,肆意来战。